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

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

一、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苏青春[1](2021)在《利用硼酸酯共价键驱动力的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耐磨棉织物》文中提出近年来,具有防水特性的功能型纺织品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消费者也开始青睐于这种产品,目前制备超疏水功能型纺织品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气相沉积法、模板法、静电纺丝法以及含氟物质的整理等等,考虑到这些方法较高的成本、繁琐的程序、严苛的实验条件以及潜在的对环境的危害,因此本文选择自组装法来制备超疏水功能型棉织物。研究表明,利用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功能型棉织物简单快捷且易控制,自组装过程的驱动力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苯硼酸自从被发现能够与1,2-或1,3-二醇化合物生成p H可控的动态硼酸酯共价键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科研人员经常将含苯硼酸官能团的化合物与其他材料复合,从而赋予新材料更多优异的性能。本文基于苯硼酸的这一优异性能,在棉织物表面进行自组装研究,同时辅以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最终成功制备一种超疏水耐磨棉织物。具体研究内容为以下三个部分:(1)利用水溶性耦合试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含苯硼酸官能团的棕榈蜡微球(PW-PBA),以苯硼酸与聚乙烯醇(PVA)间生成的硼酸酯共价键为驱动力,将含苯硼酸官能团的棕榈蜡微球自组装到棉织物表面,制备得到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同时探究p H值对自组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组装过程受p H控制,只有当p H值≥9时,自组装过程才可以顺利进行。在最佳处理条件下(p H=9),热熔处理后的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较原棉织物的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32.0%,透气率下降了8.6%,断裂强力提高了13.9%,断裂伸长率提高了8.4%。无论是否热熔处理,制备得到的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仅达到疏水效果,只有当所制备的棉织物经热熔处理和低表面能修饰后,才能达到超疏水效果,接触角达到152°。(2)利用苯硼酸与PVA生成的硼酸酯共价键为自组装驱动力,将接枝改性后的棕榈蜡微球(PW-PBA)、松香树脂(RW-PBA)、氧化聚乙烯蜡微球(OW-PBA)在p H 9处理条件下一起自组装到表面经PVA溶液处理的棉织物上,得到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测试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一系列性能,同时探究p H值对自组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是该自组装过程的开关,仅当p H≥9时,自组装吸附过程才可以顺利进行。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拒水效果显着,接触角达到148°,将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热熔处理后接触角达到153°,实现了超疏水效果。三元自组装体系修饰棉织物后,其机械性能得到显着提高,透气性能保持良好,但耐摩擦性能较差。热熔处理前后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3)考虑到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耐摩擦性能差,无法达到产业所需的要求,因此,进一步采用硼化钛基有机硅树脂体系通过溶液浸渍法整理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制备无需热熔处理即可达到超疏水耐磨效果的棉织物。结果表明:经硼化钛基有机硅树脂体系整理后的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接触角达到155°,经摩擦3000次后其接触角依然保持在150°以上。硼化钛基有机硅树脂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疏水性能,还赋予了其优良的耐摩擦性能。此外,研究表明整理后的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热稳定性能显着提升并保持了较优的物理机械性能。

