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何玉,秦明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何玉,秦明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Gensini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何玉,秦明照[1](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住院的CHD患者共121例,其中61例合并COPD,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Gensini评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结果 CHD合并COPD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较单纯CHD组升高(120.90±90.68比65.27±50.38,t=4.162,P=0.000);CHD合并COPD组发生一支及以上心外膜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的比例较单纯CHD组高(44.3%比21.7%,χ~2=6.979,P=0.008),两组发生左主干+叁支心外膜血管或叁支心外膜血管病变的比例相当。CHD合并COPD组的hs-CRP较单纯CHD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5±9.52)mg/L比(5.03±4.90)mg/L,t=1.392,P=0.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与一支及以上心外膜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独立相关(OR:2.838,95%CI:1.251~6.437,P=0.013)。结论 CHD合并COP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重,出现一支及以上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的比例更高。COPD对CHD的影响机制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付建平,张羽,徐彬,郑群,张慧晶[2](2019)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分析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收诊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 2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36例;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48例,多支病变4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MA、Hcy水平。分析血清IMA、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比较血清IMA、Hcy联合及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UAP、NSTEMI、STEACS患者血清IMA、Hcy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和体检者[(87±12)、(110±11)、(122±13) k U/L比(70±10)、(68±10) k U/L,(15. 7±2. 5)、(21. 7±3. 1)、(26. 6±3. 5)μmol/L比(10. 0±1. 2)、(9. 4±1. 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支病变者血清IMA、Hcy水平较双支、单支病变者高[(92±6) k U/L比(86±5)、(80±5) k U/L,(16. 3±1. 2)μmol/L比(11. 8±1. 6)、(10. 5±1. 3)μmol/L],且双支病变者高于单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水平与冠心病类型(病情由轻到重)(r=0. 803,P <0. 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 512,P=0. 008)均呈正相关;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病情由轻到重)(r=0. 745,P <0. 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 486,P=0. 013)均呈正相关。血清IMA联合Hcy检测的诊断敏感度较IMA和Hcy单独检测(96. 03%比81. 75%、76. 19%)高,诊断准确率亦较单独检测(84. 96%比77. 64%、75. 6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诊断特异度与二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MA、Hcy水平在CHD患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与冠心病类型(病情由轻到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有正相关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可在不影响诊断特异度基础上提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为临床准确判断冠心病类型、病情程度、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情况提供有力信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一[3](201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并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观察2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P <0. 01)。2组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积液量、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显着小于术前,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着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显着小于对照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45. 5%(30/66)和22. 7%(15/66),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69. 7%(46/66)和80. 3%(53/66);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显着高于对照组(χ~2=7. 940、43. 801,P <0. 01)。结论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并提高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飞,杨滨[4](201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住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的162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分为总胆红素升高(17.2~46.2μmol/L)组(观察组,41例)和总胆红素正常(1.7~17. 1μmol/L)组(对照组,121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和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以及PAD的发生率。比较PAD与非PAD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PAD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男性比例和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0.5%(33/41)比71.1%(86/121)、(139±10)g/L比(130±12)g/L,(22±5)mmol/L比(18±5)mmol/L、(62±10) ml/(min·1. 73 m2)比(60±14)ml/(min·1.73 m~2)],年龄、血小板计数和PAD比例均低于对照组[56(48,67)岁比57(51,64)岁、(19±3)×10~9/L比(21±3)×10~9/L、46. 3%(19/41)比55.4%(67/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AD患者(86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非PAD患者(76例)[11. 2(5. 8,18. 6)μmol/L比17. 2(8. 9,27.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值比=0.76,95%置信区间:0.62~0. 86,P=0. 002)、总胆红素水平(比值比=0. 74,95%置信区间:0. 56~0. 84,P<0. 001)为PA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PAD患病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PAD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梁雄飞,林燕[5](2018)在《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孔春灵,李静超,楚英杰[6](2018)在《肠道菌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估计,人体内的细菌数达上万亿,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其所携带的基因总量至少是宿主基因的100倍,这些细菌主要生活在人类的肠道内,被称为人类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参与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TMAO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分析及干预肠道菌群的结构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晚近,宏基因测序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研究,试图将冠心病患者的菌群结构分析精确到菌株水平,从而找到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新靶点。(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郭俊林,张立[7](2018)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质金属蛋白酶-2是基质金属蛋白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生理情况下参与人体的正常发育,病理状态下潜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被激活,通过削减斑块纤维帽参与心室重构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并且有望成为反映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生物标志物,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调节将是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现就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基因、蛋白、活性调节、信号转导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刘莉,叶鹏,Merghani,A,Maestrini,V,Rosmini,S[8](2017)在《具有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特征的专业耐力运动员的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具有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危险因素的中老年(健将)运动员比久坐个体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评分更高。尚没有研究评估具有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特征的专业运动员的CAD患病率。Merghani教授及其团队纳入年龄(54.4±8.5)岁(70%男性)的152名运动健将和9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低Framingham10年CAD风险评分对照人群,进行超声心动图、运动(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胡丽花[9](2017)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丙型肝炎肝病毒感染是否是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ce、scopus、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严格按下文所述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利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ersion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关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发病风险的研究。