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碱特性论文-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

耐盐碱特性论文-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盐碱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碱地,耐盐碱溶磷菌,筛选,溶磷机理

耐盐碱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1](2019)在《耐盐碱溶磷菌的特性及对大棚植物的促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盐碱地面积大且分布较广,土壤磷利用率低。耐盐碱溶磷菌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成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从而提高土壤供磷水平,可有效解决盐碱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的问题,同时减少施用磷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文中对耐盐碱溶磷菌的筛选方法、溶磷机理、溶磷能力测定、以及对植物的促生效果和促生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根据目前耐盐碱溶磷菌利用效率低的现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樊黎黎,徐兴健,韩雪容,李海彦,王娜[2](2019)在《莫莫格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中耐盐碱石油烃降解细菌的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位筛选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来修复受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本研究从莫莫格湿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以菲(Phe)作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一株多环芳烃耐盐碱的Phe高效降解细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系统发育进化地位;系统研究了该菌株对Phe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动力学,为湿地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研究结果表明,耐盐碱的Phe降解细菌S1-8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命名为Halomonas sp. S1-8; Halomonas sp. S1-8降解Phe的最适盐浓度(Na Cl)为5%,p H为8. 0,温度为30℃。在盐浓度低于5%时,随着盐度的增加,菌株S1-8在盐碱胁迫下对Phe的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菌株S1-8对盐浓度和环境酸碱度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分别为Na Cl含量0~30%和p H 6. 0~11. 0。Halomonas sp. S1-8在湿地油田污染的生物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9年02期)

樊黎黎[3](2019)在《耐盐碱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在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原位筛选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来修复受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本研究从莫莫格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多环芳烃降解菌株,并系统研究了该菌株对菲(PHE)的降解特性,为湿地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本研究以吉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为样本,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土壤中微生物种类进行检测与分析,明确该区域内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并通过对微生物种类的分析,有目的的对耐盐碱菲降解菌株进行筛选。本实验以PHE作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莫莫格湿地内石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进行富集,并分离出耐盐碱的PHE高效降解细菌。通过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系统发育进化地位;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培养物中PHE的残留量,明确菲降解菌株对盐浓度与酸碱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及不同培养温度、时间、菌液添加量、PHE初始添加量对菌株降解PHE的影响,获得了菲降解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出叁株耐盐碱的PHE降解细菌S1-8、S2-1、S3-2,叁株菌株均属于盐单胞菌(Halomonas);叁株菌株对盐浓度(0-30%)和环境酸碱度(pH6.0-11.0)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这些耐盐碱菌株在原位修复湿地油田污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4](2019)在《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7个自交系进行4×3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杂交组合,在盐碱土和黑土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调查苗期植株形态(株高、叶面积)与生理特性(SOD、POD活性),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指标可以用于鉴定玉米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和叶面积降低,SOD、POD活性升高。不同自交系耐盐碱能力差异显着,根据4个指标及减少比例进行动态聚类,筛选出郑58是耐盐碱能力较强的自交系,Mo17对盐碱最敏感,5个中耐品种中昌7-2、444和B73偏敏感。