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孟繁伟,徐海月,方芳,王立国

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孟繁伟,徐海月,方芳,王立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SMA,人源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

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孟繁伟,徐海月,方芳,王立国[1](2019)在《人源化抗PSMA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全人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筛选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特异性结合的全人单链抗体。方法利用PSMA重组抗原在全人单链可变区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阳性克隆用phage ELISA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经4轮筛选,每轮筛选抗体库的出入库比不断提高,表明每轮库中的阳性克隆得到富集。从第4轮筛选出库的平皿中挑取30个菌落克隆,诱导噬菌体。phage ELISA检测获得3株阳性克隆。3个阳性克隆经过测序比对,核酸序列基本一致。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单链抗体能与PSMA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从全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具有结合PSMA抗原的特异性的人源化单链抗体,从而为前列腺癌的靶向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文莉[2](2019)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全人源抗C5单链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反应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和视神经,还可累及脑实质。研究表明NMO的主要病理特征为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自身抗体(AQP4-immunoglobulin G,AQP4-IgG)结合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AQP4后,激活补体,导致一系列炎症反应,造成星形胶质细胞丢失、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受损和神经元死亡。目前NMO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免疫调节及血浆置换,但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或严重的后遗症。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NMO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和托珠单抗(Tocilizumab)等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抗体药物已经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当前开展临床试验的该类药物多数为鼠源的单克隆抗体,长期应用有引起患者的人抗鼠免疫原性反应(Human anti-mouse anti-antibody,HAMA)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体外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全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能够特异性结合补体C5(Complement C5,C5)的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并明确其对NMO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体外固相筛选技术从噬菌体抗体库(6×10~(10))中筛选能够特异性结合C5的单链抗体。经过5轮的筛选(吸附-洗脱-扩增),随机挑选了239个噬菌体克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验证其与补体C5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特异性。根据ELISA多次重复的实验结果,选择在A450 nm数值较高的部分克隆进行核酸序列测定,使用DNAMAN进行序列多样性分析和序列比对,确定重复序列较高的阳性克隆。将重复序列最高的3个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带有his标签)中。在低温(16°C)条件下培养,使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简称IPTG)诱导单链抗体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离心收集菌体后进行蛋白纯化,经过亲和层析、DEAE层析、Butyl层析一系列的纯化得到纯度在90%以上的可溶性单链抗体;用超滤管浓缩蛋白浓度至40 mg/mL用于后续实验;通过SDS-PAGE变性胶观察蛋白的片段大小,应用Western Blot、ELISA法鉴定可溶性单链抗体与补体C5结合的特异性;进一步用Biacore T200进行单链抗体与C5结合的亲和力和浓度依赖情况的检测,从而确定单链抗体的亲和力与补体C5的结合情况。挑选特异性较好的单链抗体作用于NMO体外和动物实验模型以明确目标单链抗体对NMO的治疗效果:利用AQP4-IgG和人补体(human complement,hC)作用于稳定表达AQP4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s ovary,CHO)模拟NMO的体外实验模型,通过LIVE/DEAD染色的方法验证筛选得到的单链抗体对NMO细胞模型细胞毒性的影响;选择脑实质注射NMOSD血清阳性患者的抗体(IgG_(NMOSD))和人补体在体内模拟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情况,通过相关组织染色确定病灶及炎症细胞的变化,并进一步明确筛选得到的单链抗体对NMO的保护效果。结果:1.经过5轮噬菌体筛选得到了8个抗体序列(C5B3、C5B35、C5B98、C5B106、C5A6、C5A102、C5A121、C5A152)。将同源性最高的3个序列原核表达后进行一系列纯化,获得了纯度在90%以上的可溶性单链抗体。2.对纯化后的可溶性单链抗体(C5B3、C5A6、C5B35)进行了体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C5B3明显减少了稳定表达AQP4的CHO细胞的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减少了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死亡细胞的数量,且该作用具有明显的C5B3浓度依赖性。3.对单链抗体C5B3进行了体内功能验证。