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探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探析

(成都军区总医院市内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40例纳入至研究组中,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名纳入至对照组中,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血管阻力指数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内径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同时可以为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R445.1;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147-01

在临床中,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糖尿病血管病变,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疾病严重患者而言,将会引发死亡。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两种[1],此外,引发微血管病变的部位包括视网膜以及肾脏等,病理是增加了毛细血管基底膜;并发大血管的临床表现以心脑血管病变为主,引发此类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动脉粥样化发病率[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40例纳入至研究组中,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名纳入至对照组中,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的比例是21:19,年龄最大值是80岁,最小值是45岁,均值是(61.52±3.96)岁;研究组中,男患与女患的比例是22:18,年龄最大值是78岁,最小值是44岁,均值是(61.45±4.02)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仪器为西门子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5MHz,将检测图像存储在MO磁光盘中,以便后期分析。检测过程中,告知患者选取仰卧体位,在患者双肩下方放置垫枕,将头像一侧倾偏,角度为45°,分别检查患者左侧以及右侧颈动脉,依据从上到下的顺序检查患者颈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并对其是否产生斑块进行观察,以此判断斑块形态大小,与此同时,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内镜以及血管阻力指数。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记录具体数值。指标包括颈总动脉内径、血管阻力值数以及颈总动脉内径-中层厚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整理和分析本次试验数据,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表示,两者检验值分别是t和χ2,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P<0.05则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阻力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内径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

3.讨论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经过多次试验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然而颈动脉是脑供血主要部位。心血管疾病形成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对患者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临床表现包括糖代谢紊乱以及糖耐量异常等,而代谢紊乱很容易导致大动脉功能以及自身结构发生改变。现阶段,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动脉硬化,而颈动脉是主要累及血管。由于动脉壁以及血液之间的关系使其产生异常状况最终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包括以下三点[3]:(1)血糖高。由于患者血糖长时间处于升高状态,进而严重损伤了患者血管内膜细胞,使得血浆蛋白渗透性不断增强,导致血小板产生凝集现象,细胞外基质呈现糖化现象,使得纤维产生交联,最终自身弹性被削弱,一直到全部消失;(2)脂质异常: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血脂发生改变,使得患者自身血糖处于升高状态,进而引发非酶糖基化反应,导致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增生症状,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利用吞噬细胞实施吞噬以及区分,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胆固醇聚集到了一起,并使得泡沫细胞产生,进而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是高胰岛素血症,动脉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胰岛素具有积极作用,其可以加快有丝分裂速度。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组间血管阻力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内径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总而言之,在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科将颈动脉硬化斑块清楚地显示出来,并为良好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罗俐聪,潘新珍,廖镜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微创医学,2016,11(2):177-179.

[2]朱兵.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39-40.

[3]王红玲.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硬化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初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16-117.

标签:;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