杂交种间耐盐碱能力差异显着,郑单958、郑58×178、郑58×Mo17和黄C×178是耐盐碱性较高的杂交组合,444×Mo17是敏感组合。杂交种的耐盐碱性能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无关,与亲本的耐盐碱程度有关。4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因此,筛选耐盐碱的自交系时既要考虑有关性状,又要考虑其性状对比非逆境条件下的变化率。(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姜焕焕,祁佩时,王通,迟晓元,陈明娜[5](2019)在《花生根际多功能固氮菌的分离及其耐盐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获得具有固氮、溶磷及分泌IAA的多功能耐盐碱根际促生菌(PGPR),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采用平板涂布法对盐碱地花生根际固氮菌进行了分离,结合16S rDNA序列鉴定和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共获得22个固氮菌株,其固氮酶活性为125.82-346.32 nmol C_2H_4/(h·mL)。所有菌株均具有产ACC脱氨酶及溶解难溶性磷源活性。其ACC脱氨酶活性为0.12-1.26U/mg;溶解磷酸叁钙量为1.45-53.58 mg/L,溶解磷酸铁量为1.45-8.27 mg/L,溶解磷酸铝量为1.1-22.82 mg/L。其中,10株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1.36-17.80μg/mL,占供试菌株的55%。对这10株促生菌进行NaCl、pH耐受性测定,结果显示最大pH耐受力为9,最大NaCl耐受力为1.5 mol/L。这10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具有在盐碱地中应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乔[6](2018)在《玉米苗期耐盐碱生理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和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进一步了解玉米的耐盐碱生理机制,本试验在盐碱条件和非盐碱条件下,对玉米幼苗的光合、根系、抗氧化酶、生物量等生理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和遗传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鉴定玉米品种的耐盐碱能力与耐盐碱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择郑58、昌7-2、黄C等7个知名自交系,按照4×3NC-II设计获得12个杂交组合(含郑单958、农大108、四单19及SC704等知名品种),共19份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于苗期(叁叶一心)测定玉米有关生理指标。本试验采用的形态指标、光合指标、根系指标、抗逆生理指标等在两种土壤下均差异显着,因此可以作为鉴定玉米耐盐碱的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玉米形态指标均降低,其中叶面积的降低幅度最大(-58.4%),地上干物重的降低幅度最小(-13.0%);除地下干物重外,其余叁个指标的杂交种的降低幅度均小于自交系。盐碱胁迫使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均有下降,其中蒸腾速率的降低幅度最大(-42.1%),叶绿素的降幅最小(-25.2%);叁个指标的杂交种降幅均大于自交系的降低幅度。盐碱胁迫使玉米抗氧化酶活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CAT活性的升高幅度最大(+23.7%),SOD活性的升高幅度最小(+8.4%),自交系SOD、POD活性的升高幅度大于杂交种,但杂交种CAT活性与可溶性蛋白的升高幅度大于自交系。盐碱胁迫使玉米根系指标下降,除活跃吸收面积外,其余指标杂交种的降低幅度均高于自交系。盐碱胁迫明显提高了玉米形态指标的杂种优势,CAT和可溶性蛋白的杂种优势在盐碱胁迫下升高。但光合指标的杂种优势和SOD、POD活性的杂种优势在盐碱胁迫下降低。玉米根系形态指标在盐碱胁迫下杂种优势降低,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杂种优势略有升高。玉米形态、光合、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系四个指标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狭义遗传力,这些性状的非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建议早代进行选择。地上干物重与叶面积,地下干物重与根长、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叶绿素与气孔导度,比表面积与根尖数,SOD活性与POD活性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地下干物重与POD活性,CAT活性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地上干物重与地下干物重,地下干物重与根尖数,株高与叶面积,根体积与根尖数,蒸腾速率与叶绿素、气孔导度,根长与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表面积与根体积、根尖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比表面积与POD活性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根系指标、光合指标、形态指标、抗逆性指标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形成了盐碱胁迫。通过以上指标的动态聚类分析表明B73、郑58和178耐盐碱较好,以B73和郑58为母本和178者为父本的组合综合表现较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乔,李明,高祺,晏君瑶,朴琳[7](2017)在《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现有研究表明,盐碱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主要有叁方面原因:一是盐土使植物叶片水势下降,导致气孔导度下降;二是盐害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叁是盐害影响某些特定的酶或代谢过程。并且已有研究表明玉米生理指标、产量以及品质性状等都具有杂种优势。但对于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少有研究。本试验研究盐碱胁迫对不同品种的玉米幼苗形态、根系、光合、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自交系和杂交种间的比较,为选择玉米耐盐碱指标以及鉴定玉米品种的耐盐碱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16)