在NMO动物模型中,C5B3明显减小了脑实质注射IgG_(NMOSD)和人补体引起的病灶体积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并且能够减少体内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结论:通过对全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获得了特异性结合补体C5的单链抗体,经过体外及体内实验证实得到的1个单链抗体(C5B3)能够减少AQP4-IgG和人补体造成的细胞毒性,对NMO动物模型也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雨超,丁龙飞,陈健,张晓燕,徐建青[3](2019)在《全人源单链抗体库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全人源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法采集100名健康老年志愿者的外周血,5 mL/人,混合所有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抽提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IgG类抗体基因为引物,PCR扩增获得重链可变区片段(V_H)和轻链可变区片段(V_L),然后以V_H和V_L为模板,经重迭PCR获得scFv,经sfiⅠ酶切,插入pComb3xss载体,电转后获得一定容量的抗体库;加入辅助噬菌体VCSM13过夜培养,上清液经PEG-NaCl沉淀,无菌PBS重悬噬菌体沉淀,即完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采用Phage ELISA法进行噬菌体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库容为2. 6×10~9的噬菌体抗体库;随机挑选的100个噬菌体单克隆中共筛选到2个疑似H1N1株HA抗原的噬菌体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噬菌体抗体库的技术平台,可用于各类功能抗体的筛选。(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潘振,吕鹏,邵淑丽,毕艳梅,孙梅[4](2018)在《创伤弧菌溶细胞素特定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其人源化单链抗体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V.vulnificus)溶细胞素的蓖麻毒素结构域内氨基酸序列并合成多肽,筛选人工合成的单链抗体噬菌体文库Tomlinson I+J,为创伤弧菌感染的抗体阻断治疗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对未经处理的大容量Tomlinson I+J噬菌体文库进行3轮特异性亲和筛选,从中筛到特异性结合溶细胞素多肽的克隆,命名为scFv-D2,经氨基酸序列分析验证其含有完整的人源化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将scFv-D2克隆转化E.coli HB2151并诱导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其可溶性scFv片段与溶细胞素毒性多肽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从Tomlinson I+J文库成功筛选出一株具有结合活性的人源化噬菌体单链抗体,可用于创伤弧菌感染抗体阻断治疗策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慧敏,常琛,尹志安,朱文姣,周国丽[5](2018)在《猪源化抗PEDV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制备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源化单链抗体scFv-Fc。提取抗PEDV杂交瘤细胞2D1的总RNA,通过反转录与SOE-PCR方法获得单链抗体scFv基因,同时提取猪脾脏组织的总RNA,RT-PCR获得猪免疫球蛋白恒定区Fc基因。通过SOE-PCR方法将scFv与Fc连接获得猪源性单链抗体scFv-Fc融合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cFv-Fc,将该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原核表达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再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和复性,通过间接ELISA鉴定融合蛋白与PEDV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插入pET-28a载体的scFv-Fc序列长度1 128bp,抗PEDV猪源化单链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800,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scFv-Fc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反应性,为PEDV重组抗体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云雨,孙红,刘刚,胡华波,张国利[6](2018)在《人源抗ICAM-1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特异性人源抗ICAM-1单链抗体(Anti-human ICAM-1 scFv)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应用TomlinsonI+J噬菌体抗体库,以P1抗原肽为包被抗原,经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进行亲和富集筛选。以PCR反应、ELISA抗原交叉反应和Dot blotting实验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scFv经原核表达和分离纯化后,以Western blotting实验、竞争ELISA实验和细胞黏附抑制实验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鉴定。Tomlinson I+J噬菌体抗体库经4轮亲和富集筛选,利用ELISA方法成功筛出4株阳性克隆。通过PCR鉴定反应、ELISA抗原交叉反应和Dot blotting实验,最终获得了1株既能与P1抗原肽特异结合又能与人ICAM-1抗原特异结合的阳性克隆J-A1。对scFv进行原核表达和亲和层析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竞争ELISA实验和细胞黏附抑制实验证实纯化的scFv具有良好的亲和活性和抗细胞黏附活性。文中成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到特异性人源抗ICAM-1 scFv,为进一步探索该抗体在炎症相关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张文帅,曾晓燕,迟莹,刘静娴,焦永军[7](2018)在《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人源性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源性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单链抗体(scFv)文库,并用SFTSV颗粒对文库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提取8例SFT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逆转录为cDNA;并以此为模板PCR扩增人源抗体轻链库(Vκ和Vλ)和重链库(VH),再经过重迭PCR随机拼接成scFv基因文库,最后克隆入噬菌粒载体pComb3XSS中,将重组噬菌粒电转化感受态XL1-Blue细胞,得到SFTSV抗体文库,检测文库库容及多样性,并用SFTSV颗粒作抗原对抗体文库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构建的人源SFTSV抗体文库的库容为2.8×10~7,测序结果表明文库多样性好,经过初步筛选获得21个克隆的人源化scFv,具有与SFTSV颗粒结合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人源抗SFTSV的scFv文库。