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谱论文-骆瑜,刘志斌

裂解谱论文-骆瑜,刘志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解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质谱裂解数据库,谱库搜索,筛查

裂解谱论文文献综述

骆瑜,刘志斌[1](2019)在《基于NIST数据库的农药残留裂解谱库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障食品和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采用气相色谱-叁重四级杆质谱建立200余种农药及有机污染物质谱裂解数据库及优化的MRM数据库,通过谱库检索技术可以实现食品和中药材中未知组分的非靶标筛查及定性。在对未知组分进行谱库检索后,通过GC-QQQ方法比较未知组分与标准图谱的保留时间、一级质谱的萃取离子流色谱图镜像匹配。采用本研究建立的谱库及未知物筛查方法可对实际样品中的未知污染物进行快速筛查及确认。(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叶晓声,赵何,陈明霞,李和阳,何小玉[2](2019)在《嗜盐噬菌弧菌BALOs10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裂解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海水中分离得到蛭弧菌类群(Bdellovibrio-and-likeorganisms,BALOs)新型菌株,丰富BALOs的种质资源。【方法】从中国深圳大亚湾取回海水样品后,使用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Vibrio alginolyticus LF TCBS 15作为宿主,通过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得到BALOs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对16S 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完成分子鉴定。采用双层平板滤纸片法分析NaCl浓度、pH及温度对菌株BALOs10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菌株BALOs10对16株细菌的裂解效果。【结果】成功分离出一株以Vibrio alginolyticus LF TCBS 15为宿主的BALOs菌株BALOs10。噬菌斑呈圆形、透明且边缘光滑整齐,菌体为弧状,极生单鞭毛,菌体大小(0.21–0.44)μm×(1.25–1.87)μm。菌株最佳生长温度、NaCl浓度和pH范围分别为35–37°C、2%–3%(W/V)和7–8。菌株BALOs10可以裂解9株不同种的受试菌,占总试验菌株数(16株)的56.3%,主要是海杆菌属和弧菌属;菌株BALOs10的16S rDNA与最相近的典型菌株Halobacteriovorax marinus SJ的相似性只有92.14%,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将其命名为Halobacteriovorax sp. BALOs10。【结论】本文研究发现了Halobacteriovorax属(嗜盐噬菌弧菌属)的一个新型菌株,丰富了BALOs种质资源,为后续的应用及理论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波,钟佑宏,丁奕博,郭英,段存娟[3](2018)在《鹤庆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中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其裂解谱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查明鹤庆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内是否存在鼠疫噬菌体,并对所离分鼠疫噬菌体进行形态鉴定及噬菌谱分析。方法以鹤庆县马厂村为核心,选择5km范围内的自然村为采样点,采用鼠铗法进行捕鼠,实验室中取鼠盲肠置入改良PBS中,采用双层平皿对样本进行筛选、纯化得到噬菌体,观察噬菌斑形态,电镜检查噬菌体形态,并在22℃、24℃、28℃及37℃对21株鼠疫菌与115株非鼠疫菌进行裂解特性分析。结果采集的354份标本,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2株噬菌体在高于24℃温度下可裂解鼠疫菌,低于24℃不能裂解鼠疫菌,而非鼠疫菌在4个温度下均不裂解;电镜形态检测2株噬菌体均属于肌尾噬菌体。结论鹤庆新发野鼠疫疫源地内存在着鼠疫噬菌体,且所分鼠疫噬菌体只有在高于24℃时才裂解鼠疫菌,此特性与鼠疫菌在鹤庆县的长期存在相关,且两株噬菌体存在裂解谱较窄,特异性良好,可用于备用诊断噬菌体的筛选株。(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查涛,梁俊容,肖玉春,景怀琦[4](2016)在《噬菌体phiYe-F10的裂解谱的测定以及裂解能力与宿主毒力基因间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测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噬菌体phiYe-F10的裂解谱,分析噬菌体phiYe-F10裂解能力与宿主毒力基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体phiYe-F10对2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和1株鼠疫耶尔森菌的裂解能力;同时对不同来源不同地区的小肠耶尔森菌进行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肠毒素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A(yadA)、毒力因子基因F(virF)、O∶3血清型特异性基因(rfbc)检测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表明21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包括O∶3血清型84株(其中rfbc+78株),O∶5血清型10株,O∶8血清型13株,O∶9血清型34株,其它及未分型的共72株。携带毒力质粒的典型致病性小肠耶尔森菌(ail+,ystA+,ystB-,yadA+,virF+)77株,毒力质粒丢失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ystA+、ystB-、yadA-、virF-)15株,其它非致病基因型121株。