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许丽娟,刘新海,郑玲玲

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许丽娟,刘新海,郑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派杰氏病,乳房外,手术治疗,免疫组化

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文献综述

许丽娟,刘新海,郑玲玲[1](2018)在《手术治疗巨大乳腺外派杰氏病附病例报告5例与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阴囊巨大的乳腺外派杰氏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7年潞河医院诊治的乳房外派杰氏病5例,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巨大EMPD患者,男性,65岁,有糖尿病病史,阴囊左侧出现浸润性红色斑块,大小约11cm×9cm,累及阴茎、阴阜及同侧腹股沟,表面潮红,附着黄色痂皮。同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EMPD。免疫组化结果:细胞角蛋白(CK) 7、细胞角蛋白(CK) 18、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c-erbB2均为阳性,巨囊性病的液状蛋白(GCDFP)-15、细胞角蛋白(CK) 5/6、P63、细胞角蛋白(CK)20均为阴性。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并行同侧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范围较大,行皮瓣结合局部植皮整形修复,效果良好。其余4例患者,年龄范围73岁~88岁,皮损长径5~6cm,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EMPD,患者放弃手术治疗,失访。结论:巨大阴囊EMPD手术并整形修复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较好,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皮损浸润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周晓春[2](2011)在《1例乳腺外派杰氏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阴派杰氏病是乳腺外派杰氏病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我院于2009年7月收治1例派杰氏病患者,经放射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现报导如下。1病例介绍女性患者,75岁,因"外阴瘙痒6年余"入院,体检发现右侧大阴唇可见约4cm暗红斑,表面粗糙,稍肥厚,无糜烂、渗液、渗血。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全层可见单个及成巢派杰氏细胞,胞浆丰富淡染,真皮浅层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护理》期刊2011年06期)

毛慧荣[3](2008)在《4个免疫组化指标预测乳腺外派杰氏病侵袭性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是一种少见但通常预后较好的皮肤恶性肿瘤,但有少数病人的疾病容易出现进展,最后致死。为了更好地认识EMPD,探寻理想的疾病侵袭性预测指标,本研究将对EMPD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验。【对象和方法】我们收集了1992年至2007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EMPD病例。我们将提取的蜡块标本重新切片后进行钙粘素-E(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雄激素受体(AR)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显着性设定为P>0.05。【结果】剔除资料不完整的病例后,总共有40个病例(43例组织标本)入组本研究。E-Cadherin,MMP-9,HER-2和AR的总表达率分别为45%,45%,52.5%和50%。疾病侵袭性和EMPD分型显着相关(P=0.027)。在侵袭性表现的EMPD中,E-Cadherin,MMP-9,HER-2和AR的总表达率分别为10%,78%,70%,80%,E-cadherin和EMPD侵袭性显着相关(P=0.002)。生存分析显示,HER-2弱阳性表达和阳性表达的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显着差异(P=0.0029)。【结论】真皮累及的EMPD较表皮局限的EMPD更易发生侵袭性表现;E-Cadherin低表达预测了EMPD的高侵袭性表现,HER-2阳性表达与病人的无进展生存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高侵袭性的EMPD中HER-2和AR阳性表达率较高,它们长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20)

王红卫,张雯静[4](2006)在《10例伴发相应部位浸润性癌的乳腺外派杰氏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发相应部位浸润性癌的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发生及特点。方法对10例伴发相应部位浸润性癌的EMPD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行AB-PAS染色和CEA、CK7、CK20、GCDFP-15、HMB45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0例CEA强阳性,AB-PAS呈不同程度阳性,CK7阳性7例,其中6例为伴发皮肤浸润性腺癌,CK20阳性3例,其中2例为伴发直肠腺癌,GCDFP-15阳性6例为伴发皮肤浸润性腺癌,HMB45均阴性。结论在伴发相应部位浸润性癌的EMPD中可以分为2种:(1)伴发皮肤浸润性腺癌;(2)伴发邻近内脏器官癌肿。免疫组化CK7、CK20、GCDFP-15有助于区分,在CK7、GCDFP-15阴性,CK20阳性的EMPD中应警惕伴发邻近内脏器官癌肿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06年23期)

邵牧民,孟刚[5](2004)在《乳腺及乳腺外派杰氏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派杰氏病多数伴有深部乳癌 ,乳腺外派杰氏病则大多仅见局部表皮内肿瘤。关于派杰细胞的发生机制 ,现共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表皮内输乳管细胞癌变 ,并导致下方导管癌形成 ;②来源于皮肤附属器 (顶浆分泌腺、外分泌腺、毛囊 ) ;③来源异位细胞 (Toker细胞、透亮细胞、异位Bartholin’s腺 ) ;④原位多潜能干细胞的异常分化 ;⑤环境土壤学说 ;⑥沿副乳线发生学说 ;⑦临近器官的肿瘤在上皮内的播散 ;⑧来源于其它未定的分泌粘液的细胞。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 ,伴有深部乳癌的乳头派杰氏病 ,其基因型的表达与深部乳癌并非完全相同 ,亦存在一定的差异。乳腺内外派杰氏病黏液基因的高表达及其表皮鳞形细胞的转分化特性提示 ,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在派杰氏病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期刊2004年06期)

