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叶胡枝子论文-张新海

尖叶胡枝子论文-张新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尖叶胡枝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尖叶胡枝子,叶绿素,光合特性

尖叶胡枝子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海[1](2019)在《尖叶胡枝子的光合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尖叶胡枝子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时期表现有所差异,以开花期最大,为2.919mg/g,现蕾期较小。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在10:00和14:00左右达到2个峰值,中午12:00左右出现谷值,有明显地"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日进程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较高,日变化幅度较小。(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张新海[2](2019)在《尖叶胡枝子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分析了尖叶胡枝子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枝期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8. 56%和7. 25%,而现蕾期和开花期的较低;粗脂肪含量以现蕾期最高,为1. 84%,分枝期最小为1. 28%;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刘晓婧,张颖超,郭琳娜,王学凯,付锦涛[3](2018)在《乳酸菌添加剂对尖叶胡枝子发酵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尖叶胡枝子的青贮品质,本试验分别使用五种乳酸菌制剂作为青贮添加剂对尖叶胡枝子青贮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分别添加F1和FG1时,pH值可降至4. 25左右,且NDF、ADF和AN/TN值均低于对照组,CP含量提高至17. 15~17. 26 (%DM),青贮品质良好,可作为尖叶胡枝子青贮添加剂用于实际生产。(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8年S1期)

吴洪新,阿拉木斯,王育青,常春,戴雅婷[4](2014)在《尖叶胡枝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比色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NaOH-Al(NO3)3-NaNO2比色法对尖叶胡枝子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表明,在0~1g·L-1范围内,芦丁吸光度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对测定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及回收率进行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9%~1.023%。根据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对尖叶胡枝子不同提取液中总黄酮进行定量,所得测定数据分别为0.029 0、0.024 0、0.315 0、0.379 0和0.012 4g·L-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尖叶胡枝子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吴洪新,陈晨[5](2014)在《尖叶胡枝子总黄酮提取与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查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尖叶胡枝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为:70%的乙醇,提取温度为70℃,固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h。同时,将提取的粗黄酮进一步的分离纯化,最终得到8个黄酮类的化合物,分别为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苷、异牡荆苷、异杨梅树皮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及6-xylopyranosylluteolin。尖叶胡枝子富含有较好药理活性的碳苷黄酮,作为一种植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吴洪新,陈晨,常春,刘洪林[6](2013)在《尖叶胡枝子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尖叶胡枝子抗逆性强,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是保持水土、改良草地和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豆科牧草,因其富含药理活性较好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作为药用。从尖叶胡枝子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了尖叶胡枝子的开发利用前景,为尖叶胡枝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清郦,孙启忠,赵淑芬,郭艳艳,周国栋[7](2012)在《尖叶胡枝子种子贮藏蛋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的种子贮藏蛋白进行SDS-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的盐溶蛋白和贮藏蛋白谱带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分子量10.75~154.53KDa。盐溶蛋白的特征蛋白谱带共19条,多态性条带13条,多态率68.42%;贮藏蛋白的特征蛋白谱带共28条,其中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32.14%。利用盐溶蛋白和贮藏蛋白的条带信息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两类:Ⅰ类为普通型和浓绿型尖叶胡枝子;Ⅱ类为高杆型尖叶胡枝子。由此认为,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可以作为研究胡枝子属种内变异的重要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王清郦[8](2012)在《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 (Pall.) Kitag.)的3个不同类型为材料,从形态、生化、细胞和分子4个标记水平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主要结果如下:1.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表现出显着性差异水平的指标包括株高、基部茎粗、叶片、种子、粗枝重和中枝重等19个性状;相关分析中呈正相关关系的有14对性状,呈负相关关系的有16对性状;第一主成分主要指标按作用大小排列为绝对株高、自然株高、二级分枝、基部茎粗、花梗长和一级分枝等20个性状,代表了70%的全部信息。2.利用SDS-PAGE获得的盐溶蛋白图谱和贮藏蛋白图谱能很好的区分3个不同类型的尖叶胡枝子,蛋白分子量介于12.43~154.53kDa之间。盐溶蛋白总谱带数为19条,多态率为68.42%;贮藏蛋白总谱带数为28条,多态率为32.14%。3.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的染色体数目相同(2n=2x=20),为二倍体。普通型尖叶胡枝子的核型公式为2n=2x=14m+4sm+2T(SAT),核型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63%;浓绿型尖叶胡枝子的核型公式与普通型相同,核型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01%;高杆型尖叶胡枝子的核型公式为2n=2x=12m+4sm+4T(SAT),核型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16%。4.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09条清晰稳定的条带,每个引物平均多态性为88.91%。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996,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908,Shannon指数为0.5601;聚类结果为浓绿型和高杆型尖叶胡枝子聚为一类,普通型尖叶胡枝子单独聚为一类。表型性状和蛋白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普通型和浓绿型尖叶胡枝子聚为一类,高杆型尖叶胡枝子单独聚为一类。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杆型和普通型尖叶胡枝子之间的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2-06-01)

