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静特性论文-初壮,白望望,李钊

负荷静特性论文-初壮,白望望,李钊

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荷静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负荷电压静特性,回路电流,功率注入节点,分布式电源

负荷静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初壮,白望望,李钊[1](2018)在《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有源配电网潮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前推回代法在计算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有源弱环配电网潮流时效率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回路分析的前推回代方法。以功率注入节点等效支路、合环支路分别作为连支,形成两种类型回路。负荷电压静特性采用ZIP模型,对恒阻抗负荷形成单独回路,并建立回路电流-节点电压方程。除恒阻抗负荷单独处理外,其他负荷均与PQ、PI、PV型分布式电源进行统一处理,计算节点注入电流,用于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最后,以IEEE33节点系统为算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对恒阻抗负荷形成单独回路,并且直接建立含环网支路的网络方程,可以提高基于回路方程的前推回代法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周家南,苏宏升[2](2015)在《计及负荷电压静特性的含分布式电源的前推回代潮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电源并网后,配电网中出现了新的节点类型,使得传统的前推回代法不能解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问题。在考虑了恒功率、恒电流及恒阻抗的负荷电压静态特性的情况下,提出了改进的前推回代法对不同分布式电源进行潮流计算。该算法针对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及燃气轮机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在处理PV节点时,通过无功分摊原理设定无功初值,采用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功率修正。此外,针对辐射状配电网特征,采用搜索叶节点的方法,形成了便于前推及回代计算的参数矩阵。通过IEEE33配电系统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收敛性能强,并且能有效解决含不同分布式电源的潮流计算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24期)

朱星阳,张建华,刘文霞,邱威[3](2012)在《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前推回代算法在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时存在迭代次数较多、对负荷静态电压特性变化呈强敏感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前推回代法。与传统前推回代法相比,改进算法的效率对负荷静态电压特性变化的敏感性较弱。研究了各种类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s,DG)在改进前推回代算法中的计算模型,克服了前推回代法只适用于P、Q恒定型负荷节点的限制。以IEEE 36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并分析了不同负荷静态电压特性、不同类型DG对算法收敛性及系统潮流的影响,为DG合理接入配电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王淳,欧阳年会[4](2009)在《负荷电压静特性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系统运行中,采用合理的负荷电压特性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电网的潮流分布状况。基于节点负荷的取用功率是其电压的函数,提出采用两种负荷电压静态特性模型,针对不同负荷电压静态特性模型的系数对潮流计算结果的影响,对比分析各关系曲线的斜率从而确定选择负荷电压静态特性模型。所得结果可为电压敏感性负荷的潮流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09年03期)