噬菌体phiYe-F10裂解71株O∶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其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株,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9株。对O∶5,O∶9血清型和其它菌株均不裂解,对O∶3的裂解率高达84.5%(71/84)。噬菌体phiYe-F10对假结核耶尔森菌和鼠疫耶尔森氏菌均不裂解。结论:phiYe-F10噬菌体是一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裂性噬菌体,在25℃时表现出一个典型的窄裂解谱,高度专一性裂解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hiYe-F10对典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裂解能力明显高于非致病性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萌[5](2014)在《宽裂解谱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基因组学分析及其重组内溶素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直杆菌,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它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在国内外率居前位。随着耐药性沙门氏菌的出现,沙门氏菌的防控变得更加困难。因而,开发新的沙门氏菌防控方法迫在眉睫。噬菌体能够高效专一的裂解宿主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中宽裂解谱噬菌体或其编码的内溶素在致病菌的防控研究方面展现了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新型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STP4-a,通过生物学性质和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它具有裂解谱宽、裂解性能稳定和无毒力因子安全隐患的特点,具有作为抑菌剂应用的潜力,后期针对该株噬菌体裂解细菌过程中的5种主要蛋白进行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分析STP4-a的裂解机制并对裂解过程中关键酶内溶素进行克隆表达获得有裂解活性的重组蛋白。这不仅为全面认识沙门氏菌噬菌体基因组和裂解机制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也为利用内溶素防控耐药性沙门氏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和点滴法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烈性噬菌体,生理学性质研究表明该株噬菌体从电镜形态上属于有尾噬菌体目中的肌尾噬菌体科,能够高效裂解5种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可耐受50°C的高温条件和4~12范围内的pH环境,在-20°C条件下保存一年仍有90%的裂解活性。采用Roche454的GS FLX+测序系统和Newbler v2.6拼装系统,完成STP4-a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序工作,利用DNAstar、Glimmer3.0、NCBI提供的ORF Finder、BLAST和ClustalX等软件进行功能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STP4-a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全长为159,914bp,GC平均含量为36.86%,有4个tRNA编码序列。该基因组含257个ORF,占全长的92.79%,经过BLAST比对,推测出的257个ORF中有251个基因可找到同源性序列,128个基因已确定了功能。基因组注释结果表明STP4-a不含有毒素因子或转导因子,说明这株新型宽裂解谱噬菌体在基因方面是安全的,具有作为生物抑菌剂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证明STP4-a属于T4型噬菌体属,进一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TP4-a为第一例被鉴定出的Pseudo T-evens亚群沙门氏菌噬菌体。该株噬菌体基因组序列信息已在Genbank中收录,登录号为No.KJ000058。通过相似序列的数据库比对,序列模体数据库比对和确定序列特性叁个方面对STP4-a基因组中编码孔蛋白、抗孔蛋白、Rz1蛋白、Rz蛋白和内溶素5个与裂解作用紧密相关的基因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确定了STP4-a的裂解细菌机制是以内溶素为主导,其他4种蛋白参与调控的作用方式。通过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分析,证实STP4-a噬菌体编码的内溶素为裂解细菌细胞壁中β-1,4糖苷键的糖苷酶,具有作为抑菌剂应用的潜力。为了更好的分析STP4-a噬菌体内溶素作为抑菌剂的可行性,选取pET克隆表达系统,进行了内溶素的克隆表达。经诱导表达,内溶素重组蛋白LysSTP4的表达形式为可溶性蛋白,通过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和超滤离心管脱盐的方法得到高纯度,蛋白浓度为400μg/mL的LysSTP4。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法、浊度法和平板法鉴定得知LysSTP4具有裂解活性,这也是国内外首例T4型沙门氏菌噬菌体内溶素克隆表达成功。通过酶活特性分析,得知与源噬菌体相比较,LysSTP4不仅能够裂解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还能够裂解大肠杆菌,比源噬菌体的裂解谱更宽泛。LsySTP4在pH5~10和30~50°C的条件下都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在-80°C条件下保存6个月仍有85%的活性,与膜通透剂EDTA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LysSTP4作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抑菌剂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8)

