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合载荷论文-贵新成,李立顺,李红勋,詹隽青,薛兴东

啮合载荷论文-贵新成,李立顺,李红勋,詹隽青,薛兴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啮合载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摆线齿轮,啮合刚度,齿间载荷分配,势能法

啮合载荷论文文献综述

贵新成,李立顺,李红勋,詹隽青,薛兴东[1](2018)在《高重合度摆线内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与齿间载荷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重合度摆线内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和齿间载荷分配是其动力学分析和强度设计的基础,由于是多齿啮合,齿间载荷分配非常复杂,属于静不定问题。结合现有文献,考虑了真实的过渡曲线和精确的轮齿建模,采用更为准确的齿面赫兹接触刚度计算方法,基于势能法建立了与摆线齿形相适应的单轮齿对啮合综合刚度模型,针对该齿轮副的传动特点,构建了其变形协调方程,提出了多齿啮合齿间载荷分配模型。为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提高仿真分析效率,在ABAQUS中利用Python脚本编程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精确化建模、参数化分析和自动化操作,根据齿轮加载接触分析结果和基于有限元法的轮齿对受载啮合刚度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负载转矩作用下单轮齿对、多轮齿对的啮合综合刚度和轮齿啮合力。对比表明,计算结果趋势吻合、数值接近,验证了建模分析的正确性,可为动力学分析和强度计算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1期)

李剑英,朱天军,宗长富,许志勇,胡青春[2](2018)在《级间耦合刚度对两级行星传动系统啮合动载荷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内齿圈视为弹性连续体,弹性支承结构简化为切向和径向刚度约束的弹性基,建立了某混合动力系统中的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在弹性支承下的刚柔耦合混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所建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研究了级间耦合刚度变化对传动系统啮合动态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第Ⅰ级内齿圈与第Ⅱ级行星架间耦合刚度、第Ⅰ级太阳轮与第Ⅱ级太阳轮间耦合刚度的增大,对第Ⅱ级内齿圈与行星齿轮间的啮合动载荷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且对第Ⅰ级和第Ⅱ级行星传动各齿轮副间的啮合动载荷波动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树境,尚鹏,李守东,崔增耀,梁艳书[3](2018)在《大节距轨迹约束型输送链啮合冲击载荷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多边形效应的存在,输送链尤其是大节距输送链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承受周期性的冲击载荷。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大节距轨迹约束型输送链模型。根据链传动系统的啮合过程,将该模型分为链轮和链条上边两个部分。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与之对应的动力学模型,并分别求出其广义力矩。为了更加精确地计算销轴与其他部分的接触应力,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链轮-销轴和链节-销轴模型。将广义力矩代入计算,最终得到了链轮与销轴、链节与销轴之间的最大接触应力及其位置。为后期链条零部件的选材和热处理提供了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3期)

邢彬,侯明曦,孔祥锋[4](2017)在《齿向修形齿轮啮合刚度及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的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齿向修形技术已成为提高齿轮传动性能、降低振动噪声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啮合刚度、载荷分布系数是评价齿轮修形效果优劣的主要参数。考虑安装误差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准静态分析方法,对不同修形量齿轮的啮合刚度以及载荷分布系数开展定量计算。分析得到了安装误差、齿轮修形量对齿轮啮合刚度以及载荷分布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向修形不仅能增加齿轮的啮合刚度还可以降低不平行度误差引起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安装误差一定时齿轮存在最佳值域的齿向修形量,偏离该值域时传动性能变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7年10期)

