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真菌论文-李晓芳,田颖超,董乾,耿文跃,宋小妹

红树真菌论文-李晓芳,田颖超,董乾,耿文跃,宋小妹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树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树植物,异色拟盘多毛孢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

红树真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芳,田颖超,董乾,耿文跃,宋小妹[1](2019)在《红树植物异色拟盘多毛孢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红树植物异色拟盘多毛孢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真菌固体发酵产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PNPG法测定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甲苯氧基)丙酸(1)、对羟基苯乙醇(2)、2-苯乙醇(3)、3β, 5α, 9α-叁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4)、麦角甾醇(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1aS,3R,4R,4aR,6S,7R,8aS)-7-chloro-3,6-dihydroxy-3,4a,8,8-tetramethyl-octahydro-1aH-naphtho[1-b]oxirene-4-carboxylic acid (7)、cepharosporolides G (8)。化合物1在质量浓度为6.25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拟盘多毛孢属内生真菌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异色拟盘多毛孢内生真菌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有较弱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5期)

沈南星[2](2019)在《南海红树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活性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林是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独特潮间带生态系统,为水生以及陆生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栖息地,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世界上有将近60-70%的热带与亚热带海岸线被红树林所覆盖。周期性的潮汐、低纬度地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河口海岸线的淤泥质土壤等特殊生境的影响,使得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盐度、温度、营养盐等各类环境因子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独特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通常结构较为新颖,抗菌活性较为显着,是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因此,红树林来源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对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采自中国南海红树林的海桑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8株真菌菌株,在人类致病菌(MRSA)活性模型和抗农业致病真菌活性模型的指导下,筛选得到2株抗菌活性较好的真菌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HK1-6和爪哇青霉Penicillium javanicum HK1-23,进而进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采用硅胶层析柱、凝胶层析柱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分离手段,利用MS、NMR、CD、UV等多种现代波谱学技术,从两株真菌中分离鉴定了 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个,并结合化学反应方法获得2个新衍生物,共涉及3种类型化合物,分别为嗜氮酮类化合物(6个)、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3个)以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个)。为了激活真菌的沉默基因簇,刺激其产生新的代谢产物,本文还尝试采用了氨基酸添加实验和微生物共培养策略对青霉真菌P.janthinellum HK1-6进行代谢调控,使得该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发生了改变。采用MIC法、滤纸片法和带毒培养基法,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嗜氮酮类化合物2-4对2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43300,S.aureus ATCC 33591)显示出较强的活性,其MIC值范围为3.13-5.25μg·mL-1,而阳性对照药万古霉素的MIC值范围为0.39-0.78μg·mL-1。青霉酸(7)具有较为显着的抑菌活性,当其浓度为10μg·mL-1和25μg·mL-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 25923 的抑菌圈分别为 28 mm 和 23 mm,对S.aureus&ATCC 43300的抑菌圈分别为15 mm和11 mm),而万古霉素为2μgμmL-1时的抑菌圈为10 mm。同时,青霉酸penicillic acid(7)以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brefldin A(10)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 asoni)以及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和10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151.9μg·mL-1和14.5μg·mL-1,阳性药多菌灵的EC50值为1.71μg·mL-1。化合物7和10对小麦纹枯病菌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44.83μg·mL-1和24.06μg·mL-1和阳性药多菌灵的EC50值为2.05μg·mL-1。这些抗菌活性化合物活性较为显着,且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在针对人类致病细菌以及农业致病真菌的抗菌活性模型指导下,从南海海桑根际土壤来源的一株活性真菌中,追踪分离到具有显着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为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以及农用杀菌剂的研究提供了化合物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梅荣清,黄国雷,王斌,白猛,罗由萍[3](2019)在《一株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HL-5126中两个新异香豆素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HL-5126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获得2个新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1DNMR,2DNMR和HR-ESI-MS等波谱鉴定技术确定结构分别为penicimarin J (1)和penicimarin K (2).通过测定圆二色谱并与文献数据对照,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型.化合物1和2对α-Glucosidase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 IC50值分别为18.37和25.86μg/mL.(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婧,杨琦,李钢,徐静[4](2019)在《红树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河口地带的耐盐植物群落,分布在南纬30°与北纬30°之间,具有盐胁迫、高矿物组成、强还原性、频繁的潮汐等特征,也使植物对营养、空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特殊生境使红树林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必然会造成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良好生物活性、独特化学结构的活性功能分子。红树属是红树林植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个属,包括8个种,分别是红海榄、红树、红茄苳、美洲红树、Rhizophora harrisonii、R.racemosa、树冬红树和萨摩红树。迄今为止,从红树属分离出内生真菌类群已达23目41科64属,其中对拟盘多毛孢属、青霉属和毛霉属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的最为广泛;从红树属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出195种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色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杂氧蒽醌类化合物、肽类、酚酸类化合物、内酯类等化合物,从红树属植物中发现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国南海红树林红茄苳内生拟盘多毛孢真菌中发现一系列罕见的具有亲脂性取代基的新色酮类化合物pestalotiopsones A-F (107—112),从拟盘多毛孢属JCM2A4中发现2个具有柔性结构的补身烷型倍半萜-环青霉醛酸的新骨架化合物pestalotiopens A和B (83, 84)。此外,许多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如化合物pestalpolyol 1(119)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4.10μmol·L~(-1)。