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

邓娟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探究MRI观察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了治疗而将其分入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全部给予MRI检查,对比两组损伤时和修复后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厚度的MRI测量结果。结果:治疗组中I度损伤、II度损伤患者的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均与未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I度损伤、II度损伤患者8周后的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均比未治疗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踝关节外侧韧带厚度来评估韧带急性损伤情况,观察韧带的修复状况。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韧带;MRI;损伤;修复;韧带厚度

踝关节损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损伤,据报道,仅美国每日便有上万人发生踝关节损伤,而我国每日发生踝关节损伤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事实上,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踝关节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有可能引发跗骨窦综合征、骨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试探究MRI观察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了治疗而将其分入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具体资料如下:未治疗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40.62±12.37)岁。治疗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平均(40.62±12.3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P>0.05,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纳入标准:①有踝关节损伤史,不限左右侧;②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典型表现;③纳入研究前无手术治疗史;④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签署了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批准执行[2]。

排除标准:①骨折或韧带断裂者;②患有重度骨质疏松、关节肿瘤或关节感染的患者;③失访者。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MRI成像仪对患者的患侧踝关节扫描,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体位,足先进,使踝部跖屈大约20°左右,选择T1WI、T2WI、PDWI等扫描序列,对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进行矢状位、冠状位、斜轴位的扫描。扫描参数为:层厚2mm,间距1mm,矩阵410*512,FOV:130mm*130mm。此外,还应对健侧踝关节进行扫描。根据扫MRI扫描结果,可以将韧带损伤分成I~II度,韧带I度损伤的MRI表现是:韧带的连续性未遭到破坏,有轻微损伤,韧带厚度稍有增加,周围脂肪间隙呈模糊状态,皮下软组织轻度肿胀,存在或不存在小片状的高信号[3]。治疗组针对检查结果采取8周相应的治疗,未治疗组则未采取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MRI扫描,观察患侧韧带厚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损伤时和8周后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厚度的MRI测量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的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x±s)的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经统计学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结果

2.1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韧带厚度的MRI测量结果

见表1,治疗组中I度损伤、II度损伤患者的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均与未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II度损伤患者的韧带厚度均大于I度损伤患者。

表1I、II度损伤患者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厚度的对比(x±s)

3讨论

通过观察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特点,可以发现在发生跖屈内翻损伤时,先是距腓前韧带发生损伤,随后是跟腓韧带,再其后是距腓后韧带,距腓后韧带位置较深且厚度较大,除非是严重扭上才会累及此韧带,因此在对踝关节外侧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时可以先对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进行厚度测量,用于衡量患者的损伤程度[4]。而从前文的I~III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分级标准可知,发生损伤的韧带会出现增高信号,这是因为正常韧带中存在的氢原子被固定于多肽形成的致密网架上,并不参与到MRI成像中,无论采取任何序列都是低信号,而韧带损伤会使韧带出现水肿、增厚等表现,自然MRI成像会出现高信号[5]。从病理角度来说,韧带损伤会使韧带水肿、厚度增加,MRI可以比CT等技术更全面地显现出损伤韧带的解剖结构与形态特点,因此临床可以通过测量韧带厚度来进行损伤程度的判别[6]。而从本文结果中可以发现,发生损伤时II度损伤患者的韧带厚度要大于I度损伤患者且接受或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损伤后的韧带厚度均是相近的(P>0.05),可见以MRI测量韧带厚度来判断损伤是可行的,而修复后治疗组的韧带厚度小于未治疗组(P<0.05),这则意味着MRI还可以用于诊断韧带损伤的修复效果,临床可以将MRI用于指导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治疗。

结语

MRI可以用于判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轻重程度,还可以用于指导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治疗修复,其临床作用非常重要,应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袁涛,林久灶.双源CT与高频超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13):88-89.

[2]张剑,王新辉,张志红,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12):1182-1184.

[3]吴俊德,陈兆军,马占华,等.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17,4(03):51-54.

[4]曾效力,董相宇,肖秀云,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1):137-140.

[5]於志华,范新华.踝关节扭伤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9):1725-1728.

[6]姜艳娜.MRI和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比较评价[J].双足与保健,2018,27(08):132-133.

标签:;  ;  ;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