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螯合亲和论文-高华峰

金属螯合亲和论文-高华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螯合亲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亚微球,MSF-IDA-Me,His-1-382A,PR分离纯化

金属螯合亲和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峰[1](2016)在《Fe_3O_4磁性亚微球金属螯合亲和介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亚微球(MSF),经环氧化、修饰亚氨基二乙酸(IDA),获得IDA修饰的Fe3O4亚微球(MSF-IDA),然后螯合系列过渡金属离子(Me),制备成超顺磁性Fe3O4亚微球金属螯合亲和介质(MSF-IDA-Me),用于带有六聚组氨酸标签(6×His-Tag)的枯草芽孢杆菌1-382氨基酸基因工程重组蛋白(His-1-382APR,kD值约为42)的吸附及分离能力的研究。对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超顺磁性的MSF进行直接环氧氯丙烷修饰,无复杂的聚合反应过程,然后连接IDA、螯合Me,经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MSF、MSF-IDA、MSF-IDA-Me进行表征分析,证明IDA成功修饰到环氧化MSF表面,FT-I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分析(ICP)金属元素分析都证明Me成功地螯合到MSF-IDA上。滞磁回归曲线(VFM)表明MSF经IDA修饰及Me螯合对饱和磁化强度影响不大,仍保持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能。通过 MSF、MSF-IDA、MSF-IDA-Cu2+、MSF-IDA-Ni2+、MSF-IDA-Co2+、MSF-IDA-Zn2+对无 6×His-Tag 蛋白——牛血清蛋白(BSA)和His-1-382APR的吸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MSF、MSF-IDA、MSF-IDA-Cu2+、MSF-IDA-Ni2+、MSF-IDA-Co2+、MSF-IDA-Zn2+对BSA无特异吸附作用;未螯合Me的MSF、MSF-IDA对His-1-382A PR也无特异吸附作用。对His-1-382A PR特异性吸附效果良好的是MSF-IDA-Cu2+、MSF-IDA-Ni2+、MSF-IDA-Co2+、MSF-IDA-Zn2+四种磁性亚微球金属螯合亲介质。对MSF-IDA-Me制备条件及His-1-382APR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IDA修饰环氧化MSF最佳浓度为5%,NaHC03缓冲溶液最佳pH为9.5;螯合Me溶液浓度为0.1 mol/L即可达到饱和。实验表明,螯合不同Me对His-1-382APR的吸附能力不同,其负载 His-1-382A PR 的强弱能力顺序为:MSF-IDA-Cu2+>MSF-IDA-Ni2+>MSF-IDA-Co2+>MSF-IDA-Zn2+,其中 MSF-IDA-Cu2+、MSF-IDA-Ni2+吸附的 His-1-382A PR 难以洗脱,而 MSF-IDA-Co2+、MSF-IDA-Zn2+对His-1-382APR可以实现吸附-分离。对 MSF-IDA-Co2+、MSF-IDA-Zn2+两种介质对 His-1-382A PR 纯化反复使用性进行研究,目前商品化的His-1-382A PR纯化介质的载量一般在40mg/g左右,而且在使用6至7次对His-1-382APR的载量就降至30%以下,需要重新负载Me。MSF-IDA-Co2+、MSF-IDA-Zn2+对His-1-382APR的初次负载量超过100 mg/g,在使用6至7次后,对His-1-382A PR的载量依然为初次载量的80%以上,长时间储存后,经过重新负载Co2+或Zn2+,对His-1-382APR的载量也没有明显降低。MSF-IDA-Co2+、MSF-IDA-Zn2+对 His-1-382A PR的纯化效果远高于目前商品化的6×His-Tag蛋白纯化介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12-06)

