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特性论文-杨宇新,揣荣岩,李新,张冰,张贺

过载特性论文-杨宇新,揣荣岩,李新,张冰,张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载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高过载,高固有频率,断裂强度

过载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新,揣荣岩,李新,张冰,张贺[1](2019)在《高过载加速度敏感芯片的结构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极端应用情况对高过载加速度传感器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带有微梁的加速度敏感结构。通过对主梁和微梁应力分布及敏感结构固有频率的仿真分析,给出了该敏感结构的设计方法,以此确定了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基于单晶硅材料断裂强度的尺寸效应,分析了敏感结构的过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微梁的引入极大改善了加速度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所设计量程为1g的加速度敏感芯片,其满量程输出约为40 mV,过载可达79倍量程。(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11期)

吴昊,李明文,惠江海[2](2019)在《导爆管等效缩比模型过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导爆管在战斗部侵彻靶板时所承受的过载,需要将导爆管安装在战斗部内,连同战斗部一起侵彻靶板。利用侵彻试验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得导爆管的冲击过载。通过仿真得到缩比后的导爆管与原型尺寸在产生相同的变形程度时受到的过载,获得导爆管在产生相同的变形程度时其承受过载与其尺寸大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曹潇文,朱翔鸥,黄峰[3](2019)在《非基准温度下MCB过载保护特性等效校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型断路器(MCB)的过载保护特性及校验方法进行分析,得到非基准温度下的过载保护特性等效校验方法。通过对MCB标准试验的发热分析,利用热双金属片的热平衡方程,得到了通约定不脱扣电流和约定脱扣电流时的稳定温升,以此作为临界范围判断值,得到了非基准温度下等效约定时间、等效试验电流和环境温度叁者之间的理论公式。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探索了非基准温度下MCB过载保护特性等效校验方法在过载保护特性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王磊,李江道,专锐,王娇娇,严天[4](2019)在《空间变过载下液氢输送管内气泡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箭发动机空间二次点火前上面级燃料系统必须将输送管内气泡排空的需求,以处于空间环境的液氢输送管为对象,借助CFD仿真手段研究了管内气泡的生成与分布规律,对比分析了小过载正推、小流量排放下管内两相流瞬态特性。研究表明:微重力下管内小气泡将合并,形成尺度与管径相近的大气泡;提供小过载正推后,大气泡可能破碎形成小气泡,并从管路顶端溢出;输送管内气泡完全排出时间与管内初始含气率关系不大,主要受过载水平的影响;存在临界过载加速度,当所加载的加速度小于该临界值,气泡无法排出;液体小流量排放时,管内气泡在液流惯性推动与冷凝湮灭两种机制下排出。(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19年03期)

