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吸收论文-胡之厅,程纪伟,杜磊,朱钰方,张家振

远红外吸收论文-胡之厅,程纪伟,杜磊,朱钰方,张家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远红外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材料,完美吸收器,远红外,SU8

远红外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胡之厅,程纪伟,杜磊,朱钰方,张家振[1](2019)在《基于SU8的远红外超材料完美吸收器理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SU8介质材料的工作波段为20-30微米范围内的的多层超材料吸收器.该吸收器由金属颗粒周期阵列、介质间隔层和金属底层组成.利用LC模型和FDTD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SU8介质层厚度、金属颗粒阵列周期、金属颗粒尺寸等参数的优化,实现了对20-30微米波段范围内入射波的接近100%的完美吸收.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具有双层谐振腔的双模完美吸收器.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由于SU8介质间隔层厚度的增加,上下两个谐振吸收器可以分别独立实现对特定波长的完美吸收.相应的特征共振吸收波长符合LC模型的预测.同时,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共振吸收频率与入射角度无关.该完美吸收机制可以归因于入射光在金属底层-SU8介质层-金属颗粒层所组成的谐振腔内多次反射吸收.(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辉[2](2016)在《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远红外增强吸收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是由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与光波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金属表面电荷密度振荡的现象。当入射光频率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频率相同时,电荷振荡和光场的耦合作用产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由于表面等离激元独特的电磁特性,表面等离激元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点研究对象。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远红外增强吸收结构能大大提高红外器件对远红外光的吸收效率,同时还能改变设计结构来调整吸收峰位置,以及调整特定波长下吸收峰的半峰宽度,来满足器件的吸收不同需求,为将来成熟的军事、民用的红外吸收器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远红外波段增强吸收结构。本文建立了金光栅/单层、双层介质层的增强吸收结构单元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模型的红外吸收率进行仿真,通过调整模型的金光栅结构参数、双层介质层参数,我们分析了增强吸收结构的各参数对红外吸收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得到了较优吸收率及吸收曲线下的参数范围,最后与金属光栅/单层介质层吸收结构进行比较,总结两种结构的优缺点。建立在仿真基础之上,对远红外增强吸收结构单元的微加工流程进行设计,重点在对金光栅结构进行加工流程设计,分析了几种不同加工微纳光栅结构的加工流程,结合仿真参数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加工流程。最后我们结合实际加工材料与微加工实验设备对增强吸收结构单元进行初步的加工制备,并对微加工结果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叶财炎[3](2015)在《基于完整石墨烯结构的远红外及THz波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其中石墨烯具有超宽波段的光谱响应范围,同时具有可调控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电导率,因此石墨烯是一种可用于可调完美吸收器理想材料。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完整石墨烯结构的光吸收特性,提出了通过激发完整石墨烯结构的等离激元实现在中远红外及太赫兹波段的单频、双频以及宽带的完美吸收器。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完整石墨烯结构的可调完美吸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收器在28.74 THz处吸收率达到99.94%。由于吸收器采用一维光栅结构,导致其吸收是偏振相关的,因此该吸收器可以作为起偏器使用,其偏振消光比为32dB。2、采用光栅耦合的方法激发了多个频率的石墨烯等离激元共振,能够提高石墨烯在共振点附近的光吸收。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双频石墨烯完美吸收器,在频率16.8THz与23.7THz处的吸收率分别为99.8%和99.9%。3、设计了一种基于完整石墨烯结构的宽带完美吸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收器具有0.8THz的90%吸收带宽,中心频率为1.7THz,并且在入射角度达到60°时仍然具有很高的吸收带宽和吸收率。(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1-01)

