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张猷

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张猷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科学,认识论断裂

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文献综述

张猷[1](2019)在《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兼评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老问题。传统的研究或者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理论上的传承关系,或者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一样,是在一种辩证连续的视域中看待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各种理论之间关系的,不同的是,马克思是在生产力连续积累的历史进程中看待理论连续进展的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上,虽然马克思将后者批判为一种与现实相脱离的、陷入了抽象的理论,但是他仍将他的历史科学看作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的承接,把后者看作是对前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克服。(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林子楠[2](2017)在《《大师和玛格丽特》:断裂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师和玛格丽特》是苏联白银时代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试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即苏联社会剧变产生的时代的断裂,运用福柯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理论,分析小说的疯癫叙事和话语叙事对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独特呈现,以及作家对民族命运的思索。(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2期)

吴照玉[3](2016)在《断裂与弥合:赖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逆向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认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命题,但20世纪20年代的政治现实对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提出了质疑,民众的意识形态与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之间出现了断裂。赖希从意识形态出发,运用性经济社会学的方法翻转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解释了这种断裂主要是由群众畏惧权威、害怕自由的性格所决定的。意识形态并不直接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构成意识形态核心的只能是人的性格结构。赖希期望通过一场性革命,建立一个非权威主义的社会,转变群众扭曲的性格结构,拯救处于病态中的人类。(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期刊2016年01期)

王芝眉[4](2014)在《结构断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内潜性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向现代性的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了认同的诸多困境,如认知碎片化、认同断裂性、价值理性物化、虚假认同等,这些困境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陷入危机。意识形态认同呈现多元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逐渐弱化,从而出现"非意识形态化"现象。意识形态认同的社会转型冲力和现代性条件下自我本体安全缺失构成了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困境的内潜性原因。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外在"教化"向"内生"认同转变,是摆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重要方式。(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献忠[5](2014)在《晚清主流意识形态危机和道统之断裂——以废科举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度确立后,遂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域,承载并连接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确保了儒学道统的绵延不绝。但晚清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场域不仅出现了内部的分化,更面临场域外各种因素的挑战,而场域外的挑战又进一步促进了场域内对抗因素的成长。1905年的废科举则使主流意识形态场域崩塌,儒学因此失去了寄身之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道统因此断裂。而道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不是宗教国家,道统更是承担着塑造共同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调整社会秩序的多重功能。因此,道统的断裂必然会导致政统的失序和社会的动荡。其影响甚至至今犹存。(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章新若[6](2013)在《“认识论断裂”、“总问题”与“意识形态批判”——关于《保卫马克思》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认识论断裂"是阿尔都塞早期学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我们把握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关键。本文试从"认识论断裂"入手,并说明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总问题"与"意识形态批判"等叁个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即"认识论断裂"实际上是"总问题"的转变,转变前是"意识形态"阶段,转变后是"科学"阶段,整个过程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内容到思维方式的整体的、彻底的批判。阿尔都塞的观点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一些困境,这也是本文试图抛出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兰夕雨[7](2012)在《“断裂”或“超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期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肯定费尔巴哈到否定费尔巴哈,从人道主义向唯物史观的转变以及其"异化(劳动)"理论的变化。阿尔都塞所指认的马克思"认识论断裂"意指方法论的断裂,在两本着作中确实存在。但是方法论的"断裂"之外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延续和演进,并且在两部着作中是一种后者"超越"前者的状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张斌[8](2008)在《断裂、弥合与超越——《撞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好莱坞获奖影片历来都是意识形态批评的最佳范本,它往往表征了一个时代的某种精神意向和意识形态的隐秘言说,展现了"腹语术"般的询唤和抚慰功能,在银幕上重新建构了现实世界的秩序,激发人们的认同感。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视野对奥斯卡获奖影片《撞车》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电影文本所蕴含的复杂意识形态言说。(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08年01期)

王淑贵[9](2007)在《在诗情感受力与意识形态之间——析李瑛诗歌文体结构的断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后,李瑛诗歌努力向意识形态靠拢,试图在敏锐的诗情感受力与政治话语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最终未能如愿,反倒造成诗歌文体结构的断裂。体现出诗人在强大的政治语境下,感受力受到挤压,一方面刻意向意识形态靠拢,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坚守自己的艺术个性的艰难处境。(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期刊2007年11期)

王晶雄[10](2007)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抑或意识形态——兼论阿尔图塞的“断裂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图塞在《保卫马克思》中认为,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认识论断裂”。他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时期与科学时期。本文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也是意识形态性的科学,过度强调某一个方面都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07年07期)

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苏联白银时代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试结合小说的写作背景,即苏联社会剧变产生的时代的断裂,运用福柯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理论,分析小说的疯癫叙事和话语叙事对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斗争的独特呈现,以及作家对民族命运的思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参考文献

[1].张猷.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的关系问题——兼评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2].林子楠.《大师和玛格丽特》:断裂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叙事[J].北方文学.2017

[3].吴照玉.断裂与弥合:赖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逆向反思[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

[4].王芝眉.结构断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内潜性原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5].张献忠.晚清主流意识形态危机和道统之断裂——以废科举为中心的考察[J].河北学刊.2014

[6].章新若.“认识论断裂”、“总问题”与“意识形态批判”——关于《保卫马克思》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

[7].兰夕雨.“断裂”或“超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张斌.断裂、弥合与超越——《撞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J].唐都学刊.2008

[9].王淑贵.在诗情感受力与意识形态之间——析李瑛诗歌文体结构的断裂感[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

[10].王晶雄.马克思主义:科学抑或意识形态——兼论阿尔图塞的“断裂说”[J].理论月刊.2007

标签:;  ;  ;  

意识形态的断裂论文-张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