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性状论文-周云帆

污泥性状论文-周云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活性污泥,污泥,微生物

污泥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周云帆[1](2019)在《植物-活性污泥法中的除污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活性污泥复合系统是将传统活性污泥与能处理污水的植物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处理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复合系统能更好地去除有机物,对除磷除氮及金属物质的去除更环保,成本较低,适用于分散型污水处理。植物种类以及活性污泥工艺具有多样性,植物-活性污泥复合系统的构建形式也不尽相同。国内对植物-活性污泥复合系统的研究最早在2012年,研究的深度与适用性没有国外的好。文章针对植物-活性污泥法中的除污性状展开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4期)

子瑾,杨安幸,杨院琴,陈莎,刘开祥[2](2018)在《污泥农用对盆栽蔬菜农艺性状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混合比例对菠菜和瓢儿菜农艺性状及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蔬菜和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容重随污泥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污泥配比为12%时,菠菜和瓢儿菜的种植土壤容重达最低水平,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45%和17.33%;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菠菜土壤分别提高19.95%、92.95%、37.77%、26.87%,瓢儿菜土壤分别拉高18.22%、88.37%、38.28%、25.19%;株高和鲜重,菠菜最高分别增加了48.31%和143.94%,瓢儿菜最高分别增加14.07%和96.13%。污泥配比超过6%,植株和土壤重金属Cu、Pb、Cd、Cr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有超标风险。综合分析,污泥配比不超过4%,能有效提高菠菜及瓢儿菜的鲜重和株高,同时确保植株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丽艳,朱敏捷,郑庆扬,艾梦丽,赵从举[3](2017)在《城市污泥农业资源化利用对土壤性状及环境安全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物质,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及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城市快速发展,污泥产生量与日俱增,开展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处置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城市污泥不仅富含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重金属、病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而,城市污泥农用需要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评价污泥农用对土壤性状及环境风险影响。以海南海口红旗镇泮边村为研究靶区,开展城市污泥重建退化沙地土壤肥力试验。通过种植生长快、耐刈割,萌发力极强的狼尾草,分析城市污泥施用对退化土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未施肥0号样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沙地土壤性状的改良。结果表明:1)以0号样地为参照,施用0.5%(v/v)鸡粪的3号样地含水增加5.8%,而施用城市污泥量为15%、20%、5%、10%(v/v)的1号、2号、4号、5号样地分别增加34.3%、40.4%、16.6%和25.6%。可见,城市污泥与农家有机肥因粘粒含量高,具有较好保水保肥作用,尤其是城市污泥吸持水分能力更强。2)与未施肥对照区相比,施用城市污泥样地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3-2.8倍,施用鸡粪农家肥的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4倍;污泥用量大,效果更明显。施用城市污泥样地全氮提高了3.5-5.5倍,鸡粪提高了0.8倍,表明施用污泥对提高土壤氮的含量作用明显,对缺氮土壤意义更大;研究表明,施用5%的城市污泥改良土壤效果好于施用0.5%鸡粪农家肥样地,并具有较长的肥效;且前者成本为后者的1/3。3)城市污泥试验地种植能源草(狼尾草),生长良好。与未添加污泥对照区相比,改良后土壤所种植的狼尾草的生长高比对照区域提高32-44%,改良后的增产效果显着。4)城市污泥用量控制在15-20%,土壤环境质量可以达到土壤叁级标准;城市污泥用量控制在10%以内,土壤环境质量可以达到土壤二级标准,综合考虑,城市污泥控制用量在中量(10-15%)为好。5)城市污泥试验地种植能源草(狼尾草),生长良好,狼尾草中重金属含量达到满足食品中污染含量极限的最低标准。可见,在滨海沿河基质不稳、缺少粘粒的沙土地,适量施用城市污泥改善土壤性状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且环境风险可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8)