黄金昶,王雪玉,郝迎旭,蔡光蓉[6](2001)在《乳腺外派杰氏病16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自 1984年至 2 0 0 0年间 ,收治 16例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并随诊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4例。年龄 48~ 76岁 ,平均 6 4.6岁。病变位于肛门周围者 8例 ;位(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罗京伟,余子豪,徐国镇,高黎,殷蔚伯[7](1997)在《乳腺外派杰氏病叁例报告附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手术、放疗、化疗在乳腺外派杰氏病(EMPD)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报告我院3例EMPD的治疗情况,并复习1990年以来英语医学文献及国内文献中有关EMPD治疗的病例135例,合计138例。分析手术、放疗、化疗在EMPD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局限性,结果手术组95例,切缘阳性者45例,其中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48.6%(18/37),行术前或术后放疗者无局部复发(0/8):切缘阴性者50例,局部复发率26%(13/50)。单独放疗者25例,2例局部未控。3例疗后12-24月局部复发,局部控制率为80%。化疗组13例,单独化疗治愈2例,化疗+放疗治愈1例,手术+化疗治愈1例。结论尽管手术为EMPD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局部复发率较高,配合放疗,可降低其局部复发率,即使是单独放疗也可取得满意的局部控制效果。化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主张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期刊1997年01期)

钟国平[8](1992)在《乳腺外派杰氏病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派杰氏病多见于乳腺,而发生在乳腺外者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8岁,主诉阴茎部溃烂反复发作8年余。患者8年前无意中发现阴茎根部皮肤有一小红点,擦破后发生糜烂、渗液,以后反复发作,均按“湿疹”治疗,症状时(本文来源于《浙江肿瘤》期刊1992年03期)

魏守礼[9](1983)在《肛门会阴处乳腺外派杰氏病一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45岁,肛周肿物2年余,初起似乳头样,3个,大小如绿豆,渐融合距肛周1.5厘米一周,色略红,长肿物前4—5年已有局部发痒及流黄水,近20天来局部有疼痛,大便时有少量带血,但无排便困难,门诊检查及外地活检均诊断为肛门乳头瘤癌变而收住院。查体:体温37℃,脉博84/分,血压120/90,(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1983年03期)

张宝麟,战忠利,王德延[10](1980)在《食管末端乳腺外派杰氏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6例食管末端乳腺外派杰氏病。对派杰氏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和在上皮内的分布进行描述,重点讨论了组织发生问题。根据上皮内派杰氏细胞的形态结构、形成明确腺管和对PAS及粘液胭脂红染色反应,均与其下腺癌细胞一致,作者认为,派杰氏细胞和腺癌细胞为同源性。食管末端派杰氏病的形成,可能为癌细胞通过累犯食管腺导管,造成上皮内的播散。认识本病的目的,在于及早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期刊1980年04期)

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阴派杰氏病是乳腺外派杰氏病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我院于2009年7月收治1例派杰氏病患者,经放射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现报导如下。1病例介绍女性患者,75岁,因"外阴瘙痒6年余"入院,体检发现右侧大阴唇可见约4cm暗红斑,表面粗糙,稍肥厚,无糜烂、渗液、渗血。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全层可见单个及成巢派杰氏细胞,胞浆丰富淡染,真皮浅层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叁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参考文献

[1].许丽娟,刘新海,郑玲玲.手术治疗巨大乳腺外派杰氏病附病例报告5例与文献复习[J].中国性科学.2018

[2].周晓春.1例乳腺外派杰氏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1

[3].毛慧荣.4个免疫组化指标预测乳腺外派杰氏病侵袭性的意义[D].复旦大学.2008

[4].王红卫,张雯静.10例伴发相应部位浸润性癌的乳腺外派杰氏病分析[J].重庆医学.2006

[5].邵牧民,孟刚.乳腺及乳腺外派杰氏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4

[6].黄金昶,王雪玉,郝迎旭,蔡光蓉.乳腺外派杰氏病16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1

[7].罗京伟,余子豪,徐国镇,高黎,殷蔚伯.乳腺外派杰氏病叁例报告附文献综述[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

[8].钟国平.乳腺外派杰氏病一例报告[J].浙江肿瘤.1992

[9].魏守礼.肛门会阴处乳腺外派杰氏病一例报告[J].肿瘤防治研究.1983

[10].张宝麟,战忠利,王德延.食管末端乳腺外派杰氏病[J].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1980

标签:;  ;  ;  ;  

乳腺外派杰氏病论文-许丽娟,刘新海,郑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