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双向拉伸弱化特性及路面板厚设计校核标准

水泥混凝土双向拉伸弱化特性及路面板厚设计校核标准

一、水泥砼双向拉伸弱化特性与路面板厚度设计验算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方一钱[1](2019)在《旧CCP加铺厚沥青层的力学响应测试与数值模拟》文中指出经过大规模路网建设后,广东省是我国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CCP)最多的省份之一,许多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大修,同时省养道路的城市化变革,也使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升级改造。破损CCP加铺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的大修工程中,出现较多的早期破坏,加铺厚沥青层(柔性基层沥青面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结合广东省东莞市高温多雨重载的工程实际,建立路面结构温度场及路面在行车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路面力学响应实测数据库,构建复合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新模型。研究厚沥青加铺层在行车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破坏关键参数,分析各因素对路面结构耐久性的影响,为完善和优化广东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厚沥青路面的道路材料设计和提高加铺结构耐久性提供力学理论和技术依据。首先,本文以试验路段的技术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试验路段旧路面的病害情况,为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厚沥青层的修复设计及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综述了旧CCP加铺沥青层出现的常见病害,分析在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对带有接(裂)缝处加铺层结构的力学响应及反射裂缝的破坏机理;进一步基于路面开裂的力学机理,分析了应力强度因子理论及内聚力模型的应用原理,给出了旧路面在加铺前的病害处治措施及其理论依据。针对复合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复杂性,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收集分析已埋入试验路段的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数据。获取路面结构内部的工作信息,建立路面结构温度场及路面在行车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路面力学响应实测数据库,分析各因素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一般规律,为结构的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反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数依据,同时为定量化评价和优化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及沥青路面材料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持。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基于试验路段路面结构技术状况,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几何模型,考虑旧路面的接缝及层间接触,对旧水泥路面加铺厚沥青层结构在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加铺结构最不利荷载位置,研究旧路面与加铺层的层间接触和旧路面间接缝的影响;基于广东省夏季高温天气计算分析了结构的温度场,基于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结构在温度荷载和车辆荷载耦合作用下调平层厚度对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根据旧路的检测结果,分析了旧基层和旧底基层破损对加铺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叶平[2](2019)在《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射裂缝一直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面层(俗称“白+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半刚性基层顶部或旧水泥路面与加铺层之间铺设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能有效防治反射裂缝现象,目前常用1.0cm2.5cm厚的砂粒式沥青混合料作为应力吸收薄层。而砂粒式应力吸收层设计厚度小、抗车辙能力差,加之旧水泥砼路面平整度差的客观现象,使砂粒式应力吸收层的摊铺厚度难以控制,厚度的不均匀反而使应力吸收层成为了路面结构中的薄弱部位。本文提出一种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并研究其设计方法和实际工程应用。采用CAVF法与GTM法相结合对该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的不同模量和不同厚度情况下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依托广西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铺筑试验路段。该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时兼具应力吸收的作用,可用于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的底面层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下面层,设计厚度511cm,具有防水防裂、抗疲劳、防治反射裂缝等多重功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综合CAVF法与GTM法的优点,提出先采用CAVF法进行级配设计再运用GTM法确定最佳油石比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该法设计得到的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2)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类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耐久性。其较大的沥青含量设计能提高混合料的横向拉伸变形能力,增强应力松弛,起到“应力吸收”和防水防裂的作用;混合料具备骨架密实结构,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竖向抵抗车辙变形的能力,可作为路面结构层使用。(3)利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对该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不同模量和不同厚度下的路面结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模量的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应力吸收能力较好,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厚度控制在9cm左右时效益最佳。(4)铺筑了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试验路段,并对试验路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试验路的铺筑效果良好。相对于设置砂粒式应力吸收层沥青路面结构,该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减少一次摊铺施工,有利于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总体造价。

