竹笋夜蛾论文-莫有迪

竹笋夜蛾论文-莫有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竹笋夜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竹笋夜蛾,茶秆竹,防治

竹笋夜蛾论文文献综述

莫有迪[1](2019)在《竹笋夜蛾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影响林业生产,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例如,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竹笋夜蛾对茶秆竹的危害日益严重,造成竹林减产减收。基于此,本文分析竹笋夜蛾发生危害的成因,探究竹笋夜蛾的防治方法,以控制其发生蔓延,推动当地林业发展。(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张琴,张守科,汪建波,张威,舒金平[2](2018)在《中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竹子笋期害虫,种类多,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更为准确地识别主要竹笋夜蛾的种类,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对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笋连秀夜蛾Apamea repetita conjuncta及竹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 4种竹笋夜蛾卵、幼虫趾钩、臀棘及成虫翅脉和生殖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在卵形态、幼虫体色和雌雄生殖器形态上与其他3种竹笋夜蛾形态差异明显,其余3种夜蛾幼虫体表背线和亚背线形态有差异,趾钩、臀棘、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不显着。本研究明确了我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差异,为竹笋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3期)

陈才华[3](2016)在《竹笋夜蛾林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年4月在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村85林班24大班2、3、5小班竹笋夜蛾害虫危害竹林地,选用6种农药,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药方法(喷笋、喷草),对竹笋夜蛾幼虫进行了林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6种不同化学农药对竹笋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有显着差异;采用喷笋防治方法时,以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施2次防治效果最好;采用喷草防治方法时,以40%辛硫磷6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竹笋夜蛾的林间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6年13期)

汪勇[4](2016)在《池州市贵池区竹笋夜蛾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竹笋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与生活史,阐述了其发生特点,并且总结了防治方法,以期为竹笋夜蛾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0期)

张琴,黄继育,舒金平,陈文强,王浩杰[5](2015)在《同域分布的4种竹笋夜蛾产卵选择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笋夜蛾是中国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笋期害虫。为探究同域分布、寄主相同的4种竹笋夜蛾生态位的分化机制,于室内研究了4种竹笋夜蛾对3种不同寄主植物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和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 R.Br.)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4种竹笋夜蛾在3种寄主植物间的产卵选择性差异显着(P<0.01),其中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只选择鹅观草进行产卵;4种竹笋夜蛾在各寄主植物产卵位置上具有选择性,偏好在鹅观草叶片、叶鞘上及草根处产卵;4种竹笋夜蛾在产卵总量上差异显着(P<0.01),其中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产卵总量最大;4种竹笋夜蛾产卵时间先后依次为基夜蛾>萨夜蛾>笋秀夜蛾>竹笋禾夜蛾,基夜蛾最早羽化产卵,产卵历期10 d,后叁者产卵历期重迭。该结果说明,4种夜蛾采用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2种机制,从行为上避免激烈的种间竞争,保证自身后代的顺利繁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张琴[6](2015)在《四种竹笋夜蛾生态适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竹林笋期害虫之一,在我国研究报道的竹笋夜蛾主要有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Draudt))、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及萨夜蛾(Sapporia repetita(Butler))四种。四种竹笋夜蛾均钻蛀取食竹笋,属寡食性昆虫,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极其相似,且生态位严重重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等资源利用上存在激烈竞争。为了回答四种竹笋夜蛾是采取何种生存对策以规避物种在资源和空间上的激烈竞争及四种竹笋夜蛾是否存在同域物种进化现象等关键的生物学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四种竹笋夜蛾形态学差异,分析了其遗传分化基础及生态位策略,对比研究了幼虫取食和成虫产卵行为,主要结论如下:(1)基夜蛾在卵形态、幼虫体色和雌雄生殖器形态上与其他3种竹笋夜蛾形态差异较大;笋秀夜蛾卵壳表面有纵纹,与余下2种竹笋夜蛾卵有明显差异。除基夜蛾外,余下3种夜蛾幼虫体表背线和亚背线形态有差异,趾钩、臀棘、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不显着。结果显示,这四种竹笋夜蛾形态较为接近,仅基夜蛾差异较大。结果表明,形态学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竹笋夜蛾由于生态适应产生的种群分化,在形态上并未发生显着性分化,为四种竹笋夜蛾由同域物种分化而来提供形态学支持。(2)本研究克隆了四种竹笋夜蛾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 DNA COⅠ)基因5'端709 bp片段序列,分析了四种竹笋夜蛾mt DNA COⅠ基因序列片段的碱基组成及特点。四种竹笋夜蛾及其比对昆虫的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9.5%,14.8%,31.9%,14.6%。序列中A+T的含量显着高于G+C的含量,四种竹笋夜蛾密码子不同位点上的碱基组成特点与所有比对昆虫mt DNA COⅠ基因片段碱基组成特点一致,且密码子第2位点的A+T含量显着高于第1位点和第3位点含量。碱基使用显着倾向于T(AT平均偏倚度为-0.1171);不同昆虫mt DNA COⅠ基因序列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55。四种竹笋夜蛾中,萨夜蛾与其他3种夜蛾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所有比对昆虫间的平均种间距离,而其他3种竹笋夜蛾种间遗传距离则接近所有比对昆虫的种内距离(<0.00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四种竹笋夜蛾中,萨夜蛾与秀夜蛾属(Apamea)多种昆虫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叁种竹笋夜蛾亲缘关系较远,其他叁种夜蛾则属于同一个进化群,亲缘关系非常接近,与Enargia属Lithophane hemina(EU768944.1)和Ufeus faunus(GU828860.1)分属在同一个进化群。四种竹笋夜蛾中,除萨夜蛾外,其他叁种竹笋夜蛾mt DNA COⅠ基因亲缘关系很近,属于近缘种,建议归为同属。本研究表明,经过不同的生态适应后,四种竹笋夜蛾遗传分化差异不显着。研究结果同时为四种竹笋夜蛾的同域物种进化假设提供可论证的遗传基础。(3)四种竹笋夜蛾的时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时间差异是竹笋夜蛾规避竞争的一种方式,在浙江安吉,笋秀夜蛾时间生态位最宽,种群密度最大,充分利用时间资源,避免争夺资源。基夜蛾和竹笋禾夜蛾种群密度呈现下降趋势,且发生严重生态位重迭和种间竞争。在广东怀集,萨夜蛾时间生态位最宽,萨夜蛾与基夜蛾生态位发生重迭,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种间竞争系数均较高,说明二者在资源利用上发生重迭和竞争。四种竹笋夜蛾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依次为:基夜蛾>笋秀夜蛾>竹笋禾夜蛾>萨夜蛾,基夜蛾和笋秀夜蛾都具有较宽的寄主谱,因而基夜蛾与竹笋禾夜蛾竞争时,处于优势地位。萨夜蛾通过增加蛀食竹笋路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取食生态位,提高竞争力。对取食竹笋的直径粗细调查发现,基夜蛾可能通过取食不同直径的竹笋,来扩大其取食领域,提高自身竞争力。四种竹笋夜蛾幼虫通过不同的取食时间和取食寄主以及在同一寄主上的不同取食路径等这些适应对策来规避激烈的种间竞争,保证自身的顺利繁衍。基夜蛾则是四种竹笋夜蛾中的优势种群。(4)四种竹笋夜蛾在3种不同寄主植物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和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 R.Br.)间产卵差异显着,其中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只选择鹅观草进行产卵;四种竹笋夜蛾在各寄主植物产卵位置上具有选择性,偏好在鹅观草叶片、叶鞘上及草根处产卵;四种竹笋夜蛾在产卵总量上差异显着,其中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产卵总量最大;四种竹笋夜蛾产卵时间先后依次为:基夜蛾>萨夜蛾>笋秀夜蛾>竹笋禾夜蛾,基夜蛾最早羽化产卵,产卵历期10d,后叁者产卵历期重迭。四种竹笋夜蛾通过产卵时间差异、产卵寄主差异和产卵位置差异这些适应对策,避免种间竞争,进而产生物种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5-01)