薛劭[5](2019)在《微重力下电流过载引起的导线绝缘层着火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线绝缘层的过载是各种电子设备可能引起火灾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微重力环境下,自然对流的削弱使得过载产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移除,重力作用的减小也使得绝缘层与金属线芯的接触时间大大增加,给空间火灾预防及探测带来了巨大风险和困难。研究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过载的早期着火特性,有助于增进对典型导线绝缘层材料在微重力下过载表现的认识,为空间防火监测预警装置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具有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对实践十号有效载荷导线特性箱的微重力导线绝缘层在电流过载下的烟气析出及温升特性实验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系统研究了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过载早期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获得了微重力下特有的绝缘层烟气析出和温升模式;进行了常重力低压实验,对微重力下由电流过载引起的导线绝缘层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第二章,介绍了激光衰减法的主要原理和碳烟浓度计算程序的基本原理及算法。采用激光衰减法来研究导线绝缘层的烟气析出特性。介绍了常重力下的低压功能模拟实验台和实践十号导线特性箱实验设置和样品参数。论文第叁章,研究了微重力下聚乙烯绝缘层在过载初期的烟气析出特性,提出了微重力环境下尤为明显的两种过载导线绝缘层烟气析出模式,即边缘喷射和鼓泡喷射,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在过载早期的烟气析出方向与地面低压实验预测以及烟气微团动力学分析的结果有区别。微重力下的烟气析出首先表现为边缘喷射,即发生在靠近内热源线芯且同时可接触氧气的绝缘层端部内表面。此时烟气析出方向被裂解反应前锋的几何形状主导,析出角随着反应区域的扩张经历演化过程。随后,边缘烟气析出进入稳定状态,此时中部绝缘层的外表面才逐渐析出烟气,产生随着热空气漂浮的烟气颗粒。同时,由于内热源的独特作用,在绝缘层内部还会发生活化能相对更高的无氧裂解反应,在过载后期形成绝缘层鼓泡,内部集聚大量高温裂解产物,最终破损喷射,称为鼓泡喷射。论文第四章,分析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叁种典型绝缘层材料的热重质谱联用结果,结合绝缘层过载实验,对导线绝缘层在长期过载时的破损、退化、燃烧等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反应温度差距最大,热解反应以有机物断链为主,而氧化反应则生成大量小分子无机物。因此在微重力下,熔点更低的聚乙烯绝缘层很快即融化,从绝缘层两端收缩成燃料小球,最终发生过载自着火。微重力实验结果表明厚度为0.4mm的聚乙烯绝缘层在4.5A电流过载时在两次闪光后才发生了可持续燃烧的整体着火。闪光倾向于发生在距绝缘层表面有一定距离的气相中,并以异步的方式通过多次闪光逐步点燃整个绝缘层。聚氯乙烯样品在有氧和惰性气氛中温升的第一阶段都会损失大部分质量,生成并析出大量含氯气体,在温升后期却仍保留大量样品残余。因此微重力下,聚氯乙烯导线绝缘层在过载早期猛烈释放烟气,其位于绝缘层端部附近的烟气区很快失去对称性,从多孔表面产生朝单一方向喷射的烟气射流。过载后期,蓬松的聚氯乙烯绝缘层残余仍旧包裹线芯,与热重结果一致。聚四氟乙烯的反应温度在惰性和氧化氛围下差异最小,热重结果显示其主要反应温度都在400℃以上。微重力下,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由于其良好的阻燃性和低粘连性,在过载第一阶段从两端解缠绕,产生纺锤形的烟气分布。第二阶段,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破碎为大量漂浮碎片,在4.5A电流作用下并未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最好的安全性。论文第五章,研究了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的过载温升特性,提出了微重力导线绝缘层过载温升的典型模式,分析了影响其温升的典型因素。