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活性论文-肖瑶,朱光发,张颖,吴春婷,房芳

外周血活性论文-肖瑶,朱光发,张颖,吴春婷,房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周血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

外周血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肖瑶,朱光发,张颖,吴春婷,房芳[1](2019)在《外周血活性循环肿瘤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活性循环肿瘤细胞(CT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且经影像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51例(观察组),其中腺癌38例,鳞癌13例;并收集同期该科室住院的21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良性肺疾病组)及该院健康体检者18名(健康对照组)。应用含重组病毒的CTC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外周血中活性CTC数量,并分析比较活性CTC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4例CTC阳性,良性肺疾病组4例CTC阳性,健康组未检出;该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为86. 3%(44/51),特异度为89. 7%(35/39)。每6 ml外周血中检测出活性CTC的数量在不同的临床分期(Ⅰ~Ⅱ期比Ⅲ~Ⅳ期)及有无远处转移(M_0比M_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个比3(0,54)个、1(0,2)个比3(1,8)个](Z=-2. 041、-2. 623,P=0. 041、0. 00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外周血活性CTC数量的增加与NSCLC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独立相关(比值比=1. 356,95%置信区间1. 015~1. 811,P=0. 040);当外周血CTC数量大于3个/6 ml时,NSCLC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了近5倍(比值比=5. 356,95%置信区间1. 341~21. 400,P=0. 018)。结论外周血活性CTC检测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手段,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可能提早预测NSCLC患者的远处转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孙洪岩[2](201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活性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肿瘤血管生成是内皮细胞分离、迁移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它不仅为实体肿瘤生长提供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在肿瘤进展、转移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已被逐渐应用到多种实体肿瘤临床治疗领域,其中也包括NSCLC。通过活检病理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促进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如VEGF, b-FGF或HGF的水平及动态磁共振功能影像检测肿瘤血流状况和血管渗透性均不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状况及评估抗血管生成疗效。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CECs和骨髓起源的EPCs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的参与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病人的CECs无论在数量还是在活力上都高于健康人,在已经完全缓解的肿瘤病人CECs水平降至正常,它可以作为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记物。关于CECs分离检测的方法,早期的Hladovec法、密度梯度法因存在结果可靠性、准确性欠佳的缺点,大大限制了其在科研、临床中的实际运用。目前流式细胞仪法已成为可替代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方法,通过带有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内皮细胞抗体广泛应用于CECs的检测。近期研究进一步将CECs细化为rCECs、aCECs及凋亡CECs。仅占小部分的aCECs,更能反映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活力。由于目前关于CECs在NSCLC中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及抗血管生成疗效方面的研究不多,在化疗对NSCLC血管生成状况及CECs尤其是aCECs水平影响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检测CECs尤其是aCECs在NSCLC化疗中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目的1、建立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ECs及aCECs的新方法;2、了解NSCLC患者及健康人群的CECs和aCECs数量上的差异;3、探讨NSCLC化疗前后外周血CECs及aCEC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富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45-PC5.CD146-PE、CD106-FITC抗体为标记物,采用叁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64例NSCLC化疗前后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CECs及aCECs进行检测,CD45-/dim CD146+为成熟的CECs,CD45-/dim CD146+CD106+为aCECs。结果1、采用上述标记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可顺利检测出外周血CECs及CECs。2、NSCLC患者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0)。aCECs仅占CECs的一小部分,NSCLC患者中aCECs占CECs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0)。3、不同病理类型NSCLC之间比较,鳞癌与腺癌CECs及aCECs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0.658)。CECs、aCECs的数量与NSCLC中瘤大小、血CEA及VEG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938、0.829;0.150、0.124;0.697、0.631)。4、总体上NSCLC化疗后aCECs的数量高于化疗前(P=0.031)。5、行AP方案化疗,化疗后CECs及aCECs数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06、0.034)。6、SD及PD的NSCLC患者CECs、aCECs的数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30、0.021;0.036、0.028);对治疗后不同疗效NSCLC患者CECs及aCECs水平比较,aCECs数量PD、SD均高于CR+PR(P=0.032、0.012)。结论1、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富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流式细胞仪技术可以快速、方便检测出外周血CECs及CECs。2、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在NSCLC患者有明显升高。3、单纯化疗引起NSCLC患者CECs尤其是aCECs升高,与不同化疗方案及化疗效果有关。4、CECs及aCECs可以作为评估NSCLC的血管生成状况及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1-03-01)

杨晓静[3](2006)在《慢性乙肝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活性T细胞亚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乙肝(CHB)和肝癌(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标志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 HBV感染慢性持续及向HCC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并分离36例CHB患者、15例HCC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在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结果 CHB和HC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下降,CD8+细胞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显着下降(P< 0.05或P<0.01);HLA-DR抗原在CD3-细胞群中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CC患者:HLA-DR抗原在外周血CD3+、 CD8+细胞群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与CHB患者相比较,HCC患者HLA-DR+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升高(P<0.01),DR+CD4+/DR+CD8+细胞的比值降低(P< 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活性免疫调节细胞(Th/Ts)的比例失调,HCC患者失调更加严重,提示HBV感染所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乙肝慢性化发展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及HCC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06-01)