吴华坚,李兴源,贺洋,郑景轩,王韬[5](2009)在《考虑负荷静特性的基于奇异值分解法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压崩溃事故的频发,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电力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电压稳定又称负荷稳定,负荷特性是电压稳定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奇异值分解法应用于考虑负荷静特性的电力系统进行静态电压稳定分析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首先概述了电压稳定问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电压失稳的机理并对各种静态以及动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介绍了奇异值分解法。奇异值分解法的数学理论严谨,判别指标准确、简洁、实用。在奇异值分解法的基础上,运用电压稳定指标在IEEE14节点和IEEE39节点标准系统中进行了仿真验证,对各个指标进行了物理意义分析,证实了方法的正确性。对系统采用了不同的负荷模型进行电压稳定分析,得出了关于考虑了负荷模型的实际系统分析的有用结论。最后,基于奇异值分解法得出的结论,提出了预防电压失稳、防止电压崩溃、提高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电力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陈楠[6](2009)在《同时考虑发电机组和负荷静特性的潮流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计算。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潮流算法日趋成熟。但由于电网的复杂性,传统的潮流算法依然存在着一些方面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在实际规划和运行部门经常碰到的问题,还尚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本文首先对常规潮流算法、最优潮流算法、动态潮流算法以及稳态控制潮流、调度员潮流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其次,本文在常规潮流计算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发电机和负荷静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构造了计及发电机有功、无功静特性及负荷静特性的柔性潮流计算数学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与常规潮流节点条件设定完全不同的负荷和发电机基点功率给定法,在计算过程中取消了常规潮流算法定义的节点类型,使所有节点都参加有功和无功迭代,克服了常规潮流算法中由于平衡节点选取的差异而导致潮流结果不同的情况,消除了其功率的不平衡量由一个平衡节点来承担的弊端。本算法还在一次调频的基础上引入了二次调频潮流的条件及功率分配问题,实现了二次调频的操作,使其潮流计算结果更加符合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文以极坐标表示的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为基本算法,利用Matlab6.5语言编制和调试完成了相应的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以某10机41节点系统为算例,将柔性潮流与常规潮流算法进行了对比,进而又对一次潮流和二次潮流进行了对比,最后对IEEE33机118节点系统进行了柔性潮流的完整计算,来说明该算法在大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杜正春,周佃民,董继民[7](2002)在《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最佳乘子牛顿潮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时 ,潮流方程不再为状态变量的二次函数 ,传统的求解病态潮流问题的最佳乘子牛顿法无法实施。该文提出了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最佳乘子牛顿潮流算法。通过引入附加的状态变量并补充相应的潮流方程 ,使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后的直角坐标潮流方程仍保持为状态变量的二次函数 ,进而可以用最佳乘子牛顿法求解病态潮流问题。使用该方法能够保证潮流计算不发散 ,并且最佳乘子的求取同样简单、无近似 ,可以很容易地嵌入到常规的牛顿法潮流程序中 ,典型系统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鞠平,卫志农[8](1992)在《电力负荷特性的在线测辨——模型转换及静特性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1]中提出了负荷特性在线测辨的新思路:先根据在线采集的数据辨识得到动态模型,然后再由动态模型获取静态特性参数。文[1]中辨识得到的是离散的动态模型,而电力系统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其它形式的模型.本文将给出各种形式模型之问的转换关系,并给出由负荷的动态模型获取静态特性系数的很简单的公式。文中给出了算例,验证了上述思路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1992年05期)

杨毅刚[9](1979)在《考虑负荷静特性时电力系统静稳定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态稳定实用判据(dP/dδ>0)仅适用于简单电力系统。对于复杂电力系统,小振荡法是研究静态稳定的一种严格方法。它是假设系统处于某一运行情况下遭受微小的扰动,列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然后根据其特征方程根的符号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电网电压的变化,对负荷消耗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静态稳定的实际计算中,考虑负荷的静态特性,十分必要。本文主要讨论考虑负荷静态特性时,利用小振荡法研究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79年01期)

负荷静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布式电源并网后,配电网中出现了新的节点类型,使得传统的前推回代法不能解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问题。在考虑了恒功率、恒电流及恒阻抗的负荷电压静态特性的情况下,提出了改进的前推回代法对不同分布式电源进行潮流计算。该算法针对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及燃气轮机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在处理PV节点时,通过无功分摊原理设定无功初值,采用无功补偿装置进行功率修正。此外,针对辐射状配电网特征,采用搜索叶节点的方法,形成了便于前推及回代计算的参数矩阵。通过IEEE33配电系统验证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收敛性能强,并且能有效解决含不同分布式电源的潮流计算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荷静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初壮,白望望,李钊.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有源配电网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

[2].周家南,苏宏升.计及负荷电压静特性的含分布式电源的前推回代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3].朱星阳,张建华,刘文霞,邱威.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J].电网技术.2012

[4].王淳,欧阳年会.负荷电压静特性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

[5].吴华坚,李兴源,贺洋,郑景轩,王韬.考虑负荷静特性的基于奇异值分解法静态电压稳定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9

[6].陈楠.同时考虑发电机组和负荷静特性的潮流新算法[D].郑州大学.2009

[7].杜正春,周佃民,董继民.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最佳乘子牛顿潮流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

[8].鞠平,卫志农.电力负荷特性的在线测辨——模型转换及静特性参数[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2

[9].杨毅刚.考虑负荷静特性时电力系统静稳定的计算[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

标签:;  ;  ;  ;  

负荷静特性论文-初壮,白望望,李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