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外侧入路论文-刘全志

颞下外侧入路论文-刘全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颞下外侧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颞下入路,显微解剖,临床应用,手术

颞下外侧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全志[1](2011)在《颞下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颞下外侧入路(包括:眶颧额颞下入路;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颞下经岩前入路)的相关显微神经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观察在手术操作中采用颞下外侧入路切除中颅窝底及岩斜区占位性病变的术式应用效果。探讨该入路的解剖层次关系和临床手术的适用范围、入路难点,为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出相应的预防手段。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5具(30侧),用10%甲醛固定,血管冲洗后行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红色乳胶灌注、颈内静脉蓝色乳胶灌注,模拟颞下外侧入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各项重要解剖结构之间关系。结合9例采用颞下外侧入路术式病例资料,从每个患者采用开颅方法、体位、接近肿瘤情况、充分暴露并切除肿瘤及术后并发症的分析,总结颞下外侧入路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采用颞下外侧入路切除岩斜区及中颅窝底肿瘤手术视野显露清晰,肿瘤切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1、眶颧额颞下入路离断颧弓后手术视野较离断前增加扩大手术视角,各组织结构间隙显露清晰,切除占位的手术路径缩短。2、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操作中对颞叶牵拉小,Labble静脉损伤小,术后脑水肿轻,幕上下结构显露清晰,剪开小脑幕能够避免神经损伤。3、颞下经岩前入路磨除Day菱形区使手术视野增加,面神经损伤几率减少,对脑干腹侧手术操作路径缩短。结论:颞下外侧入路能满足不同部位病变的暴露,对同时侵袭颅内外、硬膜内外的肿瘤切除较彻底。术中观察范围广,可在直视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神经及血管,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该术式使用范围广,对颅中窝底、鞍区、斜坡区、脚间窝及海绵窦内的肿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暴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1-12-01)

冷基勇[2](2009)在《颞下外侧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颞下外侧入路(包括:额颞耳前断颧弓颞下入路;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颞下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颅窝底及岩斜区肿瘤的疗效和体会以及临床应用经验。探讨该入路的适用范围、手术入路的难点及手术入路的优越性,为了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及手术效果,如何减少手术后可能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术前诊断明确为中颅窝底及岩斜区肿瘤的7例病人,针对肿瘤位置选择不同的颞下外侧入路,使手术视野扩大、接近肿瘤、充分暴露肿瘤及中颅窝底和岩斜区相关解剖关系。显微镜下观察术野的暴露和肿瘤切除情况、神经血管的保护、随访术后恢复情况。讨论中颅窝底及岩斜区肿瘤经颞下外侧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颞下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6例镜下全切并由影像学证实,全切率85.7﹪,一例近全切除。有一例术后额纹变浅,一例面部麻木,一例颞叶水肿、动眼神经麻痹及皮下积液。术后随访10-12月,术后并发症消失,未见有肿瘤复发及生长扩大迹象。结论:颞下外侧入路对于以鞍旁、桥脑前间隙、岩斜区、脑干腹外侧和小脑幕为中心的病变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此入路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大为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以最小的脑损伤和尽可能少的手术并发症,可达到最大范围的肿瘤切除,避免了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保全了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我们认为颞下外侧入路是解决上述区域病变最佳的手术入路选择之一。(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王先祥,冯春国,万经海,李长元,韩卉[3](2006)在《颞下硬膜外小骨窗入路到蝶鞍外侧腔隙的显微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研究表明:海绵窦不是一个位于硬膜夹层内的静脉窦(硬脑膜窦),而是位于硬膜外的一个腔隙,即蝶鞍外侧腔隙(lateral(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颞下外侧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颞下外侧入路(包括:额颞耳前断颧弓颞下入路;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颞下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颅窝底及岩斜区肿瘤的疗效和体会以及临床应用经验。探讨该入路的适用范围、手术入路的难点及手术入路的优越性,为了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及手术效果,如何减少手术后可能的并发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术前诊断明确为中颅窝底及岩斜区肿瘤的7例病人,针对肿瘤位置选择不同的颞下外侧入路,使手术视野扩大、接近肿瘤、充分暴露肿瘤及中颅窝底和岩斜区相关解剖关系。显微镜下观察术野的暴露和肿瘤切除情况、神经血管的保护、随访术后恢复情况。讨论中颅窝底及岩斜区肿瘤经颞下外侧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颞下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6例镜下全切并由影像学证实,全切率85.7﹪,一例近全切除。有一例术后额纹变浅,一例面部麻木,一例颞叶水肿、动眼神经麻痹及皮下积液。术后随访10-12月,术后并发症消失,未见有肿瘤复发及生长扩大迹象。结论:颞下外侧入路对于以鞍旁、桥脑前间隙、岩斜区、脑干腹外侧和小脑幕为中心的病变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此入路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大为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以最小的脑损伤和尽可能少的手术并发症,可达到最大范围的肿瘤切除,避免了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保全了脑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我们认为颞下外侧入路是解决上述区域病变最佳的手术入路选择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颞下外侧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全志.颞下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D].河北大学.2011

[2].冷基勇.颞下外侧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9

[3].王先祥,冯春国,万经海,李长元,韩卉.颞下硬膜外小骨窗入路到蝶鞍外侧腔隙的显微解剖[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

标签:;  ;  ;  ;  

颞下外侧入路论文-刘全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