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

一、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毛君兰[1](2022)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光前医院于2019年度收治的接受常规放疗同期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度收治的接受IMRT同期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二维放疗,研究组行IMRT,2组均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同期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晚期毒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 2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皮疹/痤疮、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张口困难、脑神经麻痹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听力损失、放射性咽喉炎、鼻腔和口腔黏膜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2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发布的生活质量调查表(EORTC QLQ-C30)的认知功能、疼痛症状、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疲劳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IMRT同期化疗与常规二维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相当;但可减少听力损失、放射性咽喉炎、鼻腔和口腔黏膜溃疡等晚期毒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

梁锋攀[2](2021)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南部地区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基于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鼻咽癌患者对放疗有很高的敏感性,放疗能控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对鼻咽癌放疗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传统的常规分割放疗外,还出现了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及放化疗综合治疗等各种放疗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鼻咽癌的放疗技术,可提高鼻咽癌的放疗效果,提高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控制效果。本文就目前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余婷[3](2021)在《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对颅底骨质有破坏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通过核磁共振评价放疗疗效,对其进行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与常规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相比,在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毒副反应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有颅底骨质破坏,无远处转移的首诊鼻咽癌患者37例,在放疗第15次时评价放疗疗效,根据RECIST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若未达到PR(患者肿块直径缩小比例<30%),则进行颅底同步加量,反之则不予颅底同步加量。同时收集该时期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影像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有颅底骨质破坏的经常规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1例。收集与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放疗方式的鼻咽癌患者在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和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3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放疗第15次时测得肿块直径缩小比例≥30%(即达到PR),未行颅底同步加量;34例患者缩小比例<30%(即未达到PR)全部行颅底同步加量;对照组41例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放疗,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满30个月。1.研究组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7.2%;对照组分别为90.2%、82.9%。研究组较对照组在1年、2年有更佳的局部控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22)。研究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为个15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1年、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1%、83.3%;对照组分别为85.4%、78.0%。研究组较对照组在1年、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稍高,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4,P=0.445)。研究组中位远处转移时间为10个月,对照组为个11.5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1年、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8%、78.4%,对照组分别为75.6%、61.0%。研究组较对照组在1年、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都表现出优势,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9,P=0.088)。研究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0个月,对照组为12个月,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3%、97.3%,有1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第6个月因鼻咽部大出血抢救无效导致死亡;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对照组较研究组总生存率稍高,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8,P=0.292)。5.统计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味觉障碍、放射性皮炎、声音嘶哑、听力障碍、放射性呕吐、视力减退、体重减轻、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放射性脑病共13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底肿瘤野内同步加量放疗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对于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通过行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来评价放疗疗效之后,对其进行个体化颅底同步加量放疗,与常规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相比,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且未增加放射性毒副反应的发生,有效的节约了医疗资源,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在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方面,颅底肿瘤野内同步加量放疗较常规放疗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需进一步研究出更佳的治疗方案。