朱永见[3](2018)在《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纵连特性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存在的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强度弱化、板下离缝、接缝伤损、板端裂缝超限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通过详细研究该轨道结构的成型过程,指出CRTSⅡ型板具有独特的纵连特征和结构特征。纵连特征使得砂浆层硬化时的板温T、窄接缝硬化时的板温zT、轨道板张拉连接时的板温lT及宽接缝硬化时的板温kT等四种板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构特征表现为板端纵连钢筋数量明显少于板中。通过对前人的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室内剪切试验和现场轨道板推板试验系统地总结研究,得出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相互作用机理,并以CRTSⅡ型板的纵连特征和结构特征为基础,研究了轨道板的初始温度效应,以及其对轨道板裂缝和板下离缝等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结论如下:研究了轨道结构纵连成型过程中,轨道板伸缩对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粘结状态、宽接缝硬化时张拉钢筋端部的初始拉力、窄接缝受力等的影响。指出砂浆层对轨道板伸缩变形的约束作用较小,既有CRTSⅡ型板的粘结限位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若要保持砂浆层对轨道板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建议提高砂浆层对轨道板约束达到最大时的临界位移值。研究了轨道结构纵连成型过程中张拉钢筋张拉力的作用特征。指出该张拉力并不能保证施加给窄接缝一定的预压作用,若窄接缝承力后施加张拉力,窄接缝压应力约增加3.013.09MPa。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的受力主要取决于宽、窄接缝硬化时的板温差(kT-zT)和张拉力,若需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处于受压状态,且不减小张拉力的作用效果,施工中不能仅控制接缝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建议增加对zT、kT和lT的控制措施,且使kT和lT均不小于zT。研究了轨道板板端裂缝宽度ωk和板中裂缝宽度ωz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kω影响最大的是宽接缝硬化时张拉钢筋端部的初始拉力和窄接缝承力大小,以及板中是否开裂三种因素,而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粘结状态和张拉钢筋的设计张拉力对kω影响较小。对ωz影响最大的是宽接缝硬化时张拉钢筋端部的初始拉力,而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粘结状态对ωz影响较小。整体降温30℃和40℃时,ω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821.906mm和0.3892.546mm,ωz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20.429mm和0.3230.429mm。轨道板的纵连特征使得裂缝宽度分布不均匀,纵连钢筋偏弱又使得接缝处裂缝数值较大。受轨道板纵连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影响,kω的变化范围较大,且普遍大于ωz,这与目前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裂缝开裂特征相一致。研究了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和窄接缝伤损对板下离缝的影响。在轨道板整体升温40℃和温度梯度-50100℃/m作用下,对板下离缝和钢轨不平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窄接缝因承力较大而发生挤碎伤损,其次是仅宽接缝承力,最后是接缝处受力均匀,或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其中,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对板下离缝和钢轨不平顺的影响均较小,这与CRTSⅡ型板的设计理念即施工时应保证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相一致。由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引起的板下离缝值虽然较小(约增加0.51mm),却会大幅增加后期运营维护期间砂浆层离缝的维修工作量。为减小高温时砂浆层的离缝、窄接缝伤损、轨道板上拱及上拱造成的钢轨不平顺,建议施工中采取措施减小kT和zT的差异,且使kT高于zT不超过10℃,以便板温较高时窄、宽接缝同时承力,且窄接缝承受略大的压应力,避免出现仅宽接缝承力或窄接缝因承力较大而出现挤碎现象。

刘涛[4](2018)在《重载交通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载交通会加速混凝土路面破坏,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对重载交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其结构分析、疲劳特性需进一步研究,以完善相应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本文对此开展研究,为编写其设计规范总结经验和积累较多的基础资料,并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在我国能够广泛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重载交通的荷载特性;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模式。(2)针对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构成和受力特征,建立了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方法;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重载作用下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并提出了实用计算公式。(3)建立了有热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了混凝土板的最大温度梯度。(4)建立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板温度翘曲应力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参数规律分析,给出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板温度翘曲应力实用计算公式。(5)对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考虑压拉状态的疲劳试验方法;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建立了体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压拉受力特点的疲劳方程,对混凝土在弯拉、纯拉、压拉状态下的疲劳寿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荷载疲劳应力系数的计算方法。(6)提出了斜向预应力路面的轴载换算公式,完善了路面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流程和示例。

关志深[5](2014)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典型结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设计准则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路面的使用性能,罩面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仍存在缺陷。另外,设计规范中对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没有给出具体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只是一些基本原则,缺乏具体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失去了规范的指导作用。本论文研究基于旧水泥路面板病害特征的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及沥青罩面典型结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基于旧混凝土板长的罩面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当旧混凝土开裂板板长较长时,沥青罩面层的经济合理加铺厚度在1418cm之间,而开裂板板长较小时,采用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是比较不利的。2、研究基于板间错台量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得出板间错台量的增大将显着增加沥青罩面层层底的应力,因此,在进行旧混凝土板沥青罩面设计时,应尽量减小两块板间的错台量,最好不超过0.5cm。3、研究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的防反射裂缝措施,得出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应力吸收层缓解应力集中的效果远远优于应力吸收膜;应力吸收层厚度在2.53cm之间,模量范围介于300500MPa时,将具有较显着的减小应力集中、延缓裂缝发展的效果。4、通过对广东地区典型湿热气候、交通及路基强度特征的分析,提出了适于广东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的沥青罩面典型结构。