景志刚[2](2016)在《新型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构建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分别对乳化冷却法制备琼脂糖微球工艺、琼脂糖表面改性工艺、琼脂糖微球表面IDA固定化及冷冻凝胶法制备IMAC (Immobilized metal-chelat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工艺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对所制备介质进行表征及研究其在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方面的应用。从而构建出可以在复杂环境中一步完成目的产物的过滤、分离纯化浓缩,减少了固液分离和初级分离步骤的新型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具体研究如下:采用乳化冷却法制备尺寸均一且小于25μm的琼脂糖微球,以一定质量琼脂糖水溶液作为水相,以一定比例span-85和石蜡油的混合溶液作为油相。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以观察所得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率为指标,研究制备琼脂糖微球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得知:琼脂糖浓度为4%,乳化剂浓度为3%,搅拌速度为中速,搅拌时间为2 min。在此条件下,可得粒径较为集中且尺寸均一且小于25μm的琼脂糖微球。以琼脂糖微球为实验材料,以二甲基亚砜、环氧氯丙烷、NaOH分别作为反应体系和活化剂,以微球表面环氧基修饰密度为指标,研究固相载体表面活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得知:二甲基亚砜80%、NaOH 0.8 mol·L-1、环氧氯丙烷10%、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50℃、摇床转速170r/min。此条件下,微球表面环氧基密度最高即活化效率最高。采用冷冻凝胶成型法,以活化后琼脂糖微球作为实验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亚氨基二乙酸为配基,制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以IDA接枝密度为指标,研究琼脂糖微球表面IDA固定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琼脂糖与IDA添加比例为1:0.58、戊二醛浓度为35%、反应环境pH值为10,在此条件下IDA接枝密度达到最高。以所制备IMAC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为实验材料,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同时研究其对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纯化能力。研究表明:通过SEM图像可知,所制备亲和层析介质经过表面改性、IDA固定化,其粒径仍就较均一且在25μm以下,符合尺寸要求,且制备介质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通过IR图像分析可知,在910 cm-1有明显环氧官能团特征峰,表明琼脂糖微球活化成功;在1630-1700 cm-1区间的吸收峰应为醛或酮类CO双键产生的吸收峰,表明在此峰段内产生羧基、羟基特征峰,表明IDA接枝成功;通过铜离子结合标准曲线得知,亲和层析介质铜离子螯合率为73.45%:盐析法制备卵白蛋白粗品经分离纯化及SDS-PAGE电泳实验得知,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饱和吸附量为91.95mg,卵白蛋白回收率为85.37%,说明IMAC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具备较好的分离纯化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6-05-24)

蒋志国,王伟涛,张海德,王燕华[3](2016)在《木瓜蛋白酶在金属螯合亲和双水相中分配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金属螯合双水相亲和分配技术对木瓜蛋白酶的萃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无机盐和浓度、PEG的分子量和浓度、亲和配基的加入量、pH、酶添加量对木瓜蛋白酶分配的影响,对不含亲和配基的双水相和含亲和配基的双水相萃取木瓜蛋白酶的效果进行比较。优化的分配条件为:质量分数17%PEG 4 000,1%PEG-IDA-Cu~(2+),18%Na_2SO_4,pH 7.0,酶添加量为2 mg/g,在此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酶活性回收率可达到90%左右,蛋白分配比达到5.11。结果表明,PEG 4 000/Na_2SO_4系统比PEG 4 000/(NH_4)_2SO_4系统更有利于木瓜蛋白酶亲和分配;无机盐的浓度和亲和配基的加入量是影响木瓜蛋白酶分配的关键因素;与不含亲和配基的双水相系统相比,亲和配基的加入可以提高木瓜蛋白酶在PEG相的分配,酶活性回收率和蛋白分配比可分别提高10%和2.0左右,表明金属鳌合双水相分配技术分离木瓜蛋白酶是可行的,为该体系的放大试验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相应的试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01期)

景志刚,杨春瑜,杨春莉,刘海玲[4](2015)在《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因其具有固定化配基选择简单且稳定性高、复杂环境中一步纯化蛋白、特异性吸附、目标蛋白质吸附量大、蛋白洗脱条件温和、介质易再生、重复利用率高、制备工艺简单、造价低等多项优点,逐渐成为蛋白质分离纯化及多个相关领域中最有效的分离技术。通过综述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的工作原理、构成及应用现状,对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5年22期)

白雷,卫引茂[5](2015)在《低Ni(Ⅱ)流失叁齿四唑型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在蛋白质识别与检测、分离与纯化有重要用途。从金属螯合亲和色谱概念提出至今,该色谱模式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表面金属离子易流失的问题至今仍是金属螯合亲和色谱技术发展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基于前期工作,本文通过3-(2-氨基乙基)胺超支化键合,将强金属螯合配基2-(5-甲基四唑)氨(BMTA)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IMAC固定相,达到在不增加配基配位数的条件下,降低纯化蛋白过程中金属流失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四分册)》期刊2015-04-19)

