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异构酶活性论文-卢东渤,陈宇,刘姗,郭超,李霞

反异构酶活性论文-卢东渤,陈宇,刘姗,郭超,李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异构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茚[1,2-b]并吲哚,抗肿瘤,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抑制剂,逆转多重耐药

反异构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卢东渤,陈宇,刘姗,郭超,李霞[1](2019)在《茚[1,2-b]并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双重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和Ⅱ及逆转多重耐药等生物活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拓扑异构酶Ⅰ和拓扑异构酶Ⅱ双重抑制剂因为具有双靶点,在提高抗增值活性的同时可以降低毒副作用。作者设计并合成了28个茚[1, 2-b]并吲哚衍生物类新型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抑制剂,并发现化合物2-3j具有最强抗细胞增殖活性,在HCT-116细胞实验中IC50值为0.74μM,且可以诱导人直肠癌细胞凋亡。2-3j不仅对药物敏感细胞系有活性,对于多重抗药(MDR)细胞系K562/A02, MCF-7/Adr和KB/Vcr细胞均有逆转抗药性作用,逆转抗药性倍数变化分别为3.2, 10.1和5.8。2-3j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ABCG2活性,提高药物细胞内浓度,从而增强MDR细胞对传统化疗药物的敏感度。2-3j可以作为潜在的新型拓扑异构酶Ⅰ&Ⅱ和ABCG2抑制剂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11期)

潘源虎,张鹤营,谢书宇,陈冬梅,陶燕飞[2](2019)在《喹恶啉类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喹恶啉类兽用抗菌药可以通过产生氧自由基导致细菌DNA断裂发挥抗菌作用,类似药物替拉扎明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其对DNA拓扑异构酶Ⅱ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选取喹多辛、喹乙醇和乙酰甲喹等喹恶啉类药物,研究其对E.Coli.DNA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活性,揭示该类药物抗菌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两种试剂盒分别测定E.Coli.DNA旋转酶(DNA gyrase)和E.Coli.DNA拓扑异构酶Ⅳ(DNA TOPⅣ)的活性,1U的DNA gyrase/DNA TOPⅣ可将pBR322 DNA全部转化为超螺旋/松弛的质粒DNA,反应结束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水洗脱色,紫外成像观察结果。选(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柴可可[3](2019)在《多吡啶Pt(Ⅱ)类配合物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遗传信息的核心,具有一定的结构多态性,在肿瘤治疗上是许多药物的作用靶点。目前合成新型的小分子金属配合物,构建丰富的配合物结构,并研究它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在探索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开发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含吡啶类衍生物的单核、双核和叁核金属铂(II)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其结构,确认目标化合物,研究其生物活性。培养得到部分配体和配合物的单晶,进行解析。所有的配体都以吡啶为基本单元,逐步对其进行修饰,期望提高其生物活性,比如对双螺旋DNA的解旋作用、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结合作用、溴化乙锭的竞争作用和拓扑异构酶I(Topo I)活性抑制作用,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等。(1)合成配合物Pt(dbbpy)Cl(1)和[Pt(dbbpy)_2](PF_6)_2(2)。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π-π堆积相互作用,配合物2则因其分子之间的离子表现为显着的弯曲膨胀。DNA结合实验表明,配合物1优先结合DNA,能加速核酸的解旋。配合物2的dbbpy配体有较高的表面积,对G-quadruplex DN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配合物1和2均有显着的Topo I抑制作用,且2的抑制作用强于1。这两种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系均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正常细胞株作为参考,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2)引入活性基团吗啉,合成含有吗啉修饰的多吡啶配体和不同离去基的配合物[Pt(L~3)Cl]CF_3SO_3(3)、[Pt(L~3)(NH_3)](CF_3SO_3)_2(4)和[Pt(L~3)(PPh_3)](CF_3SO_3)_2(5)。