胡山[8](2017)在《一株耐盐碱溶磷菌溶磷特性及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之一,据报道我国土壤缺磷现象十分严重,约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而其中却含有大量的无效磷。充分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是解决土壤缺磷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土壤缺磷问题的根本。溶磷菌是一类能将难溶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的微生物。因此,溶磷菌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土壤难溶磷的利用、土壤缺磷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盐碱土壤具有较高的盐分和pH,肥力贫瘠,不仅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求高效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改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为探究一株耐盐碱溶磷菌的分类地位及溶磷特性,并探索得到一种适合甘肃省盐碱土壤的改良剂,初步得到以下几个试验结果:1.采用溶磷圈法分离溶磷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量,得到编号为C9-41、Y3-35、C5-411、C5-410、Y3-51菌株的溶磷圈直径/菌落直径(D/d)>1.6,其中菌株Y3-35的溶磷能力最好(P<0.05),溶磷量最高可达206.06 mg/L,菌株Y3-35溶磷量与pH呈显着负相关。2.利用不同NaCl浓度梯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耐盐试验,不同pH梯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耐碱试验,采用传代培养法判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Y3-35在NaCl含量≤10%、7≤pH≤12的条件下均能生长,该菌株在第1、5、10、15、20代的平均溶磷量和平均pH分别保持在(163.06±8.27)mg/L和4.92±0.10。3.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Y3-35进行分类鉴定,鉴定其为Pantoea theicola的近缘种。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溶磷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得到菌株Y3-35的最佳溶磷条件为:葡萄糖20.0 g/L;蛋白胨15.0 g/L;氯化钠2.5 g/L;温度24°C,其他同原培养基。5.利用溶磷菌菌悬液(菌悬液:土=1 mL:12 g)、磷石膏(磷石膏:土=1 g:100g)、熟牛粪(熟牛粪:土=1 g:100 g),对比研究改良剂单施和配施处理对盐碱土壤酶活力、化学性质和玉米长势等指标的影响,评估改良剂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各试验组盐碱土壤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盆栽试验盐碱土壤改良效果依次为磷石膏、熟牛粪、溶磷菌菌悬液组(PNJ)>熟牛粪组(N)>熟牛粪磷石膏组(PN)>熟牛粪菌悬液组(NJ)>磷石膏菌悬液组(PJ)>磷石膏组(P)>菌悬液组(J)>对照组(CK)>无玉米对照组(CK_0),与玉米生长指标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均表明同时施加磷石膏、熟牛粪、溶磷菌菌悬液组(PNJ)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其土壤pH和电导率分别比CK组下降了5.0%、17.0%,其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氮含量和有机质分别比CK组增加了586.1%、94.8%、22.3%、89.9%,其土壤中的脲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中性磷酸酶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比CK组提高了231.4%、24.2%、175.3%、42.8%。菌株Y3-35溶磷能力较好,耐盐碱特性较强,具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盐碱土壤中溶磷菌的应用提供菌株支持;应用于PNJ组的改良剂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在甘肃省盐碱土壤改良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建议按照该配方对甘肃省盐碱土壤进行改良。(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丽丽[9](2016)在《旋覆花根围优势AM真菌对白花叁叶草耐盐碱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M真菌(arbusular mycorrhiza fungi)是内生真菌的最主要类型,在自然界中能与90%以上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的丛枝菌根结构。AM真菌在提高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园艺作物上已有应用。本试验以松嫩盐碱草地西南部地区采集的旋覆花(Inula japonica)根系及其根际土壤为材料,研究旋覆花根系AM真菌的侵染特性,统计AM真菌多样性,且对优势菌种进行25SrDNA序列分析,并以白花叁叶草为寄主植物,在不同复合盐碱浓度下接种松嫩盐碱草地优势AM真菌,探究AM真菌对其生长、光合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根系被AM真菌侵染形成了典型的疆南星型(Arum-type, A-型)菌根结构。不同pH值(pH=8.13-9.30)土壤生境下,旋覆花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不同土壤pH值下侵染率差异明显,在土壤pH值8.76时,侵染率达到100%,泡囊丰度与丛枝丰度也分别达到最大值75.67%和74.32%。2.在本试验采集的旋覆花根围10份土壤样品中,通过形态学分析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8属37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21种,占总数的56.7%,为优势属,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分布最为广泛,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次之,为松嫩盐碱草地旋覆花根围AM真菌优势菌种。在此基础上通过Nested-PCR对优势菌种进行25SrDNA序列分析,在NCBI得到序列接收号KT826604和KT993572,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鉴定的准确性。3.在不同的复合盐碱浓度下接种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以及两者的混合菌剂的白花叁叶草生长60d后均与AM真菌形成共生体系,且侵染程度较高的部位均集中在幼嫩的根尖。接种AM真菌改善了盐碱条件下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其生长及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4.白花叁叶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低浓度的盐碱离子反而能促进其生长;复合盐碱胁迫下,白花叁叶草的个体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在接种不同类型AM真菌下均高于未接种,以接种根内球囊霉的效果最为显着,说明根内球囊霉更有助于提高白花叁叶草的耐盐能力。