meta分析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风险是非丙肝患者的1.3倍,OR=1.32(CI95%,1.05-1.66,P<0.05)。根据研究设计方式、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等对其进行分层分析,年龄按50岁为分组的临界值,糖尿病按流行人数的20%为分组的临界值,高血压组按流行人数的20%为临界值。结果发现年龄<50岁,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为1.28(95CI,1.04-1.59,P<0.05),年龄>50岁者总发病风险OR值为1.31(95%CI,0.94-1.82,P>0.05),两组无显着性差异。20%以下患有高血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OR值为1.10(95%CI,0.60-1.82,P>0.05),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20%以上患有高血压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OR值为1.39(95%CI,1.15-1.66,P<0.05)。20%以下的有糖尿病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风险OR值为1.08(95%CI,0.60-1.96,P>0.05),无统计学意义。20%以上有糖尿病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OR值为1.35(95%CI,1.08-1.68,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显着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建彬[10](2017)在《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心绞痛人群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探讨心绞痛人群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并进行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心绞痛入院的989例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非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时所有患者在造影前或者造影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我们定义颈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标准分别为0-50%、50-70%、和>70%。[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853例(86.2%)患者存在冠心病,其中191例(19.3%)为1支血管病变,246例(24.9%)为2支血管病变,416例(42.1%)为3支血管病变;137例(13.9%)患者存在左主干受累。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显示,轻度、中度和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54.5%、13%、4.7%、0.8%。在0支、1支、2支及3支冠脉病变患者中明显颈动脉狭窄(>50%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0.3%、13.9%、19.9%和22.8%。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现弱的正相关(r=0.194,P<0.001)。颈动脉严重狭窄(>70%)及完全闭塞的预测因素为增长的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卒中病史及3支冠脉病变。[结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心绞痛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并不低,并且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现弱的正相关。在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存在颈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狭窄的筛查是有必要的。第二部分:颈动脉内膜剥脱及支架术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及支架术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38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组和颈动脉支架术(CAS)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EA组31例,CAS组7例,CEA组平均手术时间294.68±48.18 min,出血 770.97±344.67mL,CAS 组平均手术时间 260.71±44.94min,出血 628.57±236.04 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d内CEA组出现小卒中3例、TIA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2例、3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CAS组出现TIA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无喉返神经损伤、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及支架术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均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第叁部分:同期和分期颈动脉支架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目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最佳处理方式现在仍存在争议,我们对同期和分期颈动脉支架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方法]检索2005到2015年发表的关于评价同期和分期颈动脉支架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的文章,用MONORS量表对文章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文章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危险因素、术后30天结果及抗血小板策略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其中分期组873例患者,同期组459例患者。总的死亡/中风/心梗发生率在分期组为8.5%(95%CI:7.6-9.4%),在同期组为4.8%(95%CI:3.8-5.8%)。[结论]同期和分期颈动脉支架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都安全有效。同期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相对固定,所以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同期手术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还需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4-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分析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收诊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 2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36例;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48例,多支病变4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MA、Hcy水平。分析血清IMA、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比较血清IMA、Hcy联合及单独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UAP、NSTEMI、STEACS患者血清IMA、Hcy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和体检者[(87±12)、(110±11)、(122±13) k U/L比(70±10)、(68±10) k U/L,(15. 7±2. 5)、(21. 7±3. 1)、(26. 6±3. 5)μmol/L比(10. 0±1. 2)、(9. 4±1. 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支病变者血清IMA、Hcy水平较双支、单支病变者高[(92±6) k U/L比(86±5)、(80±5) k U/L,(16. 3±1. 2)μmol/L比(11. 8±1. 6)、(10. 5±1. 3)μmol/L],且双支病变者高于单支病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水平与冠心病类型(病情由轻到重)(r=0. 803,P <0. 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 512,P=0. 008)均呈正相关;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病情由轻到重)(r=0. 745,P <0. 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 486,P=0. 013)均呈正相关。血清IMA联合Hcy检测的诊断敏感度较IMA和Hcy单独检测(96. 03%比81. 75%、76. 19%)高,诊断准确率亦较单独检测(84. 96%比77. 64%、75. 6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诊断特异度与二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MA、Hcy水平在CHD患者中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与冠心病类型(病情由轻到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有正相关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可在不影响诊断特异度基础上提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为临床准确判断冠心病类型、病情程度、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情况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何玉,秦明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2].付建平,张羽,徐彬,郑群,张慧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2019

[3].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疾病和心房颤动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二尖瓣置换术和双极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4].王飞,杨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8

[5].梁雄飞,林燕.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J].安徽医药.2018

[6].孔春灵,李静超,楚英杰.肠道菌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J].实用医学杂志.2018

[7].郭俊林,张立.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8

[8].刘莉,叶鹏,Merghani,A,Maestrini,V,Rosmini,S.具有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特征的专业耐力运动员的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

[9].胡丽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7

[10].张建彬.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标签:;  ;  ;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论文-何玉,秦明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