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隐喻论文-景荟新

图画隐喻论文-景荟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画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画书,格式塔,结构隐喻性,儿童文学

图画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景荟新[1](2019)在《格式塔美学视角下的图画书结构隐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画书(picture book)区别于大多数的阅读材料,其表意媒介并非单纯的图画、文字或声音,而是通过多元素共同发声的整体结构来进行自我表述。图画书多维度的展示和延伸并非为了覆盖所有的意义空间,各种元素之间的彼此补充和嵌套有时也并不能缩小概念的外延,而是沿着多条不同的线索将整体撕开了巨大的裂缝,这就为图画书的隐喻结构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关于这一点的研究可以通过格式塔美学原理来为我们指引方向。(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2期)

陈书焕[2](2014)在《风景画与文化史:19世纪欧洲历史表现中的隐喻—图画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对欧洲19世纪文化史表现的一种隐喻性理解,即文化史和风景画的切近相关性。由于诗歌隐喻的图画性成分,诗性语言的呈现具有一种完整性和在场性。通过回溯风景画和文化史各自在19世纪的发展及其对传统限制的突破,本文尝试提出,风景画中浪漫主义抒情诗的情趣尤其适合在一种对图画一文本的综合性关注中展开,而文化史则是这样的场所。本文以布克哈特和罗斯金的文化史着述为例,说明作为风景画之一种的海景画如何可被理解为19世纪历史表现的隐喻:一种亲近的现象性体验,即新的历史意识的达成。(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高维,李如密[3](2011)在《教师教学隐喻图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职前教师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在职教师所作的教学隐喻图画的研究发现:许多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在创作教学隐喻时存在困难,且二者的教学隐喻差别明显;教学具有无限的复杂性,教师需要创造多个隐喻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它;教学隐喻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不同的教师往往对教学有不同的隐喻,即使有相同的隐喻,不同教师对其的解释也不尽相同。针对以上发现和问题,教师教育者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创作符合自身教学的隐喻,并引导其在创作、分析和讨论教学隐喻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教师形成更合理的教学观。(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1年07期)

陈乐乐[4](2011)在《图画书留白中的儿童哲学隐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画书是专为儿童而创作的特殊文学样式,它遵循了儿童哲学式的思考和设计,给予了儿童快乐和幸福的体验。图画书中的留白以儿童整合思想的艺术表现手法,彰显了儿童的天性和世界,并给予儿童巨大的创作想象空间和语言发展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司书景[5](2010)在《超符号功能:汉语中的图画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常会因为某些原因,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用其他方式婉转地来表达,其中常见的方式之一是图画。要正确解读这些画面,就要透过其表面意义,深究其内在的含义。本文以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探究汉语图画的这种"超符号"功能。(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倪筱燕[6](2009)在《当代西方平面广告中图画隐喻的运用及其美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平面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商业交流手段,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有限的时间或空间内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广告策划者在广告中非常乐于运用隐喻手法,使广告受众主动挖掘其隐含意义。传统的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然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从概念层面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查尔斯·福塞维尔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马克思·布莱克的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他的《广告中的图画隐喻》一书中提出:由于隐喻首先是思维和行动的,理所当然的,隐喻可以存在和应用与图画中。本文旨在从认知一语用角度来分析当代西方平面广告中图画隐喻的运用及其美感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然后回顾了传统以及当代对隐喻的研究现状,这为下文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叁、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析了图画隐喻的运用规律,展示了其美妙的效果。结果发现:(1)图画隐喻是一种间接说服,依赖于消费者利用日常经验中对事物的整体知觉超越广告中明确陈述的信息得出自己的推理和理解。(2)图画隐喻广告通过一个暂时组构的声画实体来表达意图,所以利用富于隐喻意义的影象空间,并以此调动人们的审美情感,使经营者与消费者在有创意广告的中介下,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3)图画隐喻的画面具有独特的美感,将商品的诉求力与对消费者的审美启悟结合起来对广告说服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对隐喻的成功解读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使人们在对广告的认知中得到美的熏陶,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对艺术的领悟能力。本研究试图为观众和英语学习者正确解读西方平面广告提供帮助,也希望能为从图画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隐喻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12-20)

倪筱燕[7](2007)在《西方广告中的图画隐喻及其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社会中,广告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文化的一个方面。如何把广告做得更好,是业者所关注的焦点。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设计水平遥遥领先于我国,他们所借助的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图画隐喻。因此,本文就试图从本质上来分析广告图画隐喻,并从美学角度来展示西方广告中图画隐喻的巨大魅力,希望可以借此来促进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和语言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7年36期)

图画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探讨对欧洲19世纪文化史表现的一种隐喻性理解,即文化史和风景画的切近相关性。由于诗歌隐喻的图画性成分,诗性语言的呈现具有一种完整性和在场性。通过回溯风景画和文化史各自在19世纪的发展及其对传统限制的突破,本文尝试提出,风景画中浪漫主义抒情诗的情趣尤其适合在一种对图画一文本的综合性关注中展开,而文化史则是这样的场所。本文以布克哈特和罗斯金的文化史着述为例,说明作为风景画之一种的海景画如何可被理解为19世纪历史表现的隐喻:一种亲近的现象性体验,即新的历史意识的达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画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景荟新.格式塔美学视角下的图画书结构隐喻性[J].教育观察.2019

[2].陈书焕.风景画与文化史:19世纪欧洲历史表现中的隐喻—图画论[J].文艺研究.2014

[3].高维,李如密.教师教学隐喻图画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

[4].陈乐乐.图画书留白中的儿童哲学隐喻探究[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5].司书景.超符号功能:汉语中的图画隐喻[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倪筱燕.当代西方平面广告中图画隐喻的运用及其美感作用[D].南昌大学.2009

[7].倪筱燕.西方广告中的图画隐喻及其美学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7

标签:;  ;  ;  ;  

图画隐喻论文-景荟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