姚泽欣[4](2021)在《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致鼻咽癌患者皮肤损伤的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广东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初诊时超过70%的患者为中晚期。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及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NPC主要的治疗手段,但NPC患者在头颈部放疗时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IC-CCRT)具有缩小肿瘤体积、有效杀灭微小转移灶、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放化疗完成率等优势,显着改善局部中晚期NPC患者肿瘤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提升总生存率。然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等现代放疗技术应用的副作用可能存在与化疗毒性叠加的风险,从而加重皮肤损伤的发生风险及程度,且IC-CCRT中不同放疗方式对于局部中晚期NPC患者的毒副作用及临床结果尚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医院队列数据关于IC-CCRT的NPC患者行IMRT和3D-CRT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有效筛选高危人群,制定肿瘤综合诊治及有效预后措施的基础,也是提高患者序贯治疗依从性的关键。目的本研究基于己建立的前瞻性队列,通过随访首次接受IMRT与3D-CRT的NPC患者,分析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特征,比较IC-CCRT中应用不同放疗技术对局部中晚期NPC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探索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了解我院放疗所致损伤规律,为开展肿瘤综合防治和随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首次进行放疗的NPC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按照放疗方式将其分为IMRT组和3D-CRT组,随访收集患者入院诊疗经过、放疗过程中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及程度等信息,并评价其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通过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发生皮肤损伤和加重损伤程度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不同疗效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基线特征:研究期间共有937例NPC患者首次进行放疗,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535例接受IC-CCRT方案的NPC患者,分为IMRT(44.67%,239/535)和3D-CRT(55.33%,286/535)两组队列。所有患者自放疗开始至随访过程结束,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时间区间为4-26个月。基线资料中的性别、住院医保类型、出生地、烟酒史、婚姻状况、现病史、肿瘤临床分期、KPS评分等特征在IMRT组和3D-CRT组间的分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放疗前基本情况均衡可比。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特点:放疗过程中共有522例(97.57%)患者出现放射性急性损伤,分别有516例(96.45%)和458例(85.61%)出现口腔黏膜炎和皮肤损伤。其中,有15例(2.80%)和11例(2.06%)患者因出现严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和口腔黏膜炎导致放疗中断或暂停。发生皮肤损伤的患者中仅有32例(5.98%)在病历中诊断为放射性皮肤损伤。IMRT组和3D-CRT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9.12%和82.77%,III级以上的重度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30.65%,其中IMRT组为35.98%,3D-CRT组为26.3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皮肤损伤3周、5周、7周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35%、49.56%、83.19%,其中IMRT组分别为14.23%、54.81%、80.07%,3D-CRT组分别为6.14%、32.89%、65.49%。IMRT组中位发生时间26天(范围为23-28天),3D-CRT组中位发生时间35天(范围为32-36天)。III期以上皮肤损伤5周、7周、9周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5%、50.59%、94.12%,其中IMRT组分别为9.66%、14.11%、35.39%,3D-CRT组分别为0.00%、27.44%、79.58%。皮肤损伤发生及程度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较更早之前皮肤损伤的发生风险有所下降,但III级以上风险增加了86.30%。BMI、肿瘤分期、饮酒史、放疗技术及诱导化疗药物的应用对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调整接受治疗年份、年龄、BMI、放疗时间等基线资料后,与3D-CRT组相比,IMRT发生皮肤损伤的风险增加了76.00%,饮酒、肿瘤IVa、IVb期和应用顺铂诱导化疗药物发生皮肤损伤的风险分别增加了43.80%、80.60%、76.10%和45.90%,但IMRT并没有增加III级以上皮肤损伤的风险。超分割放疗、吸烟者、肿瘤IVa、IVb期和顺铂诱导化疗药物是加重NPC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的患者导致严重皮肤损伤的风险是非吸烟患者的1.769倍(95%Cl:1.064-2.941,P=0.028),接受超分割放疗剂量的患者导致严重皮肤损伤的风险是接受常规分割剂量放疗的4.903倍(95%Cl:2.829-8.498,P<0.001),接受顺铂化疗药物的风险是奈达铂的4.106倍(95%Cl:1.626-10.368,P=0.003)。在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中,IMRT组发生风险是3D-CRT组的1.578倍,而III级以上皮肤损伤发生风险无显着差异。结论IC-CCRT作为NPC患者主要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III-IV级皮肤损伤所占比例较2016年以前有所上升,医师对于放疗急性不良反应还需加强重视。放疗技术、肿瘤分期、饮酒史及诱导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影响NPC放疗中出现皮肤损伤的独立因素;肿瘤分期、放疗分割剂量、吸烟史及诱导化疗药物是影响NPC放疗中出现严重皮肤损伤的独立因素。目前主流的IMRT和超分割放疗将有可能降低NPC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弱化远处转移率的控制,亟需提出相应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措施,避免化疗毒性与放疗副作用叠加,有利于NPC患者的连贯治疗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间接提高局部肿瘤有效缓解率及生存率。

