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梁论文-王素裹

正交梁论文-王素裹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交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框架结构,正交梁,刚度,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正交梁论文文献综述

王素裹[1](2014)在《考虑正交梁刚度影响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中国规范设计了不同正交梁刚度的叁级抗震RC空间框架,在ABAQUS中,采用实体单元更加真实地模拟侧向荷载作用下不同正交梁刚度的RC空间框架结构在"强柱弱梁"上的实现效果,根据模拟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得出考虑正交梁刚度影响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建议取值,并对该取值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叁级抗震RC框架在考虑了正交梁刚度影响后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值为1.5时,能较好改善"强柱弱梁"的实现效果,并对结构建造成本提高不大,因而具有在实际设计中实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王素裹[2](2014)在《正交梁刚度对板筋参与梁端抗弯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板筋参与作用的因素之一——正交梁刚度开展研究,通过5个侧向荷载作用下带现浇楼板RC空间框架结构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考察正交梁刚度变化对现浇楼板板内钢筋参与框架梁端抗负弯矩能力的影响程度,寻找正交梁刚度对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交梁是否存在对板筋参与作用的影响大于正交梁刚度变化的影响;板筋对框架梁端抗弯的参与作用随正交梁刚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为非线性关系;正交梁刚度大的结构整体性能强于正交梁刚度小的结构,对板筋的锚固性更好,因而参与梁端抗弯的程度更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02期)

杜钢,袁行飞[3](2011)在《不同布索方式的正交梁系结构在车站雨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无站台柱雨棚设计是火车站建设的一个重点,它要求柱距大、跨度大.在各种大跨结构体系中如双层网架、柱面网壳、弦支网壳、张弦梁、实腹拱、拱形桁架、悬索、膜结构等,正交梁系结构由于其结构简洁、受力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论文对不同布索方式的正交梁系结构在车站雨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布索方案对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结构的特征值屈曲和非线性屈曲,并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比较了各方案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布索方案能有效改善正交梁系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1年01期)

周朝阳,刘建平[4](2010)在《某楼盖正交梁系设计失误解析——结构设计教学案例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楼盖中现浇的正交梁间一般存在相互作用,其主次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各向梁的跨度比、截面刚度比、支承条件乃至楼板方案等多种因素,考虑不周可能造成设计失误。本文结合一工程实例,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构设计教学案例。(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1)

邱东梅,章捷,雷润亚[5](2009)在《双向正交梁结构的受力特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正交梁的受力往往比单向受力有所改善,本文在此前提下,分别讨论了截面抗弯刚度相同和不同两种双向正交梁的承载比例分配情况,该分析对实际工程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4期)

刘文涛[6](2009)在《正交梁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处于抗震设防区的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抗震要求的提高,其节点可能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或者由于建筑物加层、改造的需要使得原结构节点需要加固,提出了对抗震设防标准较低已建建筑物的框架节点应进行抗震加固设计的思想。通过八个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粘钢加固和焊钢加固正交梁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特征、最大承载力、框架节点核心区的破坏特点以及加固前后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环向刚度和承载力退化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正交梁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加固前后都不存在剪切破坏现象;采用不同加固方式的试件中,对正交梁混凝土框架节点核心区进行加固的试件最大承载力得到了提高、框架节点核心区内部纵筋滑移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抗震性能改善最为明显;在同种加固方式的试件中,粘钢加固框架节点的效果要好于焊钢加固的效果。综上所述,这些加固方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接近新规范抗震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7-01)

