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活性论文-于群

蛋白质活性论文-于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性污泥,提取,蛋白质,技术

蛋白质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于群[1](2019)在《利用活性污泥提取蛋白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频繁的活动以及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水质上,体现在固体物含量增多,水质变差。为了提高水的质量,活性污泥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的净化之中。但是,在活性污泥净化水质后会产生新的菌体细胞,直接投放新的环境中是不妥当的,会造成新的污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通过对利用活性污泥提取蛋白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发现提取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陈颐,张笑,杨志怀,胡彬彬,徐鸿飞[2](2019)在《烟叶烘烤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方法】以K326为材料,分析烟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内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1)烘烤过程中,烟叶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2)蛋白质的降解幅度与内肽酶活性密切相关。与尚熟烟叶相比,适熟和过熟烟叶在变黄前期内肽酶活性最高,蛋白质含量降解幅度大。3)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幅度与氨肽酶和羧肽酶活性有关。与适熟和过熟烟叶相比,尚熟烟叶在变黄后期,氨肽酶和羧肽酶活性较高。【结论】适当延长变黄期(36~38℃)烘烤时间,有利于保持烟叶内肽酶的活性,减少不同成熟度烘烤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誉稳,李孟南,赵雁[3](2019)在《根际高温对紫花苜蓿不同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紫花苜蓿不同部位对根际高温的应答方式,采用水培的方法,分析30℃根际高温胁迫0.5h、6h和12h,以及22℃恢复6h后,紫花苜蓿不同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和抗氧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通过更早增加或增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迅速应答高温胁迫。除共同变化的4个蛋白质(45kDa、83kDa、POD9和CAT2)外,叶片的9个蛋白质(23kDa、28kDa、31kDa、39kDa、43kDa、72kDa、90kDa、SOD2、SOD3)和根中的6个蛋白质(14kDa、15kDa、17kDa、18kDa、28kDa、POD10)可能与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应答高温的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建明,黄爱霞,田儒品,孙丽慧,姜建湖[4](2019)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D33)、36%(D36)、39%(D39)、42%(D42)、45%(D45)、48%(D48)的6种等能实用试验饲料,投喂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平均初始体重为1.22 g的太湖鲂鲌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试验鱼的成活率无显着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3%升高到42%,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均显着提高(P<0.05),但进一步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不再有显着变化(P>0.05)。D45和D48组试验鱼全鱼水分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yL)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呈负相关(yL=-0. 15x+15. 78,R2=0. 654,P <0. 001)。D33组试验鱼的肥满度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鱼的脏体指数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脏蛋白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不断提高,但当饲料蛋白质水平超过42%后则不再有显着变化(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下降,在D42组有最高值,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yA)与饲料蛋白质水平(x)呈负相关(yA=-1.73x+99.53,R2=0.997,P<0.001)。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太湖鲂鲌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和饲料利用,从而影响其生长性能和体组成。以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确定太湖鲂鲌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占饲料干物质的42.9%~43.8%。(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民,吴莉芳,李良,朱瑞,王婧瑶[5](2019)在《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洛氏鱥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5.68±0.30)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42%的玉米油、豆油、鱼油、棕榈油、猪油、混合油(质量比为:鱼油∶豆油∶猪油=3∶4∶3),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生长性能指标,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的活力。