朱琳,李强,常云龙,蒋建锋[5](2017)在《惯性载荷对对数螺旋锥齿轮动态啮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基本原理和动力学理论,创建了考虑惯性载荷的对数螺旋锥齿轮全齿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析了惯性载荷对该齿轮动态啮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惯性载荷对该齿轮的传动性能、齿面接触力、齿面接触区域有显着的影响.随着惯性载荷的增大,大轮转速波动的幅值增大,频率降低,转速趋于平稳所需时间增长;随着惯性载荷的增大,齿面接触力的幅值增大,波动的频率降低,传动步入平稳所需时间增长,且平稳后稳定值增大;随着惯性载荷的增大,齿面接触区域的最大值以及稳定值均增大.因此,考虑惯性载荷对锥齿轮啮合特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葛宝乾[6](2017)在《多圆弧圆柱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弧齿轮作为点啮合制齿轮传动,在转动过程中不同时刻啮合点的个数和齿对数是不同的,因此其啮合点载荷分配也就不同,搞清楚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齿廓之间每个啮合点的载荷大小对于提高齿轮之承载能力以及磨损等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能为多圆弧齿轮的齿廓修形以及设计最优齿形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圆弧齿轮的啮合原理以及双圆弧和四圆弧齿轮的啮合特性,依据渐开线直齿轮计算啮合刚度的方法——势能法,分析出计算圆弧齿轮啮合点处啮合刚度的方法,论文重点在于建立了一个新的力学模型,假设圆弧齿轮本体不发生变形,变形只产生于轮齿上,在此假设下,研究了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的问题。不考虑圆弧齿轮轮齿弯曲变形的条件下,经过分析,得到了圆弧齿轮啮合点处载荷分配均匀的结论;考虑圆弧齿轮轮齿弯曲变形的条件下,经过分析并通过MATLAB编程计算,总结出了关于圆弧齿轮啮合点处载荷分配的几条重要结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简化力学模型,本文假设圆弧齿轮在传递转矩的过程中齿轮本体不发生变形,则轮齿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几何变形:一种是轮齿整体弯曲变形,受力状态等价一个悬臂梁。另外一种是因齿面在啮合点的接触而产生的弹性变形,称为接触变形。2)在啮合点数目不同时,圆弧齿轮力学与载荷分配研究,主要研究在不考虑弯曲变形以及考虑弯曲变形两种情况时,圆弧齿轮的力学模型建立和不同啮合点载荷分配的情况。3)运用MATLAB得出各啮合点载荷分配的数值模拟结果,给定主要参数的取值,经MATLAB运算,得出在不同情况下各啮合点载荷的数值。4)分析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与齿数、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下各啮合点载荷的数值,总结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与齿数、模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5-01)

姜碧琼,任重义,段建中[7](2017)在《双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齿数的双圆弧齿轮啮合传动时,由于齿宽不相同,轮齿在受力时的弯曲变形也不相同,则轮齿每个啮合点处的接触应力不相同。建立双圆弧齿轮啮合点接触力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计算出了轮齿弯曲刚度,通过实例计算获得了不同齿数、模数及重合度时双圆弧齿轮各啮合点处的接触力。研究结果将为双圆弧齿轮齿廓修形及提高齿轮承载能力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7年04期)

聂瑞[8](2017)在《外啮合齿轮泵啮合载荷的数值模拟及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的啮合载荷计算是关于一切齿轮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评估齿轮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的重要指标。齿轮是外啮合齿轮泵的核心零部件,因此齿轮的载荷计算是本文的主要工作。困油现象是齿轮泵的固有特性,齿轮泵的啮合载荷的计算须要考虑困油现象,因此本文以齿轮泵的困油现象为前提,以啮合载荷模型的建立和啮合载荷的精确仿真为目标展开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采用公式创建法推导出齿轮泵困油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计算机虚拟测量法验证,为后续困油压力和啮合载荷的计算和仿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结果表明,困油面积呈周期性变化并伴随着突变。建立了考虑轮齿啮合刚度和误差的啮合载荷的数学模型,以轮齿的变形量计算出轮齿的综合啮合刚度,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并以实例计算出周期性变化的啮合载荷,结果表明在一对齿轮啮合时,啮合载荷出现峰值;在两对齿轮啮合时,啮合载荷较平稳。建立了考虑困油压力的啮合载荷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困油压力随着位置变化对轮齿产生的阻力矩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液对轮齿产生的阻力矩是周期性变化的,从轮齿进入啮合开始到脱离啮合位置结束。建立了啮合载荷的仿真模型,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啮合载荷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不考虑困油压力时,啮合载荷呈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内有一个峰值,即一对齿轮啮合时产生的载荷突变,与数学模型相符合。建立了齿轮泵外壳和齿轮副的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齿轮泵外壳与齿轮副不会产生模态耦合。建立了齿轮泵内部流场的流体动力学计算模型,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流体内部的静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对于低压定量齿轮泵,内部静压变化不大,最大的静压力出现在齿轮的啮合点附近,最小静压力出现在吸油腔附近,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外啮合齿轮泵啮合载荷的精确计算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在齿轮泵的结构设计和噪声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普通齿轮传动载荷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符双学,周长江,韩旭[9](2016)在《典型工况下啮合齿间有效载荷分布及齿轮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求解啮合齿间的有效载荷分布,准确模拟齿轮传动的强度。基于精确的齿轮有限元模型,按静态/准静态载荷和动态接触两类典型载荷工况对齿轮强度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跑合前载荷沿接触线呈线性分布和跑合后呈叁次抛物线分布的模拟方法,计及了表面硬度、跑合作用、齿端刚度效应等对齿向载荷分布的影响,数值仿真值较大,适用于跑合前后齿轮强度的数值模拟;2静态模拟齿轮稳定的运行状态,几种有效载荷下,齿根最大应力差别不大,均与经验公式计算值接近,适合高精度精密传动齿轮强度的数值模拟;3动态接触载荷下的齿轮强度的数值模拟由于计及了冲击效应、齿面摩擦,故其仿真结果较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偏大,适合于齿轮啮合冲击的数值模拟;4验证了应力集中效应、齿端刚度效应、弹性体力场的连续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6年08期)

