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凤论文-王真真

张鸣凤论文-王真真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鸣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鸣凤,诗歌创作,文史地位

张鸣凤论文文献综述

王真真[1](2015)在《略论张鸣凤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广西文史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鸣凤一生着述甚丰,诗名在明代文坛上与后七子中王世贞、吴国伦相称许。其现存诗歌约剩122首,诗歌内容按人生轨迹分为"用世"与"解脱"两个阶段,诗歌风格以朴雅劲爽为主。张鸣凤在明代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决定了其在广西文坛上是一位突出且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真真[2](2012)在《张鸣凤生平及着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鸣凤在明代文坛上与后七子中王世贞、吴国伦齐名,然其暮年辞官归里,深居桂林,偏隅一方,与主流文坛京师相距甚远,使其诗名渐为人所淡忘。张鸣凤诗歌作品大部分散佚,亦使后世对其研究甚少。在现存文献基础上研究张鸣凤生平、分析其着述情况,从而知其在广西古代文史中的地位及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杜海军[3](2008)在《论明代广西作家张鸣凤的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张鸣凤是明代重要的广西籍作家,他一生游历颇广,勤于笔耕,着述颇丰,仅留存者,依然有《羽王先生集》《桂胜》和《桂政》等。张鸣凤的诗、文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历程,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得到了王世贞、吴国伦等的肯定,在广西籍作家中非常难得,为广西在我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8期)

王真真[4](2008)在《张鸣凤及其《桂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久为宦游谪迁之所,迁谪官员多为骚客文人,直接丰富了广西的文学。受外来文人诗词写作的影响与科举制度的推动,广西本土文人不断涌现,明嘉靖年间的张鸣凤即是其中翘楚。在明代文坛上,张鸣凤屡与王世贞、吴国伦相称许,王、吴二人均是当时文坛主将,可见张鸣凤于时亦非泛泛之辈,惜其暮年辞官归里后,居偏隅一方的桂林,与主流文坛京师在地理上相距甚远,使其诗名渐渐为人淡忘。而其诗歌作品大部分散佚,也使后世之人对其研究甚少。其代表着作《桂胜》是现存的诸多粤西笔记中,保存得很完善的一种。其以桂城为地理划分,以胜景为纲,以介绍诗文、题刻为旨趣,自然与人文兼备。其丰富的资料性,是研究广西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其收录的众多山水诗、文也是研究广西地域文学、游记文学、山水文学的重要资料;其所提供的题刻、留名更是研究旅桂文人在广西行踪的珍贵文献。兹对张鸣凤生平、着述情况、交游情况、诗歌特色及《桂胜》的创作缘起及目的、内容体例及编创原则、特色与价值、版本流传及影响等作一探讨。(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张鸣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鸣凤在明代文坛上与后七子中王世贞、吴国伦齐名,然其暮年辞官归里,深居桂林,偏隅一方,与主流文坛京师相距甚远,使其诗名渐为人所淡忘。张鸣凤诗歌作品大部分散佚,亦使后世对其研究甚少。在现存文献基础上研究张鸣凤生平、分析其着述情况,从而知其在广西古代文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鸣凤论文参考文献

[1].王真真.略论张鸣凤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广西文史中的地位[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

[2].王真真.张鸣凤生平及着述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3].杜海军.论明代广西作家张鸣凤的文学创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8

[4].王真真.张鸣凤及其《桂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张鸣凤论文-王真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