结果表明,微重力下导线绝缘层的过载温升主要由叁部分组成:初期,绝缘层起热阻作用,减缓导线整体的外表面温升;中期,由于鼓泡式烟气喷射和绝缘层破损,绝缘层的无氧裂解产物给温度场带来强烈扰动,产生温度曲线的马鞍形分布,引起相邻导线的意外升温;后期,绝缘层破损后导线整体温度回落至裸导线过载的稳态传热温度。此结果证实了鼓泡喷射式烟气析出模式的存在,印证了其对整个温度场的扰动作用。常重力低压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功能模拟法在进行过载导线温升特性的研究时十分有效。随着环境压力的减小,常重力下过载早期绝缘层的温升更快,平衡温度更高,温升模式更接近微重力实验结果。其中,与微重力工况有相同格拉晓夫数的低压模拟工况在温升曲线形态上最接近微重力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刘凯[6](2019)在《防火涂料对电缆引燃特性影响实验研究与过载运行条件下温度场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电力网络在广度和深度都快速延扩。电力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高压电缆系统埋地敷设方式的不断推广,对于电缆系统的安全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对于高压带电电缆,它们可抽象为一种外层聚合物包裹生热金属的物理结构。各种原因引发的局部过热或外部热源,是导致电缆故障乃至火灾发生的重要致因。我国电缆设计与敷设标准,对电缆额定载荷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指出了安全余量的重要性。针对工程电力电缆,基于电缆径向层状材料分布结构,建立了电缆内外耦合传热模型,计算分析了电缆在不同载荷和环境条件下的内外温度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电缆线芯过细、护层材料增厚,均会导致电缆内外温度明显升高,从而增加热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铝芯电缆,其线芯温度更易超过XLPE允许工作温度90℃;处于埋地铺设工况的电缆,周围通风散热条件往往相对不良,也将进一步促使带电电力电缆整体温度的升高,易形成过热从而引发事故。通过开展不同强度外加热流条件下电缆喷涂0号水性(s-0)防火涂料加热引燃实验,分析了不同热流条件下外护套受热行为,结果表明:加热功率最高为28kW/m2实验工况下,喷涂不同厚度涂料的电缆,其外护套会先熔化,再脱落,然后被引燃,且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PE外护套的熔化、脱落时间也随之更长;加热功率最高为55kW/m2实验工况下,喷涂不同厚度涂料的电缆样品,其外护套均在脱落前被引燃,这说明实际火灾场景中,此辐射条件下的电缆在起火后,更易发生沿电缆轴向的火蔓延行为。针对涂刷不同种类和不同厚度防火涂料的电力电缆,开展了基于环形加热的加热功率为55kW/m2档条件下的加热引燃实验,分析了电缆点燃时间、受热过程中涂料对电缆外护套保护作用过程及涂料的受热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1.5mm时,电缆着火时间均比0.5mm和1.0mm厚度时要长;电缆涂刷油性防火涂料后,其平均点燃时间长于涂刷水性防火涂料的工况,油性防火涂料的延燃效果优于水性防火涂料,且水性防火涂料1.5mm厚度着火时间长于1.0mm和0.5mm,因此在本实验中其最适厚度为1.5mm,而油性防火涂料1.5mm厚度和1.0mm厚度着火时间差距较小,因此其最适厚度为1.0mm。电缆涂刷1号水性(s-1)、2号水性(s-2)、3号水性(s-3)和4号油性(y-4)优乐4种防火涂料,在电缆点燃前,分析涂料表面形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惰性阶段、涂料“膨胀”阶段和稳定阶段。通过电缆涂刷油性涂料在受热过程中整体质量和质量损失速率的变化数据,得到其对电缆的保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涂料热解、形成泡沫状碳质层、外护套热解、电缆起火四个阶段,涂料对电缆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形成泡沫状碳质层阶段。电缆涂刷油性防火涂料受热后膨胀现象明显,涂料体积明显增大,形成“泡沫状”碳质层后,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至电缆点燃前,电缆表面温升速度减缓,而电缆涂刷水性防火涂料受热后,涂料表面形成“泡状凸起”,热解生成的气体稀释电缆周围可燃气浓度,延迟电缆点燃时间。电缆涂刷防火涂料后,电缆起火后火势蔓延较慢,且油性防火涂料对于电缆火蔓延的抑制效果优于水性防火涂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30)

