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产量论文-杨意洪

竹笋产量论文-杨意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竹笋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竹,采伐强度,竹笋,产量

竹笋产量论文文献综述

杨意洪[1](2019)在《采伐强度对毛竹林竹笋产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毛竹林不同采伐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采用不同采伐强度,笋产量存在显着和极着差异,采伐强度不同产笋的效果不同,而且是有效的,采伐强度在10%~20%对产笋量效果最好,0%~5%、25%~30%反而不好,说明采伐强度太高或太低对产笋量的提高更小,合理的采伐强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而最佳的采伐强度为15%。(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胡文杰,庞宏东,胡兴宜,胡江龙,李铠[2](2019)在《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毛竹笋用低产林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着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着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型逐渐变为"瘦、高"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菊敏,邵香君,李绍进,童志鹏,张有珍[3](2019)在《气温变化对浙江临安区雷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雷竹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气温数据,研究了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安区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年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1.34万元/hm~2;临安区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达0.21℃/10 a;雷竹笋产量与上年度9月、10月、12月和当年3月份气温的相关性达显着水平(P<0.05),覆盖笋产值与上年度10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也达显着水平(P<0.05)。(本文来源于《世界竹藤通讯》期刊2019年01期)

石英[4](2019)在《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竹笋产量和新竹质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一步探究毛竹林丰产高效最理想的施肥方法,于大小年显着的毛竹笋竹两用林纯林中,通过K、P、N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毛竹林地进行试验,通过比较开沟施肥、竹蔸施肥和伐桩施肥3种方法对新竹平均株数、毛竹竹笋产量与不施肥毛竹的各项指标,得出F>F_(0.01)(15)5.95,而且P<0.02,差异显着;在平均全竹高于平均胸径方面,新竹均于第2个春笋大年时差异显着。通过比较上述3种方法可知,竹蔸施肥效果最为突出,然后是伐桩施肥,最不理想是开沟施肥。根据上述内容可知,竹蔸施肥是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期间,施肥效果最理想、经济收益高且产量高的主要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3期)

王珊,李楠,朱炜,吴建明,张小辉[5](2019)在《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叶片特性和竹笋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笋用林叶片特征以及竹笋产量的影响,以不同经营模式(带状、层状、加客土和常规经营)的毛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叶片SPAD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 value,SPAD value)和叶面积指数(Leaf Aea Index,LAI)进行监测,并于次年春统计春笋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毛竹叶片SPAD值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LAI变化不明显;机械化带状经营模式中处理D_3(条带宽度1 m,保留条带内立竹和适当竹鞭)的SPAD值及LAI均高于常规经营,且其LAI显着高于(P<0.05)层状和加客土经营中的各处理。层状经营模式中处理C_2(去除竹林地0~25 cm土层的竹鞭)的SPAD值和LAI均较低于同时期的其他处理;机械化经营模式中的处理D_3和处理T_6(加客土6 cm)的春笋产量最高;毛竹SPAD值、LAI及春笋产量叁者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其中SPAD值与春笋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张闪闪,丁兴萃,章志远,蔡涵江[6](2018)在《钩梢整枝对麻竹笋产量影响的激素和单糖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麻竹钩梢整枝保留不同竹枝盘数,改变竹子地上、地下器官激素和营养物质分配,研究影响麻竹笋产量激素和单糖调控机制,创新笋用竹林培育方式,以实现麻竹高效、丰产、矮化和园艺化栽培方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大田和盆栽种植麻竹不同钩梢整枝处理后竹笋内源激素、单糖含量以及调查其发笋数量、时间和累积笋产量。【结果】麻竹笋用林培育方式可采用钩梢保留1~2盘枝,保留1~2盘留枝处理的麻竹单笋质量、出笋个数、平均产量和累积产量显着大于其他钩梢修枝处理;麻竹笋产量与笋体内源激素种类、含量水平呈密切相关:在整个出笋期间,GA1+3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极显着正相关,IAA和ABA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显着正相关,而GA4+7和ZR含量与单笋质量无明显相关,麻竹笋个体增大主要是由IAA、GA和ABA 3类内源激素协同调控:2盘留枝处理笋体IAA和ABA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不同留枝处理,其中出笋盛期间,2盘留枝处理IAA含量最高,达109.53 ug·g-1FW;其IAA变化趋势呈先低后高,符合顶端优势IAA学说中IAA变化规律;不同处理笋体中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极显着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P<0.01)。【结论】IAA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形成和维持竹蔸或竹杆与笋体间的"营养库壑",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分配、代谢,保障竹笋快速生长对糖分的供应需要,ABA主要是促进糖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GA1+3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GA4+7对笋体生长中作用较小,笋体生长发育的碳水化合物源主要是蔗糖,而非淀粉;竹笋生长强大的顶端优势是由其顶端高浓度的IAA所致。(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刘垚[7](2018)在《施肥对合江方竹笋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合江方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不同有机肥种类及其与两种菌剂混合施用对合江方竹竹笋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当年的合江方竹发笋量、竹笋产量,竹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竹笋含水量、可食用率以及氨基酸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同时,分析施肥后合江方竹林的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旨在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合江方竹竹笋产量和品质、土壤的变化情况,为合江方竹竹林优质、高产、可持续生产提供可能的施肥方案借鉴。与对照组相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有机肥可以显着提高合江方竹竹笋产量。其中,对竹笋产量提高最大的处理是ZS2处理,生产中施肥建议高水平施用竹笋专用肥。2.DP2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竹笋可溶性蛋白含量;FH2-YB处理使得可溶性糖含量上升;FH1-GD处理使得纤维素含量升高,DP1处理使得木质素含量最低;DP2-GD处理显着提高了竹笋的可食用率;ZS1处理使得竹笋含水量降低幅度最大。3.DP2-GD处理可以显着提高竹笋内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的含量;FH1施肥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笋内苦味氨基酸的含量。4.DP2处理可以降低PAL酶活性和4CL酶活性,从而使得竹笋耐储性提高。5.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6.施肥处理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活性显着升高。不同施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种类的吸收,也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类群。为了维持竹林养分的循环利用,建议选用土壤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类为主要碳源的施肥配方,这对保障竹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6-30)