邹玲,任慧英,杨超[6](2014)在《一株宽裂解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和裂解谱的测定及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是一类能够寄生于细菌、放线菌及蓝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又被称为细菌病毒,其体积微小并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由英国科学家Twort在培养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1]。噬菌体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能够裂解细菌的特性,可以应用于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不过用噬菌体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研究方面。因为噬菌体治疗有其缺点,即噬菌体裂解细菌的作用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所以能否对症下药是保证用噬菌体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05期)

邹玲,任慧英[7](2013)在《宽裂解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谱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噬菌体是一类能够寄生于细菌、放线菌及蓝细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又被称为细菌病毒,其体积微小并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由英国科学家Twort在培养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1]。噬菌体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其能够裂解细菌的特性,可以应用于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不过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更多地只是停留在研究方面。因为噬菌体治疗有其缺(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1)

黄至澄,王世文,李恪梅,王国治[8](2009)在《不动杆菌属噬菌体分离及其裂解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不动杆菌属噬菌体并分析其裂解谱。方法噬菌体分离自不同来源的污水,采集78株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采用单层平皿法测定其裂解谱。结果分离得到2株分别具有不同裂解谱的不动杆菌属噬菌体AB46和AB54,前者裂解谱为46,占1.28%,后者裂解谱为54、57、59、60、62、69、70、78,占10.27%。结论成功分离出不动杆菌属噬菌体并获得其裂解谱,其裂解谱比较窄,有待通过各种方法进一步提高其裂解范围,但是其裂解能力较强,可形成透亮的噬菌斑。(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裂解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从海水中分离得到蛭弧菌类群(Bdellovibrio-and-likeorganisms,BALOs)新型菌株,丰富BALOs的种质资源。【方法】从中国深圳大亚湾取回海水样品后,使用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Vibrio alginolyticus LF TCBS 15作为宿主,通过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得到BALOs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对16S 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完成分子鉴定。采用双层平板滤纸片法分析NaCl浓度、pH及温度对菌株BALOs10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菌株BALOs10对16株细菌的裂解效果。【结果】成功分离出一株以Vibrio alginolyticus LF TCBS 15为宿主的BALOs菌株BALOs10。噬菌斑呈圆形、透明且边缘光滑整齐,菌体为弧状,极生单鞭毛,菌体大小(0.21–0.44)μm×(1.25–1.87)μm。菌株最佳生长温度、NaCl浓度和pH范围分别为35–37°C、2%–3%(W/V)和7–8。菌株BALOs10可以裂解9株不同种的受试菌,占总试验菌株数(16株)的56.3%,主要是海杆菌属和弧菌属;菌株BALOs10的16S rDNA与最相近的典型菌株Halobacteriovorax marinus SJ的相似性只有92.14%,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将其命名为Halobacteriovorax sp. BALOs10。【结论】本文研究发现了Halobacteriovorax属(嗜盐噬菌弧菌属)的一个新型菌株,丰富了BALOs种质资源,为后续的应用及理论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解谱论文参考文献

[1].骆瑜,刘志斌.基于NIST数据库的农药残留裂解谱库的建立及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

[2].叶晓声,赵何,陈明霞,李和阳,何小玉.嗜盐噬菌弧菌BALOs10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裂解谱[J].微生物学报.2019

[3].王波,钟佑宏,丁奕博,郭英,段存娟.鹤庆新发野鼠鼠疫疫源地中鼠疫噬菌体的分离及其裂解谱测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4].查涛,梁俊容,肖玉春,景怀琦.噬菌体phiYe-F10的裂解谱的测定以及裂解能力与宿主毒力基因间关系分析[J].病毒学报.2016

[5].李萌.宽裂解谱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基因组学分析及其重组内溶素抑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6].邹玲,任慧英,杨超.一株宽裂解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和裂解谱的测定及电镜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

[7].邹玲,任慧英.宽裂解谱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谱的测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黄至澄,王世文,李恪梅,王国治.不动杆菌属噬菌体分离及其裂解谱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标签:;  ;  ;  

裂解谱论文-骆瑜,刘志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