王超,时家明,赵大鹏,汪家春,陈宗胜[4](2013)在《缺陷层的材料吸收对远红外窄带滤光片的调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薄膜光学中的特征矩阵法,研究了缺陷层介质存在吸收(折射率含有虚部)时,远红外窄带滤光片随不同吸收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n=2.2-0i变为2.2-0.03i时,滤光片始终有两个全向带隙的存在,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均逐渐减小(n=2.2-0i时,两个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8.23~8.88μm,10.04~11.26μm,7.60%和11.46%;n=2.2-0.03i时,两个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8.28~8.50μm,10.15~11.16μm,2.62%和9.48%)。当n=2.2-0.05i和2.2-0.1i时,滤光片都只存在一个全向带隙,带隙宽度和带隙率也同样逐渐减小(n=2.2-0.5i时,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10.18~11.08μm和8.47%;n=2.2-0.1i时,全向带隙宽度和带隙率分别为10.47~10.72μm和2.36%)。当n=2.2-0.3i时,滤光片的全向带隙都消失了。同时,滤光片缺陷处的反射率逐渐增大,透射率和吸收率(含有吸收时)一直在减小直至接近0。本文的研究对远红外窄带滤光片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张振伟,左剑,张存林[5](2012)在《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药品的远红外与太赫兹吸收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为5′-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常用于抗厌氧菌和抗滴虫治疗。运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室温环境中测量了叁种药品在0.9~19.5THz波段的光谱特性,得到其指纹谱。另外,通过探测替硝唑参照品和不同厂家、不同批次替硝唑药片在太赫兹波段的光谱信息,结合相关系数法、阵列相关系数法等信息处理技术对光谱信号进行数据挖掘;最终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有效、系统地鉴定替硝唑片活性成分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为此类药品生产和销售质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可视化途径。(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2年04期)

程毛杰,毕红[6](2009)在《苹果酸辅助法水热合成ZnS∶Mn的相态及其远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苹果酸辅助法水热合成了ZnS∶Mn。随着络合剂——苹果酸的加入量从0g,0.2g,1g增大到2g,苹果酸与锌离子和锰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有效控制了金属离子的释放速度,调节了ZnS∶Mn晶体的生长速度,因此,ZnS∶Mn的形貌规整度逐渐提高,其晶相也从混合相(立方相和六方相)转变为纯立方相。使用远红外光谱(Far-IR)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对ZnS∶Mn的晶格振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ZnS的远红外光谱在350cm-1~200cm-1范围内有1个宽吸收峰,而ZnS∶Mn在此范围内的吸收峰发生了裂分,裂分为279cm-1和315cm-1处的2个峰,并且位于315cm-1处的吸收峰比279cm-1处吸收峰吸收强度大,这可能是因为晶格态的Mn2+和点缺陷态的Mn2+均使ZnS∶Mn中TO振动模式的振动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所致。另外,随着水热合成中苹果酸加入量的增加,所得ZnS∶Mn样品的结晶性提高,晶体缺陷减少,使得位于Far-IR谱图上414cm-1处的吸收峰弱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期刊2009年06期)

杨丽敏,赵国忠,赵夔,石小溪,贾新锋[7](2008)在《胆酸和脱氧胆酸分子的远红外与THz吸收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胆酸和脱氧胆酸是胆汁酸中的主要成分,是人体中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两种分子只相差一个羟基,在远红外和太赫兹波段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胆酸分子的太赫兹(THz)吸收光谱有1.26THz(42cm-1)和2.02THz(67cm-1)两个吸收峰,脱氧胆酸分子的THz吸收光谱有1.13,1.26,1.69和2.17THz(即38,42,56,72cm-1)等几个吸收峰.两个分子的THz吸收光谱都包含有1.26THz(42cm-1)峰,反映出二者结构的相似性.它们的远红外光谱都有部分频率相近的谱带,但对比之下可以观察到峰位位移和相对峰强的改变.指认了两种物质的某些可能与羧基振动有关的特征吸收峰.为找出THz光谱隐含的信息,利用Omnic程序采用二阶导数方法来处理THz光谱数据,观察到多个子峰,说明分子结构中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氢键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远红外和THz吸收光谱是研究生物分子及鉴别生物分子结构的很好方法.(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邢永丽[8](2008)在《磁场下量子环的电子态及远红外吸收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低维半导体器件制备技术的发展,人们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新型半导体低维结构──量子环。由于这种低维结构有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在研究量子环电子态的众多理论模型中,偏心抛物势模型和精细台阶势模型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模型。然而,偏心抛物势模型很难给出量子环中合适的中心势垒高度,精细台阶势模型的调节参数又比较多,不便于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势函数模型U(r)=C_0 {1+C_1e~(-C_3(r-R))[(r-R)~2-C_2]},该势函数模型不仅与InGaAs纳米环的形成过程相符合,而且也能克服上述理论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该模型,利用准确对角化计算方法及洛伦兹线型函数代替δ函数,选取以二维各向同性线性谐振子波函数为基展开的波函数对外加垂直磁场下量子环中电子态和FIR谱进行相关的理论计算和分析。首先,我们计算并讨论了磁场对量子环量子能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B的增加,基态从m =0态逐渐变化到m =-1,m =-2,负m值越来越大的电子态;在磁场B = 7.5T时,基态从角动量m =0态转变到m =-1的电子态。其次,我们计算并分析了量子环的左旋和右旋FIR吸收谱。我们发现:在电子跃迁满足选择定则:Δm =±1,Δn =0和1的情况下,得出在低能区电子有四种可能的跃迁,随着磁场强度B的增加,电子的基态发生了量子态的交换,跃迁能态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同时FIR吸收谱线也分成了低能级和高能级两组峰,低能级峰源于电子n =0能级满足Δn =0的跃迁,高能级峰源于n =0与n =1的能级满足Δn =1的跃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由于我们提出的势模型比偏心抛物势模型势阱宽度窄,中心势垒高,势函数随r的变化非常接近实际情况,因此可以预测,我们的势模型更适合于研究高磁场、高能级及多电子体系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郑卫民,M.,P.,HALSALL,P.,HARRISON,M.,J.,STEER[9](2007)在《δ-搀杂GaAs/AlAs多量子阱中铍受主远红外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在GaAs中均匀搀杂和一系列GaAs/AlAs多量子阱中δ-搀杂浅受主杂质铍(Be)原子带内跃迁的远红外吸收研究.在4.2K温度下实验测量的远红外吸收谱中清楚地观察到了叁条主要的浅受主带内跃迁吸收线,它们分别来源于铍受主基态到它的叁个奇宇称激发态的跃迁.应用变分原理,我们计算了量子限制铍受主2p激发态到1s基态跃迁能量随量子阱宽度的变化关系.通过比较发现,2pz→1s跃迁能量理论计算符合类-D吸收线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07年01期)