苏建淳,张国义,卢秋霞,全强[5](2021)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颅神经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局部晚期(T3、T4)患者颅神经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患者(34例)和常规放疗(RT)患者(30例)的颅神经损伤情况、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的颅神经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年后,IMRT组患者的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2个月,IMRT组患者的口干、口腔黏液反应和张口受限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显着低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2个月,IMRT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着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者乏力、口干、口黏发生率显着低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强调放疗可减轻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的颅神经损伤,显着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钟文君[6](2020)在《GP与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讨论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和TP方案(紫杉醇+顺铂)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随访我院2015.01-2017.06经病理组织证明的初诊局部晚期鼻咽癌61例病患。其中G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28例(治疗组),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组33例(对照组),本次纳入患者均接受三个疗程诱导化疗后行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疗程为21天一个周期。行同期放化疗的放疗方式均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均为顺铂(75mg/m2),21天为一个周期。对这61例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方法为门诊、病例回顾及电话联合使用。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之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个别理论频数小于5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2年OS、PFS、DMFS、LRFS,采用Log-rank法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1年、2年OS分别为100%、92.9%;1年、2年LRFS分别为96.4%、89.3%;1年、2年DMFS分别为89.3%、85.7%;1年、2年PFS分别为85.7%、71.4%。对照组1年、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7.1%、90.9%;1年、2年LRFS分别为90.9%、87.9%;1年、2年DMFS分别为81.8%、81.8%;1年、2年PFS分别为75.8%、69.7%。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2年OS、PFS、LRFS、DMFS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研究表明临床分期是PFS独立预后因素(P<0.05)。两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6%、对照组为6.1%;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2年OS、PFS、DMFS、LRFS比较,疗效相当;但是治疗组生存曲线略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脑炎、放射性龋齿、张口困难、颈部纤维化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能耐受。

林宇[7](2020)在《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安罗替尼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微环境,再结合Carbogen气体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再联合同时结合现代放疗技术,研究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于裸鼠成瘤模型后,利用小动物PET-CT的乏氧探针进行检测其肿瘤区域氧合状态的变化,并联合放射治疗作用于裸鼠成瘤模型,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乏氧因子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在细胞水平通过低氧和常氧联合安罗替尼和放射治疗作用后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变化;在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和Carbogen共同作用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评价疗效,最终明确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是否能够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进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研究结论: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并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HIF-1表达下降,并导致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提升放疗敏感性;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可以耐受,可以安全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第一部分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吸入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放射治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联合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A549细胞株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联合安罗替尼和Carbogen作用后,通过微型PET检测裸鼠模型肿瘤组织的乏氧改善情况,并对肿瘤组织中乏氧区域进行免疫荧光和放射自显影检测,明确乏氧标记物哌莫硝唑和GULT-1的表达变化,同时在裸鼠成瘤模型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合放疗作用后,制备肺癌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HIF-1a、Ki-67、凋亡因子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本研究成功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经18F-FDG微型PET检查,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组中裸鼠肺癌组织中对于18F-FDG的摄取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P=0.02),单纯Carbogen吸入组中裸鼠肺癌组织对18F-FDG的摄取也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P=0.03),而在裸鼠正常组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18F-FDG的摄取几乎没有影响;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单纯空气吸入后,裸鼠肺癌肿瘤组织区域内乏氧探针哌莫硝唑和GULT-1表达升高,组织乏氧区域显示清晰,而在实验组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吸入组和单纯Carbogen吸入组中,乏氧区域内则出现哌莫硝唑表达下降和GLUT-1表达升高,说明之前的乏氧区域在联合作用和单纯Carbogen作用后,均已经处于氧合状态;3.在放射自显影研究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吸入后,裸鼠成瘤模型肿瘤组织中检测18F-FDG的摄取,其摄取量(4.19±1.32%)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的摄取量(9.67±4.35,n=5 mice,P<0.01)。并且,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组中,肿瘤组织GLUT-1表达高的区域中哌莫硝唑表达降低;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则显示,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协同放射治疗组中HIF-1a、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比单纯放疗组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研究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后能够提升肿瘤乏氧区域氧合状态,可以改善乏氧微环境。2.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并给与放射治疗后,肿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下降,Ki-67表达下降,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肿瘤的增殖水平明显减低,放射敏感性得到提升。第二部分安罗替尼结合高氧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了明确安罗替尼改善乏氧微环境后,不同氧浓度条件培养下的A549细胞株射线敏感性改变的机制。研究方法在A549细胞株低氧培养联合放疗和常氧培养联合放疗,并同时加入安罗替尼作用后,通过MTS和划痕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F-1a、Ki-67、凋亡因子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MTS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最低,而在单纯低氧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最高(P=0.01);2.在划痕实验中,结果发现与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相比较,对照组低氧24h的细胞划痕生长速度最快,而常氧24h+放疗4Gy细胞划痕生长速度也快于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3.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凋亡水平相比较,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的晚期凋亡率显着增高(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中Caspase3表达降升高,HIF-1a、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下降。研究结论安罗替尼和高氧联合使A549细胞放射治疗敏感性提高机制之一,可能是二者相互作用改善肿瘤微环境后,使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HIF-1表达下降,并导致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导致增殖能力下降。第三部分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目的本临床研究,拟观察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是否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和近期疗效。研究方法50例病理确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疗)和对照组(Carbogen联合放疗)。两组患者均接收处方剂量:60-66Gy/30-33次,相同标准的三维适形放疗,并且自放射治疗计划开始实施起,每次放射治疗前5min开始给予Carbogen气体吸入,至放射治疗结束停止,吸入时间为15±6min,设置气体流量10L/mi。安罗替尼用法:实验组患者按照推荐剂量12mg/次,每日1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研究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全部完成预定治疗及随访。在治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CR分别是52%和24%,60%和32%(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48%,84%和56%(p<0.05)。本研究得出Carbogen联合放疗PR增敏比为1.35,CR增敏比1.2。实验组在30-40Gy之间,两组的消退率相差不大,但50-60Gy时,二者的消退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局控率更好。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未见明显的肝、肾和神经毒性反应,心脏毒性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反应,临床未观察到Ⅳ级不良放疗反应。血压升高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经加强降压治疗,继续完成放疗;手足综合征在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相似。研究结论1.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局控率、PR率和CR率,提示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敏感性。2.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安罗替尼自身副作用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经过积极处理可以耐受,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