吴相国[2](2021)在《聚乙烯蜡接枝改性及其应用》文中认为聚乙烯蜡为一种重要的润滑剂,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中。随着高分子材料助剂多功能化的发展,对聚乙烯蜡进行功能化改性,目前已成为聚乙烯蜡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课题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对聚乙烯蜡进行了接枝改性研究。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添加量和单体添加量等条件下对聚乙烯蜡进行接枝改性,探讨聚乙烯蜡接枝MAH的最佳条件,对不同接枝率聚乙烯蜡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MAH接枝聚乙烯蜡在聚氯乙烯(PVC)及沥青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聚乙烯蜡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AH添加量和引发剂BPO添加量,且对接枝率影响的大小关系为:反应温度>MAH用量>引发剂添加量>反应时间。(2)温度越高,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越高,但高于150°C聚乙烯蜡接枝率反而会下降;反应时间越长,接枝率会越高,但时间超过3 h时,接枝率反而下降;综合反应条件,接枝聚乙烯蜡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C,反应时间3 h,MAH浓度8%,引发剂浓度0.6%时,此时接枝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达到最大值,最大接枝率为7.24%。(3)聚乙烯蜡接枝后粘度软化点分子量等指标会上升,且接枝率越高,粘度越大,软化点越高,粘均分子量越大;接枝率为5.17%时,聚乙烯蜡接枝后软化点达到131℃,粘度1300mpa·s,粘均分子量3100。(4)在PVC应用实验中,添加接枝聚乙烯蜡会缩短PVC塑化时间,效果明显优于聚乙烯蜡,且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扭矩相对聚乙烯蜡会稍微有些增大。(5)在沥青防水材料应用实验中,添加接枝聚乙烯蜡可以提高沥青的粘结力,使沥青防水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流淌,效果优于其他添加助剂,且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牛康任[3](2021)在《改性聚乙烯蜡/石蜡烫蜡木材性能及界面结合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烫蜡木材工艺是一种绿色环保和装饰效果优异的木材表面涂装技术,但是其所用天然蜂蜡存在产量低、成本高,烫蜡后的蜡层耐热、耐久性差、附着力低易脱落的缺点,无法彻底满足烫蜡装饰质量和批量生产的工业化需求。如以来源广泛、造价低廉、无毒、熔点高和理化性能稳定的聚乙烯蜡等人工合成蜡替代天然蜂蜡将是拓展烫蜡技术在木材装饰与保护领域应用的一种新途径。然而使用聚乙烯蜡烫蜡仍然存在成膜后附着力低、柔韧性差等问题,聚乙烯蜡的化学改性是解决其烫蜡性能差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获得适合烫蜡木材的高品质的聚乙烯蜡,本论文通过接枝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共单体对聚乙烯蜡进行改性,制备出适合烫蜡木材工艺使用的改性聚乙烯蜡实现对蜂蜡的替代。通过调控烫蜡温度和烫蜡时间等方法,获得了优化的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性能;通过添加氧化石蜡与改性聚乙烯蜡复配的方法,进一步改善了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的疏水性、蜡层附着力、热稳定性和抗紫外老化性;从改性聚乙烯蜡及其氧化石蜡复合蜡的结构和特性、木材化学组成以及蜡与木材的界面结合特性,揭示了改性聚乙烯蜡及复合蜡与木材表面及界面的结合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分为以下5个方面:(1)通过接枝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共单体对聚乙烯蜡进行改性,分析了改性聚乙烯蜡的化学性质、热学特性、化学结构和结晶性能,并与蜂蜡的化学性质和结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共单体接枝有效提升了聚乙烯蜡的酸值,在两种单体质量比为1/1,单体总用量为聚乙烯蜡的8 wt%,引发剂用量为2 wt%,反应温度为150℃的条件下,改性聚乙烯蜡的酸值与蜂蜡具有一致性并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实现了对蜂蜡主要化学性质的模拟。通过与蜂蜡的结构性能对比发现,改性聚乙烯蜡的热稳定性和熔融温度远优于蜂蜡,其晶体结构和蜂蜡相似并且共单体接枝引入的环酸酐和酯基等使聚乙烯蜡同样具备极性基团。(2)通过对不同烫蜡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表面及界面特性研究提出优化的烫蜡木材性能并揭示改性聚乙烯蜡与木材表面及界面的结合机制。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蜡成功填充于木材细胞腔内并通过其接枝的酸酐基团与木材细胞壁中半纤维素或木质素羟基的酯化反应使其与木材基体之间产生交联复合,当烫蜡温度为180℃,烫蜡时间为40 min时,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展现出最佳的表面性能,其表面水接触角和浸水192 h后的吸水率与蜂蜡烫蜡木材相近,其表面粗糙度(Ra)和最大热失重率相比蜂蜡烫蜡木材分别降低了 84%和24%,其表面光泽度和蜡层附着力相比蜂蜡烫蜡木材分别提升了近5倍和4倍,改性聚乙烯蜡可以实现在烫蜡木材工艺中对蜂蜡的替代。