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论文-高华

帕慕克论文-高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帕慕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帕慕克,文化冲突,文化杂合

帕慕克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1](2019)在《帕慕克“文化杂合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围之路很难说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于土耳其来说,一路向西的欧盟之路行不通,转身朝东的"一带一路"倡议未尝不是死棋盘活的更好选择,这也许是纠缠帕慕克多年的"文化杂合"观的正解。(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斯日[2](2019)在《帕慕克的梳妆台及其呼愁》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些词语是有性别色彩的,比如梳妆台。作为以“红晕香腮粉末匀,梳妆闲淡稳精神”为终极功用的特殊物品,梳妆台最初的诞生是为了女性的美丽。梳妆台这个物品更是自带香艳,只看其词语表面仿佛脂粉之气扑面而来。然而,男性作家帕慕克却对梳妆台这样的女性闺房之物有着非同一(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9-11)

吕姝俐[3](2019)在《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的文化寻根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当代着名小说家,2006年因为“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以帕慕克的多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作品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从而探询作家对土耳其如何走出现代困境的思考。本文主要由叁个部分组成: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帕慕克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选题意义。正文部分从文化寻根意识的缘起、土耳其历史、土耳其传统文化和文化寻根的指向四个方面对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寻根意识进行论述。第一章分析了伊斯坦布尔、帕慕克家族和土耳其的民族危机如何影响帕慕克文化寻根意识的形成。第二章分析了多部小说中奥斯曼帝国以及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作家通过重现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至于覆灭的历史,揭示奥斯曼帝国灭亡的根源,同时又在文本中再现土耳其近现代发展史中的重重困难,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第叁章分析了帕慕克作品中的细密画和钵扎两种文化元素,发掘土耳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第四章探讨了帕慕克文化寻根的指向,作家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现代反思,以及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寻找融合点,从而振兴土耳其文化的意图。自奥斯曼帝国覆灭至共和国建立以来,处于欧亚两大洲交接处的土耳其与西方文化的冲突由来已久。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土耳其本土文化面对西方主流文化的霸权呈现了一种迷茫的状态。土耳其人试图以模仿西方文化来改变本土文化所处的劣势地位。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帕慕克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文化寻根意识,他试图从七百多年的奥斯曼文化中寻找优秀的民族文化,来彰显土耳其文化的独特性。此外,他表达了自己的文化理想,即从东西方文化交织中寻找两者的融合点,促使土耳其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共处。帕慕克对文化冲突、民族内斗、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当下文化困境的关注。全球文化在交流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何在外来文化冲击下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各民族需要思考的问题。帕慕克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园[4](2019)在《帕慕克笔下的城市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因其对家乡的独特书写获得了诺奖委员会的垂青,作为一名植根于本土文学的作家,他能在后现代浪潮中立稳根基,也能在不断前进的历史车轮中找回初心,锻造富含特色的文学空间。通过对帕慕克系列小说的阅读,可以看出伊斯坦布尔这位恒定的“主人公”总是能将人们的视线锁定,让人为之牵绊。本文借助符号学的视角分析城市作为一种话语的组成元素、构成方式、隐喻含义及其对于城市形象表达的具体作用;从建筑形态、表现形式、人物活动等方面构建城市的整体形象,剖析伊斯坦布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代表的指涉意义;发现城内主体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话语冲突,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选择,探索城市发展轨迹,追寻城市历史脉络,从而体现出帕慕克的文化之思。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罗兰·巴特符号学的视角概述构建城市形象所需关注的各类要素,城市作为一种话语所包含的主体内容。就帕慕克小说中现代伊斯坦布尔形象展开论述,以作家视角勘察这座古城经历的现代化浪潮,对伊斯坦布尔形成初步认知。第二章具体分析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布局,以街道和建筑作为了解城市的切入点,建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可以通过编码和译码进行解读,表现在整体感观和文化内涵方面,基于以上探讨伊斯坦布尔面临的以“创造性”为名的身份错位。第叁章将视角转向个体,着眼于城市中能动的形象,具体分析四部小说中的城市观察之眼,他们分别充当着城市中的哪些不同角色,在与城市的交遇中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以及在此影响下城市赋予他们生活的意义,探索在城市化步伐中人们或在寻觅或在彷徨的心理动因。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归结城市精神,面对历史断裂造成的文化失语,民族情感表达中蕴含的城市之伤,寻求人与城市相处的恰切模式。帕慕克抛出的问题以及蕴凡中的解决思路是否具有借鉴价值,当城市作为一种话语的内部组成愈加丰富之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话语的延续性,人们愿意读懂城市的动机就显得更加可贵。(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春发[5](2019)在《诗意和记忆:论帕慕克文学作品中的废墟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废墟是帕慕克诸多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意象。有关伊斯坦布尔等城市中的废墟书写,是帕慕克在面对强势西方文化时立足于土耳其本土、从其内部寻找不同写作内容和题材的重要尝试。在书写中,与18、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废墟美学的相关观点相似,帕慕克强调废墟的审美价值,同时着重突出基于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忧伤情感。正是在这些废墟书写之中,帕慕克找到了创作上的一种诗意,赋予其作品忧伤浪漫主义写作风格。同时,作为一位关切土耳其社会现实的作家,帕慕克力图在内容丰富的废墟书写中,通过召唤包含多个历史时期和多个民族族群在内的多元历史文化记忆,表达其内心的现代性忧虑,从而抵抗土耳其现代化进程中有意割弃历史传统的观点和行为。因此,帕慕克的废墟书写,体现了他的部分创作理念、美学及其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是理解其本人及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朱春发[6](2019)在《土耳其现代化的隐喻——论帕慕克《红发女人》中的弑父与寻父》一文中研究指出帕慕克在其新作《红发女人》中着力描述了父子之间的故事。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所叙述的这一父子故事有着强烈的现实指涉。具体而言,此书通过杰姆对马哈茂德以及恩维尔对杰姆的两度"弑父",展现了现代土耳其社会中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杰姆和恩维尔在弑父之后的"寻父"过程,也体现了土耳其社会内部在精神和身份层面上的一种延续和继承。(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爱登[7](2018)在《帕慕克与土耳其当代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土耳其当代文学始于20世纪中期,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些高水平的代表性作家及作品,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将世界读者的眼光吸引到了土耳其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以卓越的眼光融合了西方小说技法和土耳其乃至整个伊斯兰传统文化思想。另外,与众多优秀的当代作家一样,他关心现实问题,如土耳其当下社会问题的描述和挖掘在他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作为一个蜚声世界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不仅推动了本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的兴盛,他的创作也是当代土耳其文学的缩影,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洞察力。(本文来源于《北大中东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张虎[8](2018)在《“红”色帕慕克:文字、图像、博物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文学是世界的"模仿"。可借助于小说、图像、博物馆、电影的合而为一,帕慕克的实验之作"纯真博物馆"却否定了这个假说。为什么?本文将追溯其来龙去脉,其中,最重要的是细密画的影响,这种神秘主义艺术给予了帕慕克两个灵感,即诗画同心和图像的弃"象"转"意"、企图与"主"合一。至于如何看待这件事儿,我觉得它是"小说之死"的一个寓言。(本文来源于《东方丛刊》期刊2018年02期)

