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73例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73例

一、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73例晚期胰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廖亦然[1](2020)在《离子束和SBRT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离子束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治疗胰腺癌(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数据库纳入离子束(碳离子/质子)和SBRT治疗PC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止2019年6月。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主要结局指标:总生存率(OS)、局部控制率(LC)、无局部进展率(FFLP)、无进展生存率(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溃疡及胃肠道反应等)。采用STATA 12.0和MetaAnalyst Beta 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无法合并的结局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1.SBRT治疗PC的Meta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包含21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SBRT治疗PC的安全性方面,2级、3级、4级、5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2%、2%、0;2级、3级、3级及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5%;并且未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厌食症;在有效性方面,SBRT治疗PC的1年、2年OS分别为54%、25%;1年FFLP为88%;1年、2年PFS为40%、11%。2.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包含3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级、3级、5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0;2级、3级、3级及以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7%;2级、3级、4级厌食症发生率分别为6%、3%、0。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1年、2年OS分别为77%、45%,2年LC为81%;1年FFLP为88%;1年LR为15%。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2级、3级胃肠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2%和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1年、2年OS分别为77%、44%和7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离子束和SBRT治疗PC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提高PC的LC和OS上明显有效并且放射性毒副作用小,可为PC患者赢得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间,并可避免因放疗周期长而延误最佳的系统性治疗时间。作为新近兴起的放射治疗技术/模式,离子束和SBRT治疗PC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会给PC患者的治疗及总体疗效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与SBRT相比,离子束在不明显增加毒性反应的前提下,可明显延长OS。目前临床应用的离子束中以碳离子和质子为主,通过对比发现,碳离子和质子在治疗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但限于本文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在国际化推广碳离子/质子治疗PC前,尚需充分评估不同治疗环境下的获益/风险比。

胡斌,许磊,白永瑞,叶明,孙晓光,宋少莉[2](2015)在《117例无远处转移胰腺癌的放疗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比较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三维适形放疗、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等放疗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17例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分别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34例)、单纯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22例)及三维适形放疗后联合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61例)。观察患者的放疗反应以及疗效。结果放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缓解率为82.1%(64/78)。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1个月,1年生存率为39.9%。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单纯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后联合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5、10.3和12.4个月。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后联合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更佳,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12.4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2.7%和49.9%(χ2=3.300,P=0.069)。放疗前卡氏量表(KPS)评分高(≥90分)、胰腺体尾部肿瘤、肿瘤分期T13、放疗前CA19-9<150 U/m L以及肿瘤体积<100 cm3的患者预后更佳,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放疗可以明显改善不能手术的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不能手术的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联合立体定向放疗较传统治疗的效果更佳。

胡斌,侯艳丽,马秀梅,曹鸿斌,叶明,白永瑞[3](2015)在《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缩野行放射治疗加量或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胰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量治疗组21例(三维-CRT组)和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40例。对61例胰腺癌患者先行常规三维适形放疗(胰腺病灶+腹膜后淋巴结引流区域,TD40 Gy/20 Fx)后重新扫描;其中三维-CRT组针对胰腺病灶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放射治疗加量至TD4650 Gy;SBRT加量组使用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治疗追加1416 Gy,共78次。结果:两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1.3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4.95%。单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KPS)≥90分、接受过化疗及女性患者疗效更佳,其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92,x2=4.056,x2=3.953;P<0.05)。三维-CRT组与SBRT加量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5个月和13.0个月,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无差异。结论:适形放射治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耐受性好,有提高患者生存期的趋势。放射治疗前KPS评分高、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女性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吴涛[4](2013)在《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入选病例共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57岁。所有腹膜后转移瘤患者按原发病灶及治疗方式分为:肝癌外科术后三个月者2例,肝癌患者2-4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术后转移7例,胰腺癌外科手术术后转移5例,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术术后转移2例,胃癌外科切除术后转移8例,结直肠癌外科切除术后转移3例,卵巢癌外科切除术后转移2例,食管癌外科根治术术后转移2例,骨肉瘤外科切除术术后转移1例。所有病例经腹部彩超、多排CT或1.5-3.0T 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按病灶部位分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位于胰腺周围者16例,腹主动脉旁者3例,肝门区者5例,肾脏后方者2例,肝胃间者6例。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I级5例,II级16例,III级11例;均药物止痛效果欠佳。均在TPS计划指导下,行CT导引下行125-I粒子永久组织间植入治疗。根据疼痛缓解程度及肿块缩小情况来判断疗效,以国际疼痛疗效判断标准来判断125-I粒子术后疼痛缓解疗效;显效:疼痛消失或分级标准下降两级者;有效:疼痛分级标准下降一级者;无效:疼痛分级标准无下降或上升者;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以肿瘤治疗国际标准判断125-I粒子术后肿块缓解疗效;完全缓解(CR):可见肿块病变全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50%以上,消退时间不少于1个月;无变化(NC):肿瘤增大不超过25%,减少超过50%;进展(PD):一个或多个肿块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转移病灶;总有效率为CR+PR。结果:本组患者疼痛症状及肿块大小缓解明显。32例疼痛患者中,1周后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81.13%;1月后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3%;3月后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96.88%;6月后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3%。32例腹膜后肿块患者中,1月后CR8例,PR18例,NC6例,PD0例,有效率81.25%。3月后CR9例,PR19例,NC3例,PD1例,死亡1例,87.50%。6月后CR13例,PR17例,NC0例,死亡2例,93.75%(表2)。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可行的、微创的治疗方法。对控制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及抑制转移肿瘤生长均有良好疗效。尤其对于I级、II级疼痛者控制疼痛效果更佳,维持时间更长。