(3)通过对蜂蜡和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在紫外线加速老化过程中的颜色、光泽度、吸水率、接触角和蜡层附着力的变化以及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变化的测试,分析了蜂蜡和改性聚乙烯蜡的蜡层老化机制以及对木材抗紫外光诱导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在老化480 h后的总色差率和失光率相比未处理木材分别降低了 58%和73%,相比蜂蜡烫蜡木材分别降低了 51%和60%,其蜡层附着力和表面接触角的降低幅度分别为26%和9%,低于蜂蜡烫蜡木材的77%和21%,其老化后的吸水率达到37.1%,低于蜂蜡烫蜡木材的45.3%,改性聚乙烯蜡烫蜡对木材表面的变色及失光现象的改善优于蜂蜡烫蜡,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在老化后基本保持了其疏水性和蜡层附着力。通过对比分析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变化发现,改性聚乙烯蜡的蜡层对紫外光诱导的抗氧化性强于蜂蜡的蜡层,对长时间曝光的木材光降解有更好的保护效果。(4)为了进一步改善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的疏水性、蜡层附着力和热稳定性等性能,采用添加氧化石蜡与改性聚乙烯蜡复配的方法进行复合蜡烫蜡木材试验。通过对不同氧化石蜡添加量条件下复合蜡烫蜡木材表面及界面特性研究分析了氧化石蜡的添加对烫蜡木材性能以及蜡与木材表面及界面结合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蜡的添加提升了改性聚乙烯蜡对木材的渗透,促进了蜡对木材表面微细孔隙的浸润和在细胞管腔内的填充,使细胞腔中沉积的蜡的分布更加均匀。另外,氧化石蜡的添加提升了改性聚乙烯蜡与木材羟基之间的反应几率,同时还对改性聚乙烯蜡的热分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木材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当改性聚乙烯蜡与氧化石蜡的复配质量比为70/30时,复合蜡烫蜡木材展现出最佳的表面性能,其浸水192 h后的吸水率与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相比降低了 10%,其表面水接触角和蜡层附着力相比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分别提升了 13%和 32%。(5)通过对改性聚乙烯蜡及其氧化石蜡复合蜡烫蜡木材在紫外线加速老化过程中的颜色、光泽度、吸水率、接触角和蜡层附着力的变化以及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变化的测试,分析了改性聚乙烯蜡和复合蜡的蜡层老化机制以及对木材抗紫外光诱导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蜡烫蜡木材在老化480 h后的总色差率和失光率相比未处理木材分别降低了 76%和88%,相比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分别降低了 43%和57%,其蜡层附着力和表面接触角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 3%和5%,低于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的26%和9%,其老化后的吸水率达到25.6%,低于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的37.1%,复合蜡烫蜡对木材表面的变色及失光现象的改善优于改性聚乙烯蜡烫蜡,利用复合蜡烫蜡进一步降低了由老化作用引起的蜡层附着力变化,复合蜡烫蜡木材在老化后仍保持较高的表面接触角和较低的含水率。通过对比分析表面微观形貌和化学变化发现,氧化石蜡的添加增强了改性聚乙烯蜡抗紫外光氧化降解的能力,降低了紫外线辐射的穿透性,对木质素的光降解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复合蜡烫蜡木材在老化后表现出长期的光稳定性。

王玉珏[4](2020)在《氧化聚乙烯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乙烯蜡是一种产量大,牌号多,热绝缘性优良,耐寒性优良,耐腐蚀和耐磨性优良的通用高分子化工原料。其在常温下为固体,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因此在化工生产的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涉及色母粒加工、塑料加工、涂料印刷等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国内受限于技术水平,产品的品质与产量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增加聚乙烯蜡的附加值,提高品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本课题在液-液非均相体反应系中,采用空气氧化法制备氧化聚乙烯蜡,探究了各反应条件对产品的酸值、皂化值与粘均分子量的影响。在二甲基硅油用量100g,聚乙烯蜡用量20g,催化剂NHPI用量0.14g,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140℃,空气流量4.5L/min的条件下,制得的产品酸值为10.94mgKOH/g,皂化值23.13mgKOH/g,粘均分子量为1574。红外分析表明,聚乙烯蜡经过氧化反应在分子上引入了羧基、羟基等含氧基团,反应过程中大分子发生断裂分子量下降,反应主要发生在仲碳位置。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随着氧化深度的增加,分子上的极性基团越多,分子排列越无序,产品的结晶度在不断下降。