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造影剂论文-赵猛,孟祥君,信真真,崔莹

离子型造影剂论文-赵猛,孟祥君,信真真,崔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型造影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地塞米松

离子型造影剂论文文献综述

赵猛,孟祥君,信真真,崔莹[1](2019)在《介入术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介入术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青大附院介入手术室2018年1月-6月行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造影剂均采用国产碘克沙醇注射液(320mg/ml),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介入术前15分钟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照组不推注,观察患者术中、术后是否有过敏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轻度过敏3例(3%),中度过敏1例(1%);观察组轻度过敏1例(1%),两组统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使用地塞米松类预防药物的临床意义不大。(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贺大春,舒成,姜金爱,张兴红,姜志华[2](2019)在《不同温度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冠脉介入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温度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冠脉介入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冠脉介入患者270例,按造影剂温度设20℃、28℃、37℃叁组,每组随机入组90例患者,观察冠脉介入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变化,术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监护ST-T一过性改变、血管痉挛、胸闷胸痛等自我不适感频次。结果各组间术前和术后Scr及BUN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术前术后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T-T一过性变化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度越高,ST-T改变、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组间比较,温度越高,血管痉挛及不适症状发生率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组术前术后IN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组术前术后PT、AP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组术前术后PT、INR、AP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造影剂的温度至37℃,可明显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造影剂温度对肾功能的改变没有影响,控制造影剂使用量和水化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良好方法,使用37℃造影剂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延长,原因及是否具有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何平根,王广平,李慧,侯婕妤,刘明[3](2019)在《CT增强扫描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CT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得到临床广泛认可,随着碘造影剂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且不乏严重致死病例报道[1]。对于CT增强扫描注射碘造影剂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对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有预防价值尚存在争议[2,3],国内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报道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或指南。该文探讨CT增强扫描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可预防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4](2019)在《年产1350吨非离子型CT造影剂原料药技改扩产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目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由浙江司太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年产1350吨非离子型CT造影剂(800吨碘海醇、350吨碘帕醇、200吨碘克沙醇)配套建设溶剂回收车间。项目总投资34160万元。(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刘瑞[5](2019)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传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诊断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离子型造影剂与传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78例拟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剂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X线照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造影剂,研究组患者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显影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图像显影质量优良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4, P=0.048<0.05)。研究组患者检查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3, P=0.033<0.05)。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能够提高临床图像显影质量优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徐俊,胡晓[6](2019)在《某院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51例报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本院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1-2017年上报的碘造影剂致ADR的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ADR51例,轻度反应37例,中度反应11例,重度反应3例;ADR诱发药物分别为碘普罗胺25例,碘佛醇15例,碘海醇6例,碘克沙醇5例;12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发生的ADR经停药及对症处理,治愈37例,好转14例。结论本院使用碘造影剂较安全,得益于医师用药前认真评估和预防,用药后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准确处理。(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18期)

杨亮,何争民[7](2019)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广泛使用,其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防治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红[8](2018)在《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特点,并提出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1200例接受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统计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分析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共18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50%。其中,轻度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重度(72.22%vs 16.67%、11.11%,P<0.05)。结论: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多以轻度为主,中度及重度相对少见,尽早发现中重度过敏反应,采取有效预防及应对措施,可降低或避免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诊疗安全性,临床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娇娇,田启威,杨仕平[9](2018)在《Gd~(3+)造影剂在体内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内金属离子的检测常采用磁共振成像(MRI).MRI灵敏度较低,需要造影剂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目前临床上用的造影剂主要是Gd~(3+)螯合物.综述了基于Gd~(3+)造影剂的生物体内金属离子检测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覃文华[10](2017)在《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对新生儿呕吐患儿消化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对新生儿呕吐患儿消化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对113例临床有呕吐症状的新生患儿进行消化道造影。结果:113例新生儿消化道造影,诊断食道闭锁7例(Ⅱ型2例,Ⅲ型5例),胃食道返流16例(I级3例,Ⅱ级7例,Ⅲ级4例,IV级2例),先天性水平横胃15例,胃扭转19例(器官轴型18例,网膜轴型1例),幽门肥厚3例,十二指肠梗阻8例(膜式狭窄5例,环形胰腺3例),肠旋转不良11例,小肠闭锁2例。结论:使用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对临床有呕吐症状的新生患儿进行消化道造影,操作方便、安全,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的解剖及病变,明确病因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3期)

离子型造影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冠脉介入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冠脉介入患者270例,按造影剂温度设20℃、28℃、37℃叁组,每组随机入组90例患者,观察冠脉介入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变化,术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监护ST-T一过性改变、血管痉挛、胸闷胸痛等自我不适感频次。结果各组间术前和术后Scr及BUN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术前术后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T-T一过性变化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度越高,ST-T改变、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组间比较,温度越高,血管痉挛及不适症状发生率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组术前术后IN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组术前术后PT、AP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组术前术后PT、INR、AP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造影剂的温度至37℃,可明显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造影剂温度对肾功能的改变没有影响,控制造影剂使用量和水化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良好方法,使用37℃造影剂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延长,原因及是否具有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型造影剂论文参考文献

[1].赵猛,孟祥君,信真真,崔莹.介入术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的临床价值研究[J].人人健康.2019

[2].贺大春,舒成,姜金爱,张兴红,姜志华.不同温度非离子型造影剂对冠脉介入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3].何平根,王广平,李慧,侯婕妤,刘明.CT增强扫描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预防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探讨[J].实用医药杂志.2019

[4]..年产1350吨非离子型CT造影剂原料药技改扩产项目[J].乙醛醋酸化工.2019

[5].刘瑞.非离子型造影剂与传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诊断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6].徐俊,胡晓.某院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51例报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杨亮,何争民.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展[J].海峡药学.2019

[8].周红.冠脉介入诊疗非离子造影剂过敏样反应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

[9].李娇娇,田启威,杨仕平.Gd~(3+)造影剂在体内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覃文华.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对新生儿呕吐患儿消化道造影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标签:;  ;  ;  ;  

离子型造影剂论文-赵猛,孟祥君,信真真,崔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