王栋[7](2009)在《正交梁板转换结构承托斜布剪力墙的受力机理和抗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而言,当高层建筑下部楼层竖向结构体系或形式上与上部楼层差异较大,或者下部楼层轴线距离扩大,或者上、下轴线错位时,就必须在结构变化的楼层设置转换层。可以说,这类建筑已成为当代高层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尤其是现代大城市用地紧张以及复杂的立体交叉更是如此。针对上下结构平面轴线分布差异较大的框支剪力墙复杂高层结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并采用了正交梁板转换结构承托斜布剪力墙的转换层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传力明确、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且在结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指标等方面优于同等工程条件下可行的厚板转换设计方案。文中基于专业结构分析软件ETABS和有限元软件ANSYS,对这一转换层设计方案的整体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以及结构在重力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转换构件的位移、内力和应力分析,并结合转换层的实体有限元分析对设计中的要点问题进行了总结。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转换结构与常规转换结构的区别。重力荷载作用下,对于正交梁板承托斜布剪力墙的转换形式,由于剪力墙与转换梁斜交的缘故,倒“T”型深梁模型一般不再成立,墙梁二者协同受力的能力将不同程度降低。而当斜交角度较大时,墙体主要充当传力构件,与梁协同受力的作用大幅减少。此时转换主梁则在较小的传力区域内承受集度较大的竖向力,受力变得不利,梁底容易集中出现较大的拉应力。上部有剪力墙处的转换层楼板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接着全文对转换结构上部剪力墙布置形式进行分类,进而得到不同类型剪力墙时转换结构的受力特点。包括“剪力墙两端都落在梁上,中间落在板上的类型一”、“剪力墙两端都落在板上,中间搭在梁上的类型二”、“剪力墙整体都落在板上的类型叁”、“剪力墙一端落在梁上,一端落在板上的类型四”、“剪力墙一端在梁上,通过另个梁,一端在板上类型五”,以类型一这样剪力墙两端落在刚度大的梁柱构件上的效果最好,板的位移、挠度、应力都比较小,这类剪力墙形式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在实际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在高烈度区的地震作用下,上部有较为密集剪力墙处,转换层楼板应力较大,混凝土已经开裂;通过弹性水平地震作用增大系数法来设计转换结构可知,在规范规定的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不发生剪切破坏;剪力墙中剪应力的分布大小与墙段的抗侧刚度直接相关,在核心筒处的剪力墙剪应力水平较高。底层剪力墙承担了将近80%的基底剪力,因此剪力墙布置较合理。正交梁板转换结构,竖向荷载主要由正交梁格承担,提出了叁个传力路径;水平荷载下产生的内力大体上按构件侧向刚度分配,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并提出了传力路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树义,李建强[8](2008)在《双向正交梁结构的受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正交梁结构的受力特征往往比单向受力结构有所改善。本文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分别分析讨论了抗弯刚度相同的正交梁的承载力比例分配情况和抗弯刚度不同的正交梁的承载力比例分配情况。该分析对实际工程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罗源源,刘俊,李锦明[9](2007)在《正交梁式隧道效应微机械陀螺仪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角速率陀螺仪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根据电子隧道效应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隧道效应的微机械陀螺仪,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把电子隧道原理应用到微机械振动陀螺中对振动位移进行检测,结构简单,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线性度高,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尤其在提高微机械振动陀螺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的方面显示其优势.(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崔清洋,卢粉贵[10](2003)在《正交梁的主次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设计中,正交梁构件由于其几何条件和受力状态的不同,其主次关系会发生变化。通过内力计算,明确两者之间力的传递关系是正确进行配筋设计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正交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影响板筋参与作用的因素之一——正交梁刚度开展研究,通过5个侧向荷载作用下带现浇楼板RC空间框架结构模型的有限元仿真模拟,考察正交梁刚度变化对现浇楼板板内钢筋参与框架梁端抗负弯矩能力的影响程度,寻找正交梁刚度对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交梁是否存在对板筋参与作用的影响大于正交梁刚度变化的影响;板筋对框架梁端抗弯的参与作用随正交梁刚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为非线性关系;正交梁刚度大的结构整体性能强于正交梁刚度小的结构,对板筋的锚固性更好,因而参与梁端抗弯的程度更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交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素裹.考虑正交梁刚度影响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王素裹.正交梁刚度对板筋参与梁端抗弯能力的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3].杜钢,袁行飞.不同布索方式的正交梁系结构在车站雨棚中的应用[J].空间结构.2011

[4].周朝阳,刘建平.某楼盖正交梁系设计失误解析——结构设计教学案例之一[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10

[5].邱东梅,章捷,雷润亚.双向正交梁结构的受力特征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

[6].刘文涛.正交梁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加固的抗震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7].王栋.正交梁板转换结构承托斜布剪力墙的受力机理和抗震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张树义,李建强.双向正交梁结构的受力特征分析[C].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9].罗源源,刘俊,李锦明.正交梁式隧道效应微机械陀螺仪的设计与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07

[10].崔清洋,卢粉贵.正交梁的主次关系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正交梁论文-王素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