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度量论文-冯大成,叶军玲,吴超,高昕睿,宋颖毅

演化度量论文-冯大成,叶军玲,吴超,高昕睿,宋颖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演化度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件质量,质量评估,质量预测,LSTM模型

演化度量论文文献综述

冯大成,叶军玲,吴超,高昕睿,宋颖毅[1](2019)在《基于多源数据的装备软件质量综合度量与演化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装备软件质量数据繁杂,缺少规范和客观评价手段。为了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评估与演化预测,将高斯混合模型应用到软件质量的度量和评估中,根据不同质量元间的相关关系,构建相关关系网络,识别出关键少数质量度量元;然后根据组合特征关系训练长短时记忆(LSTM)模型,得到软件质量预测模型。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能够对评估软件质量作出有效的度量与评估和精确的演化预测分析。(本文来源于《质量与可靠性》期刊2019年04期)

高贵兵,岳文辉,欧文初[2](2019)在《制造系统局域世界网络演化模型及其复杂性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符合制造系统特性的复杂网络模型,以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其复杂性,建立了一种模拟制造系统演化规律的多局域世界复杂网络演化模型。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系统复杂性度量标准,阐述了制造系统多局域世界网络模型的建模原则及其构造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度分布具有幂指数在2~∞之间可调的幂律分布特性。通过仿真,验证了在不同参数取值下该模型的度分布和强度分布的幂律特性。通过发动机装配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的构造和统计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演化规律,分析了发动机装配制造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08期)

成蕾[3](2018)在《软件演化环境下构件重要性度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系统逐渐发展为服务和构件的组合交付,并在社会的发展中出于需要被不断地调整和扩展,使得软件系统的规模和结构都趋于复杂化。这种普遍存在于软件系统中,软件系统逐渐变化直至达到理想形态的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活动就是软件演化。然而,随着软件系统功能和规模的发展,对软件演化的掌握和控制变得越发复杂,难度也日益增加。在软件演化这一热点、难点领域中,传统的度量方法在软件演化中尽管展现了软件演化的某些特性,但这些方法都共性地提早陷入软件结构中复杂的细节,对于宏观方面关注不够,难以整体且全面地把握软件结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在对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软件系统进行演化时,把握软件系统的宏观结构,度量出重要的构件,不仅可以节约演化成本,在软件体系结构演化的时候,更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这些重要的构件的演化过程,降低演化风险,同时避免浪费演化资源,聚焦监控管理那些在演化活动中比较难控制的活动和构件。因此,本文致力于提出一种在宏观方面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把握的方法,并度量出复杂软件系统中的构件的重要性,对复杂软件系统的演化提供依据和支撑。本文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有向图模型。该模型以软件体系结构为蓝图和支撑,以软件系统的构件作为有向图模型的节点,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为有向边。在软件体系结构的有向图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构件的节点介数和总依赖,将节点介数和构件的总依赖结合,对构件的重要性进行综合性度量,并分析这二个指标的相关性,验证度量方法的有效性。总之,本文的工作为软件演化中度量出软件系统的重要构件提供了有力依据,将节约软件演化的时间、资源成本,提高软件演化的质量和效率,补充了传统的度量方法在掌握软件体系结构宏观特性方面的不足。(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6-01)

何俊,周义方,张德海[4](2018)在《基于信息熵的网络数据演化涌现性度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衡量网络数据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涌现现象",从涌现性特征的宏观分析出发,建立信息熵与网络数据演化涌现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概率估计提出1种可行的信息熵值计算方法,用信息熵对网络数据演化涌现性进行度量,并对演化行为和系统层次可能引入的误差进行校正,使度量方法更贴近实际情况.用实验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姜雨晴[5](2016)在《基于演化的软件架构度量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展,软件复杂度不断升高,系统框架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关键,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架构开发固定类型的软件产品。软件架构能够显着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复用率的前提是这个架构设计合理无错误。一个优秀的架构是软件能够顺利开发完成的关键因素,因而关于软件架构度量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软件架构作为软件开发早期阶段产物,指导后续软件开发工作,具有高抽象性,对架构的修改将直接影响整个软件质量。在现代软件生命周期内,演化是一项贯穿始终的活动,用户需求扩展、资源环境变化以及技术发展等都有可能推进架构演化,合理的演化操作可使软件架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应用该架构的软件质量,而糟糕的演化操作则降低应用该架构的软件质量,甚至造成软件致命缺陷,因而针对软件架构演化的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架构质量指标,架构成熟度,用于衡量软件架构在动态行为和静态组织结构上接近成熟架构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演化的软件架构成熟度度量与评估方法。该方法以架构描述文档为输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考察架构成熟度,再以演化的角度看待架构成熟度的变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 架构成熟度度量模型。提出架构成熟度相关概念以及它们的划分原理,并详细阐述SAM模型方法,分别介绍架构静态成熟度模型、架构动态成熟度模型和架构成熟度综合模型;2) 演化评估流程。从架构的第一个版本到架构的最后一个版本,演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系列的相邻版本演化迭加而成。首先是当前版本架构的基本数据收集:然后根据这些基本数据完成当前版本架构成熟度的度量工作,最后是演化评估部分,分析相邻版本架构的物理差异和演化原因;3) 演化评估方法。演化评估包物理差异分析、原因分析。具体而言,物理差异分析针对相邻两个版本架构描述文档,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所有不同之处;原因分析是找出相邻版本的架构成熟度度量结果发生变化的原因。本文提出演化评估方法可准确找出架构文档的所有差异,以及演化操作对架构的影响,这些信息为架构师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围绕如何验证软件架构成熟度模型和架构演化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叁个实验分别验证。具体演示了架构成熟度度量方法以及软件架构演化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架构成熟度度量结果的合理性,和架构演化评估结果的可信性,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2)

