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衍生物论文-王一博

维甲酸衍生物论文-王一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维甲酸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色素瘤,维甲酸,肿瘤干细胞,紫杉醇

维甲酸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博[1](2018)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或粘膜上皮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变而来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耐药率高、易复发、生存率低等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恶性黑色素瘤仍然是最具有侵袭性的人类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增加,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成倍增加趋势。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和不能手术的晚期播散性病变。随着研究的进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治疗,先后出现了细胞毒性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纳米材料主导的靶向治疗以及光动力治疗等,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恶性黑色素瘤的耐药仍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大障碍。因此,研究并克服耐药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的耐药机制多种多样,肿瘤干细胞是其中之一。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内部一小部分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细胞,它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和耐药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肿瘤内部肿瘤干细胞的数量决定了该肿瘤的恶性程度。由于肿瘤干细胞是未分化或分化差的细胞,因此通过对肿瘤干细胞的诱导分化,降低其增生、迁移及耐药的能力,进而使用药物消灭,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治疗策略。在本研究第二章中,我们利用流式技术将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系的肿瘤干细胞分选出来,并研究维甲酸对它的作用。结果表明,维甲酸可以明显抑制黑色素瘤干细胞增生,阻断细胞分裂,下调其Sox2和Oct4的表达,诱导肿瘤干细胞分化,并降低它对紫杉醇的耐受性。对黑色素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发现,维甲酸对黑色素瘤干细胞之外的普通黑色素瘤细胞抑制作用较差。并且,维甲酸不溶于水,给药方式和效率低下,这些都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效果。维甲酸的基本结构由叁部分组成:由叁个甲基化乙烯单元组成的疏水部分,共轭四侧链的中间链和由羧基组成的亲水末端。在其羧基加入其它基团是合成维甲酸衍生物的常用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维甲酸衍生物不会改变它的主要功能基团。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改造维甲酸分子,保留其对肿瘤干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而克服它水溶性差和对普通癌细胞杀伤作用差的缺点。在第叁章中,我们利用全反式维甲酸,在其羧基端加入二茂铁基团;二茂铁具有卓越的氧化还原性能,二茂铁被叁氯化铁氧化后带有正电荷,形成全新的维甲酸衍生物—FCRA~+。该产物保留了维甲酸分子的功能基团,并且水溶性大大增加。另外,该产物可以大量消耗癌细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因此可以具有比维甲酸更强的抗癌效果。在本研究第四章中,我们将与维甲酸比较,在体外验证它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对黑色素瘤细胞,FCRA~+具有比维甲酸更强的抑制增生和诱导凋亡的能力。其中的机制为FCRA~+消耗了黑色素瘤细胞内的GSH,导致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OS)大量积累,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另外,对于黑色素瘤干细胞,FCRA~+具有与维甲酸相同的作用,可以诱导其分化,增加其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因此,该实验证明FCRA~+保留了维甲酸的功能活性,并增加了维甲酸的抗癌能力和水溶性,具有比维甲酸更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FCRA+对其它肿瘤细胞的作用,以及体内研究FCRA+对黑色素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的作用;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对肿瘤干细胞的详细机制,以及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生物安全性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王珊[2](2016)在《维甲酸及其衍生物调节天然免疫的Siglec-5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glecs, 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s)是一类最早发现于造血细胞中的Ⅰ型跨膜蛋白家族成员,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发现约15种Siglec。由于大部分Siglecs的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基于酪氨酸的抑制性基序ITI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或ITIM样结构域,使得Siglecs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免疫抑制功能。Siglec-5是Siglecs受体家族的一员,主要表达于人类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由于这些细胞是构成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员,因此Siglec-5作为免疫抑制性受体,其表达参与了天然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天然免疫又被称作非特异性免疫,由组织屏障、天然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构成,形成了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前两道防线,天然免疫机能主要依赖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它们可分别识别一种或几种存在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发挥多种免疫功能,如介导吞噬细胞吞噬、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等。近年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PRRs下游信号通路都具有活化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Siglecs家族就是一类抑制天然免疫的PRRs。维甲酸类药物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着广泛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全反式维甲酸(ATF RA)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治疗上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分化的作用明显,ATRA近年来被用于多种肿瘤疾病的探索治疗中。我们发现在Siglec-5启动子上含有多个与维甲酸X受体(RXR)结合的序列AGGTC A,因此,本论文研究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对Siglec-5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天然免疫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构建了包含Siglec-5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研究ATRA及其衍生物对Siglec-5启动子活性的影响。(2).采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U937细胞,用Western Blot法研究ATRA对Siglec-5的表达影响以及剂量依赖关系。(3).采用流式细胞法研究经ATRA.9-cisRA及Hx531等药物处理U937细胞48小时后Siglec-5表达含量的变化。(4).ATRA.9-cisRA处理U937细胞48小时后,收集细胞并用细菌GBS感染20分钟,最后裂解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研究ATRA及9-cisRA对Siglec-5胞内ITIM结构域招募SHP—1及SHP-2的影响。(5).以者正常人外周血全血及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为材料,在细菌因子fMLP刺激作用下,采用呼吸爆发实验研究Siglec-5及ATRA对全血及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6).