热重分析表明,随着氧化深度的增加,产品的分子量分布越宽,分子上的含氧基团越多,产品的热稳定性越差。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表明,聚乙烯蜡经氧化改性后能使无机填料分散得更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本课题在液-液非均相体反应系中,采用接枝法制备接枝蜡,探究了各反应条件对产品的酸值、凝胶率的影响。在二甲苯用量20ml,去离子水5ml,聚乙烯蜡用量20g,衣康酸用量2g,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30℃的条件下,制得的产品酸值为13.35mgKOH/g,凝胶率0.57%。红外分析表明,聚乙烯蜡经过接枝改性在分子上引入了羧基。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随着产品酸值的增加,分子上的羧基越多,分子排列越无序,产品的结晶度在不断下降;与氧化法相比同等酸值条件下,接枝法制得的产品分子上的极性基团更少,分子排列相对更加有序,同等酸值条件下接支法制得的产品结晶度更高。热重分析表明,随着酸值的增加,分子上的含氧基团越多,产品的热稳定性越差;与氧化法相比同等酸值条件下,接枝法产品分子量分布更窄,分子上的含氧基团更少,热稳定性更高。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表明,聚乙烯蜡经接枝改性能使无机填料分散得更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黄婵娟,张丹,郑磊,郑君红,龙柱[5](2018)在《用于棉织物表面超疏水的生物蜡乳液制备与性能表征》文中指出对比研究了棕榈蜡与聚乙烯蜡的乳化性能,确定了最佳的乳化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上以改善棉织物的微观结构,从而实现棉织物表面的超疏水化,研究了其对于棉织物多方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棕榈蜡质量分数为1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转速为500 r/min时可以制得乳化效果最佳且粒径最小的棕榈蜡乳液。将正硅酸四乙酯(TEOS)处理后的棉织物在棕榈蜡乳液和聚乙烯蜡乳液复配液中浸渍处理后,棉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包覆层,疏水角可达到155.89°,实现对棉织物的超疏水效果。经过整理的棉织物透气率略有下降,耐静水压性能稍有增加,热稳定性能测试中整理布样质量减少最多,经向断裂强力由未整理前的252 N升高到397 N,整理后棉织物经500次摩擦之后接触角下降1.9%左右,比原棉织物摩擦耐久性有所增强。

吴迪,刘振国,曹春雷,谭志勇,张会轩[6](2018)在《乳化条件对自乳化聚乙烯蜡乳液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PEW-g-MAH)接枝共聚物进行皂化改性制备自乳化聚乙烯蜡,探讨了固含量和乳化条件对自乳化聚乙烯蜡的自乳化性及聚乙烯蜡乳液外观、分散性、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含量是影响自乳化聚乙烯蜡乳化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当聚乙烯蜡乳液的固含量大于30%时,自乳化聚乙烯蜡自乳化后方能得到分散良好、长期稳定且粒径分布均一的聚乙烯蜡乳液;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及剪切速率等乳化条件对乳液的性能均有影响,但乳化温度对自乳化聚乙烯蜡乳液的性能影响较大,乳化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对乳液分散和稳定不利,最佳的乳化温度为130℃。

吴迪[7](2018)在《聚乙烯蜡的亲水改性及乳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乙烯蜡(PEW)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聚烯烃类合成蜡,具有无毒、无味、无腐蚀、化学性质稳定、耐磨性好、硬度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聚乙烯蜡常温下为固体,使用不便,为此通常将聚乙烯蜡作成乳液使用。但PEW为非极性物质,本身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乳化,所以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借助乳化剂的定向吸附作用方可将聚乙烯蜡分散成乳液。通常乳化过程中需要加入大于15%的乳化剂,由于乳化剂价格远高于聚乙烯蜡,大量乳化剂的使用导致产品的成本较高。此外,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蜡乳液稳定性较差,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破乳,所以限制了PEW的应用。鉴于目前工艺的不足及储存和运输方面的问题,本文探索了通过对聚乙烯蜡进行马来酸酐(PEW-g-MAH)接枝改性后皂化制备了自乳化聚乙烯蜡的可行性。通过研究PEW-g-MAH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其皂化产物乳化性与接枝率的关系及PEW-g-MAH皂化产物的自乳化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自乳化聚乙烯蜡的工艺条件,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聚乙烯蜡进行马来酸酐改性后皂化的方法可以制备自乳化的聚乙烯蜡。