杨松[10](2016)在《双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开始,从理论上阐述了双圆弧齿轮的啮合原理和啮合特性,通过分析双圆弧齿轮的同一齿上接触点的轴向距离、多点啮合系数、多对齿啮合系数和最小齿宽的选择来进一步介绍双圆弧齿轮的啮合特性,为后面章节讨论不同啮合点个数、啮合齿对数的情况下,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载荷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展成法包络出本论文研究所需要的具体模数与齿数不同的情况下,双圆弧齿轮的齿廓图,借鉴了渐开线直齿轮计算啮合刚度的方法——势能法,类似的分析出了计算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啮合刚度的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计算本研究需要的不同模数不同齿数的各齿轮啮合点处啮合刚度,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本论文重点工作在于建立了一个新的力学模型,在假设齿轮本体不发生变形,变形只产生于轮齿的条件下,分析研究了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的载荷分配问题。就两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了讨论,即在不考虑双圆弧齿轮轮齿的弯曲变形和考虑轮齿弯曲变形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载荷分配的研究。其中在不考虑双圆弧齿轮轮齿的弯曲变形的条件下,经过分析,得到了双圆弧齿轮各啮合点处的载荷分配均匀的重要结论。在考虑双圆弧齿轮轮齿弯曲变形的条件下,就不同啮合点个数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讨论,得到了一套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载荷分配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分析得出了几条关于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的载荷分配关系的重要结论。1) 在相同工作载荷的条件下,模数越大,双圆弧齿轮啮合点处的载荷越小。2) 当啮合点的个数和啮合齿的对数增大时,双圆弧齿轮各啮合点处所分配的载荷程递减趋势。3) 当主动轮与从动轮齿数相同时,双圆弧齿轮各啮合点处的载荷分配是相等的。4) 模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主动轮齿数的增大,啮合点处分配的载荷程递减趋势。5) 当主动轮齿数小于从动轮齿数时,主动轮凹齿廓啮合点上分配的载荷比凸齿廓啮合点上分配的载荷大;当主动轮齿数大于从动轮齿数时,主动轮凸齿廓啮合点上分配的载荷比凹齿廓啮合点上分配的载荷大,并且,如果齿数差异越大,那么各啮合点处所分配的载荷差异程递增趋势。6) 两对相邻啮合齿上相同位置齿廓啮合点处分配的载荷相等。(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3-01)

啮合载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内齿圈视为弹性连续体,弹性支承结构简化为切向和径向刚度约束的弹性基,建立了某混合动力系统中的两级行星齿轮机构在弹性支承下的刚柔耦合混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所建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研究了级间耦合刚度变化对传动系统啮合动态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第Ⅰ级内齿圈与第Ⅱ级行星架间耦合刚度、第Ⅰ级太阳轮与第Ⅱ级太阳轮间耦合刚度的增大,对第Ⅱ级内齿圈与行星齿轮间的啮合动载荷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且对第Ⅰ级和第Ⅱ级行星传动各齿轮副间的啮合动载荷波动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啮合载荷论文参考文献

[1].贵新成,李立顺,李红勋,詹隽青,薛兴东.高重合度摆线内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与齿间载荷分配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2].李剑英,朱天军,宗长富,许志勇,胡青春.级间耦合刚度对两级行星传动系统啮合动载荷的影响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8

[3].李树境,尚鹏,李守东,崔增耀,梁艳书.大节距轨迹约束型输送链啮合冲击载荷特性分析[J].机械传动.2018

[4].邢彬,侯明曦,孔祥锋.齿向修形齿轮啮合刚度及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的计算研究[J].机械传动.2017

[5].朱琳,李强,常云龙,蒋建锋.惯性载荷对对数螺旋锥齿轮动态啮合性能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7

[6].葛宝乾.多圆弧圆柱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7

[7].姜碧琼,任重义,段建中.双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研究[J].机械传动.2017

[8].聂瑞.外啮合齿轮泵啮合载荷的数值模拟及动力学特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

[9].符双学,周长江,韩旭.典型工况下啮合齿间有效载荷分布及齿轮强度分析[J].机械传动.2016

[10].杨松.双圆弧齿轮啮合点载荷分配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6

标签:;  ;  ;  ;  

啮合载荷论文-贵新成,李立顺,李红勋,詹隽青,薛兴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