使用PMA诱导U927细胞分化为贴壁的巨噬细胞,加不同药物及LPS处理,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释放,研究ATRA及其衍生物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分别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Western Blot法以及流式细胞术研究维甲酸及其衍生物对Siglec-5表达影响,结果显示ATRA,9-cisRA及拮抗剂Hx531都抑制了Siglec-5启动子活性,且ATRAX对Siglec-5的表达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2).免疫共沉淀法结果显示ATRA在信号转导机制上通过减弱Siglec-5胞内ITIM结构域与SHP—1及SHP-2的偶联作用,进而增加U937细胞的呼吸爆发能力。(3).呼吸爆发实验证实了ATRA能够通过抑带Siglec-5表达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4).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ATRA及其衍生物9-cisRA、Hx531减弱了巨噬细胞释放IL-6的含量,而TNF-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 iglec-5启动子上含有维甲酸受体反应元件,过表达RXR受体能够增强Siglec-5的表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维甲酸受体的激动剂ATRA,9-cisRA在Siglec-5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反式激动效应,均能使Siglec-5的表达低于基础水平。本研究结果证明ATRA能够抑制中性白细胞Sigle c-5的表达,进而增强了天然免疫系统对含唾液酸及β蛋白类病原菌的免疫监控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天然免疫能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刘慧[3](2016)在《新型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nate, ATPR)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模型,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和ATPR分别处理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为更明确ATRA和ATPR对HepG2增殖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此外,为初步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抑制因子p53蛋白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DM2 (murine double minute 2), 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μlating protein of p53, ASPP)家族,周期相关蛋白(p21、周期蛋白(cyclin)D、cyclinE,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4、CDK6)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最后,为分析ATRA和ATPR对核内维甲酸受体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了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 RARs)和维甲酸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s, RXRs)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ATRA和ATPR均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活力,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但在同浓度、同一处理时间下,ATPR较ATRA的抑制率更高。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显示,ATPR可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而ATRA无明显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显示,ATPR可以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免疫荧光显示,ATPR组的p53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荧光密度增加,同样地,qRT-PCR和Western blot也表明ATPR能够增强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ATPR能够上调ASPP1、p21、Bax和caspase-3的水平,下调MDM2、iASPP、cyclinD、CDK6、cyclinE和Bcl-2的水平,而ASPP2和CDK4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对于维甲酸受体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ATRA和ATPR均能够增加RARα以及减少RXRβ和RXRγ的表达,但ATPR作用更显着,而RARy和RXRa的表达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此外,ATRA可以明显降低RARβ的表达量,而ATPR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同浓度、同等作用时间下,与ATRA相比,ATPR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ATPR通过结合不同的维甲酸受体后,上调p53的转录、翻译和ASPP1的表达水平,以及下调MDM2和iASPP表达,来调控下游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进而引起G0/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刘慧,周青,汪渊[4](2016)在《新型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Hep G2细胞为研究对象,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ATPR分别作用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ep G2细胞内周期蛋白D(cyclin D)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CDK6蛋白表达量。结果ATPR能够显着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P<0.05),并且同浓度、同一处理时间下,ATPR的抑制率更高(P<0.05);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PR较ATRA更能显着下调Hep G2细胞中cyclin D和CDK6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CDK4蛋白水平在各组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同等浓度下,ATPR抑制Hep G2细胞增殖的效果明显强于ATRA,其机制可能是ATPR通过下调cyclin D和CDK6蛋白的表达水平,造成G0/G1期阻滞,最终导致肝癌细胞株Hep G2的增殖抑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周佳丽,颜蕴文,江巧玲,吴燕,周青[5](2015)在《全反式维甲酸及其衍生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其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ATRA及其衍生物ATPR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TRA相比,相同浓度的ATPR能明显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随着浓度的增加,凋亡作用越加显着(P<0.05)。RT-PCR显示ATPR作用后Caspase-3 mRNA水平显着上调(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ATPR能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NF-κB、survivin的表达(P<0.05),上调促凋亡蛋白Bax、Grim-19、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 ATPR比ATRA更明显地促进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凋亡。(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詹侠,陈飞虎,汤继辉,葛金芳,徐亚运[6](2014)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ATPR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组织中新型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浓度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SD大鼠灌胃给药ATPR(20mg·kg-1)和静脉注射给药ATPR(7 mg·kg-1)后,分别于给药后2、4、7 h和5 min、1、5 h取各脏器组织,经预处理,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ATPR浓度。结果大鼠灌胃ATPR后,肠组织中药物浓度最高,其次在肝、脾、肺组织浓度较高,在心、肾、脂肪和脑组织中浓度较低。静注给ATPR后,肝组织中药物浓度最高,其次在脾、肺组织浓度较高,在心、肾、肠、脂肪和脑组织中浓度较低。结论两种给药途径给药ATPR后,肝组织的药物浓度均较高,提示ATPR在诱导肝癌细胞分化和抗癌细胞增殖方面可能会有较好的靶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4年07期)