李沂骏[6](2013)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拉杆连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旧混凝土路面结构连接处设置拉杆可有效地防止纵缝变宽从而保证纵缝间荷载的传递,但我国规范目前尚无针对新旧混凝土路面结构连接处拉杆设置方法的规定,一般是参考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拉杆设置方法。现行规范对于拉杆设计尺寸的选取过于简单,仅考虑了路面板厚度和到自由边的距离,无法针对受力情况复杂的拓宽工程,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开展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连接的纵向拉杆设置方法及其力学分析研究。本文使用粘聚力单元研究拉杆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粘结性能。结合实际工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实际路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新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拉杆连接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分析新旧路基不均匀支撑、不同的基层类型条件下路面板和拉杆的力学响应及其拉杆的传荷能力,为合理设置拉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拉杆与路面板间设置粘聚力单元可很好地模拟拉杆与路面板间的粘结破坏。不均匀支撑时,路面板底、基层底的拉应力集中出现在新旧路面板连接纵缝处,设置拉杆能大幅度减小新旧路面板间的弯沉差,可见在新旧路面连接纵缝处设置拉杆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大和摩擦系数的提高,路面板底纵向最大拉应力、接缝处最大弯沉差、拉杆最大拉应力、拉杆最大剪应力随之减少;贫混凝土基层层底的纵、横向拉应力远大于级配碎石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赵英俊[7](2013)在《寒区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夹层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世界上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最多的国家,我国早年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有的虽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气候条件、设计、施工、后期养护及超重载等原因,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诸如裂缝、断板、接缝破损、错台、卿泥等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损坏,陆续进入大中修期。相对于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比较困难,其主要的措施是利用原有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形成复合路面,来改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虽然国内外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实际应用中,夹层材料种类繁多,还没有一定的选择标准,施工工艺粗糙,缺乏成熟的理论、设计方法。因此,针对寒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研究沥青加铺层设计及施工方法,具有深刻的工程意义。论文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路用性能评价,得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并对旧水泥路面损坏状况进行分级;针对寒区特点,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治方法,对加铺前旧路进行合理处治进行分析,为加铺沥青路面提供稳定的基础。重点针对层间夹层,研究寒区加铺路面层间工作状态,结合工况分类进行了分级;深入研究路面层间材料应用要求、路面层间材料性能评价标准、夹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提出寒区低温条件下层间材料的适用性、性能指标及层间材料应用组合。研究沥青加铺层结构类型与参数、沥青加铺层厚度及其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为寒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技术提供了技术指导。

张集州[8](2013)在《莲易公路JRCP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钢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较大、扩散荷载应力能力强、稳定性好、对基层要求低、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和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因此在以往和现在的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量路面在竣工很短时间内便出现大量的路基、路面病害,即使进行及时的养护维修,病害仍然反复发生。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养护施工工作提出了难题。因此,开展钢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行之有效的养护维修决策,对有效延长水泥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水泥路面使用性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及长远意义。为了研究JRCP路面典型病害的成因并分析其机理,本文以莲易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路面工程实例为依托,首先选取代表的试验点,然后开展大量的资料调研、现场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与力学分析。针对近年来莲易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效果甚微的现实,分析得出JRCP特殊路面的病害产生以及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其成因机理,并对路面的养护决策提出建议,对JRCP路面的大修改造提出了建议性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特别是JRCP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为JRCP典型路面的设计与养护规范提供现实依据。

雷宗建[9](2012)在《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设计及层间性能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桥面铺装结构早期病害的发生除了与交通荷载、环境等因素有关外,桥面铺装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铺装结构力学强度不足才是最本质的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铺装层早期病害问题,需要针对铺装层最主要病害的力学形成机理确定合理的力学设计指标,从力学角度对铺装层进行结构设计,进而指导铺装材料的选择。因此,本文以混凝土箱梁为例,研究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力学设计方法和铺装结构层间性能评价方法,以指导铺装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首先,本文调查并总结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最主要的病害类型,分析其力学形成机理,基于病害控制的目的提出桥面铺装体系的力学设计指标:铺装层内最大剪应力τc、铺装层内最大拉应力σc、层间最大法向拉应力σm和层间最大剪应力τm。其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最不利荷位处加载分析顶板厚度hc、梁肋高度hb、横隔板间距b等箱梁关键结构参数对铺装体系各力学设计指标的影响规律,总结并提出对铺装体系受力有显着影响的铺装材料参数和桥梁结构参数,以此作为铺装结构的设计参数。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铺装结构设计指标在不同设计参数组合下的力学响应,回归提出各设计指标的经验计算公式,并对此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验证其显着水平。然后,参考我国道路设计规范和室内试验规律,提出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指标应力极限标准的计算方法。基于力学控制的要求,提出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力学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体工程的设计资料,运用此方法对其铺装结构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分析桥面铺装结构层间性能的形成机理,提出层间性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开发相关检测设备,提出桥面铺装结构层间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可靠度修正方法,从而总结形成桥面铺装结构层间性能评价方法。