刘智惠,孙大庆[5](2012)在《全身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是针对其的有效治疗方法依然非常有限.本文概述了国内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原理和疗效等,简要描述了国外类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中晚期胰腺癌的情况.总之,国内用全身伽玛刀治疗胰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小,对肿瘤进展有较好的控制,这主要是根据伽玛刀的原理提高了病灶区的吸收剂量.尽管国外对与全身伽玛刀作用类似的SBRT治疗的优势仍存在争议,但是他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使用SBRT治疗胰腺癌的一些优点.

刘朝兴,高献书[6](2010)在《中国胰腺癌的放射治疗现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现时多属晚期,因此临床上多进行以减轻症状为目的的姑息治疗。由于失去手术机会,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同期放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标准的治疗方式。国内对于胰腺癌的放射治疗报道相对较少,为了解当前国内胰腺癌放射治疗的现状,以便确定胰腺癌放射治疗的下一步研究方向,现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检索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丁广成,刘新疆,朱晓民,秦德华,魏丽远[7](2008)在《胆汁引流联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38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胆汁引流联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3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因阻塞性黄疸采用胆汁引流后配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肿瘤大小,单次剂量300~500 cGy,5次/周,分割9~15次,边缘总剂量35~50 Gv,2~3周完成整个治疗。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总的1、2年生存情况。结果 38例患者治疗前Kamofsky评分范围50~85分,中位数为65.5分,治疗后评分范围60~100分,中位数为87分,中位数提高21.5分;32例伴有腹部或腹背部疼痛患者,治疗后止疼有效率为87.5%;治疗后3个月CT复查,总有效率为(CR+PR)68.42%,总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74%、15.79%,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而同期仅行胆汁引流的21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19.05%,无2年及以上生存者。结论对伴有阻塞性黄疸而不能根治切除的胰腺癌,行胆汁引流后配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王志震[8](2008)在《单次大剂量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损伤机理初探》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单次大剂量放疗模式临床治疗效果。继而从细胞和裸鼠动物模型水平,研究比较不同单次剂量X射线照射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坏死、DNA损伤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揭示并验证此模式的生物学改变机理。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1日~2007年8月1日射波刀放疗的资料完整的脑转移40例。共治疗脑转移病灶68个,最大直径0.4—7.5cm,平均1.88cm。治疗采用射波刀技术,部分病例曾行全脑放疗。所有病例均随访3-15个月以上。分析症状改善率、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复发病灶相关因素。(2)培养建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离体细胞系,分组(0、2、5、10、17Gy)。医用加速器6MV-X线行细胞单次照射。照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DNA片段分析(DNA ladder)定性分析DNA损伤程度;Comet分析定量检测DNA损伤。(3)将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接种于裸鼠右下肢大腿外侧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至移植瘤平均直径达10mm左右时随机分组固定,每组8只,清醒状态下进行单次照射(0GY、2GY、5GY、10GY、17GY、25GY、35GY)。每组二只即时处死,取移植瘤作组织学切片观察。其余6只照射后继续饲养,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延缓曲线,计算肿瘤生长延缓时间。结果:(1)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症状改善有效率、三个月局部控制率、治疗有效率、三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为90.00%(36/40)、69.12%(53/68)、94.12%(64/68)、100%(40/40)、88.89%(24/27)。新发病灶占所有病例数的35.00%(14/40),与治疗方式、是否全脑放疗、放疗剂量无关。(2)X射线照射后MIA PaCa-2胰腺癌细胞随剂量增加表现坏死明显,形态学改变以肿胀为基础:在低剂量组,以X射线照射MIA PaCa-2胰腺癌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与坏死模型,X射线照射可引起该细胞系G2/M期阻滞,符合传统放射生物学概念;单次高剂量照射后细胞凋亡和G2/M期阻峰值出现早而明显,周期阻滞晚于凋亡峰值。不同单次剂量X线照射后量化细胞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以10Gy最明显;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从单一的DNA电泳带,到出现多条典型的梯状图谱,以10Gy最明显。随着剂量进一步增加,出现模糊的无规律电泳梯带。单次超过10GY照射,细胞死亡方式以胀亡为主。(3)单次10GY以上的剂量表现了很好的生物学效应,组织学显示随剂量提高由凋亡向大片坏死的转化。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动物瘤体表面皮肤反应逐步加重,以湿性反应为主,出现黄色渗液。2、5GY组仅是肿瘤生长速率减缓1-2周。照射后第2周开始,对照组、2GY照射组和5GY照射组具有相似效应,肿瘤体积增大生长,而其它组肿瘤体积缩小,这种差异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以10GY照射组为分界,肿瘤生长明显延迟,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10GY组肿瘤缩小后恢复至原体积的延缓时间约为3周,17GY组则延长至6周,25、35GY组延缓时间更长。结论: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模式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同单次剂量X线照射后MIA PaCa-2胰腺癌细胞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单次超过10GY照射,细胞死亡以胀亡为主。移植瘤照射后,以10GY照射组为分界,肿瘤生长明显延迟,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25GY剂量单次照射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推荐作为临床治愈剂量。射波刀成为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的最佳执行者。