杨晓静[4](2006)在《慢性乙肝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活性T细胞亚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乙肝(CHB)和肝癌(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标志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BV感染慢性持续及向HCC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集并分离36例CHB患者、15例HCC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在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结果CHB和HC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下降,CD8+细胞升高,CD4+/CD8+细胞的比值显着下降(P﹤0.05或P﹤0.01);HLA-DR抗原在CD3-细胞群中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CC患者HLA-DR抗原在外周血CD3+、CD8+细胞群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与CHB患者相比较,HCC患者HLA-DR+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升高(P﹤0.01),DR+CD4+/DR+CD8+细胞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活性免疫调节细胞(Th/Ts)的比例失调,HCC患者失调更加严重,提示HBV感染所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乙肝慢性化发展及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及HCC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05-01)

王巍嵩,张志方,吕品,张春艳,李永勇[5](1999)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活性标志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DR+和CD+4DR+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DR+无明显变化,CD+4DR+/CD+8DR+比值显着增高;CD+4DR+细胞占相应亚群的百分率显着增高。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淋巴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1999年05期)

李朝武,阮旭中,沈关心[6](1997)在《原发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花环双标记法检测了40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原发性癫痫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时表达DR抗原和CD抗原双标记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表明:原发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双抗原的DR+CD+3细胞和DR+CD+4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DR+CD+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从而DR+CD+4/DR+CD+8细胞比值增高,且DR+CD+4细胞占相应亚群的百分率增高。提示: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循环T辅助细胞处于高活性状态(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1997年02期)

金镇,王广辉,吕先科[7](1995)在《正常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外周血活性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外周血活性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金镇,王广辉吕先科(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第二临床学院免疫室)关键词妊高征,妊娠,白细胞介素-2受体,T淋巴细胞亚群在机体自身免疫调节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外周血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肿瘤血管生成是内皮细胞分离、迁移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它不仅为实体肿瘤生长提供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在肿瘤进展、转移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已被逐渐应用到多种实体肿瘤临床治疗领域,其中也包括NSCLC。通过活检病理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促进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如VEGF, b-FGF或HGF的水平及动态磁共振功能影像检测肿瘤血流状况和血管渗透性均不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状况及评估抗血管生成疗效。在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CECs和骨髓起源的EPCs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的参与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病人的CECs无论在数量还是在活力上都高于健康人,在已经完全缓解的肿瘤病人CECs水平降至正常,它可以作为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记物。关于CECs分离检测的方法,早期的Hladovec法、密度梯度法因存在结果可靠性、准确性欠佳的缺点,大大限制了其在科研、临床中的实际运用。目前流式细胞仪法已成为可替代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方法,通过带有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内皮细胞抗体广泛应用于CECs的检测。近期研究进一步将CECs细化为rCECs、aCECs及凋亡CECs。仅占小部分的aCECs,更能反映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活力。由于目前关于CECs在NSCLC中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况及抗血管生成疗效方面的研究不多,在化疗对NSCLC血管生成状况及CECs尤其是aCECs水平影响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检测CECs尤其是aCECs在NSCLC化疗中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目的1、建立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ECs及aCECs的新方法;2、了解NSCLC患者及健康人群的CECs和aCECs数量上的差异;3、探讨NSCLC化疗前后外周血CECs及aCEC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富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45-PC5.CD146-PE、CD106-FITC抗体为标记物,采用叁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64例NSCLC化疗前后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CECs及aCECs进行检测,CD45-/dim CD146+为成熟的CECs,CD45-/dim CD146+CD106+为aCECs。结果1、采用上述标记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可顺利检测出外周血CECs及CECs。2、NSCLC患者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0)。aCECs仅占CECs的一小部分,NSCLC患者中aCECs占CECs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00)。3、不同病理类型NSCLC之间比较,鳞癌与腺癌CECs及aCECs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0.658)。CECs、aCECs的数量与NSCLC中瘤大小、血CEA及VEG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938、0.829;0.150、0.124;0.697、0.631)。4、总体上NSCLC化疗后aCECs的数量高于化疗前(P=0.031)。5、行AP方案化疗,化疗后CECs及aCECs数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06、0.034)。6、SD及PD的NSCLC患者CECs、aCECs的数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30、0.021;0.036、0.028);对治疗后不同疗效NSCLC患者CECs及aCECs水平比较,aCECs数量PD、SD均高于CR+PR(P=0.032、0.012)。结论1、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技术富集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流式细胞仪技术可以快速、方便检测出外周血CECs及CECs。2、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在NSCLC患者有明显升高。3、单纯化疗引起NSCLC患者CECs尤其是aCECs升高,与不同化疗方案及化疗效果有关。4、CECs及aCECs可以作为评估NSCLC的血管生成状况及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周血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肖瑶,朱光发,张颖,吴春婷,房芳.外周血活性循环肿瘤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9

[2].孙洪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活性循环内皮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

[3].杨晓静.慢性乙肝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活性T细胞亚群的研究[C].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4].杨晓静.慢性乙肝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活性T细胞亚群的研究[C].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5].王巍嵩,张志方,吕品,张春艳,李永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9

[6].李朝武,阮旭中,沈关心.原发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

[7].金镇,王广辉,吕先科.正常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外周血活性IL-2R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

标签:;  ;  

外周血活性论文-肖瑶,朱光发,张颖,吴春婷,房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