当聚乙烯蜡接枝马来酸酐(PEW-g-MAH)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大于3.94%时,其皂化产物具有自乳化能力。PEW-g-MAH接枝共聚物皂化产物的自乳化能力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接枝率大于6.58%时,PEW-g-MAH接枝共聚物皂化产物通过自乳化可以形成分散良好、粒径分布均一且储存稳定的聚乙烯蜡乳液。(2)固含量和乳化温度是影响乳化性及乳液性能的主要因素。乳化温度为125130°C、固含量为3040%时,PEW-g-MAH接枝共聚物皂化产物通过自乳化可以形成分散良好且稳定的乳液。(3)PEW-g-MAH接枝共聚物皂化产物最佳乳化条件为:固含量40%,乳化温度130?C,乳化时间30min,剪切速率5000r/min,在此条件下能够制备外观呈乳白色带微光,分散性好,长期稳定储存,粒径分布均一且尺寸为1.88μm的自乳化聚乙烯蜡乳液。(4)皂化类型对PEW-g-MAH接枝共聚物皂化产物的自乳化性及乳液性能影响较大。PEW-g-MAH接枝共聚物与NaOH反应得到的皂化产物的自乳化性及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吴磊[8](2018)在《聚烯烃蜡乳液的制备及表征》文中研究说明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作为通用高分子材料,其价格低廉,用途广泛。为扩大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近来成为研究热点。以常用玻纤为例,其和聚烯烃树脂的相容性差,树脂难以浸润纤维,纤维也不容易在树脂中分散,纤维与树脂的界面黏结差,使得玻纤的增强效果不能有效发挥。为提高纤维增强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将聚烯烃蜡乳液作为玻璃纤维上浆剂能有效提高纤维与聚烯烃树脂的界面黏结力,从而提高聚烯烃复材的力学性能。欧美、日本等国家对此方面研究相对较早,目前国内尚没有成熟产品。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聚烯烃蜡乳液的研究。本文为纤维上浆剂研究的前期探索,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备出性能稳定的聚烯烃蜡乳液,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低熔点丙烯乙烯共聚蜡溶液法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通过对反应时间、温度和原料配比等实验条件改变,得出最佳接枝工艺。并以红外光谱验证得到接枝产物,化学滴定的方式测定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第二部分是将接枝改性共聚蜡与聚醚胺反应,之后探索乳化工艺,由相反转得到含甲苯的乳液,后处理通过减压旋蒸的方式去除甲苯,得到稳定的水性蜡乳液。并且,用相同方法将较高熔点的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蜡和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乙烯蜡进行乳化,并进行乳化效果对比。对乳液进行了透射电镜、粒径分布、固含量、pH、Zeta电位和表面张力等表征。第三部分,本部分将原料一次性投入到压力釜中,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采用一步法高温下进行乳化。通过对乳化工艺调节得到稳定的蜡乳液,分析添加剂对蜡乳液制备的影响,最后对蜡乳液进行相关表征。最终,溶液法马来酸酐接枝丙烯乙烯共聚蜡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2h,MAH的量为6%,BPO的量为1.5%,接枝产物接枝率可达1.8%;溶液法制备出稳定的蜡乳液,其乳化工艺为:乳化温度90℃,搅拌速率800~1200转/min,加水速率2~3ml/min,乳化时间60min,蜡乳液平均粒径达50.83nm,另外将高熔点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蜡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和改性的共聚蜡复配也能制备出相应的稳定蜡乳液;高压法制备出的稳定蜡乳液,其制备工艺为:乳化温度130℃,搅拌速率1000r/min,乳化时间90min,降温速率3~5℃/min,所制备的平均粒径达38.53nm,另外共聚蜡和改性的共聚蜡均不能通过高压法制备出蜡乳液。本论文对聚烯烃蜡进行改性,再探索溶液法和高压法制备蜡乳液的乳化工艺,两种方法均制备出稳定的蜡乳液。本文的工作对制备聚烯烃复材的纤维上浆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吴国江,秦家康,崔卫东[9](2017)在《一种氧化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研制》文中提出研究了用氧化改性聚乙烯蜡制备一种非离子型乳液的方法。在确定最佳乳化温度105℃条件下考查了乳化剂用量、乳化工艺、助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乳化剂A、非离子乳化剂B助溶剂C和中和剂氢氧化钠分别为氧化改性聚乙烯蜡的25.15%,3.25%,1.6%和1.5%(w),乳化时间为2030min,搅拌速度为1 0001 400 r/min时,可以制取一种满足用作纺织柔软剂要求、固含量为20%、平均粒径小于0.1μm的蜡乳液。