刘宇[8](2020)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下调气管受照剂量的相关探索》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因具有较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剂量均匀度,提高疗效的同时可以使脑、眼、视神经、内耳、腮腺等危及器官也获得较好的保护,现已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流技术。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并未像先前三维适形放疗那样对气管设专门挡块防护,若在计划制作时不给予足够的剂量限制指令,容易导致气管受到较高照射剂量,发生较严重放射性气管炎,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闷,严重者还会发生剧咳,影响休息;与咽痛、恶心、呕吐协同增加病人痛苦,导致病人营养不良。从目前鼻咽癌调强放疗相关研究剂量结果也提示了气管限量容易满足,其受照剂量具有较大下调空间。本研究尝试在目前气管限量阈值Dmean4500cGy的基础上,逐步下调限量阈值,以探索下调气管限量对气管保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2017-2至2018-9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治疗的31例初治鼻咽癌(NPC)病人;治疗计划全部来自于Monaco治疗计划系统。此研究病人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依据UICC/AJCC第八版TNM分期标准。其中T1、T2、T3、T4患者分别为2、9、15和5例;N1、N2、N3患者分别为5、16、10例;Ⅱ、Ⅲ、ⅣA期患者分别为6、16和9例。在计划系统剂量限定设置时,同一患者气管Dmean限量从4500cGy依次下调至4000cGy、3500cGy、3000cGy和2500cGy,靶区及其余危及器官限量条件不变,每例患者分别制作5个相应放疗计划;评价每个计划靶区受照剂量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情况。结果:气管限量Dmean的下降与气管、食管及喉/下咽Dmean变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6、0.505、0.199,P值分别为0.000、0.000、0.005):随着气管限量从4500cGy依次降至4000cGy、3500cGy、3000cGy和2500cGy,气管Dmean呈显着下降趋势(依次为4252.3cGy、3827.9cGy、3324.0cGy、2792.4cGy、2284.4cGy);同时食管Dmean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依次为4378.1cGy、4229.8cGy、4106.1cGy、3839.8cGy、3546.9cGy),下咽/喉Dmean同样呈逐渐下降趋势(依次为4500.9cGy、4495.7cGy、4459.5cGy、4462.5cGy、4384.5)。气管限量变化与靶区GTVnx和GTVnd的Dmean、VD100%和VD107%指标变化均不存在相关性(P均>0.05),与CTV1和CTV2的VD100%的变化也不存在相关性(P均>0.05)。气管剂量限值的下调与靶区GTVnx(HI)、GTVnx(CI)、GTVnd(HI)、GTVnd(CI)、CTV1(HI)、CTV1(CI)、CTV2(HI)、CTV2(CI)的剂量改变均不存在相关性(P均>0.05)。气管Dmean限量值下调与其余危及器官(脊髓、脑干、颞叶、腮腺、耳蜗、口腔、眼球、视神经、视交叉、颞颌关节和下颌骨)受照剂量变化也不存在相关性(P均>0.05)。对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层后结果发现,不管是单侧还是双侧、不论下颈淋巴结是否转移、不论N分期由N1-3变化,气管的实际受照剂量都会随着气管限量值的下调而下降,且靶区剂量及其余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下调气管限量阈值,在不影响靶区受照剂量也不增加其余危及器官照射基础上,能显着降低气管受照剂量,一定程度降低食管和下咽喉的受照剂量;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气管限量Dmean值从4500cGy下降至2500cGy是可行的。