刘晟男[8](2018)在《锌、硒肥配施对覆盖措施下春笋冬出的雷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f.Prevemalis)是我国优良散生笋用竹种,原产浙江临安、安吉、余杭一带,现已在南方多省得到规模化推广栽培。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于2009年首次引种雷竹并开展相关生产示范。近年来,对于川西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与覆盖增温提早出笋及配套措施的探索日趋完善,但通过施用微肥来进一步提高竹笋产量与品质的研究仍较欠缺。外源施锌可以促进毛竹笋芽分化从而提高产量,同为刚竹属的雷竹也是优良散生竹种,能否通过使用锌肥提高雷竹笋产量值得期待。另外,富硒食品备受人们青睐,利用富硒肥对植物强化硒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低成本、高效方便的富硒手段,前期研究发现雷竹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因此,可通过使用硒肥提高竹笋中硒含量,进而在四川省打造富硒竹笋的品牌。为此,本研究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春笋冬出覆盖措施雷竹林下进行了6个不同浓度锌肥与相同浓度的注射施硒肥的配合施用处理,其中硒肥时间为2016年10月10日,锌肥施肥时间为同年10月25日,施肥间隔15天,各施肥处理编号为Zn0、Zn1、Zn2、Zn3、Zn4、Zn5,其中Zn0处理为单施硒肥(亚硒酸钠2mg/ml×20毫升/株),Zn1-Zn5处理编号按照锌肥(ZnSO_4)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5、10、15、20、25kg/hm~2的锌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以探究锌硒配施对覆盖条件下雷竹笋产量与品质的短期影响,以及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与土壤全硒分对其的响应。结果如下:(1)雷竹笋具有一定的富硒能力,其中Zn0处理竹笋中Se含量显着高于Zn1-Zn5处理(p<0.05),且竹笋中硒含量随着锌肥浓度的提高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锌肥的施入会抑制竹笋对硒的吸收,且随着锌浓度的提高,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Zn0处理中竹笋N含量显着高于Zn1-Zn5处理(p<0.05),说明是用硒肥有利于竹笋中N含量的提高,Zn3和Zn4处理对笋中P含量富集优于Zn0处理与CK,说明锌肥浓度在15-20kg/hm~2范围时是有利竹笋P含量的提高,Zn2至Zn5处理显着提高竹笋Zn含量(p<0.05),说明锌肥浓度在10-25kg/hm~2范围时有利于竹笋锌的富集。(2)各施肥处理均提高雷竹笋产量,锌硒配施(Zn1-Zn5)优于单施硒肥(Zn0),过高浓度锌肥对竹笋产量产生抑制作用,Zn3处理即锌肥浓度为15kg/hm~2与硒肥配合使用时增产效果最好,较CK提高了45.78%。对于竹笋品质方面的影响为,各施肥处理降低了竹笋纤维素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说明锌硒的施用在增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竹笋品质。(3)各处理对竹笋中重金属的影响表现为,所有施肥处理均降低了竹笋中的铅含量,Zn0处理提高了竹笋中的铜含量,而Zn1-Zn5处理则降低了竹笋中的铜含量。对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重金属含量与农药残留物含量均未超出标准。说明施肥处理下的雷竹笋是安全可食用的。(4)所有处理都会显着提高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与土壤全硒的含量(p<0.05)。其中对于水解性氮含量的影响锌硒配施处理(Zn1-Zn5)显着高与单施硒肥处理(Zn0)(p<0.05),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单施硒肥(Zn0)处理显着高于锌硒配施(Zn1-Zn5)处理(p<0.05),对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表现为随着锌肥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Zn2处理达到最高,且显着高于单施硒肥的Zn0处理(p<0.05),对有效锌含量的影响为Zn3、Zn4和Zn5处理显着高于其它Zn1、Zn2与Zn0处理。土壤全硒则表现为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在Zn2处理时各指标含量达到最高,说明Zn2处理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土壤中的速效养分,有效维持雷竹林地养分平衡。