杨艳艳[7](2014)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其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其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TRA与ATPR处理胃腺癌BGC823细胞后,MTT法检测ATRA、ATPR对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划痕法检测ATRA、ATPR对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ATRA、ATPR对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观察ATRA与ATPR对BGC823细胞中Claudin-18在细胞中定位的影响;Real-time qPCR实验检测ATRA、ATPR对BGC823细胞MLCK mRNA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TRA、ATPR处理BGC823细胞48h后,MLCK、MLC、RAR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TRA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但抑制率较低,而同等浓度下ATPR对BGC82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观察细胞形态,发现ATPR、ATRA均可使BGC823细胞生长变缓,且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由椭圆形变成梭形生长,而ATPR的上述作用明显强于ATRA。细胞划痕结果表明,ATPR与ATRA均可以降低BGC823细胞迁移率,经同等浓度和时间的药物处理后,ATPR较ATRA对BGC823细胞迁移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25μmol/LATRA与ATPR处理BGC823细胞48h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所降低,表现为形成的克隆数目减少,且单个克隆的平均细胞数减少,同样ATPR抑制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明显高于ATRA。观察免疫荧光图片,可以发现ATRA与ATPR均可以促使Claudin-18在BGC823细胞膜表面分布,与ATRA相比,ATPR促使Claudin-18在细胞膜表面的聚集现象更加明显。Real-time qPCR实验数据显示,ATRA与ATPR均可以降低BGC823细胞MLCK mRNA水平,而ATPR较ATRA效果更加明显,并有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PR与ATRA均可以降低MLCK的表达,并且ATPR较ATRA下调受体RARβ的表达,以及降低MLC磷酸化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ATPR抑制胃腺癌BGC82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效果明显强于ATRA,ATPR抑制胃腺癌BGC823细胞迁移的机制可能是通过RARβ/MLCK信号通路来降低迁移相关蛋白MLCK表达和MLC的磷酸化水平。(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方大钊,王伟杰,董楠,付宪华,孙晓阳[8](2013)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ATPR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triluoromethyl-phenyl retinate,ATPR)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ATPR作用U87细胞后,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FCM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化指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ATPR对U8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相关性,单细胞克隆形成率下降,细胞形态趋于成熟;FCM法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S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细胞呈G0/G1期阻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GFAP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ATPR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分化。(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3年08期)

左莉,汪渊[9](2013)在《全反式维甲酸及其衍生物通过降低细胞运动和增加紧密连接来抑制RKO细胞增殖和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及其衍生物(ATRP)对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RKO细胞,MTT法检测ATRA及ATRP对RKO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确定用药浓度。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试验分别检测ATRA及ATRP对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TRA及ATRP处理后RKO细胞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19)

王北[10](2013)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由肌球蛋白轻链激酶通过p38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维甲酸酯(ATPR)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迁移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PR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法检测ATPR、ML-7,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选择抑制剂、SB,p38通路抑制剂对单独和联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TPR处理细胞48h内MDA-MB-231细胞内MLCK的表达和MLC磷酸化水平,2h和48h内p38、ERK、JNK磷酸化水平。在检测ML-7处理细胞2h内细胞内p38磷酸化水平和SB和ATPR联合用药后MLCK的表达。结果ATPR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RA组细胞OD值从0.439±0.014,0.446±0.025,0.389±0.028,0.146±0.018,0.104±0.013,0.116±0.006到0.115±0.006而ATPR组的OD值从0.474±0.025,0.128±0.009,0.115±0.005,0.109±0.011,0.124±0.004,0.113±0.007到0.133±0.010。ATRA和ATPR对MDA-MB-231细胞抑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4.08μmol/l和18.06μmol/l。ATPR、ML-7和SB对细胞的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RA和ATPR对MDA-MB-231细胞48h相对迁移率分别为:90%和5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PR显着降低MLCK的表达和2h和48h的MLC、p38、ERK、JNK的磷酸化,同时,ML-7可以抑制2h内MDA-MB-231细胞内p38磷酸化和SB可以降低48h内MDA-MB-231细胞内MLCK的表达和MLC磷酸化的水平。结论ATPR比ATRA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更好的抑制的作用,可能与MLCK表达和MLC磷酸化水平下调相关且参与p38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3-04-01)