刘少文[10](2011)在《山西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山西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运煤干线)在开放交通的不长时间(3-5年)就损坏严重、难于满足货运交通需求的状况。从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如破碎、断裂、唧泥、错台、平整度和磨光等病害)和运煤车辆荷载参数及轴载谱统计入手,分析了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破坏的各种原因,总结了结构设计和结构组合的成败得失;讨论了运煤干线货运车辆的轴载谱及累计轴载预估;采用平面不等尺寸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模型,分析了重载(运煤车辆)作用下路面结构面层和基层的结构临界点,归纳了相应的荷载应力计算式;建立了以控制面层和基层综合疲劳断裂作为设计准则的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基于山西省运煤干线的使用要求,提出了适应重载交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所得研究结论如下:(1)依据山西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破坏的各种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车辆超载超限运输;设计理论和方法未充分适应重载交通的需求;工程建设中未很好地把握关键技术,工程质量监控力度不够。(2)在调查和轴重实测的基础上,讨论了运煤干线的轴载谱及其统计特征,即大轴荷(2~3倍标准轴载)、高轮压(1.2~1.5MPa)和多轴化(双联轴、三联轴车辆比例高)的特点,给出了基于轴载谱的累计轴载预估方法。(3)采用分析刚性和半刚性基层上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Winkler地基上双层平面尺寸不尽相同结构模型,分析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面层和基层的结构临界点变化,基层超宽和荷载内移对面层、基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归纳了各种情况下的荷载应力计算式。(4)考虑车辆荷载和温度变化综合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建立了以控制面层和基层疲劳断裂作为设计准则的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5)研究了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的结构组合,依据建立的控制面层和基层疲劳断裂作为设计准则的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按累计轴载(标准轴载或设计轴载)作用次数不同,给出了刚性基层(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和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上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6)铺筑了试验路,包括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对路面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观测,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对指导山西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水泥砼双向拉伸弱化特性与路面板厚度设计验算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砼双向拉伸弱化特性与路面板厚度设计验算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旧CCP加铺厚沥青层的力学响应测试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沥青加铺层研究概况
        1.2.1 沥青加铺层设计研究现状
        1.2.2 沥青加铺层模拟研究现状
        1.2.3 沥青加铺层力学监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旧CCP路面加铺沥青层的破坏机理
    2.1 试验路段检测与评价
        2.1.1 道路概况
        2.1.2 试验路面破损状况
        2.1.3 旧水泥面板钻芯检测与评价
    2.2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的破坏分析
        2.2.1 旧水泥路面的破坏分析
        2.2.2 沥青加铺层的破坏分析
    2.3 路面裂缝的力学原理
        2.3.1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2.3.2 内聚力模型原理
    2.4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前的病害处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铺层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3.1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的原理及埋设
        3.1.1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原理
        3.1.2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的埋设
    3.2 路面结构温度场监测研究
    3.3 路面结构应变监测研究
        3.3.1 同一天温度应变变化规律
        3.3.2 不同日期温度应变变化规律
    3.4 行车荷载对路面结构各结构层应变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加铺层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拟模型
        4.1.1 试验路结构形式
        4.1.2 路面结构参数
        4.1.3 荷载位置选取
        4.1.4 模型验证
    4.2 层间接触强度对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
        4.2.1 表面内聚力行为
        4.2.2 层间接触强度对加铺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4.3 温度场计算
    4.4 调平层厚度对加铺层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4.4.1 调平层厚度对上面层受力特性的影响
        4.4.2 调平层厚度对下面层受力特性的影响
        4.4.3 调平层厚度对调平层受力特性的影响
        4.4.4 调平层厚度对旧水泥路面层受力特性的影响
    4.5 旧基层和底基层模量对加铺层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4.5.1 旧基层弹性模量对加铺层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4.5.2 旧底基层弹性模量对加铺层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的研究概况
        1.2.2 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材料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和矿料级配研究
    2.1 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2.2 原材料性能检测
        2.2.1 集料
        2.2.2 矿粉
        2.2.3 沥青
    2.3 矿料级配设计方法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CAVF法对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级配的设计
    3.2 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最佳配比确定
        3.2.1 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分析
        3.2.2 混合料标准马歇尔试验分析
        3.2.3 混合料抗水损坏能力分析
        3.2.4 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