晶体结构显示,配合物5中以Pt(II)为中心呈方形平面构象,但由于分子上下存在两个对称的阴离子CF_3SO_3~-,引起位阻效应,无π-π堆积作用。配合物4与CT DNA的结合常数K_b最高可达9.57×10~6 M~(-1),与DNA展现出优异的亲和力,比经典的插入剂溴化乙锭(EB)更强。这可能与它们之间嵌入和静电作用存在有关。配合物3,4,5均有Topo I抑制活性。3,4,5均有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其作用亦强于顺铂。(3)合成一个新的配体L~4和叁个双核配合物[Pt_2(L~4)Cl_2]Cl_2(6),[Pt_2(L~4)Br_2]Br_2(7)和[Pt_2(L~4)I_2]I_2(8),L~4的结构已经X射线晶体证实。在晶体数据的分析后检测到存在π-π堆积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和荧光手段,测试了这些配合物与CT DNA的结合能力,配合物8的K_b值最高可达8.72×10~6 M~(-1),比经典的DNA插入剂EB和6,7都高。配合物6对质粒DNA的解旋作用和Topo I抑制能力比配合物7,8更强。配合物8对A549(人肺癌细胞)和HepG2(人肝癌细胞)两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与顺铂类药物相当。(4)合成1个新的配体L~6和1个叁核配合物[Pt_3(L~6)Cl_3]Cl_3(9)。通过Uv-vis手段,测试了配合物9与DNA的结合能力,它的K_b最高可达8.20×10~6 M~(-1),比经典的DNA插入剂EB和之前的部分配合物都高。配合物9对质粒DNA的解旋作用和Topo I抑制能力比先前配合物更强,这也说明随着核数的增加,其解旋作用确实有显着地增加。(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丹,刘延平,田春昊,孙婷婷,陈长兰[4](2019)在《藤黄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对拓扑异构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藤黄酸分子式为C_(38)H_(44)O_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尚无其抑制细菌生长方面活性报道.以藤黄酸为母药,合成得到藤黄酸甲酯和藤黄酸二甲基乙酰胺两种藤黄酸衍生物,考察这几种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凝胶电泳法检测几种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叁种药物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酥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藤黄酸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而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酥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志颖,丁艳娇,卜华港,沈月毛[5](2018)在《6-取代芳基-2-甲氧基喹啉类拓扑异构酶Ⅱα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 Ⅱα, Topo Ⅱα)是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研究靶标之一.前期研究发现对联叁苯类化合物对TopoⅡα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人乳腺导管癌细胞增殖.本研究通过对联叁苯类化合物的骨架跃迁,设计合成了19个6-取代芳基-2-甲氧基喹啉类衍生物3a~3s,包括取代苯基、氮硫杂环和萘环等.体外人叁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生长抑制实验和Topo Ⅱα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6-(4-羟甲基苯基)-2-甲氧基喹啉(3b)有明显细胞毒性和Topo Ⅱα抑制活性(IC_(50)=9.9μmol·L~(-1)).研究结果为研发新型Topo Ⅱα抑制剂提供了新方向,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谢新文[6](2018)在《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细胞的一种基本核酶,DNA拓扑异构酶可参与细胞的复制、转录和有丝分裂等生命过程。DNA在复制和转录时,双链在解链的过程中分子内部以及分子间容易发生纠缠折迭。作为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拓扑异构酶能够缓解DNA分子出现的拓扑学张力,断开和连接DNA链的磷酸二酯键,介导DNA单链或双链的瞬时断裂和再连接,从而催化超螺旋状态与解旋状态拓扑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靶点。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拓扑异构酶分为Topo Ⅰ和TopoⅡ。Topo Ⅰ催化单链的瞬时断裂和再链接,TopoⅡ催化双链的瞬时断裂和再连接。