(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刘倩[8](2018)在《~(131)I标记甲状腺未分化癌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的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1311标记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人源单链抗体(scFv),构建甲状腺未分化癌荷瘤裸鼠模型,探讨1311标记抗体作为肿瘤放免显像与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对所得抗体库进行4轮筛选后,挑取抗ATC阳性克隆感染E.coliHB2151;ELISA法检测经IPTG诱导后的抗体的可溶性表达;细胞ELISA法鉴定可溶性抗体与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分别设置TT细胞、ARO细胞、人肝癌Hep G2细胞及PBS空白对照组,用酶标仪检测各组在450nm处吸光度。SDS-PAGE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的表达和相对分子质量。接种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于裸鼠右前肢,构建荷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模型;氯胺T法实现scFv的1311标记;标记抗体纯化后,叁氯醋酸法测定其标记率,纸层析法检测其放射性化学纯度。取15只成功建模后裸鼠,131I-scFv经尾静脉注入,其中12只分为4组,于注射后12、24、48、72h分析标记抗体在裸鼠体内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另3只行SPECT静态显像,观察瘤内放射性浓聚情况,加行SPECT/CT图像融合。另取16只裸鼠,分为4组,A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μl;B组尾静脉注射未标记1311的单链抗体scFv 100μl;C 组尾静脉注射 131I-scFv 100μl;D 组:瘤内注射 131I-scFv 100μl。观察肿瘤体积变化,注射后1d开始每隔4d测定肿瘤长径和短径,直至25d,计算出肿瘤抑制率。记录每组每只裸鼠存活时间;每只裸鼠死亡后1h内分离肿瘤组织,一部分行病理学分析;另一部分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ELISA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抗体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能够特异性结合。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所得结果显示ATC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kD。经纯化后的131I-scFv,标记率达91.66%,纸层析法所得放射化学纯度为93.1±0.32%,放射化学比活度为3.40±0.64MBq/μg。SPECT显示131I-scFv能够在肿瘤组织选择性浓聚,T/NT值在48h时达最高,显影最清晰,SPECT/CT融合图像结果与体内分布结果相同。4组荷瘤裸鼠中位生存时间:A组39.5d,B组43d,C组54.5d,D组55d。4组荷瘤裸鼠的时间-肿瘤体积生长抑制曲线表明,C、D组均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C组和D组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获得人源ATC特异性单链抗体,鉴定结果显示该抗体活性较好。131I-scFv在荷瘤裸鼠模型中有较好的显像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夏思敏[9](2018)在《抗COX-2人源单链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COX-2(Cyclooxygenase-2)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关键限速酶。由于COX-2参与了机体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如促进炎症进程,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增强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使得它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鉴于当前针对COX-2的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建立以COX-2为靶点的靶向、安全、高效的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而单链抗体凭借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组织穿透力强、免疫原性小等优点,已经在临床上以多种形式被应用,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实验室前期已经成功制备了能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COX-2,并抑制其生物学活性的人源单链抗体,内质网滞留型的抗COX-2胞内单链抗体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体外侵袭能力,并且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计算机模拟对抗COX-2单链抗体与COX-2分子间相互识别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推测了抗COX-2单链抗体抑制COX-2功能的可能机制。但具体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基础上,通过突变实验进行验证分析,确定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模式及关键氨基酸,进而揭示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目前取得以下结果:1.成功构建5种COX-2缺失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纯化了纯度达95%以上的具有较好活性的5种COX-2缺失突变体。2.ELISA实验发现,COX-2缺失突变体与抗COX-2人源单链抗体的相互作用表位分布于466-604位氨基酸之间。3.成功构建4个COX-2定点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纯化了纯度达95%以上的具有较好活性的4个COX-2定点突变体,分别为trCOX-2 V523A,trCOX-2 S530A,and trCOX-2 L534A,trCOX-2 N537A。4.ELISA鉴定定点突变体与OX-1结合活性结果显示,第523位Val,530位Ser,534位Leu,537位Asn氨基酸都参与了COX-2的表位形成,并且530位Ser在该表位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缺失突变和点突变分析,初步确定了抗COX-2单链抗体与COX-2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的区段以及关键氨基酸,这为以COX-2为靶点的抗体肿瘤治疗奠定了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夏静[10](2018)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单克隆人源单链抗体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苏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3中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内容,介绍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综述噬菌体展示的单克隆人源单链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该技术为抗体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8年04期)