综上,本实验所设置的施肥处理在提高雷竹笋产量与品质的同时,也显着的增加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补充了雷竹在大量出笋过程中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有效的维持了雷竹林地土壤养分平衡,为笋用雷竹林可持续经营养分补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Zn2(10kg/hm~2)处理后的雷竹林地土壤速效养分释放量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优,土壤速效养分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活;Zn3(15kg/hm~2)处理竹笋产量最高;Zn0(单施硒肥)处理竹笋硒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菊敏,邵香君,童志鹏,万刚,张有珍[9](2018)在《杭州市临安区28 a降水量变化及对雷竹笋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覆盖笋和自然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数据,研究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市临安区28 a平均年降雨量和降雪量分别为1 506.0、12.0 mm,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42.4%,冬季降雨仅占15.0%。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万、1.34万元·hm~(-2)。雷竹覆盖笋单位面积产量与秋季、9月降水量(降雨量)呈显着正相关,自然笋单位面积产量与6月降水量(降雨量)呈显着负相关,自然笋单位面积产值与年降雪量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范伟青,王炳华,严志伟[10](2018)在《不同方法施肥对毛竹竹笋产量和新竹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可以达到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丰产高效的最佳方法施肥。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笋竹两用林纯林中,选用有N、P、K叁要素的肥料对毛竹林地开展不同方法施肥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的毛竹竹笋产量、新竹的平均株数与不施肥比较,F值>F_(0.01)(15)5.95,且P-value值<0.01,均达到极显着差异;新竹平均胸径及平均全竹高在施肥后第2个春笋大年时才达到显着差异;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施肥之间比较,效果最好的是竹蔸施肥,其次为伐桩施肥,开沟施肥最差。由此可见,在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培育经营中,要获得竹材高产、经济高效,施肥的最佳方法是竹蔸施肥。(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竹笋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着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着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型逐渐变为"瘦、高"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笋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杨意洪.采伐强度对毛竹林竹笋产量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9

[2].胡文杰,庞宏东,胡兴宜,胡江龙,李铠.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毛竹笋用低产林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周菊敏,邵香君,李绍进,童志鹏,张有珍.气温变化对浙江临安区雷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9

[4].石英.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竹笋产量和新竹质量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9

[5].王珊,李楠,朱炜,吴建明,张小辉.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叶片特性和竹笋产量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9

[6].张闪闪,丁兴萃,章志远,蔡涵江.钩梢整枝对麻竹笋产量影响的激素和单糖调控机制[J].林业科学.2018

[7].刘垚.施肥对合江方竹笋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8

[8].刘晟男.锌、硒肥配施对覆盖措施下春笋冬出的雷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8

[9].周菊敏,邵香君,童志鹏,万刚,张有珍.杭州市临安区28a降水量变化及对雷竹笋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

[10].范伟青,王炳华,严志伟.不同方法施肥对毛竹竹笋产量和新竹质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8

标签:;  ;  ;  ;  

竹笋产量论文-杨意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