范天映[10](2017)在《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人造板行业中,以木材为原料的商品因为植物纤维具有吸水性和吸湿性,这会导致木材尺寸和质量的稳定性差,所以需要合适的防水剂。早期常采用熔融的石蜡浸泡的方法来实现防水,这种方法往往会因为浸泡不均匀、费事、浪费原材料。而稳定性好的石蜡乳液作为防水剂具有生产效率高、涂覆均匀、干燥快、能耗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该领域得而研究热点,受到市场的重视。本论文以多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石蜡乳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乳液的稳定性和防水性等性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采用转相乳化法制备非离子型石蜡乳液,选择A和B这两种表面活性剂,通过转相乳化法和亲水亲油平衡法,采用高速离心机、动态光散射、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手段对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及黏度进行表征,研究了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Number,HLB)、乳化剂的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剪切速率对乳液的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乳化条件:当HLB值为9.5,乳化剂用量为石蜡28%的乳液性能较好,乳化时间为40 min,乳化温度为87℃,剪切速率为1000 rad/min,得到离心稳定性良好,分散性三级,黏度为25.4 mPa·s,平均粒径为244.46 nm的石蜡乳液。加入6%的氧化聚乙烯蜡,能极大的减少乳化剂的量,乳化剂的用量为石蜡的10%时,离心稳定性良好,分散性四级,黏度11.1mPa·s,平均粒径为509.59 nm。防水性能的测试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减少,木块的吸水量也越来越少,且木块增重率为58.7%,弦向膨胀率为4.7483%,径向膨胀率为2.7886%;其次,换C和D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转相乳化法和亲水亲油平衡法,采用高速离心机、动态光散射、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手段对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及黏度进行表征,研究了HLB、乳化剂的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剪切速率对乳液的各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LB为12.2,加入10%的氧化聚乙烯蜡时,乳化剂的用为石蜡的13.8%,可制备出黏度为79.2 mPa·s,粒径为473.89 nm,分散性四级的外观为乳白色,流动性良好的石蜡乳液,且木块增重率为57.9%,弦向膨胀率为4.9246%,径向膨胀率为1.5013%;最后,在A、B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基础上,再添加E和F这两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四元的复配,通过转相乳化法,采用高速离心机、动态光散射、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手段对乳液得而稳定性、粒径及黏度进行表征,用正交分析法得出最佳的条件:HLB为11.43,乳化剂的量占石蜡的10.5%,乳化时间55 min,乳化温度87℃,剪切速率为7000 rad/min时静置稳定性最好,平均粒径为730 nm,分散性为二级,黏度为46.43mPa·s。再加入助乳化剂正丁醇和乙二醇,加入的量为总体系的1%对稳定性的效果最好,15天静置未分层,且经过乳液处理的木块增重率为53.4%,弦向膨胀率2.8075%,径向膨胀率2.6164%;力学性能为最大载荷1.67 kN,静曲强度37.6 mPa,弹性模量5067.76 mPa。

二、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硼酸酯共价键驱动力的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耐磨棉织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疏水表面的理论模型
    1.3 超疏水棉织物的研究现状
        1.3.1 溶胶凝胶法
        1.3.2 气相沉积法
        1.3.3 浸渍法
        1.3.4 水热法
        1.3.5 静电纺丝法
        1.3.6 喷涂法
        1.3.7 其他常用的方法
    1.4 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棉织物的研究现状
        1.4.1 自组装技术概述
        1.4.2 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棉织物的研究现状
    1.5 苯硼酸与1,2-二醇或1,3-二醇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机理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利用硼酸改性棕榈蜡制备超疏水棉织物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仪器