【结果】混合油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显着高于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但与玉米油组和鱼油组差异不显着(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显着高于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但与玉米油、豆油及鱼油组差异不显着(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玉米油、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猪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鱼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肝胰脏、前肠及中肠的蛋白酶活性与鱼油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二者均显着高于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豆油、玉米油、猪油以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显着高于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鱼油和玉米油组洛氏鱥中肠的脂肪酶活力差异不显着(P>0.05),但均显着高于豆油、猪油及棕榈油组(P<0.05)。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洛氏鱥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的淀粉酶活力无显着影响(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肝胰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结论】从洛氏鱥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混合油组和鱼油组饲料的效果最好,玉米油、豆油和棕榈油组次之,猪油组最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张士敏,张桂国,张崇玉[6](2019)在《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断奶驴驹生长发育、血液学指标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断奶驴驹生长发育、血液学指标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5~6月龄、平均体重为(88.21±5.79) kg的驴驹30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匹),分别饲喂消化能水平接近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0%(试验Ⅰ组)、13.95%(试验Ⅱ组)和15.87%(试验Ⅲ组)的3种全混合颗粒饲料。试验期70 d,前10天为适应期,后60天为正试期,其中正试期前31天为试验前期,后29天为试验后期。结果显示:1)试验前期,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试验Ⅱ组(P <0.05)。试验后期,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2)试验后期,试验Ⅰ组的体长指数显着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的体躯指数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3)试验前期,试验Ⅱ组的淋巴细胞数量和中间细胞数量显着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Ⅰ组的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和中间细胞数量显着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试验Ⅰ组(P<0.05)。4)试验前期,试验Ⅰ组、试验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后期,试验Ⅱ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着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试验Ⅱ组(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12.10%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可满足断奶驴驹正常生长与体尺发育的需要,且能维持较高的机体免疫水平及适宜的血清酶活性。(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鲁耀鹏,张秀霞,李军涛,郑佩华,王安利[7](2019)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肌肉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4%、27%、30%、33%、36%和39%)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体质量为(0.30±0.02) g的红螯螯虾幼虾8周,测定其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及肝胰腺酶活性。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红螯螯虾幼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有升高的趋势,30%~39%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着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24%饲料蛋白质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红螯螯虾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36%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T-AOC活性较高,30%、33%饲料蛋白质组红螯螯虾的SOD活性较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没有显着影响。由红螯螯虾的生长、胰蛋白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可知,红螯螯虾幼虾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定丰[8](2019)在《神经元活性依赖的lncRNA LoNA调控蛋白质翻译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元活动调节蛋白质合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包括磷酸化关键转录因子E2F,mRNA和rRNA加工和成熟过程以及通过控制核仁的数量。核仁的数量多少在许多生物学事件中凸显出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核仁的数量随着神经元的发育而变化,这提示着神经元需求的变化通过调节核仁的组装来适应蛋白质的合成。另外,核糖体的RNA组分rRNA在所有生物体蛋白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神经元在活性条件刺激下将增加rRNA的产生,相反,神经元中rRNA的合成减少和核仁破坏也是神经元对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信号的细胞应激反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核仁以及核糖体RNA在生物体学习和记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们在神经系统疾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神经细胞体中的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突触的蛋白质翻译过程在神经突触发育和可塑性中至关重要。