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硬度模具钢论文-刘继浩,迟宏宵,曹建春,高华耀,马党参

高硬度模具钢论文-刘继浩,迟宏宵,曹建春,高华耀,马党参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硬度模具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Cr2MnNiMoV钢,CCT曲线,冷却速率,贝氏体转变

高硬度模具钢论文文献综述

刘继浩,迟宏宵,曹建春,高华耀,马党参[1](2019)在《冷却速率对新型高硬度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ormast-FII热膨胀仪测定了新型高硬度预硬化塑料模具钢3Cr2MnNiMoV在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显微硬度仪等观察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冷却速率为0.03~0.15℃/s,3Cr2MnNiMoV钢中相变主要产物为贝氏体;冷却速率为0.3~16℃/s时,相变主要产物为马氏体;冷却速率在0.03~0.3℃/s变化范围内时,随冷速的增加,试验钢的显微硬度增加,贝氏体铁素体由等轴状变为板条状生长,最终合并成块状铁素体;等轴铁素体长大合并形成的块状铁素体中马奥岛尺寸大、数量少、排列不规则;板条铁素体长大合并形成的块状铁素体中马奥岛尺寸小,数量多、以平行方式排列;当冷速在0.3~16℃/s时,冷却速率对试验钢的马氏体转变以及硬度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2](2014)在《上海材料研究所“易切削高硬度无磁模具钢的开发”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3月25日,由上海材料研究所承担的"易切削高硬度无磁模具钢的开发"项目通过了市科委的验收。该新型易切削高硬度无磁模具钢具有硬度高、易切削、磁导率低的特点,大幅改善了高硬度奥氏体模具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采用该钢制造的模具,具有低成本高寿命的特点,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4年07期)

姜翠红[3](2014)在《一种新型耐腐蚀高硬度的模具钢》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传统X36CrMo17和新材料M111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的特点,采用热力学平衡相计算验证其结构特性基本原理,对两种材料的回火效应进行分析,探讨了结构特性对耐腐蚀性、抛光性、导热系数等机械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刘钢,张晓辉,陈明,胡祖光,励政伟[4](2007)在《用于高硬度模具钢SKD11的铣刀几何角度优化及试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切削淬硬模具钢SKD11中,为开发和选用与生产条件相匹配的具备优化几何角度的高性能铣刀,对专用于高硬度模具钢SKD11铣刀的几何角度进行了优化及试验分析。设计了4类不同几何结构的TiAlN复合涂层铣刀。从切削力、切削振动、切削变形、铣刀耐用度以及铣刀磨损机理等方面对这4类铣刀高速铣削SKD11过程进行了研究,综合评价其铣削性能,确定了在常用的高速加工生产条件下的优化铣刀。所选择的优化槽形铣刀具的寿命比之其他刀具延长3倍,在切削力和切削振动方面,该刀具具有最稳定的表现,而且大小较其他刀具下降70%。(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期刊2007年02期)

[5](1997)在《高硬度和高机加工速度的模具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A.Finkl & Sons公司开发出兼备高硬度钢的耐磨性耐久性和软钢的可机加工性优点的新型模具钢—RA—40,该钢具40HRC的硬度,比AlSi合金P—20的切削速度快40%。RA—40钢是一种析出硬化型钢,钢的表面与钢的中心部位具有同样的硬度,它无需热处理,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后表面硬度提高到60HRC。 RA—40钢的成分是Fe—0.15C—0.3Si1.0Cu—1.5Mn—3.0Ni—1.0Al。采用真空电弧重熔(本文来源于《冶金丛刊》期刊1997年06期)

张毅[6](1996)在《兼备高硬度和高机加工速度的模具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芝加哥A.FinK1& Sons公司开发出兼备高硬度钢的耐磨性耐久性和软钢的可机加工性优点的新型模具钢—RA-40,据称该钢具有40HRC的硬度,但通常比AlSi合金P-20的切削速度块40%,RA-40钢是一种析出硬化型钢,钢的表面与钢的中心部位具有同样的硬度,它无需热处理,但建议进行离子氮化处理,以使表面硬度提高到60HRC。(本文来源于《上海钢研》期刊1996年03期)

兰云鹏[7](1995)在《高硬度模具的钻孔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硬度模具的钻孔加工陕西汽车制造总厂(710043)兰云鹏1引言加工S—140—353凹模组合拼块时,因材料为Cr12MoV,淬火硬度60~63HRC.需要在20mm厚度上钻8mm孔和12mm孔30个,由于此凹模拼块硬度高,钻孔很困难,如果退火后再钻...(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1995年12期)

陈敏,李玉清,赵咏秋,汪慈榕,胡镇华[8](1995)在《Si、N对高硬度模具钢中碳化物形态和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硬度模具钢中的碳化物类型、尺寸、分布特征及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i在促进口火时钢中细小特殊碳化物析出的同时也加剧了碳化物不均匀分布和大块碳化物出现,N促进钢中出现大量细小的碳化物,碳氮复合化合物,使整个第二相颗粒呈均匀分布,细化了晶粒,主要增加了钢的冲击韧性.(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1995年03期)

胡镇华,杨旭春,刘玉君,崔昆[9](1989)在《冲击载荷条件下高硬度模具钢的磨损特性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叁种高合金冷作模具钢的冲击磨损试验,及磨损表面的SEM 形貌分析,联系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分析了试验钢的磨损行为。试验结果表明,高硬度冷作模具钢的磨损特性受其基体韧性及碳化物的影响很大;新型冷模具铡GM 的耐磨性优于Cr 12 MoV 和D 2钢,可望在精密、耐磨冷冲模具上获得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1989年04期)

马鹤年[10](1987)在《一种高硬度模具胶衣研制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江阴县第二合成化工厂在华东化工学院指导下,用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佳能一号模具胶衣。这种胶衣的浇铸体巴柯尔硬度在45以上。为国内人造大理石用模具提供了理想材料。(本文来源于《建材工业信息》期刊1987年12期)

高硬度模具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4年3月25日,由上海材料研究所承担的"易切削高硬度无磁模具钢的开发"项目通过了市科委的验收。该新型易切削高硬度无磁模具钢具有硬度高、易切削、磁导率低的特点,大幅改善了高硬度奥氏体模具钢的切削加工性能。采用该钢制造的模具,具有低成本高寿命的特点,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硬度模具钢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继浩,迟宏宵,曹建春,高华耀,马党参.冷却速率对新型高硬度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上海材料研究所“易切削高硬度无磁模具钢的开发”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J].机械工程材料.2014

[3].姜翠红.一种新型耐腐蚀高硬度的模具钢[J].机电技术.2014

[4].刘钢,张晓辉,陈明,胡祖光,励政伟.用于高硬度模具钢SKD11的铣刀几何角度优化及试验(英文)[J].Transactionsof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stronautics.2007

[5]..高硬度和高机加工速度的模具钢[J].冶金丛刊.1997

[6].张毅.兼备高硬度和高机加工速度的模具钢[J].上海钢研.1996

[7].兰云鹏.高硬度模具的钻孔加工[J].模具工业.1995

[8].陈敏,李玉清,赵咏秋,汪慈榕,胡镇华.Si、N对高硬度模具钢中碳化物形态和分布的影响[J].特殊钢.1995

[9].胡镇华,杨旭春,刘玉君,崔昆.冲击载荷条件下高硬度模具钢的磨损特性及影响因素[J].机械工程材料.1989

[10].马鹤年.一种高硬度模具胶衣研制成功[J].建材工业信息.1987

标签:;  ;  ;  ;  

高硬度模具钢论文-刘继浩,迟宏宵,曹建春,高华耀,马党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