司丙文,王宗礼,孙启忠,张慧杰,李峰[9](2012)在《尖叶胡枝子青贮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发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为原料,对其表面附生的2株乳酸菌(LH29、LH33)的生化特性、生长特性、产酸速率进行了研究,经传统鉴定方法及16SrRNA分析方法鉴定,LH29为戊糖片球菌,LH33为植物乳杆菌;发酵初期戊糖片球菌产酸速率优于植物乳杆菌,发酵中后期后者产酸速率优于前者;将SNOW LACT-L(SL)和纤维素酶(AC)2种添加剂添加至尖叶胡枝子中,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发酵品质。发酵初期,各种微生物的数量较青贮原料上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发酵第2天,添加AC处理组的乳酸菌数量最高,SL+AC添加组的乳酸菌的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第30天,乳酸菌、好氧细菌、酵母菌、霉菌及大肠杆菌的数量有所减少,大肠杆菌减少更明显;各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氨态氮及丁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乳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通过Flieg青贮饲料评分方案得出直接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较差,等级为劣,而添加AC及SL+AC处理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Flieg等级为优。(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吴洪新,阿拉木斯,孙启忠,呼天明[10](2010)在《尖叶胡枝子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尖叶胡枝子(Lespedeza hedysaroides(Pall.)Kitag.)抗逆性强,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是保持水土、改良草地和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豆科牧草,因其富含药理活性较好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作为药用。本文从尖叶胡枝子分布及生物学特性为出发点,论述了尖叶胡枝子的开发利用前景,为尖叶胡枝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0-09-11)

尖叶胡枝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分析了尖叶胡枝子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枝期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8. 56%和7. 25%,而现蕾期和开花期的较低;粗脂肪含量以现蕾期最高,为1. 84%,分枝期最小为1. 28%;植株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尖叶胡枝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新海.尖叶胡枝子的光合生理特性[J].林业勘查设计.2019

[2].张新海.尖叶胡枝子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J].林业勘查设计.2019

[3].刘晓婧,张颖超,郭琳娜,王学凯,付锦涛.乳酸菌添加剂对尖叶胡枝子发酵品质的影响[J].草学.2018

[4].吴洪新,阿拉木斯,王育青,常春,戴雅婷.尖叶胡枝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比色法)的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4

[5].吴洪新,陈晨.尖叶胡枝子总黄酮提取与纯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

[6].吴洪新,陈晨,常春,刘洪林.尖叶胡枝子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2013

[7].王清郦,孙启忠,赵淑芬,郭艳艳,周国栋.尖叶胡枝子种子贮藏蛋白分析[J].草业科学.2012

[8].王清郦.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9].司丙文,王宗礼,孙启忠,张慧杰,李峰.尖叶胡枝子青贮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发酵特性[J].草业科学.2012

[10].吴洪新,阿拉木斯,孙启忠,呼天明.尖叶胡枝子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C].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0

标签:;  ;  ;  

尖叶胡枝子论文-张新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