张金凤[4](2017)在《污泥性状、特征与聚羟基烷酸酯(PHAs)累积的耦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一种利用污泥中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种群合成的高附加值产物,污泥合成PHAs作为一种有广阔前景的污泥资源化的方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活性污泥法探究了污泥在累积PHAs的过程中性状指标如污泥粒径、COD、表面电荷、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MLSS)、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等的变化,从而初步建立污泥性状、特征与PHAs累积的耦联关系,为污泥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的结果如下:(1)在以乙酸钠为底物驯化的活性污泥累积的PHAs中只有聚3-羟基丁酸(Poly(3-hydroxybutyrate),PHB),以丙酸钠为底物驯化的活性污泥累积的PHAs为聚3-羟基戊酸(Poly(3-hydroxyvalerate),PHV),以混合碳源为底物驯化的活性污泥累积的PHAs中有2种单体HB和HV。(2)SBRPHB、SBRPHV和SBRpHBV(分别表示以乙酸钠、丙酸钠和两者混合为底物驯化污泥生物合成PHAs的序批式反应器)中MLSS的含量持续增加。PHAs累积含量与MLSS间呈较为良好的线性正相关,PHAs与MLSS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82,0.480和0.489,叁者综合的PHAs-MLSS相关系数R=0.455。(3)SBRPHB的Zeta电位基本维持在-2 mV~0 mV之间,变化较为平缓;而SBRPHV中Zeta电位基本维持在-20 mV~-3 mV之间,波动范围较大呈现下降趋势;SBRPHBV则在-20 mV~-10 mV 之间。(4)在PHAs累积过程中,紧密结合型EPS(Tightly bound EPS,TB-EPS)中的蛋白和多糖含量均高于松散结合型EPS(Loosely bound EPS,LB-EPS)中蛋白和多糖含量。如SBPPHB中,LB-EPS的蛋白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00~140mg/L,20~50 mg/L;而TB-EPS的蛋白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50~220 mg/L,60~120 mg/L。PHAs含量与E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而与SBRpHv和SBRPHBV中多糖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R=0.726;R=0.557),同时SBRPHV和SBRpHBV中EPS中蛋白质/多糖的比值与累积时间存在较为良好的线性负相关(R=-0.583;R=-0.551)。(5)污泥粒径在20~100 μm范围内变化。污泥絮体的粒径在PHAs累积过程中呈减小趋势,絮体粒径与PHAs含量呈线性负相关,与MLSS呈较良好的线性负相关。SBRPHB,SBRPHv和SBRPHBV中,PHAs与粒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80,-0.666和-0.921;粒径与MLS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4,-0.499和-0.707。即当污泥累积的PHAs含量较高时,一般絮体粒径较小,MLSS较高。(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5-01)

罗隽,周秀秀,林方敏,罗鹏,庞志华[5](2016)在《南方某污水厂UNITANK工艺的活性污泥性状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污染物浓度普遍偏低,受此影响经常出现除污效率偏低、活性污泥性状不佳等问题,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为此,研究了采用UNITANK工艺的南方某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及活性污泥性状。该污水处理厂半年平均进水COD、BOD5、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78.1、21.88、11.42、1.63 mg/L,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1.0、6.33、1.34、1.12mg/L,除总磷外其他指标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出水总磷浓度高于1.0 mg/L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上一次污水处理厂停产后对活性污泥系统进行恢复,刻意降低排泥频率导致磷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累积。由于长期碳源不足,污泥的VSS/SS和SVI值都偏低,难以观测到钟虫、累枝虫和轮虫,表明污泥系统营养状况不佳,污泥活性并未处于最佳状态。系统内微生物长期处于内源呼吸状态,污泥很有可能处于老化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1期)

李谱,孙飞云,董文艺,袁佳佳,李朋飞[6](2015)在《景观生态-SBR复合工艺生活污水处理效能与污泥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生态-SBR复合系统是一种新型生态组合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景观性好、处理效果稳定、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由于该工艺运行灵活、建设费用低,其更适用于分散型污水处理。研究了复合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能与污泥性状,并与传统SBR工艺对比,考察了复合系统中活性污泥性状的特征,包括污泥脱水性、沉降性、污泥浓度、粒径分布、EPS、SMP等指标,分析了污泥性状变化原因及其与复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关系,为景观生态-SBR复合工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黄涛,车宗贤,俄胜哲,王婷,袁金华[7](2015)在《施用污泥对小麦生物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研究了污泥的施入方式及施用量对于小麦生物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量为9 000 kg/hm2、复种绿肥还田处理下的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表现最好。相对于常规纯施化肥处理,施入污泥处理可以改善小麦的生物性状。(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09期)