邓海康[7](2013)在《广东省茶秆竹竹笋夜蛾种类及侵入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间抽样调查表明怀集县境内共发现危害茶秆竹的竹笋夜蛾4种,经鉴定为: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夜蛾Apamea.apameoides Draudt、笋连秀夜蛾Sapporia repetita Butler和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er。茶秆竹竹笋夜蛾危害率为10%~86.67%,其中淡竹笋夜蛾最早侵入,竹笋禾夜蛾和笋秀夜蛾次之,笋连秀夜蛾侵入时间最晚。由于竹笋夜蛾种类多,危害大,制约了茶秆竹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竹笋夜蛾的防治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3年04期)

刘刚,俞鸿,何莹[8](2010)在《早园竹林土壤覆被类型与淡竹笋夜蛾发生的关系及调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了早园竹林不同土壤覆盖类型与淡竹笋夜蛾危害的关系,结果发现,土壤裸露型地类受该虫为害程度最重,杂草覆盖型地类受害次之,稻壳覆盖型地类受害最轻。提出应加强综合防治调控措施,以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0年01期)

易卫兵,方俊[9](2010)在《竹笋夜蛾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德的竹林面积、蓄积、产量长期以来一直位居安徽前列,即使在全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广德县为世界刚竹属和短穗竹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这里既分布有大量的散生型竹子,又生长有少数丛生型竹子,种类异常(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期刊2010年01期)

郭湘军,梅宇斌[10](2009)在《竹笋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是我国重要的用材竹种和笋用竹种,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是山区林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广德县目前拥有竹林面积78万亩,立竹蓄积量2亿株,均居安徽首位。其中毛竹面积60万亩,立竹蓄积量1.1亿株,年产毛竹1300万根,鲜(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期刊2009年06期)

竹笋夜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竹子笋期害虫,种类多,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更为准确地识别主要竹笋夜蛾的种类,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对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笋连秀夜蛾Apamea repetita conjuncta及竹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 4种竹笋夜蛾卵、幼虫趾钩、臀棘及成虫翅脉和生殖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在卵形态、幼虫体色和雌雄生殖器形态上与其他3种竹笋夜蛾形态差异明显,其余3种夜蛾幼虫体表背线和亚背线形态有差异,趾钩、臀棘、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不显着。本研究明确了我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差异,为竹笋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笋夜蛾论文参考文献

[1].莫有迪.竹笋夜蛾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J].乡村科技.2019

[2].张琴,张守科,汪建波,张威,舒金平.中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比较研究[J].植物保护.2018

[3].陈才华.竹笋夜蛾林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J].绿色科技.2016

[4].汪勇.池州市贵池区竹笋夜蛾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6

[5].张琴,黄继育,舒金平,陈文强,王浩杰.同域分布的4种竹笋夜蛾产卵选择行为[J].生态学杂志.2015

[6].张琴.四种竹笋夜蛾生态适应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7].邓海康.广东省茶秆竹竹笋夜蛾种类及侵入规律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3

[8].刘刚,俞鸿,何莹.早园竹林土壤覆被类型与淡竹笋夜蛾发生的关系及调控措施[J].世界竹藤通讯.2010

[9].易卫兵,方俊.竹笋夜蛾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安徽林业.2010

[10].郭湘军,梅宇斌.竹笋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林业.2009

标签:;  ;  ;  

竹笋夜蛾论文-莫有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