        3.2.5 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分析
    3.3 基于GTM法的最佳配比验证及优化
        3.3.1 GTM法介绍
        3.3.2 GTM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原则
        3.3.3 GTM法设计混合料试验步骤
        3.3.4 GTM法优点
        3.3.5 试验参数确定
        3.3.6 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3.3.7 最佳油石比下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
        3.3.8 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路面有限元数值分析
    4.1 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路面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4.1.1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及材料参数
        4.1.2 模型结构
    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模量工况下的应力分析
        4.2.2 不同厚度情况下的应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试验路设计及跟踪检测
    5.1 工程概况
    5.2 试验路段目标配合比设计
        5.2.1 试验路原材料检验情况
        5.2.2 试验路目标级配
        5.2.3 试验路目标配合比性能验证
    5.3 试验路段生产配合比设计
        5.3.1 拌合站各档热料仓矿料掺量确定
        5.3.2 试验路生产配合比性能检验
        5.3.3 试验路生产配比设计结果
    5.4 应力吸收结构层(下面层)试验路铺筑及检测情况
        5.4.1 施工配合比级配和铺筑桩号
        5.4.2 拌合站沥青混合料拌和情况
        5.4.3 试验路施工机械情况
        5.4.4 试验路施工情况
        5.4.5 试验路施工配合比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
    5.5 现场试验路路面性能检验结果
    5.6 试验路效益评价
        5.6.1 直接经济效益
        5.6.2 间接经济效益
        5.6.3 社会效益
        5.6.4 总的社会经济效益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3)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纵连特性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结构特征和纵连特征
        1.2.1 轨道的结构特征
        1.2.2 轨道的纵连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创新性
第2章 层间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
    2.1 轨道板
        2.1.1 轨道板的简化
        2.1.2 钢筋
    2.2 层间参数的确定
        2.2.1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相互作用研究
        2.2.2 轨道板与接缝间相互作用研究
        2.2.3 轨道板与钢筋层间相互作用研究
    2.3 轨道板的强度准则
        2.3.1 复合应力作用下的混凝土强度
        2.3.2 轨道板开裂和张拉钢筋屈服准则
    2.4 钢轨对轨道板的约束
    2.5 有限元模型
        2.5.1 轨道板网格尺寸及弹簧间距的确定
        2.5.2 钢筋的模拟
        2.5.3 接缝混凝土的模拟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纵连张拉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3.1 纵连张拉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解析解
        3.1.1 基本假设
        3.1.2 边界条件
        3.1.3 解析解
    3.2 模型验证
        3.2.1 降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2.2 升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2.3 小结
    3.3 窄接缝硬化前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3.3.1 轨道板纵向拉应力
        3.3.2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纵向剪应力
    3.4 纵连张拉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T_z时的温度效应'>3.4.2 T_l>T_z时的温度效应
        3.4.3 张拉连接钢筋的张拉力对轨道板温度效应的影响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宽接缝硬化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4.1 轨道板初始温度效应解析解
    4.2 模型验证
        4.2.1 降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2 升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3 小结
    4.3 纵连张拉后轨道板在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4.3.1 轨道板纵向拉应力
        4.3.2 轨道板与张拉钢筋层间粘结应力
    4.4 纵连张拉后轨道板在升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T_z>T_l时升温对窄接缝的影响'>4.4.2 T_k>T_z>T_l时升温对窄接缝的影响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轨道板板端和板中裂缝研究
    5.1 轨道板开裂的可能性
    5.2 板中不开裂时轨道板板端裂缝宽度研究
        5.2.1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粘结完好状态
        5.2.2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部分粘结完好状态
        5.2.3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粘结较差状态
    5.3 板中开裂时轨道板板端和板中裂缝宽度研究
        5.3.1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部分粘结完好状态
        5.3.2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粘结较差状态
    5.4 窄接缝和钢轨对裂缝宽度的影响研究
        5.4.1 窄接缝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4.2 钢轨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5 降温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5.1 降温对板端裂缝宽度的影响
        5.5.2 降温对板中裂缝宽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对板下离缝的影响
    6.1 单元轨道板板下离缝
        6.1.1 窄、宽接缝同时硬化
        6.1.2 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已承力
        6.1.3 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不承力
        6.1.4 接缝的受力分析
    6.2 窄接缝挤碎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1 T_k=10℃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2 T_k=20℃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3 T_k=30℃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4 接缝的受力分析
    6.3 轨道板板下离缝及其造成的钢轨不平顺
        6.3.1 轨道板板下最大离缝量的对比分析
        6.3.2 接缝受力的对比分析
        6.3.3 板下离缝引起的钢轨不平顺
    6.4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4)重载交通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现状
