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记论文-朱钰成

鸣凤记论文-朱钰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鸣凤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鸣凤记》,综述

鸣凤记论文文献综述

朱钰成[1](2019)在《《鸣凤记》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传奇作品《鸣凤记》的出世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近30年来,研究《鸣凤记》公开发表的论文较少,相关论文约计20篇。笔者对《鸣凤记》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提出了对《鸣凤记》未来研究之展望,以期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1期)

冯婷婷[2](2019)在《浅谈《鸣凤记》中杨继盛艺术形象再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传奇剧本《鸣凤记》中演绎了明代着名谏臣杨继盛的忠烈形象。因为《鸣凤记》,杨继盛与奸臣斗争到底的传奇故事和大义赴死的伟岸形传唱至今。但是《鸣凤记》中的杨继盛并不等于现实的杨继盛。通过研读《鸣凤记》杨继盛形象与各明史中关于杨继盛的记载,得出艺术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差异与差距。(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3期)

伏涤修[3](2016)在《《鸣凤记》所涉史实问题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鸣凤记》是表现明嘉靖年间反严嵩斗争的时事剧,剧作虽然信史色彩较浓,然仍有若干与史实不合之处。剧作选列的反对严嵩奸党的"双忠八义",有人难称忠义,有人事迹不够典型,而在严嵩倒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些人的事迹未能得到起码的表现。《鸣凤记》在情节演绎与细节表现上,也颇有对史实进行改造乃至完全虚构之处。(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徐洋[4](2016)在《《鸣凤记》中杨继盛“梦祖”情节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梦境描写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以及作家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鸣凤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历史时事剧,真实再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可见作者的超人胆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杨继盛"梦祖"情节历来不被重视,但是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包含了"覆宗绝嗣"的焦虑和"祖先崇拜"等思想,揭示出了"祖先之梦"可能存在的共同特征和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2期)

伏涤修[5](2015)在《《鸣凤记》对历史的政治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鸣凤记》作为时事政治性的历史剧,明显存在着政治化书写历史的特征。《鸣凤记》政治化书写历史体现在:剧作以忠奸政治斗争的视角诠释复杂多面的历史事件,突出人物的忠奸对立,以"善则尽美,恶则极丑"的夸张方法塑造历史人物,紧紧围绕忠奸政治斗争来结撰剧情与安排细节,全剧充满政治斗争的浓浓硝烟。(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5年03期)

吕靖波[6](2015)在《《鸣凤记》创作年代与“时事剧”之义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缺乏文献证据,《鸣凤记》作为"第一部"时事剧的标识实际上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研究者关于《鸣凤记》产生于万历元年至十年的说法,因推考材料的薄弱与逻辑漏洞也未必成立。朱濑滨所撰《鸾笔记》可确认完成于万历初年,以当朝人写当朝事凸显了作家的政治勇气,因此这部作品更具首部时事剧的材料支撑。一部戏曲作品要成为"时事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相对可靠的真实性,主要角色应为时事人物,以及兼具"共时"阶段的时效性,即以剧作家的创作过程与剧本所描述的事件或人物是否存在交集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蔚[7](2014)在《仕子与平民眼中的忠奸戏——明清传奇《鸣凤记》与《清忠谱》比较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是以忠奸斗争为题材的传奇《鸣凤记》与《清忠谱》,由于作者身位地位不同、经历不同,前者为仕子文人,后者为平民文人,两者在传奇内容、具体写法与舞台艺术的处理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试图简要的阐述这些差异性及其出现的具体原因。(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14年12期)

张俊卿[8](2014)在《传奇《鸣凤记》丑角戏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奇《鸣凤记》的丑角戏从《醉怡情》始发端倪,到《缀白裘》蔚然大观,与原作对应出目逐渐拉开距离,最后形成独立的艺术品格。这些丑角戏从出现到定型,反映了传奇创作从案头走向舞台,戏曲选本从曲的意识向戏的意识转变的历程。(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4年10期)

王娟[9](2012)在《《鸣凤记》与史实相异之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鸣凤记》是嘉靖年间在严嵩父子刚刚倒台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以严嵩为首的奸党与以夏言为首的忠臣之间的政治斗争的一部直面现实的时事剧。本文对戏曲《鸣凤记》中描写的曾铣、夏言及其妻妾、杨继盛等几个人物形象以及邹应龙上疏劾严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把戏曲与历史事实之间进行详细比照,对差异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2年09期)

杨黎黎[10](2012)在《论《鸣凤记》的文学创作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代中叶的叁大戏剧中,《宝剑记》、《浣纱记》都进行一定艺术加工而或多或少地曲折地反映现实,而《鸣凤记》却是戏剧史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事巨变的作品,这部戏的题材拓展、戏剧表现功能、剧作家们使命意识的觉醒及对后世相关戏曲作品的深远影响都是《鸣凤记》在文学创作上的"里程碑"意义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08期)

鸣凤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传奇剧本《鸣凤记》中演绎了明代着名谏臣杨继盛的忠烈形象。因为《鸣凤记》,杨继盛与奸臣斗争到底的传奇故事和大义赴死的伟岸形传唱至今。但是《鸣凤记》中的杨继盛并不等于现实的杨继盛。通过研读《鸣凤记》杨继盛形象与各明史中关于杨继盛的记载,得出艺术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差异与差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鸣凤记论文参考文献

[1].朱钰成.《鸣凤记》研究综述[J].中国文艺家.2019

[2].冯婷婷.浅谈《鸣凤记》中杨继盛艺术形象再造[J].戏剧之家.2019

[3].伏涤修.《鸣凤记》所涉史实问题考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徐洋.《鸣凤记》中杨继盛“梦祖”情节之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6

[5].伏涤修.《鸣凤记》对历史的政治化书写[J].戏曲艺术.2015

[6].吕靖波.《鸣凤记》创作年代与“时事剧”之义界[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7].张蔚.仕子与平民眼中的忠奸戏——明清传奇《鸣凤记》与《清忠谱》比较谈[J].文史博览(理论).2014

[8].张俊卿.传奇《鸣凤记》丑角戏的生成[J].戏剧文学.2014

[9].王娟.《鸣凤记》与史实相异之处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

[10].杨黎黎.论《鸣凤记》的文学创作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2

标签:;  ;  

鸣凤记论文-朱钰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