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以拓扑异构酶为作用靶点,通过影响Topo酶的活性,干扰DNA复制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杀死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按照与DNA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DNA嵌入剂(如安丫啶、米托蒽醌等)和非嵌入剂。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Topo毒剂和Topo催化抑制剂。TopoⅡ毒剂通过稳定Topo Ⅱ介导的可裂解复合物Topo-DNA形成永久性的DNA的双链断裂而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和替尼泊苷(Teniposide,Vumon,VM-26)等鬼臼毒素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肺癌、生殖细胞癌、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Topo Ⅱ催化抑制剂可通过阻止Topo与DNA的结合而影响DNA的复制过程进而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如阿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药物。新型的Topo Ⅱ抑制剂主要有黄酮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喹喔啉类、苯菲腚类、氨缩硫脲类等,处于临床研究的药物有 Vosaroxin、F14512、XK469、C-1311 等。目前临床使用的Topo抑制剂,Topo Ⅱ抑制剂研究较多,且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如水溶性差、抗瘤谱窄、耐药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寻找高效、副作用少的Topo Ⅱ抑制剂是当前研发抗肿瘤药物的热点之一。作为一个很具潜力的先导化合物,XK469具有较强的广谱抑制各种实体瘤的作用,较传统的Topo抑制剂如喜树碱等,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以此为设计切入点,通过对其与DNATopoⅡ的共晶(PDB:1ZXM)结合模式的分析,运用骨架跃迁、拼合原理等药物设计的基本思路,并结合计算机分子对接(sybyl)模拟,引入了具有广泛药效的蒽醌骨架,设计合成了 A系列酰胺类化合物(30个)和B系列多胺化合物(8个)。对A、B系列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两个系列均对不同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抗增殖活性。其中A系列对测试的贴壁细胞抑制作用较差,对悬浮细胞K562的作用最为敏感,大部分化合物的IC50在1-10μM之间,化合物6d5的活性最高(IC50 = 0.77μM),而化合物6d2对不同细胞综合抑制能力最好。B系列化合物有较广泛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直链多胺化合物16c的综合活性最好(IC50在6.56-10.71 μM之间),对HepG2和MDA-MB-231细胞的活性强于米托蒽醌,对HCT116细胞活性与米托蒽醌相当。支链化合物中,对于HepG2和MDA-MB-231细胞,19a,19b,19d与米托蒽醌活性相当或稍强,19c对MDA-MB-231活性强于米托蒽醌。通过Topo Ⅱ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实验和kDNA去连接实验,证明了目标化合物作用于Topo Ⅱα,且多数化合物的抑酶活性与VP16相当或更强。通过DNA嵌入实验,确定了 A系列和B系列代表化合物6d2和16c均为DNA非嵌入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赵彤彤,赵微,张颜婷,赵国芬[7](2017)在《聚电解质微囊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的制备及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CLA)是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具有诸多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目前,生物酶法生产CLA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因为其产品专一性好,反应条件温和,而且可以获得异构体单一的、有生理活性的CLA。亚油酸异构酶酶Linoleic Acid Isomerase,LAI)是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关键酶,但游离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稳定性差、易失活、酶与底物难以分离,不利于产物的回收与连续生产等缺点。酶的固定化技术可以改变酶的微环境,提高酶在反应体系中的扩散效果和热力学稳定性,调节和控制酶的活性和选择性,同时有利于酶的回收和产品的连续化生产。本研究以构建表达植物乳杆菌P-8亚油酸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JM109-LAI-pQE30为研究材料,从基因工程菌JM109-LAI-pQE30中诱导表达重组LAI,并对表达重组LAI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Ni-NTA树脂纯化了LAI粗酶液,为了提高其稳定性,随后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以聚电解质PAH和PSS为微囊化材料对分离纯化出的重组LAI进行微囊化,来固定重组LAI,并对微囊化重组LAI进行酶活力、粒径和酶学性质的研究。