先前研究证明大量的mRNA,包括编码信号分子,支架和受体的mRNA被运输到树突和神经突触中。此外,神经元突触定位的多聚核糖体在学习记忆增强活动中显着增加,这凸显出学习记忆过程中对蛋白质合成的需求,同时也表明神经元突触的翻译在功能上对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是不可或缺的。非编码RNA(ncRNA)是蛋白质翻译调控的关键调节因子,并可能通过mRNA的转录以及表观遗传的方式对蛋白质的翻译产生影响。神经元突触中调节mRNA的稳定性和蛋白质翻译对于突触可塑性至关重要,尤其是ncRNAs的调节。例如,大脑细胞质ncRNA BC1/BC200与FMRP共同作用抑制神经元树突中的蛋白翻译过程。但是,这些ncRNA定位于神经元的树突和突触中,主要发挥着在神经元远端的调控作用,神经元胞体相对于神经突触而言研究报道的ncRNA在蛋白翻译过程却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核仁特异性lncRNA(LoNA),其RNA5'端部分结合并干扰核仁蛋白NCL功能以抑制rRNA的转录,RNA 3'末端存在类似于snoRNA的BoxC/D结构,募集并降低纤维蛋白FBL活性以调控rRNA甲基化水平。LoNA具有神经元活性的依赖性,神经元活化后,LoNA水平的降低导致rRNA和核糖体水平升高,mRNA与多核糖体结合比例增加,最终增强蛋白质翻译。此外,LoNA促进核糖体向突触的转运,导致AMPA/NMDA受体水平增加,突触可塑性增强,这提升了长时程学习记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海马区域LoNA水平降低后不仅增强了WT小鼠的长期记忆,而且还缓解了APP/PS1转基因小鼠的记忆功能受损的症状。总之,这些发现揭示了LoNA在调节核糖体生物发生中的多方面作用,以此满足长时程记忆过程中对蛋白质翻译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刘野[9](2019)在《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对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作为生命体的基础物质,参与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由多个二级结构组成的蛋白质叁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往往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无法从微观上检测二级结构的变化,也无法分析二级结构变化调控蛋白质活性的分子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交叉的生物学手段,被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催化机制、蛋白构象改变、酶与配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在很多方面成为实验难以替代的方法。本论文以人MEK1、玉米赤烯酮降解酶、嗜热菌Argonaute和环状芽孢杆菌的转氨酶为蛋白质分子模型,采用多种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网络分析、结合自由能计算、分子对接),针对几种重要蛋白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蛋白质二级结构调控蛋白质活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MEK1二级结构变化影响其催化活性的分子机制大约30%的癌症发生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1)是该条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据报道,在很多类型的癌症中,MEK1分子氨基酸的突变能够增强其活性,从而导致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是突变引起蛋白构象变化以及调控其活性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对野生型MEK1(无活性)、一种无活性突变(A52V)、五种有活性突变(K57N、P124S、E203K、I103和E102_I103缺失突变)以及磷酸化的MEK1(有活性)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蛋白质网络以及MM-PBSA的分析。蛋白质结构网络和氢键分析表明,位于C Helix(Residue 105-121)附近的残基发生突变,降低了C Helix的稳定性,进而破坏了MEK1中Activation segment(Residue 216-222)和C Helix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着Activation segment的二级结构由Helix变成Coil,最终导致Activation segment远离MEK1蛋白的主体,在蛋白表面形成一个开放的缺口,即蛋白由Close状态转变成Open状态。氢键分析和MM-PBSA计算结果说明有活性突变能够通过降低MEK1和抑制剂ANP之间的结合亲和力以抵消抑制剂的抑制作用。这些理论计算的结果都能充分地阐释有活性突变增强MEK1活性的分子机制,为二级结构变化影响蛋白活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玉米赤烯酮降解酶二级结构变化影响其对α-ZOL降解效率的分子机制玉米赤烯酮(ZEN)及其衍生物是从发霉谷类中提取出的污染物,因其污染程度大、难降解的性质,给农业和工业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的降解该污染物的方法。玉米赤烯酮降解酶(ZHD)是一种典型的α/β水解酶,也是唯一能够降解玉米赤烯酮的酶,但是野生型ZHD对于玉米赤烯酮衍生物的降解效率很低。最近的研究表明,V153H突变能特异性的增强ZHD对α-ZOL的降解效率。为了分析V153H突变提高ZHD对α-ZOL的催化效率的原因,采用Gromacs软件对野生型/α-ZOL、野生型/β-ZOL、V153H/α-ZOL和V153H/β-ZOL四个复合体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蛋白质网络分析。理论计算结果显示,V153H突变导致了位于ZHD中Cap domain(Residue Gly161-Thr190)的Helix消失,从而增强了Cap domain和Residue Met241-Tyr245之间的联系和氢键相互作用,影响了催化残基His242的相对位置。α-ZOL和ZHD的结合促使α-ZOL中的OAE原子与His242的NE2原子的距离增大,为His242侧链进入催化活性部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从而提高了ZHD对α-ZOL的催化活性。此外,α-ZOL更容易和V153H突变体形成合适的催化进攻角度和距离,以保证催化反应的进行。丙氨酸扫描结果表明,位于Cap domain区域残基的突变能够明显改变ZHD与α-ZOL和β-ZOL之间的亲和力。我们的模拟结果为ZHD催化特异性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理论依据。3.嗜热菌Argonaute蛋白二级结构变化影响其催化活性的分子机制来自于嗜热菌Thermus thermophiles的Argonaute(Tt Ago)蛋白因其能特异性切割外源核酸的能力,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但因为Argonaute蛋白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具有活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在310、324和338K条件下对Tt Ago/DNA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探索高温维持Tt Ago活性的分子机制,为改造出低温的Argonaute酶提供理论支持。