祝树金,余嘉佳,唐曼艳[6](2015)在《我国行业碳生产率度量及演化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碳生产率对保持碳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2002-2012年26个行业的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通过构建Tapio脱钩指标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碳生产率总体在波动中上升,存在阶段性特征,行业差异明显,且第二产业总体水平偏低;行业脱钩指数总体呈现出弱脱钩—增长连结交替出现的发展特征.(本文来源于《经济数学》期刊2015年02期)

钟林辉,宗洪雁[7](2015)在《基于本体的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获取及度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演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能反映软件变化历史的信息。然而,传统的软件演化信息以文件或者项目作为跟踪软件变化的基本单元,不能有效地支持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的存储和检索。提出了采用本体概念表示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的策略,并利用Jena推理机实现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的获取。该方法不仅能检索构件化软件的基本演化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定义规则的方式检索出蕴含的演化信息。同时,文中也提出了一种构件化软件演化度量的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演化属性的计算分析来预测构件化软件的演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钟林辉,侯长源,宗洪雁,叶茂盛[8](2015)在《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及演化相似性度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软件演化信息的度量能发现软件演化过程中的问题,预测其变化趋势。传统的软件演化信息度量技术主要是以文件、目录或者项目作为度量的基本单位,缺乏在较高抽象层次对软件系统进行度量的能力。在基于构件的软件配置管理模型的基础上,以构件作为软件演化度量的基本单位,提出了一组基于属性变化、适用于构件以及软件系统演化度量的公式(包括较近、较早演化度量,演化相似性度量等),并开发了原型支撑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叶明确,方莹[9](2012)在《中国资本存量的度量、空间演化及贡献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各省份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基于估算结果,分析了资本重心的空间移动轨迹,发现轨迹以1991年和2003年为转折点分成了叁个阶段。为分析资本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本文发现第一阶段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的资本快速积累。第二阶段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是由东部地区仍然保持快速积累和西部地区积累滞后引起的。第叁阶段重心向北方移动是西部地区积累滞后和东北地区快速积累所致。最后,分析资本重心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相背离的原因是资本存量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唯一变量,它的变动不一定会带动经济同步变动。(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12年11期)

段晓东,王存睿,田晓东,张庆灵[10](2012)在《基于演化熵的一维二值元胞自动机行为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搜索特定类型的一维二值元胞自动机,通过计算其演化熵,实现了对一维二值元胞自动机动力学行为描述的度量,并给出了演化熵平面类型域与其不同动力学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结合演化熵分析了不同的Langton参数下一维二值元胞自动机动力学行为的分布情况,发现一维二值元胞自动机的Langton参数在刻画其动力学行为时与普适规律不符,而具有以参数0.5为中心的对称性。(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演化度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构建符合制造系统特性的复杂网络模型,以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其复杂性,建立了一种模拟制造系统演化规律的多局域世界复杂网络演化模型。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系统复杂性度量标准,阐述了制造系统多局域世界网络模型的建模原则及其构造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度分布具有幂指数在2~∞之间可调的幂律分布特性。通过仿真,验证了在不同参数取值下该模型的度分布和强度分布的幂律特性。通过发动机装配系统复杂网络模型的构造和统计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演化规律,分析了发动机装配制造系统的复杂性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演化度量论文参考文献

[1].冯大成,叶军玲,吴超,高昕睿,宋颖毅.基于多源数据的装备软件质量综合度量与演化预测[J].质量与可靠性.2019

[2].高贵兵,岳文辉,欧文初.制造系统局域世界网络演化模型及其复杂性度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3].成蕾.软件演化环境下构件重要性度量方法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8

[4].何俊,周义方,张德海.基于信息熵的网络数据演化涌现性度量方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姜雨晴.基于演化的软件架构度量与评估[D].东南大学.2016

[6].祝树金,余嘉佳,唐曼艳.我国行业碳生产率度量及演化动态[J].经济数学.2015

[7].钟林辉,宗洪雁.基于本体的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获取及度量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5

[8].钟林辉,侯长源,宗洪雁,叶茂盛.构件化软件演化信息及演化相似性度量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

[9].叶明确,方莹.中国资本存量的度量、空间演化及贡献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

[10].段晓东,王存睿,田晓东,张庆灵.基于演化熵的一维二值元胞自动机行为度量[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2

标签:;  ;  ;  ;  

演化度量论文-冯大成,叶军玲,吴超,高昕睿,宋颖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