结论如下:(1)基因工程菌JM109-LAI-pQE3诱导表达重组LAI的最佳条件:诱导时机为培养菌体7 h时进行诱导,诱导培养时间为10 h,诱导剂浓度为0.15 mM,诱导培养温度为30℃。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所得粗酶液酶活力为(3.85±0.075)×10~3U/mL。(2)经Ni-NTA树脂纯化后的重组LAI经SDS-PAGE电泳检测可见较为单一的条带,重组LAI的相对分子量约为64kD,纯化成功。纯化后的重组LAI比活力为2.16×10~3U/mg,酶活力回收率为87%,纯化倍数23.3倍。(3)利用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技术对重组LAI进行微囊化,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可见,模板及制备的微囊化呈球状。当CaCl_2:NaCO_3:LAI的比例为1:1:2时,重组LAI的固载率最高。当重组LAI包覆4个(PAH/PSS)双层膜时,重组LAI微胶囊粒径为617.0 nm,其比活力最高,达(2.12±0.085)×10~3U/mg。(4)微囊化重组LAI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该酶在温度20~60℃之间、pH为2~7之间能保持稳定,半衰期为95.4 h。微囊化重组LAI较游离重组LAI比活力有所下降,但是在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半衰期方面明显均优于游离重组LAI,对LAI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1)

刘松娇[8](2017)在《嗜热自养甲烷杆菌二硫键异构酶活性结构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热自养甲烷杆菌,形态上微型杆状或丝状,无孢子,也不运动,最适生长温度为65℃,是一种专性厌氧嗜热古菌。嗜热自养甲烷杆菌二硫键异构酶(Mt PDI)具有促进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和异构化的功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在宿主热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嗜热自养甲烷杆菌进行胁迫处理,发现逆境处理后MtPDI的表达量会增加,并且胁迫处理后的嗜热自养甲烷杆菌菌株形态会发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MtPDI活性结构域中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推测了Mt PDI的活性结构域(C_(74)PAC_(77)),通过对MtPDI的活性结构域进行定点突变,从而研究突变后二硫键异构酶的酶活性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其在逆境中发挥的作用是否减弱。结果如下:1.MtPDI活性结构域中C74,C77位点进行突变后,MtPDI(C74S),MtPDI(C77S),MtPDI(C74S/C77S)的还原酶活性都有所下降,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32.2%,40.7%和51.2%,双突变对酶活性影响相比单点突变大。但C74,C77位点进行突变对MtPDI的分子伴侣活性没有影响。2.热处理后,突变体MtPDI(C74S),MtPDI(C77S),MtPDI(C74S/C77S)对大肠杆菌的热损伤保护明显低于MtPDI,但是在盐胁迫中,突变前与突变后的菌株长势变化不明显。综上所述,MtPDI活性结构域C74,C77位点氨基酸是其还原酶活性起主要作用的氨基酸。并且对MtPDI活性结构域中C74,C77位点进行突变会影响MtPDI热损伤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31)

张政荣[9](2017)在《拟南芥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tPDIL1)酶活性及其抗逆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是一种调控巯基/二硫键转换及异构化的酶类。定位于内质网的动物PDI,参与应激反应并催化蛋白质的正确折迭,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植物PDI的研究相对较少,拟南芥中有多条编码PDI类蛋白(PDI-like,AtPDIL)的基因,其中有些基因的表达受到内质网未折迭蛋白质的诱导,暗示这些基因可能与应激胁迫响应有关。与大多数只定位于内质网中的拟南芥PDI成员不同,AtPDIL1是一个既能够定位于内质网中,又能够定位于叶绿体中的蛋白。该蛋白是否具有二硫键异构酶活性以及其是否能够响应胁迫等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克隆得到拟南芥AtPDIL1基因,诱导表达后检测了其编码蛋白的异构酶活性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抗逆功能;利用拟南芥AtPDIL1的T-DNA插入突变体及转基因超表达株系,分析AtPDIL1基因在响应多种胁迫中的作用,揭示了AtPDIL1基因对拟南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并重组表达AtPDIL1蛋白,检测该蛋白的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活性。