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位于Residue Glu507-Arg513处的β-折迭消失,导致残基Glu512远离催化残基Asp546和Asp478,从而导致催化活性的下降,在高温条件的模拟中未观察到这种现象。对蛋白通道的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可使Tt Ago蛋白的核酸结合通道变宽,有利于Guide DNA序列和Target DNA序列的进入和离去。除此之外,Tt Ago和DNA的相互作用在324和338K的条件下更加稳定。高温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与DNA结合表面的溶剂可及性表面积,从而影响与DNA的亲水性相互作用。我们的模拟研究揭示了温度通过调控嗜热菌Tt Ago二级结构从而调控其活性的分子机制,为其在基因编辑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支持。4.基于多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转氨酶Btr R的催化选择特异性井冈霉烯胺(valienamine)是一种带有侧链的不饱和环醇假氨基糖类物质,根据手性碳原子的特异性,存在valienamine和β-valienamine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β-valienamine的衍生物是治疗溶酶体贮存性疾病有效的化学伴侣,其合成路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报道称来自于环状芽孢杆菌的转氨酶Btr R在辅酶PLP的帮助下,可以将valienone特异性催化成β-valienamine,且纯度在99%以上。为了研究来自于环状芽孢杆菌的转氨酶Btr R对产物井冈霉烯胺(valienamine)的立体选择性机理,分别对valienamine/PLP/Btr R和β-valienamine/PLP/Btr R两个复合体进行了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当β-valienamine存在时,会通过调节Btr R的二级结构使得辅酶PLP和Btr R之间氢键几率增加以及结合自由能的升高,有助于催化反应的发生。β-valienamine能够维持Btr R分子内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之间形成阳离子共轭,从而增强Btr R的稳定性及催化活性。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valienamine在解离过程中能和通道上很多的氨基酸形成相互作用,导致其需要更大的外力才能从Btr R蛋白中解离,这说明β-valienamine更容易从转氨酶Btr R的通道中解离出来,从而为下一轮底物的结合提供空间。所有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催化反应发生的角度,还是从产物离去的角度,Btr R都更倾向于催化底物生成β-valienamine,即对β-valienamine具有极高的选择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黄文庆,黄燕华,米海峰,赵红霞,文远红[10](2019)在《3种动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着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着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着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着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着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叁酯含量显着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着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蛋白质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不同成熟度烤烟烘烤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方法】以K326为材料,分析烟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内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1)烘烤过程中,烟叶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2)蛋白质的降解幅度与内肽酶活性密切相关。与尚熟烟叶相比,适熟和过熟烟叶在变黄前期内肽酶活性最高,蛋白质含量降解幅度大。3)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幅度与氨肽酶和羧肽酶活性有关。与适熟和过熟烟叶相比,尚熟烟叶在变黄后期,氨肽酶和羧肽酶活性较高。【结论】适当延长变黄期(36~38℃)烘烤时间,有利于保持烟叶内肽酶的活性,减少不同成熟度烘烤烟叶中蛋白质的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于群.利用活性污泥提取蛋白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

[2].陈颐,张笑,杨志怀,胡彬彬,徐鸿飞.烟叶烘烤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中国烟草学报.2019

[3].张誉稳,李孟南,赵雁.根际高温对紫花苜蓿不同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9

[4].陈建明,黄爱霞,田儒品,孙丽慧,姜建湖.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太湖鲂鲌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5].李民,吴莉芳,李良,朱瑞,王婧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洛氏鱥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士敏,张桂国,张崇玉.不同蛋白质水平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对断奶驴驹生长发育、血液学指标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7].鲁耀鹏,张秀霞,李军涛,郑佩华,王安利.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肌肉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李定丰.神经元活性依赖的lncRNALoNA调控蛋白质翻译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9].刘野.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对其活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

[10].黄文庆,黄燕华,米海峰,赵红霞,文远红.3种动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标签:;  ;  ;  ;  

蛋白质活性论文-于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