王晓萍,郭晓娜,朱科学,彭伟,周惠明[6](2015)在《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富集麦胚蛋白金属螯合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L、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 500MG和木瓜蛋白酶Papain)分别对麦胚蛋白进行酶解,筛选金属螯合率最高的酶解产物,再利用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富集金属螯合肽,并分析金属螯合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Alcalase 2.4L的酶解作用下,酶解时间200 min时,酶解产物的金属螯合率达到最大值(69.62±0.96)%。以此麦胚蛋白酶解物通过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富集得到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80~2 000,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分别高达(22.64±1.50)%和(14.93±0.24)%。(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杨渐,俞昌喜,许盈,廖联明[7](2013)在《钴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在hIGF-1融合蛋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钴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应用于分离纯化制备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的可行性与纯化条件,以重组工程菌E.coli DH5α/pET32a(IGF-1)为对象,使用钴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其表达产物并与镍亲和层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尝试应用钴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制备较大量的hIGF-1融合蛋白。结果显示,钴亲和层析在分离纯化hIGF-1融合蛋白时表现出更好的可操作性与纯化效果,线性放大条件后分离纯化效果稳定,制备hIGF-1融合蛋白产物纯度约为95%,蛋白获得率约为10.78%。研究初步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钴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制备hIGF-1融合蛋白的工艺。(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王琳[8](2012)在《径向金属螯合亲和整体柱的制备和色谱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柱(monolithic column)是通过管内原位聚合,然后根据用途,对整体高聚物材料进行衍生化处理,获得用于分析分离、富集或制备的整体色谱柱。与传统填充色谱柱相比,整体柱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渗透性好、柱前压低、活性位点利用率高、柱容量等优点,而且其分辨率及吸附量且不依赖于流速,以及高流速操作时,压降较低,尤其适合生物样品的制备分离。因此研究整体柱的制备、表征方法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整体材料被誉为第四代色谱固定相,其内部具有相互贯通的通孔网络,由大孔(孔径>50nm)、介孔(50nm>孔径>2nm)及微孔(孔径<2nm)构成。大孔实现了整体固定相的对流传质运输,比传统颗粒填料的涡流扩散传质速率要高很多,而介孔及微孔提供了活性位点,同时也增大了整体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了柱容量和色谱分离能力。本文首先关于整体柱的发展历史,整体柱的制备工艺、应用等进行了相关的综述。研究了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制备金属螯合色谱整体柱,通过SEM、IR、EDS等手段对整体柱进行表征,针对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比例,联合其表征,优化整体柱制备条件。通过SEM,观察到整体基质不同位置的微观形貌较为类似,其也呈现出通孔网络,进行红外表征,可知材料表面已修饰上IDA,并且通过EDS也可知材料成功地螯合了。对整体柱进行色谱性能研究,改变如缓冲液pH值、梯度、流速等参量的色谱条件,考察这些参量对整体固定相分辨率的影响,可以看出,pH值、流速等参量对整体柱的分辨率及保留时间的影响并不大,以迎头分析法测定整体固定相的动态柱容量,及流速对柱容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批次所制备整体柱的重复性,均可证明整体材料的优越性,分析时间短,柱容量大,体现了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方便快捷。(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2-03-21)

王强,官月平,杨明珠,侯涛[9](2011)在《螯合金属离子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亲和分离谷胱甘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谷胱甘肽现有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磁性亲和分离谷胱甘肽的新方法。采用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磁性PMA微球,经过表面修饰形成磁性PMA-IDA-Cu~(2+)载体,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巯基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谷胱甘肽的进行亲和吸附和解吸,实现对谷胱甘肽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螯合铜离子磁性微球的对谷胱甘肽的吸附量为25.4mg/g,对谷胱甘肽分离效率达到84%。(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ISBE 2011 V4)》期刊2011-08-04)