从未经处理的拟南芥材料中不能克隆到AtPDIL1基因,所以我们从NaCl胁迫处理12h的拟南芥材料中提取RNA,利用RT-PCR反转录得到cDNA,再利用特异性引物从cDNA中克隆得到AtPDIL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到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AtPDIL1重组蛋白质。AtPDIL1重组蛋白能够催化二硫键错配的RNase A恢复部分酶活性,且活性恢复程度依赖于体系中AtPDIL1重组蛋白的浓度,实验结果证明AtPDIL1具有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活性。(2)2对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对AtPDIL1的二硫键异构酶功能起重要作用。动、植物PDI的序列比对显示,PDI序列上有2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AtPDIL1序列上的2对半胱氨酸进行定点突变,共获得4个AtPDIL1半胱氨酸单突变体(AtPDIL1_(C128A)、AtPDIL1_(C131A)、AtPDIL1_(C467A)、AtPDIL1_(C470A))以及2个半胱氨酸双突变体(AtPDIL1_(C128/131A)、AtPDIL1_(C467/470A)),诱导表达并纯化后检测突变蛋白的异构酶活性。结果发现所有突变蛋白的异构酶活性都有显着的降低,其中2个双突变体的异构酶活性只有野生型蛋白的70%左右,4个单突变体的活性降低更加明显,只有野生型的50%左右。结果说明4个保守半胱氨酸都对AtPDIL1的异构酶功能起重要作用。(3)AtPDIL1能够提高原核细胞的抗逆功能。将含有AtPDIL1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接种在固体胁迫培养基上,观察AtPDIL1的表达对细胞胁迫条件下生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Cl、甘露醇、H_2O_2固体培养基上,表达AtPDIL1的大肠杆菌其菌落数明显多于转入空质粒的大肠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AtPDIL1的表达也显着提高了大肠杆菌在胁迫情况下的生长速度,相比转入空质粒的大肠杆菌能更早的到达对数生长期。结果说明AtPDIL1明显提高了原核细胞抗胁迫的能力。(4)AtPDIL1抗胁迫功能与其异构酶活性直接相关。利用构建的AtPDIL1半胱氨酸突变体,检测半胱氨酸点突变对AtPDIL1抗逆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甘露醇胁迫培养基上,与表达野生型AtPDIL1(WT-AtPDIL1)的大肠杆菌比,表达AtPDIL1半胱氨酸突变体(Mutant-AtPDIL1)的大肠杆菌菌落数都明显减少。对10~(-4)接种浓度下的菌落数统计结果显示,表达Mutant-AtPDIL1的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只有表达WT-AtPDIL1的大肠杆菌菌落数的30%左右。结果说明AtPDIL1保守的半胱氨酸突变影响其抗胁迫的能力,即保守半胱氨酸对AtPDIL1的抗逆功能起关键作用。保守半胱氨酸突变既影响AtPDIL1的异构酶活性又影响其抗逆功能,推测AtPDIL1的抗胁迫功能和其异构酶活性直接相关。(5)AtPDIL1基因在拟南芥各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的特点,且该基因的表达受到H_2O_2、甘露醇和NaCl等胁迫的诱导。克隆AtPDIL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构建Pro_(AtPDIL1)-Gus融合表达载体进行转基因,并筛选表达GUS的株系。GUS染色结果和qRT-PCR检测结果表明AtPDIL1在拟南芥各组织中呈现出组成型表达的特点,且该基因在根里面的表达量最高。此外,在Na Cl、甘露醇和H_2O_2胁迫处理下,转基因Gus株系的染色结果以及野生型株系qRT-PCR检测结果表明AtPDIL1基因的表达受到胁迫的诱导,暗示该基因在拟南芥中可能参与到逆境胁迫的响应途径。(6)AtPDIL1能够提高拟南芥的抗逆功能。利用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进行转基因,并筛选出超表达AtPDIL1的纯合体株系;购买得到AtPDIL1表达下调的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在种子的萌发实验中,对野生型(WT)、超表达和突变体株系进行NaCl、甘露醇、H_2O_2和外源ABA处理,与WT株系比,AtPDIL1超表达株系的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而突变体的明显降低;在胁迫处理下,幼苗根的生长也能够看到明显的差异,其中AtPDIL1超表达株系的根长明显比WT的长,而突变体的根长明显比WT的短。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根长实验表明,AtPDIL1基因的表达直接影响到胁迫条件下植株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即AtPDIL1能够提高拟南芥的抗逆功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10)