王杰[9](2008)在《93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始终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胰腺癌确诊后如果未经治疗,生存期非常短,中位生存期5-7个月。目前手术是最有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时多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胰腺癌化学治疗不敏感,对放疗中度敏感。肿瘤周围敏感组织多,常规放疗难以达到肿瘤的根治剂量。由于胰腺癌确诊后生存期较短,因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就成为我们首要的任务。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精确放疗手段。全身γ-刀,即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射线体部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立体定向技术、外科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以治疗体部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全身伽玛刀与常规放疗相比,具有肿瘤放射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观察全身伽玛刀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放疗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伽玛刀治疗的93例晚期无手术适应症的胰腺癌患者。全身伽玛刀(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应用真空负压垫及三维坐标立体定位体架固定体位,CT模拟机下增强扫描定位,层厚3-5mm,CT图像通过网络传送到计划系统。根据病灶的三维形状、大小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确定靶点数目、治疗次数及分次剂量,进行放疗计划设计。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95%以上靶区并保证重要组织在可接受照射剂量范围内,制定治疗计划后经核对无误后传输至治疗系统。剂量分割方式为;分次剂量300-450cGy,3次/周,隔日治疗,治疗8-11次,放射剂量3200-4800cGy/2-4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CT复查,按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症状缓解包括疼痛减轻、黄疸消退、及食欲增加和体重恢复86例(92.4%),治疗后3个月CT复查78例,肿瘤消失(CR)7例(占8.9%),肿瘤缩小(PR)28例(占35.9%),肿瘤稳定(SD)34例(占43.6%),肿瘤较治疗前增大(PD)9例(占11.5%)。血液肿瘤标记物CEA、CA19-9较治疗前降低。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达29.5%。生存时间1年以上有13例(16.7%)。中位生存期9.5个月。结论:全身伽玛刀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法,放疗的近期疗效肯定。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体部伽玛刀治疗为肿瘤局部治疗措施,它能更有效的提高靶区内单位容积剂量和单位时间剂量,间接地提高了放射治疗比,适宜采用高分次剂量、短疗程的治疗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而且为其他综合治疗措施争取了时间。

栗建军[10](2008)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21例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提高胰腺癌局部肿瘤照射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从而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疗效的可能性。方法:对21例不能手术完全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常规放射治疗30Gy/15次,3W后肿瘤靶区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5Gy/次~6Gy/次,每周3次,总剂量30Gy/2W~36Gy/2W。结果:21例全部完成治疗计划。13例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10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缓解;8例以梗阻性黄疸为主的患者,黄疸全部消退。结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姑息止疼及消除梗阻性黄疸的作用,且无严重的放射治疗毒性反应。

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73例晚期胰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73例晚期胰腺癌(论文提纲范文)