熊建军,刘建斌,高洪波,张淑彬,殷晓芳[8](2015)在《污泥工厂化好氧发酵中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城市污泥、返混物料和蘑菇渣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工厂化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不同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的18d中,55℃以上的为8d,满足高温堆肥无害化要求;堆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从35.4%下降到30.4%。铵态氮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太大变化,一直保持在1.04~1.08mg/g,但硝态氮从开始的2.51mg/kg上升到最后的6.15mg/kg,而且堆肥后期上升速度最快。对微生物进行平板培养分析表明,在污泥堆肥过程中细菌是主要功能微生物,在常温、中温和高温情况下都大量存在,生物量在106~108 CFU/g;放线菌在常温和中温情况下大量存在,生物量在104~108 CFU/g,但在高温55℃条件下却没有培养分离到;丝状真菌在污泥堆肥中的生物量很少,在103 CFU/g以下,而且只有常温和中温菌株。污泥工厂化堆肥过程中,细菌是有机分解的主力,放线菌次之,丝状真菌的作用最小。(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S1期)

宋雨夏,熊蕾,柴立元,廖骐,唐崇俭[9](2014)在《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状变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通过185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上流式厌氧氨氧化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反应器的进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分别提升至224 mg/L和255 mg/L,容积氮去除速率提升至3.76 kg/(m3·d)。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性状进行观察,发现颗粒污泥在启动过程中经历了污泥颗粒裂解到污泥颗粒重组的过程,且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说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启动前后颗粒污泥的生态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原接种污泥优势菌群(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大幅减少,厌氧氨氧化菌所属的浮霉状菌门丰度则由1.59%提升到23.24%。(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王姣,孙黎明,于冰[10](2014)在《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比较了不同粒径Anammox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和处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Anammox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大有助于减小颗粒污泥受到的不利条件的影响;粒径为0.5~1.0、1.0~1.5 mm及1.5 mm以上3组Anammox颗粒污泥的比反应速率(以N计)分别为0.52、0.62、0.55 g/(g·d)。综合考虑去除效果及稳定性,在本实验系统中,粒径在1.0~1.5 mm的Anammox颗粒污泥的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4年10期)

污泥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混合比例对菠菜和瓢儿菜农艺性状及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蔬菜和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容重随污泥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污泥配比为12%时,菠菜和瓢儿菜的种植土壤容重达最低水平,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45%和17.33%;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菠菜土壤分别提高19.95%、92.95%、37.77%、26.87%,瓢儿菜土壤分别拉高18.22%、88.37%、38.28%、25.19%;株高和鲜重,菠菜最高分别增加了48.31%和143.94%,瓢儿菜最高分别增加14.07%和96.13%。污泥配比超过6%,植株和土壤重金属Cu、Pb、Cd、Cr的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有超标风险。综合分析,污泥配比不超过4%,能有效提高菠菜及瓢儿菜的鲜重和株高,同时确保植株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云帆.植物-活性污泥法中的除污性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9

[2].子瑾,杨安幸,杨院琴,陈莎,刘开祥.污泥农用对盆栽蔬菜农艺性状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8

[3].陈丽艳,朱敏捷,郑庆扬,艾梦丽,赵从举.城市污泥农业资源化利用对土壤性状及环境安全影响研究[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2017

[4].张金凤.污泥性状、特征与聚羟基烷酸酯(PHAs)累积的耦联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7

[5].罗隽,周秀秀,林方敏,罗鹏,庞志华.南方某污水厂UNITANK工艺的活性污泥性状评估[J].中国给水排水.2016

[6].李谱,孙飞云,董文艺,袁佳佳,李朋飞.景观生态-SBR复合工艺生活污水处理效能与污泥性状[J].环境工程学报.2015

[7].黄涛,车宗贤,俄胜哲,王婷,袁金华.施用污泥对小麦生物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5

[8].熊建军,刘建斌,高洪波,张淑彬,殷晓芳.污泥工厂化好氧发酵中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J].给水排水.2015

[9].宋雨夏,熊蕾,柴立元,廖骐,唐崇俭.Anammox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性状变化特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4

[10].王姣,孙黎明,于冰.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性状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

标签:;  ;  ;  

污泥性状论文-周云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