维甲酸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glecs, 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s)是一类最早发现于造血细胞中的Ⅰ型跨膜蛋白家族成员,目前在人类细胞中发现约15种Siglec。由于大部分Siglecs的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基于酪氨酸的抑制性基序ITI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或ITIM样结构域,使得Siglecs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免疫抑制功能。Siglec-5是Siglecs受体家族的一员,主要表达于人类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由于这些细胞是构成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员,因此Siglec-5作为免疫抑制性受体,其表达参与了天然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及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天然免疫又被称作非特异性免疫,由组织屏障、天然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构成,形成了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前两道防线,天然免疫机能主要依赖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它们可分别识别一种或几种存在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发挥多种免疫功能,如介导吞噬细胞吞噬、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等。近年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PRRs下游信号通路都具有活化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Siglecs家族就是一类抑制天然免疫的PRRs。维甲酸类药物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着广泛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全反式维甲酸(ATF RA)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的治疗上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分化的作用明显,ATRA近年来被用于多种肿瘤疾病的探索治疗中。我们发现在Siglec-5启动子上含有多个与维甲酸X受体(RXR)结合的序列AGGTC A,因此,本论文研究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对Siglec-5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天然免疫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构建了包含Siglec-5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研究ATRA及其衍生物对Siglec-5启动子活性的影响。(2).采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U937细胞,用Western Blot法研究ATRA对Siglec-5的表达影响以及剂量依赖关系。(3).采用流式细胞法研究经ATRA.9-cisRA及Hx531等药物处理U937细胞48小时后Siglec-5表达含量的变化。(4).ATRA.9-cisRA处理U937细胞48小时后,收集细胞并用细菌GBS感染20分钟,最后裂解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研究ATRA及9-cisRA对Siglec-5胞内ITIM结构域招募SHP—1及SHP-2的影响。(5).以者正常人外周血全血及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为材料,在细菌因子fMLP刺激作用下,采用呼吸爆发实验研究Siglec-5及ATRA对全血及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6).使用PMA诱导U927细胞分化为贴壁的巨噬细胞,加不同药物及LPS处理,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释放,研究ATRA及其衍生物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分别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Western Blot法以及流式细胞术研究维甲酸及其衍生物对Siglec-5表达影响,结果显示ATRA,9-cisRA及拮抗剂Hx531都抑制了Siglec-5启动子活性,且ATRAX对Siglec-5的表达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2).免疫共沉淀法结果显示ATRA在信号转导机制上通过减弱Siglec-5胞内ITIM结构域与SHP—1及SHP-2的偶联作用,进而增加U937细胞的呼吸爆发能力。(3).呼吸爆发实验证实了ATRA能够通过抑带Siglec-5表达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4).酶联免疫法结果显示ATRA及其衍生物9-cisRA、Hx531减弱了巨噬细胞释放IL-6的含量,而TNF-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 iglec-5启动子上含有维甲酸受体反应元件,过表达RXR受体能够增强Siglec-5的表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维甲酸受体的激动剂ATRA,9-cisRA在Siglec-5基因表达中发挥着反式激动效应,均能使Siglec-5的表达低于基础水平。本研究结果证明ATRA能够抑制中性白细胞Sigle c-5的表达,进而增强了天然免疫系统对含唾液酸及β蛋白类病原菌的免疫监控作用,提高了机体的天然免疫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维甲酸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一博.新型维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王珊.维甲酸及其衍生物调节天然免疫的Siglec-5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刘慧.新型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4].刘慧,周青,汪渊.新型全反式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

[5].周佳丽,颜蕴文,江巧玲,吴燕,周青.全反式维甲酸及其衍生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凋亡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

[6].詹侠,陈飞虎,汤继辉,葛金芳,徐亚运.新型维甲酸衍生物ATPR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

[7].杨艳艳.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其衍生物4-氨基-2-叁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4

[8].方大钊,王伟杰,董楠,付宪华,孙晓阳.新型维甲酸衍生物ATPR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肿瘤.2013

[9].左莉,汪渊.全反式维甲酸及其衍生物通过降低细胞运动和增加紧密连接来抑制RKO细胞增殖和迁移[C].第八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3

[10].王北.新型维甲酸衍生物由肌球蛋白轻链激酶通过p38信号转导途径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D].安徽医科大学.2013

标签:;  ;  ;  ;  

维甲酸衍生物论文-王一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