        1.2.2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载交通特性及路面病害调查分析
    2.1 重载交通的荷载特性
        2.1.1 重载交通概述
        2.1.2 我国重载车辆的轴型参数
        2.1.3 重载交通典型轴载状况
        2.1.4 轮胎充气压力、接地压力与接地面积
        2.1.5 重载交通荷载应力分析荷载图式的确定
    2.2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调查与分析
        2.2.1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2.2.2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收集、调查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载交通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3.1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3.1.1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组成及特征
        3.1.2 刚性路面力学分析方法
    3.2 斜向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方法
        3.2.1 预应力损失计算
        3.2.2 预应力筋混凝土常用分析方法
        3.2.3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等效荷载计算方法
    3.3 荷载应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计算模型
        3.3.2 模型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参数
        3.3.3 荷载图式
        3.3.4 约束和接触
        3.3.5 模型的验证
    3.4 重载交通下荷载应力各影响因素分析
        3.4.1 预应力值对荷载应力影响分析
        3.4.2 板厚对荷载应力的影响
        3.4.3 地基模量对荷载应力影响分析
        3.4.4 脱空半径对荷载应力影响分析
    3.5 荷载应力实用计算方法
        3.5.1 荷载应力计算公式的建立
        3.5.2 公式的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分析
    4.1 温度场基本理论
        4.1.1 热传导方程
        4.1.2 热传导边界条件
        4.1.3 接触热阻
    4.2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4.2.1 路面结构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4.2.2 斜向预应力路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4.2.3 斜向预应力路面最大温度梯度的确定
    4.3 温度翘曲应力有限元分析
        4.3.1 温度翘曲应力的理论分析
        4.3.2 温度翘曲应力有限元模型
        4.3.3 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4.4 温度翘曲应力实用计算方法
    4.5 温缩应力与地基摩阻力
        4.5.1 混凝土板块温度变化状况
        4.5.2 混凝土路面板摩擦应力的计算
        4.5.3 减少摩阻力的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疲劳性能研究
    5.1 材料疲劳损伤基本理论
        5.1.1 疲劳损伤概述
        5.1.2 疲劳性能曲线
        5.1.3 疲劳寿命分布的概率模型
    5.2 基于斜向预应力的混凝土疲劳试验
        5.2.1 试验方法的选择
        5.2.2 试验概况
        5.2.3 疲劳试验结果
    5.3 疲劳方程的建立
        5.3.1 试验数据处理
        5.3.2 疲劳方程建立
    5.4 疲劳分析和疲劳方程的应用
        5.4.1 混凝土在不同受力模式下疲劳特性比较
        5.4.2 荷载疲劳应力系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载交通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6.1 设计标准与应力计算
        6.1.1 典型破坏现象
        6.1.2 设计标准
        6.1.3 应力计算
    6.2 重载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公式
        6.2.1 斜向预应力路面重载交通的界定和标准轴载的选取
        6.2.2 轴载换算次数的确定
    6.3 斜向预应力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6.4 斜向预应力路面设计步骤及计算示例
        6.4.1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计算流程
        6.4.2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计算示例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典型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法
        1.2.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反射裂缝处治技术研究
        1.2.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典型结构研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病理特征分析及参数评价
        2.1.1 旧水泥混凝土板病理特征分析
        2.1.2 旧水泥混凝土板性能参数评价
    2.2 基于板长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结构分析
        2.2.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2.2.2 旧水泥混凝土板长对沥青加铺层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2.2.3 旧水泥混凝土板长对旧混凝土板的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2.3 基于板间错台量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分析
        2.3.1 旧水泥混凝土板错台量对沥青加铺层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2.3.2 旧水泥混凝土板错台量对旧混凝土板的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沥青罩面防反射裂缝处治技术研究
    3.1 几种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及分析
        3.1.1 改善沥青混凝土罩面层性能
        3.1.2 设置中间夹层
        3.1.3 处治旧路面板
    3.2 基于几种典型加铺结构的荷载应力分析
        3.2.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3.2.2 荷载作用下典型加铺结构的应力分析
    3.3 膜夹层处治技术力学分析及适应性
    3.4 薄夹层处治技术力学分析及适应性
        3.4.1 沥青层厚度变化对接缝处应力的影响分析
        3.4.2 应力吸收层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3.4.3 应力吸收层厚度变化对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的影响分析
    3.5 典型沥青罩面结构防反射裂缝的合理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东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典型结构研究
    4.1 广东省气候特征
    4.2 广东省交通荷载等级划分
    4.3 广东省路基强度等级划分
    4.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典型结构图谱
    4.5 典型结构适应性研究
        4.5.1 一般性破损,不需结构补强
        4.5.2 需要结构补强,仍可整体利用
        4.5.3 严重破损,无法整体利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拉杆连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拉杆设计方法和传荷能力
    2.1 路基拖动理论拉杆设计方法(SDT法)
        2.1.1 路基拖动理论
        2.1.2 拉杆设计实例
    2.2 力学-经验设计方法
    2.3 拉杆布设方法