张竹林[7](2019)在《面向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的液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机械压力机是金属板材成形的重要设备,在汽车、轮船、飞机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压力机具有技术含量高、设计和制造难度大、控制系统复杂等特点,其技术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水平。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是大型机械压力机中的重要装置之一,通过过载瞬间卸荷来保护压力机和模具,而且卸荷后能快速进行自动补压,实现保护功能的自动恢复。由于该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是一个由气、液、固叁相介质组成的复杂的相互耦合系统,其耦合机理和响应特性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存在卸荷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容易造成未达到规定载荷状态提前卸荷和达到规定载荷时不卸荷问题,导致正常生产状态的不连续和设备模具的损坏。本文以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未达到规定载荷状态提前卸荷和达到规定载荷时不卸荷问题,通过力学理论建模、液压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双向液固耦合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系统分析连接器工作过程中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将连接器进行模型简化,构建了连接器和液压垫等效弹簧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液压垫初始预压力分别对连接器传递压力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卸荷阀卸荷压力越大,连接器传递力越大;(2)卸荷阀卸荷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液压垫预压力越小,连接器传递力越大;(3)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系数越大,连接器传递力越大;(4)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系数越小,连接器传递力越大。建立连接器叁维简化模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借鉴弹簧刚度公式,通过对液压垫施加不同的预压力,以活塞顶面作为位移参考,推导出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拟合公式;在系统分析影响液压垫体积弹性模量因素的基础上,推导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计算公式;为了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运用ADAMS软件对连接器等效弹簧模型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通过对压力机施加不同的工作力大小来构建不同的工况,分析得出连接器等效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占压力机工作力8%左右的结论,即在计算液压过载保护系统静态卸荷压力时,卸荷阀卸荷压力应设置为压力机公称力折算压力的108%,目前采用的经验值一般推荐设置为110%,所建连接器等效弹簧分析模型与工程经验值具有很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所建连接器等效弹簧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研究了大型机械压力机的液压垫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管道材料体积模量、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等变量对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影响规律。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思路,首先建立针对管道分析的管道模型,通过分析获得液压垫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管道材料体积模量、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等变量各自对充液管道有效体积模量和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液压垫充压过程和压力机工作力施加过程的一体化分析模型,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液压垫预压力、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等变量对充液管道中液体压力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液压垫的初始预压力越小,管道中油液压力相对于压力机工作压力超调量越小;(2)管道长度越长,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3)管道直径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4)管道壁厚对管道中油液压力变化影响不大;(5)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研究结论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构建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获得共计60个样本数据点,计算出相应数值,并画出Pareto(帕累托)图,归纳出各参数对充液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影响规律和灵敏度,获得结论如下:管道长度对管道中油液压力变化影响最大,管道越长,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液压垫初始预压力,预压力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大;再次是管道直径,管道直径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系数影响最小,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系数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一致。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案获得80个样本点,分别构建了液压过载保护系统多参数和叁参数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近似模型。各变量影响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论一致,说明所建RSM近似模型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利用双向液固耦合直接求解方法进行了连接器与卸荷阀仿真计算,为了简化模型和提高计算效率,建立了2D双向液固耦合分析模型,研究的方法解决了活塞与缸壁之间小位移滑动下的动网格技术问题,以及先导阀阀芯和阀座之间间隙变化的网格重构技术问题,得出如下结论:活塞微小的移动都会引起液体压力的急剧变化,极易打破先导阀阀芯原有的受力平衡状态,进而引发主阀打开进行压力卸荷。将流体控制方程和结构体控制方程合并为一个控制方程,并用直接法进行求解,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采用直接法求解双向液固耦合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论为连接器和卸荷阀之间采用直连方案的试验数据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液压过载保护系统具有封闭液体容腔、液体微可压缩、活塞小位移、受冲击载荷作用的特征,为了系统研究充液管道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双向液固耦合的充液管道分析模型,研究的方法解决了封闭液体容腔在类似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双向液固耦合难以收敛的问题,经仿真分析得出:液体和管道的相互耦合作用,会使管道内产生液体压力的波动,导致管道内液体压力大于压力机工作载荷压力,在液体中会产生冲击波,在压力机工作过程中,不同管道位置的液体压力不同,以某个周期来回传递,第一个压力冲击波的数值为最大,然后液体压力逐渐收敛趋于稳定。管道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振动现象,在弯管位置振动幅值最大。研究的双向液固耦合分析方法,为解决具有封闭液体容腔、小位移、微可压缩流体、冲击载荷特征的双向液固称合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管道长度、液压垫初始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叁个变量对管道内液体压力的影响,设计了卸荷阀与连接器采用直连、加长管一和加长管二的叁种试验方案,研究了不同液压垫预压力、不同压力机工作力作用下,充液管道内的液体压力响应特性,通过分析对比,归纳出管道内液体压力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无论液压垫预压力值取多大,在同样的压力机工作力作用下,较长管道能够降低管道内液体压力,直连方式的管道内液体压力、液体压力超调量、液体压力超调比例都是最大的;(2)在同样的压力机工作力作用下,不同的液压垫预压力、不同的管道长度会对管道内液体压力产生不同的影响;(3)通过试验发现,当液压垫预压力为压力机工作压力的50%(125bar)时,随着工作力的增加,管道内液体压力逐渐减低,有可能受管道结构频响特性的影响,压力机工作力激励频率接近管道共振频率引起管道内液体压力相较其它预压力值下都较大,但随着工作力的增加,导致管道直径变大,管道内液体压力值有所减小。将加长管一的试验数据与所建的叁参数RSM近似模型分析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具有很好的吻合度,说明所建叁参数RSM近似模型具有高置信度。通过将试验数据进行归类,分别构建了叁种试验方案的RSM近似模型,该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在设计液压过载保护系统过程中,快速得出液压垫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管道长度和管道内液体压力的耦合响应关系,提高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3)