陈治平,王健,王歧英,何佑明,许自富[10](2004)在《多种物质的远红外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散射理论,描述了多种物质对红外入射的吸收问题。首先通过计算单个粒子的有关参数,推导出了一定条件下气悬体粒子随参量变化时的透射关系,进而计算出一定入射波长条件下某些远红外材料的最低透射率,从绘制的透射率曲线看出,每个连续的透射率曲线都有一个最小值。显然,选择对应的粒子直径可以为烟幕加工提供理论上优化的依据。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4年03期)

远红外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表面等离激元是由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与光波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金属表面电荷密度振荡的现象。当入射光频率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频率相同时,电荷振荡和光场的耦合作用产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由于表面等离激元独特的电磁特性,表面等离激元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热点研究对象。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远红外增强吸收结构能大大提高红外器件对远红外光的吸收效率,同时还能改变设计结构来调整吸收峰位置,以及调整特定波长下吸收峰的半峰宽度,来满足器件的吸收不同需求,为将来成熟的军事、民用的红外吸收器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远红外波段增强吸收结构。本文建立了金光栅/单层、双层介质层的增强吸收结构单元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模型的红外吸收率进行仿真,通过调整模型的金光栅结构参数、双层介质层参数,我们分析了增强吸收结构的各参数对红外吸收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得到了较优吸收率及吸收曲线下的参数范围,最后与金属光栅/单层介质层吸收结构进行比较,总结两种结构的优缺点。建立在仿真基础之上,对远红外增强吸收结构单元的微加工流程进行设计,重点在对金光栅结构进行加工流程设计,分析了几种不同加工微纳光栅结构的加工流程,结合仿真参数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加工流程。最后我们结合实际加工材料与微加工实验设备对增强吸收结构单元进行初步的加工制备,并对微加工结果进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红外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胡之厅,程纪伟,杜磊,朱钰方,张家振.基于SU8的远红外超材料完美吸收器理论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2].李辉.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远红外增强吸收结构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

[3].叶财炎.基于完整石墨烯结构的远红外及THz波吸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4].王超,时家明,赵大鹏,汪家春,陈宗胜.缺陷层的材料吸收对远红外窄带滤光片的调制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

[5].张振伟,左剑,张存林.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药品的远红外与太赫兹吸收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

[6].程毛杰,毕红.苹果酸辅助法水热合成ZnS∶Mn的相态及其远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

[7].杨丽敏,赵国忠,赵夔,石小溪,贾新锋.胆酸和脱氧胆酸分子的远红外与THz吸收光谱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8].邢永丽.磁场下量子环的电子态及远红外吸收谱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9].郑卫民,M.,P.,HALSALL,P.,HARRISON,M.,J.,STEER.δ-搀杂GaAs/AlAs多量子阱中铍受主远红外吸收研究[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7

[10].陈治平,王健,王歧英,何佑明,许自富.多种物质的远红外吸收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

标签:;  ;  ;  ;  

远红外吸收论文-胡之厅,程纪伟,杜磊,朱钰方,张家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