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县组论文-杨毅

嵊县组论文-杨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嵊县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浙江,嵊县组,孢粉,古环境

嵊县组论文文献综述

杨毅[1](2015)在《浙江天台—宁海嵊县组孢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嵊县组就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一套多旋回喷发的玄武岩夹河湖相沉积岩的地层,这些沉积层中富含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植被、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理想研究对象。嵊县组植物大化石近年来有系统的研究,包括植物群的组成分子、各类群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以及古环境和古气候重建。而对于产自该套地层孢粉化石的研究,无论是在孢粉形态学,还是在利用孢粉组合探讨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等方面都较为薄弱。本文分析了采自浙江天台-宁海地区的上中新统嵊县组第叁沉积层中的孢粉样品共11个,经实验室处理,除HNT-11、DLX-1和DLX-2以外,在其余的8个样品中发现了丰富且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对孢粉化石的鉴定,本文依据亲缘关系,将绝大部分孢粉型归于相应的自然分类,主要是属或科一级,对于亲缘关系不明的类群则按照相应的孢粉型定名。本文一共统计孢粉化石3333粒,藻类化石559粒,鉴定孢粉类群39个,包括被子植物类群:枫杨属(Pterocarya)、胡桃属(Juglans)、山核桃属(Carya)、榛属(Corylus)、鹅耳枥属(Carpinus)、枫香属(Liquidambar)、栎属(Querc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水青冈属(Fagus)、石栎属(Lithocarpus)、榆属(Ulmus)、榉属(Zelkova)、大戟科(Euphorbiaceae)、冬青属(Ilex)、杜鹃花科(Ericaceae)、桦木属(Betula)、椴树科(Tiliaceae)、栗属(Castanea)、芸香科(Rutaceae)、柿树科(Ebenaceae)、木犀科(Oleaceae)、朴属(Celtis)、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Poaceae)、蓼科(Polygonaceae)、菱属(Trapa)、香蒲属(Typha)、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裸子植物类群: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松属(Pinus)、油杉属(Keteleeria)、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落叶松属(Larix)、铁杉属(Tsuga)以及T—C—T型花粉(本文包括杉科(Taxodiaceae)、无口器粉属(Inaperturopollenites));蕨类植物类群: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紫萁科(Osmundaceae),以及亲缘关系不明确的伏平粉属(Fupingopollenites)。据此建立了以栎属(Quercus)—松属(Pinus)—禾本科(Poaceae)—菱属(Trapa)为主要特征的孢粉组合,对其中的主要类群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属或科一级),并获得了部分类群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微细构造特征。结合同层位植物大化石的记录,推论晚中新世研究区的植被类型以具有一定的垂直地带性的森林植被为主:自山麓向上,逐渐由以壳斗科常绿栎类和樟科为主要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向以水青冈属、山核桃属、鹅耳枥属、枫香属、榆属等为主要落叶阔叶树种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过渡;阔叶林中混生着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林;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并生长有一定量的蕨类植物,并推测研究区应该有竹类植物生长。水生草本和淡水藻类广泛而大量地出现,推测湖泊、池塘和沼泽等平静的淡水水体在研究区广泛分布,表明当时降水较丰富,环境湿润。该植被类型同现今浙江东部兼具一定垂直地带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较为相似;通过对当前孢粉组合应用共存分析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晚中新世的8个气候参数,即年平均气温(MAT)17.0-18.5℃,最热月平均气温(WMT)26.5~28.4℃,最冷月平均气温(CMT)3.3~7.7℃,气温年较差(DT)18.2~1.5℃,年平均降水量(MAP)979.0~1722.0 mm,平均最大月降水量(MMaP) 176.2~265.0mm,平均最小月降水量(MMiP)7.0~31.6 mm,平均最热月降水量(MWP)165.5~232.5 mm。通过将重建结果与研究区现代气候值对比,表明晚中新世该区的气候温暖湿润,与该区的现代气候相近。(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李相传,孙柏年,肖良,丁素婷,何文龙[2](2014)在《浙江新近纪嵊县组地层特征及其化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嵊县组是中国东南陆相晚新生代的经典地层,然而其地质年代一直存在争议,其有关单位名称的使用也较混乱.综合该地区已发表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遵循优先律原则指出浙东新近系含化石层位的地层单位宜采用嵊县组,基于地层对比其绝对年龄为13.0~10.5 Ma或9.4 Ma(40Ar-39Ar坪法)或13.00~10.38 Ma(K-Ar法),时代应为中新世.同时,对该区古植物和孢粉及古气候成果进行了简单列述和评价,就该套地层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黄成彦,蔡祖仁[3](1984)在《浙江中新世嵊县组的硅藻植物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嵊县境内的硅藻土具有分布广、覆盖层较薄,运输方便等特点。有关部门虽对此作了不少地质工作,但对组成硅藻土的主要生物遗骸——硅藻化石的研究工作尚无报道。作者于1978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对嵊县境内的含硅藻土地层进行了踏勘,对浦桥嵊县组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采样。此外,还在袁家、东大湾两地硅藻土矿的开采面上进行了观察。(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1984年03期)

嵊县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嵊县组是中国东南陆相晚新生代的经典地层,然而其地质年代一直存在争议,其有关单位名称的使用也较混乱.综合该地区已发表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遵循优先律原则指出浙东新近系含化石层位的地层单位宜采用嵊县组,基于地层对比其绝对年龄为13.0~10.5 Ma或9.4 Ma(40Ar-39Ar坪法)或13.00~10.38 Ma(K-Ar法),时代应为中新世.同时,对该区古植物和孢粉及古气候成果进行了简单列述和评价,就该套地层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嵊县组论文参考文献

[1].杨毅.浙江天台—宁海嵊县组孢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D].兰州大学.2015

[2].李相传,孙柏年,肖良,丁素婷,何文龙.浙江新近纪嵊县组地层特征及其化石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黄成彦,蔡祖仁.浙江中新世嵊县组的硅藻植物群[J].古生物学报.1984

标签:;  ;  ;  ;  

嵊县组论文-杨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