王耀羚[8](2019)在《平头弹体低速超低速侵彻铝靶板过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弹体结构和弹体材料力学性能达到侵彻要求,以及追求弹体在理想深度起爆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对弹体侵彻的过程量越来越重视。分析弹体的过载信号能够有效研究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与力学性能等。此外,目前研究主要思路是对过载信号进行一次与二次积分,从而分析弹体侵彻历程。但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发现:过载信号本身非常复杂且信号通过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所得结果与实际的速度和位移偏差较大。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平头弹体撞击与侵彻数值模拟、弹体侵彻实验、加速度传感器数值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撞击刚性靶板数值模拟,讨论了弹体节点过载特性,利用理论公式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弹体超低速侵彻单层铝合金靶板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截止频率的低通滤波方法,处理侵彻阶段加速度数据集的可行性,验证了超低速下侵彻铝合金靶板过程中,二次积分加速度信号得出侵彻深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低速下弹体侵彻多层铝合金靶板,讨论了侵彻速度、靶板层数、靶板厚度对弹体过载特性的影响,其中靶板厚度对弹体过载特性影响较大,通过加速度二次积分能实现对侵彻深度的预测;提取弹体侵彻单层铝合金靶板模型计算结果中,传感器安装位置节点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作为载荷边界条件,施加到加速度传感器结构上。基于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加速度传感器的过载特性。(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尧,李先学,丁立[9](2019)在《囊式充液抗荷服过载响应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高性能战机飞行时会产生很高的过载加速度,导致人体血液聚集在下肢和足部,不能回流到上肢和大脑,造成飞行员黑视、呼吸障碍以及丧失意识等。目前通常采用充气式抗荷服对抗过载造成的生理障碍,但使用充气式抗荷服操作复杂且反应延迟,会使飞行员产生疲劳。为解决充气抗荷服的这些问题,一种具有快速冲压效果的新型充液抗荷服已被提出。为研究充液抗荷服的过载响应特性,本文以囊式充液抗荷服为例,建立了人体下肢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充液水平、不同过载下的肌肉和服装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方法首先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再将不同静水压模拟不同过载并通过改变充液管管腔厚度模拟不同充液水平,最后计算囊式充液抗荷服在不同过载、不同充液水平作用下的体表压力、肌肉变形等生理和物理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1)肌肉体表压力随过载增加而增大;(2)肌肉体表压力随充液量增加而减小;(3)服装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随过载增加和充液水平增加而增大。结论应当寻找合适的充液水平,保证体表压力和服装应力在不同过载下均处于较合适的水平,从而保证囊式充液抗荷服的设计更为有效、安全。(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智敏[10](2019)在《低压熔断器过载运行对其动作特性影响的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低压熔断器长期频繁过载运行后对熔断器的动作特性方面的影响,讨论了一种低压熔断器过载测试方法,搭建的测试平台能够输出精确的电流,并采集全面的熔断器测试数据,经过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分析出熔断器的性能变化。最后通过对NT2/400A、RT0-600/400A型熔断器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开展此项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过载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导爆管在战斗部侵彻靶板时所承受的过载,需要将导爆管安装在战斗部内,连同战斗部一起侵彻靶板。利用侵彻试验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得导爆管的冲击过载。通过仿真得到缩比后的导爆管与原型尺寸在产生相同的变形程度时受到的过载,获得导爆管在产生相同的变形程度时其承受过载与其尺寸大小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载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宇新,揣荣岩,李新,张冰,张贺.高过载加速度敏感芯片的结构与特性[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2].吴昊,李明文,惠江海.导爆管等效缩比模型过载特性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3].曹潇文,朱翔鸥,黄峰.非基准温度下MCB过载保护特性等效校验方法[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4].王磊,李江道,专锐,王娇娇,严天.空间变过载下液氢输送管内气泡动力学特性仿真研究[J].载人航天.2019

[5].薛劭.微重力下电流过载引起的导线绝缘层着火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

[6].刘凯.防火涂料对电缆引燃特性影响实验研究与过载运行条件下温度场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张竹林.面向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的液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响应特性[D].山东大学.2019

[8].王耀羚.平头弹体低速超低速侵彻铝靶板过载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9].陈尧,李先学,丁立.囊式充液抗荷服过载响应特性仿真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9

[10].王智敏.低压熔断器过载运行对其动作特性影响的测试方法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标签:;  ;  ;  ;  

过载特性论文-杨宇新,揣荣岩,李新,张冰,张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