本研究旨在对开展松嫩盐碱草地AM真菌的研究,为利用菌根技术改良与修复松嫩盐碱草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推广旋覆花及白花叁叶草在具有一定盐碱度的城市园林中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艾雪[10](2015)在《沙漠结皮中耐盐碱细菌的分离及其固沙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沙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由此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沙漠化程度加快,相关治理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各种流动沙地固定方法中,利用微生物结皮固沙作为一种新型的固沙方式,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而相关研究报道略显薄弱。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沙漠,自然环境恶劣。本研究对柴达木盆地沙漠中耐盐碱菌株进行分离,分析菌株潜在固沙能力,并结合菌株生理生化特征阐明了其固沙机理,为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固沙、治沙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宝贵的种质资源,主要结果如下:1、用低盐高碱和高盐低碱两类培养基,从沙漠土壤结皮中分离出19株耐盐碱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分离菌株归为2个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16株,占总数的84.2%,其余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株。分别归属于海球菌属(Marin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糖球菌属(Gracilibacillus)、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动性微菌属(Planomicrobium)、盐水球菌属(Salinicoccus)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2、细菌盐耐受性实验表明:NaCl为0.85%的条件下有15株菌可以正常生长;NaCl浓度为5%~10%的条件下19株菌均可正常生长;NaCl浓度为15%的条件下共有13株菌可以正常生长;NaCl浓度为20%的情况下有3株菌AX14、AX17、AX18可以正常生长;NaCl为25%的条件下,所有菌株均不能生长。有2株菌AX8、AX11生长最适盐浓度为0.85%,有2株菌AX4、AX5生长最适盐浓度为10%,其余菌株生长最适盐浓度为5%。细菌生长曲线表明:有9株菌是从10 h左右开始出现生长,有1株菌AX6从5 h开始生长,有8株菌从15 h开始生长,有1株菌AX16从30 h开始生长。细菌碱耐受性实验表明:所有菌株均可在pH6~pH9条件下生长,有5株菌AX1、AX2、AX3、AX6、AX19生长最适pH为8,其余菌株生长最适pH为7。3、菌株对碳源的利用实验表明,菌株AX11和AX18利用单糖的种类最多,达13种单糖。菌株AX1和AX2利用单糖的种类最少,只能利用7种。19株菌对磷酸己糖的利用为2~3种不等。菌株AX3只能利用6种羧酸、酯和脂肪酸,相对于其他菌株较低。4、细菌固沙实验表明,19株菌及其培养物具有一定的沙粒团聚效果。菌株AX1和AX10的结皮厚度超过7 mm,其中以菌株AX1培养物凝结沙块的能力最强,其沙块结皮的平均厚度达到7.456 mm。其余有13株菌的结皮厚度在5~7 mm,有2株菌的结皮厚度小于4 mm,其中AX9的结皮厚度最小为3.826 mm,而喷洒无菌培养液的对照沙子不能形成结块。沙粒团聚体实验表明,AX4、AX5和AX10的平均重量直径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05.31μm、356.7μm、288.29μm,且均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AX19的平均重量直径最低41.574μm,为糖球菌属(Gracilibacillus)。5、细菌胞外多糖含量测定实验表明,多糖含量大于800 mg/L的共有6株菌,其中菌株AX10的多糖含量达到1087mg/L。有两株菌AX6和AX18所产胞外多糖含量小于500 mg/L,AX18的多糖含量最低为417 mg/L。对19株细菌所产的胞外多糖含量、结皮厚度、微团聚体稳定性进行数据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多糖能力与细菌结皮厚度呈极显着相关(r=0.669,p=0.002),菌株产多糖能力与微团聚体稳定性呈极显着相关(r=0.638,p=0.003)。初步分析细菌能够使沙粒团聚成块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其分泌胞外多糖将砂粒粘结在一起。(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耐盐碱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位筛选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可以用来修复受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本研究从莫莫格湿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以菲(Phe)作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一株多环芳烃耐盐碱的Phe高效降解细菌株,通过形态学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其系统发育进化地位;系统研究了该菌株对Phe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动力学,为湿地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研究结果表明,耐盐碱的Phe降解细菌S1-8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命名为Halomonas sp. S1-8; Halomonas sp. S1-8降解Phe的最适盐浓度(Na Cl)为5%,p H为8. 0,温度为30℃。在盐浓度低于5%时,随着盐度的增加,菌株S1-8在盐碱胁迫下对Phe的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菌株S1-8对盐浓度和环境酸碱度具有较广的适应范围,分别为Na Cl含量0~30%和p H 6. 0~11. 0。Halomonas sp. S1-8在湿地油田污染的生物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盐碱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耐盐碱溶磷菌的特性及对大棚植物的促生作用[J].污染防治技术.2019

[2].樊黎黎,徐兴健,韩雪容,李海彦,王娜.莫莫格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中耐盐碱石油烃降解细菌的降解特性研究[J].土壤与作物.2019

[3].樊黎黎.耐盐碱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4].李乔,李明,晏君瑶,高祺,朴琳.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19

[5].姜焕焕,祁佩时,王通,迟晓元,陈明娜.花生根际多功能固氮菌的分离及其耐盐碱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

[6].李乔.玉米苗期耐盐碱生理特性及其杂种优势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8

[7].李乔,李明,高祺,晏君瑶,朴琳.玉米耐盐碱生理特性的杂种优势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7

[8].胡山.一株耐盐碱溶磷菌溶磷特性及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7

[9].李丽丽.旋覆花根围优势AM真菌对白花叁叶草耐盐碱特性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10].艾雪.沙漠结皮中耐盐碱细菌的分离及其固沙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标签:;  ;  ;  ;  

耐盐碱特性论文-陈佳怡,陈紫茵,陈敏威,徐迎傲,胡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