朵拉[9](2018)在《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她一直以为自己爱上他了。大约是叁个月前的事吧。那是因为收到他的一个短信。他们刚认识,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喝茶的时候遇到,讲究眼缘的她,时常被朋友骂"靓仔主义者",意思是看见英俊小生就动心,她才不理别人说什么。人生那么短,为什么要听这个那个的话?谁会对你的快乐与悲伤负责?除了自己。所以她坚持"我行我素"的风格。眼睛不挑好看男人看,难道要长年累月面对丑男人吗?她理直气壮地过自己要过的生活。见面的开始,他们其实没有讲几句话,因为坐得比较远。不过,(本文来源于《微型小说选刊》期刊2018年31期)

朵拉[10](2018)在《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她一直以为自己爱上他了。大约是叁个月前的事吧。那是因为她收到他的一条短信。他们刚认识,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喝茶的时候遇到,讲究眼缘的她,时常被朋友骂"靓仔主义者",意思是看见英俊小生就动心,她才不理别人说什么,坚持"我行我素"的风格。眼睛不挑好看男人看,难道(本文来源于《意林》期刊2018年21期)

帕慕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些词语是有性别色彩的,比如梳妆台。作为以“红晕香腮粉末匀,梳妆闲淡稳精神”为终极功用的特殊物品,梳妆台最初的诞生是为了女性的美丽。梳妆台这个物品更是自带香艳,只看其词语表面仿佛脂粉之气扑面而来。然而,男性作家帕慕克却对梳妆台这样的女性闺房之物有着非同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帕慕克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华.帕慕克“文化杂合观”探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斯日.帕慕克的梳妆台及其呼愁[N].文艺报.2019

[3].吕姝俐.奥尔罕·帕慕克作品的文化寻根意识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赵园.帕慕克笔下的城市书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朱春发.诗意和记忆:论帕慕克文学作品中的废墟书写[J].外国文学研究.2019

[6].朱春发.土耳其现代化的隐喻——论帕慕克《红发女人》中的弑父与寻父[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

[7].爱登.帕慕克与土耳其当代文学[J].北大中东研究.2018

[8].张虎.“红”色帕慕克:文字、图像、博物馆[J].东方丛刊.2018

[9].朵拉.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J].微型小说选刊.2018

[10].朵拉.被帕慕克毁掉的爱情[J].意林.2018

标签:;  ;  ;  

帕慕克论文-高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