    2.4 拉杆传荷能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拉杆与混凝土间的粘结行为
    3.1 ABAQUS 有限元软件简介
    3.2 粘结滑移的有限元建模
        3.2.1 粘聚力单元介绍
        3.2.2 牵引分离法则
        3.2.3 有限元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拓宽路面拉杆三维有限元分析
    4.1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车轮与路面接触面积的简化
        4.1.2 模型说明
    4.2 临界荷载位置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基不均匀支撑下路面结构的应力分析
    5.1 不均匀支撑条件下各拉杆设计方案比较
        5.1.1 设拉杆与不设拉杆情况的比较
        5.1.2 不同支撑条件下的比较
    5.3 不均匀支撑条件下基层力学分析
    5.4 不均匀支撑条件下拉杆传荷能力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旧混凝土路面植入拉杆施工技术
    6.1 工程概况
    6.2 旧路面板植入拉杆施工工艺
        6.2.1 植筋技术要求
        6.2.2 植筋施工工艺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7)寒区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夹层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寒区路面温度及加铺状况调查评价
    2.1 吉林省气候状况分析
        2.1.1 吉林省气候特征
        2.1.2 吉林省气温状况
        2.1.3 低温影响下路表温度
    2.2 吉林省旧水泥路面加铺措施调查
        2.2.1 吉林省公路概况
        2.2.2 吉林省大、中修及养护路面状况调查
        2.2.3 典型水泥加铺沥青路面状况
        2.2.4 吉林省典型路段检测与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层间工作状态及材料性能指标研究
    3.1 加铺路面层间工作状态研究
        3.1.1 降温幅度与层间接触条件对加铺层温度应力影响
        3.1.2 加铺层温度荷载耦合应力
        3.1.3 层间剪应力
        3.1.4 层间压应力
    3.2 层间工作状态分级
        3.2.1 层间工作状态单项分级
        3.2.2 寒区水泥加铺沥青路面工况分类
        3.2.3 寒区各类旧水泥加铺沥青路面层间工作状态等级
    3.3 层间材料性能指标
        3.3.1 APP 改性沥青油毡材料
        3.3.2 SBS 改性沥青油毡材料
        3.3.3 下封层材料
        3.3.4 撒布式应力吸收层材料
        3.3.5 高性能摊铺式应力吸收层材料
        3.3.6 玻纤格栅
        3.3.7 各层间材料抗反射裂缝能力比较
    3.4 层间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3.4.1 改性沥青油毡+撒布式热改性下封层+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
        3.4.2 撒布式热改性下封层+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
        3.4.3 摊铺式应力吸收层+玻纤格栅
        3.4.4 改性沥青油毡+撒布式热改性下封层
        3.4.5 摊铺式应力吸收层
        3.4.6 试验结果分析
    3.5 各层间材料组合抗反射裂缝性能
        3.5.1 荷载型反射裂缝试验
        3.5.2 温度型反射裂缝试验
    3.6 各层间材料组合抗剪性能
        3.6.1 试验步骤
        3.6.2 试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
    3.7 各层间材料组合粘结性能试验
        3.7.1 试验步骤
        3.7.2 试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
    3.8 加铺层层间寿命预估
        3.8.1 层间剪切强度寿命预估
        3.8.2 拉应力疲劳寿命的预估
        3.8.3 应力吸收层寿命设计标准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4.1 夹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4.1.1 APP、SBS 改性沥青油毡
        4.1.2 高粘结撒布式应力吸收层(下封层)
        4.1.3 高性能摊铺式应力吸收层
        4.1.4 玻纤格栅
        4.1.5 土工布
    4.2 加铺面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4.2.1 原材料控制
        4.2.2 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拌合及运输
        4.2.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及接缝处理
        4.2.4 养生及接缝处理
        4.2.5 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莲易公路JRCP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莲易公路 JRCP 路面病害调查分析
    2.1 概述
    2.2 路面结构组成及分析
    2.3 路基工程地质
    2.4 JRCP 路面典型性病害特征分析
    2.5 交通量的调研与计算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莲易公路 JRCP 路面室内外试验
    3.1 概述
    3.2 现场试验
    3.3 土工试验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RCP 路面典型病害成因研究
    4.1 概述
    4.2 JRCP 路面典型病害形成的内因
    4.3 JRCP 路面典型病害形成的外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莲易公路 JRCP 路面建议害处治方案
    5.1 概述
    5.2 原有典型病害处治方法效果分析
    5.3 旧路面的养护建议
    5.4 旧路面推荐大修方案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文献综述
附件
详细摘要

(9)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设计及层间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 桥面铺装体系力学分析研究现状及评述
        1.2.2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调查及力学设计指标分析
    2.1 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病害类型
        2.1.1 裂缝
        2.1.2 表面变形
        2.1.3 表面破损
        2.1.4 表面缺陷
    2.2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病害分布调查
    2.3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主要病害力学形成机理
    2.4 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力学设计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桥面铺装体系静荷载力学响应分析
    3.1 桥面铺装体系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及条件假设
        3.1.1 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
        3.1.2 有限元力学分析条件假设
        3.1.3 有限元计算参数
    3.2 连续箱梁桥面铺装体系的不利荷位分析
        3.2.1 铺装层内最大拉应力σc的不利荷位分析
        3.2.2 铺装层内最大剪应力τc的不利荷位分析
        3.2.3 层间最大法向拉应力σm的不利荷位分析
        3.2.4 层间最大剪应力τm的不利荷位分析
    3.3 箱梁结构参数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分析
        3.3.1 顶板厚度 hc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
        3.3.2 梁肋高度 hb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
        3.3.3 肋板上口宽度 u 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
        3.3.4 肋板厚度 a 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