从内生真菌毛霉QEN-189中分离到的吲哚生物碱rhizovarins A,B和F(46, 47, 50)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强,IC_(50)值分别为11.5、6.3和9.2μmol·L~(-1),对白血病细胞HL-60有强抑制作用,IC_(50)值为9.6、5和7μmol·L~(-1)。(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凌惠平,陈晓晴,谢胜男,陈月间,佘志刚[5](2018)在《来源湛江红树内生真菌的二氢异香豆素及其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湛江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 sp.F67和B42的二氢异香豆素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采用色谱技术对菌株F67和B42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确认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为:3,6,8-叁羟基-3,4,5,7-四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sclerotinin A)(1),二氢橘霉素(2)、5-甲基蜂蜜曲菌素(3)、5-羧基蜂蜜曲菌素(4)、4-羟基蜂蜜曲菌素(5)和蜂蜜曲菌素(6),并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化合物对7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在1.0 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1~4对受试菌株的抑菌圈范围为5.1~11.0 mm,其中化合物4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抑菌谱相对较广,可为挖掘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补充。(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文聪,杨迪,王雨,邹坤,胡为民[6](2018)在《红树植物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树植物木果楝来源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析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学和化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bis-(2-ethylhexyl)-phthalat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phenyl-1,2-ethanediol(3),tyrosol(4),单乙酸甘油酯(5),R-mevalonolactone(6),甘露醇(7),D-吡喃葡萄糖(8),亚油酸(9),3-methylbut-2-enyl-4-hydroxybenzoate(10).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萍,温雪,许园,陈钢,叶子聪[7](2018)在《两种红树植物抑菌活性内生真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广州南沙红树植物海桑和桐花树的内生真菌,并采用改良菌饼法对所有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两种红树植物中共分离得到38株内生真菌,均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其中有31株可抑制两种或以上指示菌,占总菌株的81.6%。(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崔岩[8](2017)在《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HNWSW-1和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海上森林”之称的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了适应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特殊环境,红树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可能具有适应该特殊环境的特殊代谢机制,从而代谢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红树林内生真菌是红树林微生物的主要组成类群,是海洋真菌的第二大类群,近年来,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并报道了一系列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良好的单体化合物,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角果木(Ceriops tagal)为红树科(Rhizophoraceae)角果木属(Ceriops)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为楝科(Maliaceae)木果楝属(Xylocarpus)植物,本研究组前期从角果木和木果楝各部分组织中分离得到上百株内生真菌,并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多个结构新颖、生物活性良好的单体化合物。本次研究在研究组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改变不同培养基条件对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HNWSW-1和HNWSW-2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化学分析(TLC与HPLC相结合)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以最优发酵条件进行发酵,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理化常数对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同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a-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及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抑制活性进行测试。对角果木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sp. HNWSW-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 13 个单体化合物:cladoconvolutin A (1),cladoconvolutin B (2),cladoconvolutin C (3), (10S)-3-(3, 3-dichloro-2-hydroxy-propyl)-8-hydroxy-6-methoxy-isochromen-1 -one (4) , (E)-7-hydroxy-5-methyl-2-(prop-1'-en-1'-yl)-4H-chromen- 4-one (5),(11R)-2,4,7-trihydroxy-6-(1-hydroxyethyl)anthracene-9,10-dione (6),(5S)-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l-phenyl-3-heptan-one (7) , (7R)-methoxypurpuride (8),(5aS,9S,9aS)-1,3,4,5,5a,6,7,8,9,9a-decahydro-6,6,9a-tri-methyl-3-oxonaphtho[1,2-c]furan-9-y1 N-acetyl-L-valinate (9), 2-chloro-3, 5-dimeth- oxybenzyl alcohol (10),2-chloro-5-methoxy-3-methylphenol (11),ergosterolperoxide(3β-hydroxy-5,8-epidioxyergosta-6, 22-diene) (12),ilicicolinH (13)。其中化合物 1-6 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13为已知结构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1的1HNMR谱和13CNMR谱数据。从木果楝内生真菌Xylaria sp. 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xylquinone (14),xylalkaloid (15),5-(1'-hydroxy-3'-methylpentyl)-2-(hydroxymethyl) -4H-pyran-4-one (16 和 17), astropyrone (18),guaidiol (19),吲唑(20)。其中化合物14-17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0为首次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10具有抑菌活性;7~10具有全齿复活线虫抑制活性;化合物6-10、13和18~19具有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1、6和18具有不同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1和化合物13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细胞毒活性。本研究对两株红树林来源内生真菌进行研究,在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部分单体化合物具有全齿复活线虫抑制活性,为研究农业病原线虫抑制剂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罗由萍,郑彩娟,陈光英[9](2017)在《一株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Fusarium sp. JG13次级代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新分子实体的筛选模式费力费时,而通过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是一个非常好的筛选策略,这是由于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与植物病原体的毒素强烈相关[1],而且新陈代谢的相互作用能增强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所以内生真菌是植物代谢产物重要来源,同时也是筛选新药先导物的资源宝库和捷径[2,3]。红树林植物由于处于高盐高温等恶劣环境,其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3-30)

