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栓论文-谷小燕,胡芬,胡顺梅

晚期血栓论文-谷小燕,胡芬,胡顺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期血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晚期肺癌

晚期血栓论文文献综述

谷小燕,胡芬,胡顺梅[1](2019)在《血栓弹力图在阿司匹林预防晚期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以预防晚期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11月某院肿瘤治疗中心住院行PICC置管的晚期肺癌患者2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3例,2组患者均于置管当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每天一次,并于置管后4周内每周行多普勒超声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同时观察组于置管后2天检测TEG,血小板抑制无效者予加大服药剂量或更换新药抗凝治疗,起效和有效者维持原抗凝治疗。记录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及处理情况、2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阿司匹林治疗无效11例,起效104例,有效9例,无效者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起效和有效者维持原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无1例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8例,2组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1,P<0.05),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者平均年龄(74.52±6.71)岁,男女比例为1:7。结论使用TEG评估晚期肺癌PICC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疗效,为患者建立个体化的抗血栓治疗,能有效避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其应用前景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案》期刊2019年11期)

闫莉丽,张春梅,杨涛[2](2019)在《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改善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建立健康档案规律产检妊娠晚期的孕妇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及产科危险因素等资料,分析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3 472例孕妇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54例,发生率为0.4%,其中深静脉血栓为51例,3例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深静脉血栓和无深静脉血栓孕妇饮酒史、静脉血栓家族史、妊娠期贫血、孕期感染、妊娠期脂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深静脉血栓和无深静脉血栓孕妇在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吸烟史、下肢组织感染史、产次、盆腔感染史、下肢静脉曲张、流产史、胎儿数量、个人活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剧吐、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是影响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给予重点关注,并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降低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9年10期)

郑剑峰,田原,王勇,胡小莹,郭婷婷[3](2019)在《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在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关联与特征。方法:研究连续入选367例患者,包括7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确/可能的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支架内血栓组)和29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组)。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罪犯病变置入支架手术且再次入院接受相应靶病变的治疗。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一步分析两类患者的特征。结果:与支架内再狭窄组患者相比,支架内血栓组患者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更高比例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有停服抗血小板药物病史的患者,且介入治疗次数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均<0.05)。两组间绝大多数的基线和介入治疗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高水平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00 pg/ml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NLR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独立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曾凡,胡娟[4](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的化疗药物治疗以抗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综合干预。观察和分析综合干预治疗有效率、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4.4%高于对照组的6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得分与观察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生活治疗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0%高于对照组65.1%(P<0.05)。结论综合干预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DVT患者中显着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生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5期)