        3.3.5 横隔板间距 b 对铺装结构受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桥面铺装体系荷载响应回归分析
    4.1 桥面铺装体系力学响应显着影响设计参数
    4.2 桥面铺装体系荷载响应正交试验及回归模型
        4.2.1 铺装体系荷载响应正交试验设计
        4.2.2 铺装体系荷载响应回归模型设计
    4.3 桥面铺装体系应力回归分析
        4.3.1 铺装层内最大拉应力σc回归分析
        4.3.2 铺装层内最大剪应力τc回归分析
        4.3.3 铺装层间最大拉法向应力σm回归分析
        4.3.4 铺装层间最大剪应力τm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5.1 铺装结构体系应力极限标准
        5.1.1 铺装层内容许拉应力
        5.1.2 铺装层内容许剪应力
        5.1.3 铺装结构层间容许法向拉应力
        5.1.4 铺装结构层间容许剪应力
    5.2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流程
    5.3 桥面铺装结构方案验算后的调整
        5.3.1 铺装结构力学强度不满足要求的调整
        5.3.2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性能不满足要求的调整
    5.4 依托工程设计示例
        5.4.1 依托工程概况
        5.4.2 铺装层结构方案设计
        5.4.3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设计
        5.4.4 铺装结构强度验算
        5.4.5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桥面铺装结构层间性能现场检测及评价方法
    6.1 桥面铺装结构层间性能评价指标
        6.1.1 层间粘结性能的评价指标
        6.1.2 层间抗剪性能的评价指标
    6.2 传统铺装层间性能评价的两类缺陷
    6.3 桥面铺装层间粘结性能检测及评价方法
        6.3.1 层间粘结强度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可靠度修正
        6.3.2 层间粘结性能评价标准及方法
    6.4 桥面铺装层间抗剪性能检测及评价方法
        6.4.1 层间抗剪强度形成机理
        6.4.2 层间抗剪性能检测技术要求
        6.4.3 层间抗剪性能检测方法概述
        6.4.4 正压扭剪检测设备设计及检测方法
        6.4.5 基于正压扭剪的桥面铺装层间抗剪性能评价标准及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山西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调查与分析
    2.1 自然概况
    2.2 山西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调查
        2.2.1 京大高速
        2.2.2 夏家营-汾阳高速
        2.2.3 大同-新广武高速
        2.2.4 得胜口-大同高速公路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
        2.3.1 车辆超载超限运输
        2.3.2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不足
        2.3.3 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第3章 运煤干线车辆轴载谱特征及当量轴载
    3.1 我国车辆轴载限制标准与重载车辆分类
    3.2 运煤专线交通调查
        3.2.1 交通量调查
        3.2.2 车辆轴载调查
        3.2.3 “治超”前后的最大载重与轮压
    3.3 各类轴载的设计轴载
        3.3.1 当量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3.3.2 设计轴载
    3.4 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估算
        3.4.1 轴型次数计算
        3.4.2 车辆综合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系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与设计
    4.1 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模型
    4.2 单元类型和层间接触处理
    4.3 单元精度和收敛性
    4.4 基层超宽的影响
    4.5 温度翘曲效应
    4.6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力分析
        4.6.1 荷载图式
        4.6.2 最大荷载应力位置
        4.6.3 面层荷载应力计算
        4.6.4 基层荷载应力计算
    4.7 基层超宽对接缝传荷的影响
    4.8 设计准则和结构临界位置
        4.8.1 设计准则
        4.8.2 面层板的疲劳临界位置
        4.8.3 基层板的疲劳临界位置
    4.9 面层的疲劳应力
        4.9.1 面层疲劳荷载应力
        4.9.2 面层疲劳温度应力
    4.10 基层的疲劳应力
        4.10.1 基层疲劳荷载应力
        4.10.2 基层疲劳温度应力
    4.11 双层板下基层顶面当量模量换算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
    5.1 设计步骤
    5.2 分析条件与材料参数
    5.3 运煤干线累计轴载作用次数预估
    5.4 结构组合及要求
    5.5 贫混凝土基层典型结构
    5.6 沥青混凝土基层典型结构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运煤干线试验路方案及效果跟踪
    6.1 试验路基本情况
    6.2 试验路的目的和任务
    6.3 路面结构方案
        6.3.1 普通混凝土面层方案
        6.3.2 钢筋混凝土面层方案
        6.3.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方案
    6.4 试验路方案结构验算
        6.4.1 荷载作用图式及计算参数
        6.4.2 路面结构多层体系模型
        6.4.3 荷载应力计算
        6.4.4 温度应力计算
        6.4.5 疲劳寿命估算
        6.4.6 配筋量验算
        6.4.7 试验路实施方案
    6.5 试验路施工及效果跟踪观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水泥砼双向拉伸弱化特性与路面板厚度设计验算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旧CCP加铺厚沥青层的力学响应测试与数值模拟[D]. 方一钱.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2]粗粒式应力吸收结构层混合料设计及应用研究[D]. 叶平. 广州大学, 2019(01)
  • [3]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纵连特性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D]. 朱永见.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4]重载交通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D]. 刘涛. 长安大学, 2018(01)
  • [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典型结构研究[D]. 关志深. 长安大学, 2014(03)
  • [6]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拉杆连接技术研究[D]. 李沂骏.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7]寒区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夹层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 赵英俊. 长安大学, 2013(06)
  • [8]莲易公路JRCP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与维修对策研究[D]. 张集州. 长沙理工大学, 2013(01)
  • [9]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设计及层间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 雷宗建. 长安大学, 2012(08)
  • [10]山西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D]. 刘少文. 长安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水泥混凝土双向拉伸弱化特性及路面板厚设计校核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