王强,官月平,杨明珠,侯涛[10](2010)在《螯合金属离子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亲和分离谷胱甘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谷胱甘肽现有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磁性亲和分离谷胱甘肽的新方法。采用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磁性PMA微球,经过表面修饰形成磁性PMA-IDA-Cu2+载体,能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巯基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谷胱甘肽的进行亲和吸附和解吸,实现对谷胱甘肽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螯合铜离子磁性微球的对谷胱甘肽的吸附量为25.4mg/g,对谷胱甘肽分离效率达到84%。(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Volume 7)》期刊2010-12-25)

金属螯合亲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分别对乳化冷却法制备琼脂糖微球工艺、琼脂糖表面改性工艺、琼脂糖微球表面IDA固定化及冷冻凝胶法制备IMAC (Immobilized metal-chelat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MAC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工艺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对所制备介质进行表征及研究其在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方面的应用。从而构建出可以在复杂环境中一步完成目的产物的过滤、分离纯化浓缩,减少了固液分离和初级分离步骤的新型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具体研究如下:采用乳化冷却法制备尺寸均一且小于25μm的琼脂糖微球,以一定质量琼脂糖水溶液作为水相,以一定比例span-85和石蜡油的混合溶液作为油相。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以观察所得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率为指标,研究制备琼脂糖微球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得知:琼脂糖浓度为4%,乳化剂浓度为3%,搅拌速度为中速,搅拌时间为2 min。在此条件下,可得粒径较为集中且尺寸均一且小于25μm的琼脂糖微球。以琼脂糖微球为实验材料,以二甲基亚砜、环氧氯丙烷、NaOH分别作为反应体系和活化剂,以微球表面环氧基修饰密度为指标,研究固相载体表面活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得知:二甲基亚砜80%、NaOH 0.8 mol·L-1、环氧氯丙烷10%、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50℃、摇床转速170r/min。此条件下,微球表面环氧基密度最高即活化效率最高。采用冷冻凝胶成型法,以活化后琼脂糖微球作为实验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亚氨基二乙酸为配基,制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以IDA接枝密度为指标,研究琼脂糖微球表面IDA固定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琼脂糖与IDA添加比例为1:0.58、戊二醛浓度为35%、反应环境pH值为10,在此条件下IDA接枝密度达到最高。以所制备IMAC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为实验材料,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同时研究其对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纯化能力。研究表明:通过SEM图像可知,所制备亲和层析介质经过表面改性、IDA固定化,其粒径仍就较均一且在25μm以下,符合尺寸要求,且制备介质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通过IR图像分析可知,在910 cm-1有明显环氧官能团特征峰,表明琼脂糖微球活化成功;在1630-1700 cm-1区间的吸收峰应为醛或酮类CO双键产生的吸收峰,表明在此峰段内产生羧基、羟基特征峰,表明IDA接枝成功;通过铜离子结合标准曲线得知,亲和层析介质铜离子螯合率为73.45%:盐析法制备卵白蛋白粗品经分离纯化及SDS-PAGE电泳实验得知,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饱和吸附量为91.95mg,卵白蛋白回收率为85.37%,说明IMAC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具备较好的分离纯化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螯合亲和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华峰.Fe_3O_4磁性亚微球金属螯合亲和介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2].景志刚.新型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构建及表征[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

[3].蒋志国,王伟涛,张海德,王燕华.木瓜蛋白酶在金属螯合亲和双水相中分配行为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6

[4].景志刚,杨春瑜,杨春莉,刘海玲.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介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5

[5].白雷,卫引茂.低Ni(Ⅱ)流失叁齿四唑型金属螯合亲和色谱固定相及性能[C].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四分册).2015

[6].王晓萍,郭晓娜,朱科学,彭伟,周惠明.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富集麦胚蛋白金属螯合肽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5

[7].杨渐,俞昌喜,许盈,廖联明.钴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在hIGF-1融合蛋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2013

[8].王琳.径向金属螯合亲和整体柱的制备和色谱性能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

[9].王强,官月平,杨明珠,侯涛.螯合金属离子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亲和分离谷胱甘肽的研究[C].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medicineandEngineering(ISBE2011V4).2011

[10].王强,官月平,杨明珠,侯涛.螯合金属离子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亲和分离谷胱甘肽的研究[C].Proceedingsof2010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ellular,MolecularBiology,BiophysicsandBioengineering(Volume7).2010

标签:;  ;  ;  ;  ;  

金属螯合亲和论文-高华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