(1)离子束和SBRT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Meta分析的基本方法
        2.1.1 提出问题
        2.1.2 主要步骤
    2.2 纳入、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结局指标
        2.3.1 安全性结局指标
        2.3.2 疗效结局指标
    2.4 文献检索策略
        2.4.1 碳离子/质子治疗PC研究的检索策略
        2.4.2 SBRT治疗PC研究的检索策略
    2.5 文献筛选
    2.6 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
        2.6.1 资料提取
        2.6.2 文献质量评价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SBRT治疗PC的 Meta分析结果
        3.1.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1.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1.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3.1.4 Meta分析结果
        3.1.5 敏感性分析
        3.1.6 偏倚分析
    3.2 碳离子/质子治疗PC的 Meta分析结果
        3.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3.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3.2.4 Meta分析结果
        3.2.5 发表偏倚和亚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SBRT治疗PC
    4.2 离子束治疗PC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117例无远处转移胰腺癌的放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治疗设备及治疗方法
    1.3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治疗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
    2.2随访情况
    2.3治疗效果
3讨论

(3)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标准
    1.5 随访和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照射剂量
    2.2 治疗效果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4)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所用检查仪器
    1.3 研究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3.2 手术方法
        1.3.3 术后处理
        1.3.4 术后随访
        1.3.5 毒副反应
        1.3.6 疗效判断
        1.3.7 统计方法
结果
    2.1 32 例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
    2.2 32 例患者腹膜转移瘤缓解情况
讨论
    3.1 腹膜后转移瘤发病特征及治疗方式
    3.2. ~(125)-I 粒子治疗肿瘤的原理
    3.3 CT 导引经皮穿刺植入~(125)-I 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优势
    3.4 CT 导引经皮穿刺植入~(125)-I 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不良反应
    3.5 本研究课题不足之处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摘要
    Abstract
    1 放射性~(125)-I 粒子的物理学、生物学特性及治疗原理
    2 放射性~(125)-I 粒子的植入方式及技术路线
        2.1 实体肿瘤的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技术(CT 或超声导引、外科术中)
        2.2 空腔脏器的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术(DSA、内镜导引)
    3 放射性~(125)-I 粒子在各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临床应用
        3.1 在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2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3 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4 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参编书籍

(5)全身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全身?刀及其剂量分布特点
    1.1 设备简介
    1.2 全身g刀的剂量分布特点
2 全身g刀治疗胰腺癌的机制、优点和适应症
3 全身?刀治疗胰腺癌疗效分析
4 全身?刀治疗胰腺癌并发症与处理
5 国外SBRT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现状
6 结论

(6)中国胰腺癌的放射治疗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常规外照射放疗
2 术中放疗与外照射放疗
3 放化结合的综合治疗
4 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疗
5 粒子植入放疗

(8)单次大剂量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损伤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与方法
    一、射波刀临床病例疗效回顾病例
    二、单次大剂量放疗细胞学机理实验流程
    三、单次大剂量放疗动物学机理实验流程
结果
    一、射波刀临床病例疗效回顾病例
    二、单次大剂量放疗细胞学机理实验流程
    三、单次大剂量放疗动物学实验
讨论
    一、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
    二、基础实验结果分析
    三、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射波刀低分割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学模型及生物学基础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93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10)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21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2 影像学变化
    2.3 生存情况
3 讨论

四、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73例晚期胰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子束和SBRT治疗胰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廖亦然. 兰州大学, 2020(01)
  • [2]117例无远处转移胰腺癌的放疗效果分析[J]. 胡斌,许磊,白永瑞,叶明,孙晓光,宋少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8)
  • [3]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J]. 胡斌,侯艳丽,马秀梅,曹鸿斌,叶明,白永瑞. 中国医学装备, 2015(01)
  • [4]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应用[D]. 吴涛. 河南大学, 2013(02)
  • [5]全身γ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研究进展[J]. 刘智惠,孙大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29)
  • [6]中国胰腺癌的放射治疗现况[J]. 刘朝兴,高献书. 医学综述, 2010(04)
  • [7]胆汁引流联合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38例[J]. 丁广成,刘新疆,朱晓民,秦德华,魏丽远.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8(11)
  • [8]单次大剂量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损伤机理初探[D]. 王志震. 天津医科大学, 2008(12)
  • [9]93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D]. 王杰. 大连医科大学, 2008(02)
  • [10]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21例疗效分析[J]. 栗建军.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01)

标签:;  ;  ;  ;  ;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胰腺癌7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