吴家婷,郑彩娟,陈光英[10](2017)在《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红树林植物角果木茎部内生真菌Trichoderma viridesp.JJM22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获得6个次级代谢产物(图1)。运用现代波谱技术以及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3-30)

红树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树林是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独特潮间带生态系统,为水生以及陆生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栖息地,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世界上有将近60-70%的热带与亚热带海岸线被红树林所覆盖。周期性的潮汐、低纬度地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河口海岸线的淤泥质土壤等特殊生境的影响,使得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盐度、温度、营养盐等各类环境因子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独特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通常结构较为新颖,抗菌活性较为显着,是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因此,红树林来源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对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采自中国南海红树林的海桑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8株真菌菌株,在人类致病菌(MRSA)活性模型和抗农业致病真菌活性模型的指导下,筛选得到2株抗菌活性较好的真菌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HK1-6和爪哇青霉Penicillium javanicum HK1-23,进而进行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采用硅胶层析柱、凝胶层析柱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分离手段,利用MS、NMR、CD、UV等多种现代波谱学技术,从两株真菌中分离鉴定了 8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个,并结合化学反应方法获得2个新衍生物,共涉及3种类型化合物,分别为嗜氮酮类化合物(6个)、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3个)以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个)。为了激活真菌的沉默基因簇,刺激其产生新的代谢产物,本文还尝试采用了氨基酸添加实验和微生物共培养策略对青霉真菌P.janthinellum HK1-6进行代谢调控,使得该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发生了改变。采用MIC法、滤纸片法和带毒培养基法,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嗜氮酮类化合物2-4对2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43300,S.aureus ATCC 33591)显示出较强的活性,其MIC值范围为3.13-5.25μg·mL-1,而阳性对照药万古霉素的MIC值范围为0.39-0.78μg·mL-1。青霉酸(7)具有较为显着的抑菌活性,当其浓度为10μg·mL-1和25μg·mL-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 25923 的抑菌圈分别为 28 mm 和 23 mm,对S.aureus&ATCC 43300的抑菌圈分别为15 mm和11 mm),而万古霉素为2μgμmL-1时的抑菌圈为10 mm。同时,青霉酸penicillic acid(7)以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brefldin A(10)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 asoni)以及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和10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151.9μg·mL-1和14.5μg·mL-1,阳性药多菌灵的EC50值为1.71μg·mL-1。化合物7和10对小麦纹枯病菌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44.83μg·mL-1和24.06μg·mL-1和阳性药多菌灵的EC50值为2.05μg·mL-1。这些抗菌活性化合物活性较为显着,且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在针对人类致病细菌以及农业致病真菌的抗菌活性模型指导下,从南海海桑根际土壤来源的一株活性真菌中,追踪分离到具有显着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为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以及农用杀菌剂的研究提供了化合物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树真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芳,田颖超,董乾,耿文跃,宋小妹.红树植物异色拟盘多毛孢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J].中成药.2019

[2].沈南星.南海红树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活性物质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梅荣清,黄国雷,王斌,白猛,罗由萍.一株红树来源真菌PenicilliumcitrinumHL-5126中两个新异香豆素化合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9

[4].周婧,杨琦,李钢,徐静.红树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9

[5].凌惠平,陈晓晴,谢胜男,陈月间,佘志刚.来源湛江红树内生真菌的二氢异香豆素及其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2018

[6].李文聪,杨迪,王雨,邹坤,胡为民.红树植物内生真菌Nigrosporasphaeri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王萍,温雪,许园,陈钢,叶子聪.两种红树植物抑菌活性内生真菌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8

[8].崔岩.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HNWSW-1和HNWSW-2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海南大学.2017

[9].罗由萍,郑彩娟,陈光英.一株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Fusariumsp.JG13次级代谢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7

[10].吴家婷,郑彩娟,陈光英.红树角果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7

标签:;  ;  ;  ;  

红树真菌论文-李晓芳,田颖超,董乾,耿文跃,宋小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