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唐画派论文-赵紫亮

勉唐画派论文-赵紫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勉唐画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苦难,苦难美学,藏族文化,唐卡

勉唐画派论文文献综述

赵紫亮[1](2018)在《唐卡艺术“苦行僧”题材中苦难美学的价值体现——以勉唐画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卡绘画艺术是藏族文化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之一,同时唐卡艺术也是藏族文化重要的承载形式。本文旨在讨论勉唐画派唐卡艺术的"苦行僧"题材中苦难美学的价值体现,那么我们也会重点考察在藏族文化语境下的"苦难美学",寻找在勉唐画派唐卡艺术中"美拯救世界"的一系列因素,从而证明勉唐画派唐卡"苦行僧"题材中"苦难美学"的价值体现,以及在藏族文化中"苦难美学"的价值体现。由于此,本文旨在从两个方面出发,来全方位的考察和展示"苦难美学"在唐卡勉唐画派"苦行僧"题材中的价值体现。第一个方面,需要考察"苦难"在藏族文化中存在的含义;第二个方面,是研究勉唐画派唐卡中"苦难美学"的价值体现。(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23期)

曹磊[2](2017)在《勉唐画派唐卡艺术装饰意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藏族唐卡绘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勉唐派唐卡绘画为例,研究装饰性语言在其中的体现与应用。装饰本身就是艺术,佛教在西藏受到众人信仰与支持,在藏传佛教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种类的艺术产物,囊括了雕塑、服饰、绘画、文字、建筑等诸多方面。随着西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信息与文化在西藏传播交流,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形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转变。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也因为关注度的不断升温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渐渐世俗化,商业化,从而失去其往昔的艺术水准,取而代之的是为了缩短绘制时间而产生的良莠不齐的唐卡艺术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拉低了极具装饰性的唐卡艺术的整体水准,也使很多致力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大人士陷入了深思,这些都足以让人痛心遗憾的。针对于此,研究唐卡艺术的装饰性,对唐卡绘画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勉唐画派唐卡艺术代表了整体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准和审美意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唐卡绘画艺术的装饰造型方面、构图方面、色彩叁方面进行所体现出的装饰意味分析,并甄选出该画派具有代表性的画作进行细致解析。进一步揭示宗教艺术中的装饰美学运用。对该艺术的绘画材料、工具、主要绘制题材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一研究不仅仅只是学术上的需求,也为保护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的原生态部分做出努力。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西藏地区成为了国人向往的心灵净土,旅游圣地。唐卡艺术的职能也从单一的宗教职能演化为多重职能,所以本文在探究唐卡艺术装饰性的同时,结合现代唐卡艺术所面临的现状,对唐卡艺术所衍生的艺术品也进行了涉猎。而唐卡艺术的装饰性研究对唐卡艺术新的发展领域,如印花、旅游纪念品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5-31)

格旺,扎平[3](2013)在《略谈西藏新勉唐画派在后藏的传承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唐卡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五大主要绘画流派,本文拟介绍其中广为流传的西藏新勉唐画派在后藏一带的传承历史及谱系,并进一步提出旧勉唐派与新勉唐派绘画传统的识别、认定、保护等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西藏艺术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王金峰[4](2007)在《新勉唐画派唐卡大师丹巴绕旦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藏新勉唐画派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唐卡画师,他将新勉唐画派的唐卡带到了大学的殿堂,让传统的唐卡艺术走向了学院和民间。他就是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藏族传统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丹巴绕旦教授。本文通过对丹巴绕旦的深度访谈和对其唐卡作品的分析,实地考察其所在学校教学场所、创作室、颜料加工厂等地,搜集整理并分析丹巴绕旦对唐卡绘画所作的贡献,进而透视新勉唐画派在当代的演变价值。本文认为,新勉唐画派在当代如何发展,在当代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倾向,这些也是唐卡这门地域性的艺术模式在文化人类学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新勉唐画派唐卡绘画在当代的重要性就在于其宗教意义混杂在世俗化过程里,由于其不断民间化、世俗化,佛教将自我欲望消融归于无我的境地逐渐被置换为佛教义理走向世俗语境化。随着拉萨城市化的进程,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宗教代替无我的宗教即是新勉唐画派唐卡在当代被赋予的涵义。唐卡民间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世俗化的过程,在这种世俗化的语境中,新勉唐画派唐卡的文化宗教意义正在逐渐融入世俗化的日常生活里。(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7-11-20)

勉唐画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藏族唐卡绘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勉唐派唐卡绘画为例,研究装饰性语言在其中的体现与应用。装饰本身就是艺术,佛教在西藏受到众人信仰与支持,在藏传佛教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种类的艺术产物,囊括了雕塑、服饰、绘画、文字、建筑等诸多方面。随着西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信息与文化在西藏传播交流,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唐卡绘画艺术的审美形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转变。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也因为关注度的不断升温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渐渐世俗化,商业化,从而失去其往昔的艺术水准,取而代之的是为了缩短绘制时间而产生的良莠不齐的唐卡艺术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拉低了极具装饰性的唐卡艺术的整体水准,也使很多致力于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大人士陷入了深思,这些都足以让人痛心遗憾的。针对于此,研究唐卡艺术的装饰性,对唐卡绘画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勉唐画派唐卡艺术代表了整体西藏唐卡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准和审美意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唐卡绘画艺术的装饰造型方面、构图方面、色彩叁方面进行所体现出的装饰意味分析,并甄选出该画派具有代表性的画作进行细致解析。进一步揭示宗教艺术中的装饰美学运用。对该艺术的绘画材料、工具、主要绘制题材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一研究不仅仅只是学术上的需求,也为保护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的原生态部分做出努力。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西藏地区成为了国人向往的心灵净土,旅游圣地。唐卡艺术的职能也从单一的宗教职能演化为多重职能,所以本文在探究唐卡艺术装饰性的同时,结合现代唐卡艺术所面临的现状,对唐卡艺术所衍生的艺术品也进行了涉猎。而唐卡艺术的装饰性研究对唐卡艺术新的发展领域,如印花、旅游纪念品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勉唐画派论文参考文献

[1].赵紫亮.唐卡艺术“苦行僧”题材中苦难美学的价值体现——以勉唐画派为例[J].艺术品鉴.2018

[2].曹磊.勉唐画派唐卡艺术装饰意味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3].格旺,扎平.略谈西藏新勉唐画派在后藏的传承史[J].西藏艺术研究.2013

[4].王金峰.新勉唐画派唐卡大师丹巴绕旦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勉唐画派论文-赵紫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