王丽萍,李哲,张兰,张燕宁,毛连纲[10](2016)在《喜树碱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杀虫活性的测定及其对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喜树碱(CPT,1)是一种从喜树中提取出的喹酮生物碱化合物,对各种昆虫存在潜在的杀虫活性。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发现喜树碱会引起甜菜夜蛾细胞系的细胞凋亡,作用靶标是DNA拓扑异构酶I。在本论文中,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的喜树碱20-N-[(叔丁基氧)羰基]-氨基酸衍生物,并且评价了其杀虫活性,细胞毒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I的抑制活性。通过用N-叔丁氧基羰基-氨基酸对喜树碱20-羟基的取代合成了7种衍生物。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与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HCPT,2)相比,化合物1a,1c和1e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有更好的触杀活性。化合物1a和1f对甜菜夜蛾中肠细胞系IOZCAS-Spex-II有更好的细胞毒性,同样的,化合物1e和1f对DNA拓扑异构酶I存在更显着的解旋活性。因此,化合物1e和1f作为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存在更好的杀虫活性,这表明:喜树碱氨基酸类衍生物进一步发展为潜在的以DNA拓扑异构酶I为靶标的杀虫剂是有前途的。(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反异构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喹恶啉类兽用抗菌药可以通过产生氧自由基导致细菌DNA断裂发挥抗菌作用,类似药物替拉扎明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其对DNA拓扑异构酶Ⅱ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选取喹多辛、喹乙醇和乙酰甲喹等喹恶啉类药物,研究其对E.Coli.DNA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活性,揭示该类药物抗菌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两种试剂盒分别测定E.Coli.DNA旋转酶(DNA gyrase)和E.Coli.DNA拓扑异构酶Ⅳ(DNA TOPⅣ)的活性,1U的DNA gyrase/DNA TOPⅣ可将pBR322 DNA全部转化为超螺旋/松弛的质粒DNA,反应结束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水洗脱色,紫外成像观察结果。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异构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卢东渤,陈宇,刘姗,郭超,李霞.茚[1,2-b]并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双重抑制拓扑异构酶Ⅰ和Ⅱ及逆转多重耐药等生物活性研究(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9

[2].潘源虎,张鹤营,谢书宇,陈冬梅,陶燕飞.喹恶啉类药物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活性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柴可可.多吡啶Pt(Ⅱ)类配合物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4].王丹,刘延平,田春昊,孙婷婷,陈长兰.藤黄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对拓扑异构酶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李志颖,丁艳娇,卜华港,沈月毛.6-取代芳基-2-甲氧基喹啉类拓扑异构酶Ⅱα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8

[6].谢新文.DNA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赵彤彤,赵微,张颜婷,赵国芬.聚电解质微囊化重组亚油酸异构酶的制备及活性的研究[C].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8].刘松娇.嗜热自养甲烷杆菌二硫键异构酶活性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7

[9].张政荣.拟南芥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tPDIL1)酶活性及其抗逆功能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10].王丽萍,李哲,张兰,张燕宁,毛连纲.喜树碱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杀虫活性的测定及其对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作用[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  ;  

反异构酶活性论文-卢东渤,陈宇,刘姗,郭超,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