苏勇[9](2019)在《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疗效,并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治疗模式、诱导化疗疗程、顺铂累积剂量等因素对T1-4N3M0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就诊124例初诊无远处转移T1-4N3M0期鼻咽癌患者,收集该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分期、治疗模式、化疗方案、诱导化疗疗程等。予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3-109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OS)为57.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55.6%,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48.4%,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RFS)为98.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顺铂累积剂量大于等于200mg/m2可以作为5年OS、5年DMFS、5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及诱导化疗周期数亦可以作为5年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诱导化疗大于等于2程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性别、治疗模式对指导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1-4N3M0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是远处转移,年龄、T分期可以提示患者预后,顺铂累积剂量超过200mg/m2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诱导化疗超过2程可能改善患者生存。为改善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因素来指导T1-4N3M0期鼻咽癌的预后。

孙丕云[10](2019)在《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90例,按照放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三组,常规放射治疗组63例,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组62例,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组65例;常规放射治疗组采用CT模拟定位常规布野,实施双侧面颈联合野+下颈切线野放疗;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组由Pinnacle计划系统计算并且充分优化患者治疗计划,治疗采用IMRT技术,由西门子Primus治疗机实施治疗,鼻咽及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锁骨上区域采用常规技术单前切线野照射;动态调强放射治疗组由Eclipse计划系统计算并且充分优化患者治疗计划,治疗采用IMRT技术(动态调强),由瓦里安clinic ix 4948型加速器实施治疗,鼻咽及颈部靶体积均采用IMRT技术照射。通过DVH图和各层面等剂量线分布评估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形性及危及器官受量;RTOG标准评价三组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Log-rank法计算可能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计算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计算三组所有患者脑干剂量,分析脑干剂量的影响因素,卡方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K-M法进行患者生存率分析。结果:基本特征分析:三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的统计分析中,P值分别为0.566,0.507,0.443,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分析:调强放疗等剂量曲线可以较好的将患者肿瘤靶区包围,给予周围组织较少剂量强度的照射。在常规放疗等剂量曲线分布分析中,除去肿瘤区外尚有较大面积的正常组织接受了等剂量照射的侵害,侵害率高于95%,100%的等剂量曲线等却难于包绕GTV。调强放疗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中全部患者的靶体积V95均大于100%,充分表明受照低于95%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均小于1%。靶区适形度与均匀度分析、标准差(STD)、剂量均匀指数(HI)等参数比较,常规放疗组<静态调强组<动态调强组,各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调强放疗体现出较高的适形度与均匀度,测量数据的标准差、剂量均匀指数以及V95等均体现出较高的数值。串联器官最高剂量分布:脑干的分析为动态组(53.28±3.03)Gy<静态组(56.66±3.24)<常规放疗组(59.87±2.34),P值为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脊髓、左眼球、右眼球、左晶体、右晶体、视交叉分析中,最高剂量比较为调强放疗组<常规放疗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调强放疗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的急性毒副反应包括皮肤、口腔黏膜、咽喉、血液学、腮腺等指标,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干剂量分析:当PGTV≤54Gy时,Dmax(≤54Gy)各组之间所占比例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cc(≤54Gy)各组之间体现出相同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GTV>54Gy时,Dmax(>54Gy)与D1cc(>54Gy)间体现出相反规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放1毫米和2毫米动度数据分析:当PGTV≤54Gy时,外放1毫米:Dmax(≤54Gy)、D1cc(≤54Gy)、D01(≤54Gy)的数据显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GTV>54Gy时,外放1毫米:Dmax(>54Gy)、D1cc(>54Gy)、D01(>54Gy)的数据显示常规组>静态组>动态组,各组之间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放2毫米的统计分析结果:Dmax、D1cc、D01的数据体现出与外放1毫米相同的规律,提示动态调强组在基础剂量上外扩1毫米或者2毫米后体现出最小的器官危及剂量及程度。绝对脑干Dmax单因素统计分析:T分期、N分期、GTV剂量、受侵斜坡体积、脑干距离正常斜坡最短距离、受侵斜坡距离脑干最短距离分析提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侵斜坡D95剂量P值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对脑干Dmax多因素分析:三组患者受侵部位全侵及斜坡D95剂量两个项目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期、受侵部位非全侵以及受侵斜坡体积等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分析:5年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局部控制率以及区域控制率统计分析调强组与常规组比较P值分别为0.030,0.038,0.040以及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调强放疗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GTV剂量、Dmax、D1cc的P值分别为0.890,0.877,0.744,0.498,0.455,0.371,0.575,0.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同步化疗、GTV体积以及受侵斜坡D95的多因素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累积化疗周期的统计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能够改善靶区剂量的分布,降低脑干的照射剂量,在鼻咽癌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调强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两种调强治疗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