葛静萍,顾建平,许秀芳,万丽,郑乃霞[5](2019)在《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中改良腹壁皮下注射部位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腹壁皮下注射部位(以下称改良部位)及分区方法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2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低分子肝素不同注射部位分为2组,每组10例分析注射部位皮下组织厚度、皮下出血发生率、血浆anti-Xa因子活性水平、疼痛评分,探讨改良部位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皮下组织厚度:脐周10 cm内为(8.4±1.9)mm,小于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注射针头长度;叁角肌下缘、前腹壁、侧腹壁分别为(17.7±4.2);(20.2±4.6);(26.8±5.6)mm,均大于针头长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7.355,P<0.001);前腹壁及侧腹壁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6,1.858;P=0.100,0.144)。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arti-Xa活性水平均于治疗第5天达到治疗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部位瘀点、紫癜及皮下出血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07,4.824,22.260;P<0.001,P=0.028,P<0.001)。穿刺及拔针即刻疼痛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182, 5.813;P<0.001,P=0.047)。结论与上臂部、脐周10 cm内(传统注射部位)相比,改良部位及分区法具有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便于自我注射的优势,是妊娠晚期皮下注射部位选择的优先方案。(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文静[6](2019)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564例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有无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有VTE)与对照组(无VTE),其中观察组有144例,对照组有420例。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疾病分期、血液黏度以及D二聚体升高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VTE的相关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以及血液黏度与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需要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早期给予抗凝措施,预防VTE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弘宇,李敏,石贺[7](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对支架晚期贴壁不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与支架晚期贴壁不良(LSM)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共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5例,对照组70例。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在经皮支架植入(PCI)前行血栓抽吸,对照组直接PCI。两组患者PCI后即刻行冠脉内血管超声(IVUS),并在支架植入后6~9个月复查IVUS,记录2次检查中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横截面积以及血管管腔面积,观察指标为LSM发生例数、血管面积变化值。结果①实验组有4例患者发生LSM;对照组为15例(P<0.05);②实验组血管外弹力膜增加面积、中膜增加面积、管腔减少面积及内膜增生横截面积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栓抽吸能够降低支架晚期贴壁不良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刘志江,石蓓,许官学,赵然尊,沈长银[8](2019)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OCT)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1-01-2017-12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8例。8例患者在PCI术中均行OCT检查。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CI过程及OCT图像特征。结果:7例伴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例合并轻度左心功能不全。首次支架置入至发生支架血栓的平均时间(818±651) d;双联抗血小板服用平均时间(312.8±76.3)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为(3.44±1.35) mmol/L,均未达到目标值;1例在术后停用双联抗血小板3个月、2例在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期间、5例在单用阿司匹林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6例置入依维莫司药物支架,1例行支架内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1例行紫杉醇药物球囊治疗。OCT图像特征:7例患者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形成,5例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破裂,2例为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侵蚀;1例出现严重支架贴壁不良,贴壁不良比例达66.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小梁无内膜覆盖,平均为(10.4±6.2)%;5例支架内见红血栓,3例支架内见白血栓。结论: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首次及再次住院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高LDL-C水平。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支架贴壁不良是导致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OCT的应用有助于明确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明[9](2019)在《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预防肿瘤晚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预防肿瘤晚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叁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晚期卧床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预防肿瘤晚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0期)

李燕,万丽,葛静萍,Sutedjo,Janesya,赵伯翔[10](2019)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剂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选择策略,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的妊娠晚期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通过脐部做一水平线,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的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注射深度安全的情况下在腹部8个区域行轮换皮下注射;对照组选择部位为上臂部叁角肌中、后区域轮换注射。比较两组注射后即刻、2 h疼痛评分,皮下淤斑和硬结的发生率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注射后即刻、2 h疼痛评分,淤斑、硬结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 <0. 01);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避开脐周(距脐10cm以内),在腹壁外侧缘8个区域内运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对妊娠晚期患者行抗凝剂皮下注射安全、可行、有效。(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晚期血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建立健康档案规律产检妊娠晚期的孕妇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及产科危险因素等资料,分析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3 472例孕妇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54例,发生率为0.4%,其中深静脉血栓为51例,3例为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深静脉血栓和无深静脉血栓孕妇饮酒史、静脉血栓家族史、妊娠期贫血、孕期感染、妊娠期脂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深静脉血栓和无深静脉血栓孕妇在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吸烟史、下肢组织感染史、产次、盆腔感染史、下肢静脉曲张、流产史、胎儿数量、个人活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剧吐、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是影响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给予重点关注,并进行针对性预防,以降低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期血栓论文参考文献

[1].谷小燕,胡芬,胡顺梅.血栓弹力图在阿司匹林预防晚期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9

[2].闫莉丽,张春梅,杨涛.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改善措施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

[3].郑剑峰,田原,王勇,胡小莹,郭婷婷.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9

[4].曾凡,胡娟.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

[5].葛静萍,顾建平,许秀芳,万丽,郑乃霞.妊娠晚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中改良腹壁皮下注射部位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6].文静.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9

[7].张弘宇,李敏,石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对支架晚期贴壁不良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8].刘志江,石蓓,许官学,赵然尊,沈长银.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9].李明.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预防肿瘤晚期卧床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

[10].李燕,万丽,葛静萍,Sutedjo,Janesya,赵伯翔.妊娠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剂皮下注射部位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

标签:;  ;  ;  ;  

晚期血栓论文-谷小燕,胡芬,胡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