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反应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脊髓和视神经,还可累及脑实质。研究表明NMO的主要病理特征为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自身抗体(AQP4-immunoglobulin G,AQP4-IgG)结合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AQP4后,激活补体,导致一系列炎症反应,造成星形胶质细胞丢失、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受损和神经元死亡。目前NMO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免疫调节及血浆置换,但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或严重的后遗症。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NMO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和托珠单抗(Tocilizumab)等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抗体药物已经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当前开展临床试验的该类药物多数为鼠源的单克隆抗体,长期应用有引起患者的人抗鼠免疫原性反应(Human anti-mouse anti-antibody,HAMA)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体外噬菌体展示技术从全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能够特异性结合补体C5(Complement C5,C5)的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并明确其对NMO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体外固相筛选技术从噬菌体抗体库(6×10~(10))中筛选能够特异性结合C5的单链抗体。经过5轮的筛选(吸附-洗脱-扩增),随机挑选了239个噬菌体克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验证其与补体C5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特异性。根据ELISA多次重复的实验结果,选择在A450 nm数值较高的部分克隆进行核酸序列测定,使用DNAMAN进行序列多样性分析和序列比对,确定重复序列较高的阳性克隆。将重复序列最高的3个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带有his标签)中。在低温(16°C)条件下培养,使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简称IPTG)诱导单链抗体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离心收集菌体后进行蛋白纯化,经过亲和层析、DEAE层析、Butyl层析一系列的纯化得到纯度在90%以上的可溶性单链抗体;用超滤管浓缩蛋白浓度至40 mg/mL用于后续实验;通过SDS-PAGE变性胶观察蛋白的片段大小,应用Western Blot、ELISA法鉴定可溶性单链抗体与补体C5结合的特异性;进一步用Biacore T200进行单链抗体与C5结合的亲和力和浓度依赖情况的检测,从而确定单链抗体的亲和力与补体C5的结合情况。挑选特异性较好的单链抗体作用于NMO体外和动物实验模型以明确目标单链抗体对NMO的治疗效果:利用AQP4-IgG和人补体(human complement,hC)作用于稳定表达AQP4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s ovary,CHO)模拟NMO的体外实验模型,通过LIVE/DEAD染色的方法验证筛选得到的单链抗体对NMO细胞模型细胞毒性的影响;选择脑实质注射NMOSD血清阳性患者的抗体(IgG_(NMOSD))和人补体在体内模拟视神经脊髓炎的发病情况,通过相关组织染色确定病灶及炎症细胞的变化,并进一步明确筛选得到的单链抗体对NMO的保护效果。结果:1.经过5轮噬菌体筛选得到了8个抗体序列(C5B3、C5B35、C5B98、C5B106、C5A6、C5A102、C5A121、C5A152)。将同源性最高的3个序列原核表达后进行一系列纯化,获得了纯度在90%以上的可溶性单链抗体。2.对纯化后的可溶性单链抗体(C5B3、C5A6、C5B35)进行了体外功能验证。结果表明,C5B3明显减少了稳定表达AQP4的CHO细胞的补体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减少了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死亡细胞的数量,且该作用具有明显的C5B3浓度依赖性。3.对单链抗体C5B3进行了体内功能验证。在NMO动物模型中,C5B3明显减小了脑实质注射IgG_(NMOSD)和人补体引起的病灶体积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并且能够减少体内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结论:通过对全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获得了特异性结合补体C5的单链抗体,经过体外及体内实验证实得到的1个单链抗体(C5B3)能够减少AQP4-IgG和人补体造成的细胞毒性,对NMO动物模型也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孟繁伟,徐海月,方芳,王立国.人源化抗PSMA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

[2].朱文莉.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全人源抗C5单链抗体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

[3].张雨超,丁龙飞,陈健,张晓燕,徐建青.全人源单链抗体库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4].潘振,吕鹏,邵淑丽,毕艳梅,孙梅.创伤弧菌溶细胞素特定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其人源化单链抗体筛选[J].现代免疫学.2018

[5].刘慧敏,常琛,尹志安,朱文姣,周国丽.猪源化抗PEDV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18

[6].陈云雨,孙红,刘刚,胡华波,张国利.人源抗ICAM-1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18

[7].张文帅,曾晓燕,迟莹,刘静娴,焦永军.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人源性单链抗体文库的构建[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

[8].刘倩.~(131)I标记甲状腺未分化癌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的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D].重庆医科大学.2018

[9].夏思敏.抗COX-2人源单链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D].吉林大学.2018

[10].夏静.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单克隆人源单链抗体领域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18

标签:;  ;  ;  

人源化单链抗体论文-孟繁伟,徐海月,方芳,王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