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放射治疗
        1.3.2同期化疗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急性毒副作用
    2.3 晚期毒副作用
    2.4 生活质量评分
3 讨论

(2)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放疗的改进
2 非常规分割放疗
    2.1 HFRT
    2.2 HART
3 立体适形放疗
    3.1 3DCRT
    3.2 IMRT
    3.3 VMAT
4 综合治疗
5 小结与展望

(3)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设备与仪器
    3 治疗方法
    4 数据收集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致鼻咽癌患者皮肤损伤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收集与暴露分组
        2.2.2 随访调查
        2.2.3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2.4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线人口学特征分析
    3.2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特点
    3.3 IC-CCRT方案中NPC患者皮肤损伤发生及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
        3.3.2 影响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3.3.3 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
        3.3.4 影响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程度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3.4 不同短期疗效患者的亚组分析
        3.4.1 IMRT和3D-CRT对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3.4.2 IMRT和3D-CRT对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严重皮肤损伤或致使NPC放疗中断
    4.2 NPC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4.3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
    4.4 III级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
    4.5 放射性损伤的防治
    4.6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相关改进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不同放化疗方案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颅神经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放射治疗情况
        1.2.1 RT组
        1.2.2 IMRT组
        1.2.3
    1.3 评价指标
        1.3.1 颅神经损伤情况
        1.3.2 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1.3.3 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放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颅神经损伤情况比较
    2.2 放疗后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放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6)GP与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背景
    二、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实验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和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References
第二部分 安罗替尼和高氧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References
第三部分 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临床资料与设备材料
    三、临床研究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References
总结和展望
    一、主要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四、展望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乏氧微环境与放疗敏感性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编专着等情况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下调气管受照剂量的相关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的选择
    2.2 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标准
    2.3 T1-4N3M0 期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病例特征
    3.2 124 例T1-4N3M0 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情况
    3.3 124 例T1-4N3M0 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3.3.1 124 例T1-4N3M0 期鼻咽癌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
        3.3.2 124 例T1-4N3M0 期鼻咽癌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本研究与同期研究的比较
    4.2 不同治疗模式对T1-4N3M0 期鼻咽癌疗效的影响
        4.2.1 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
        4.2.2 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4.2.3 放化疗+靶向治疗
    4.3 顺铂累积剂量对T1-4N3M0 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4.4 年龄对T1-4N3M0 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4.5 T分期对T1-4N3M0 期鼻咽癌预后与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10)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表
综述: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J]. 毛君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3)
  • [2]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J]. 梁锋攀. 癌症进展, 2021(10)
  • [3]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患者个体化同步加量放疗的研究[D]. 余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型放疗致鼻咽癌患者皮肤损伤的队列研究[D]. 姚泽欣.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5]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局部晚期患者颅神经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苏建淳,张国义,卢秋霞,全强. 内科, 2021(01)
  • [6]GP与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D]. 钟文君.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D]. 林宇. 苏州大学, 2020(06)
  • [8]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下调气管受照剂量的相关探索[D]. 刘宇.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9]124例T1-4N3M0期鼻咽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苏勇. 南昌大学, 2019(01)
  • [10]不同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D]. 孙丕云.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