    2.4 棉织物接枝改性的制备
    2.5 测试与表征
    2.6 结果与分析
        2.6.1 PW和 PW-PBA的红外光谱分析
        2.6.2 PW和 PW-PBA的粒径测试
        2.6.3 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元素分析
        2.6.4 不同条件处理后的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形貌表征分析
        2.6.5 pH值对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疏水性能的影响
        2.6.6 有机硅树脂含量对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2.6.7 PVA/PW-PBA自组装体系修饰棉织物后的水蒸气阻隔性能
        2.6.8 PVA/PW-PBA自组装体系修饰棉织物后的透气性能
        2.6.9 PVA/PW-PBA自组装体系修饰棉织物后的物理机械性能
        2.6.10 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热性能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硼酸酯共价键自组装制备超疏水棉织物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仪器
    3.4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制备
    3.5 测试与表征
    3.6 结果与分析
        3.6.1 烘干温度对PVA/P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2 烘干温度对PVA/R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3 烘干温度对PVA/O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4 烘干温度对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5 pH值对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6 PVA/RW-PBA和 PVA/O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6.7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元素分析
        3.6.8 PVA/RW-PBA和 PVA/OW-PBA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粒径分析
        3.6.9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3.6.10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耐摩擦性能分析
        3.6.11 未热熔处理时摩擦次数对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12 热熔处理后的摩擦次数对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3.6.13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3.6.14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硼化钛及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耐磨棉织物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仪器
    4.4 超疏水耐磨棉织物的制备
    4.5 测试与表征
    4.6 结果与分析
        4.6.1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经整理后的疏水性能分析
        4.6.2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经整理后的元素分析
        4.6.3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经整理后的形貌结构分析
        4.6.4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经整理后的耐磨擦性能分析
        4.6.5 摩擦次数对整理后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
        4.6.6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经整理后的热性能分析
        4.6.7 三元自组装体系棉织物经整理后的物理机械性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聚乙烯蜡接枝改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聚乙烯蜡简介
        1.2.1 聚乙烯蜡的生产
        1.2.2 聚乙烯蜡的应用
        1.2.3 聚乙烯蜡的乳化
        1.2.4 聚乙烯蜡的改性研究
    1.3 聚乙烯蜡的接枝改性
        1.3.1 接枝聚合的机理
        1.3.2 引发剂的种类
        1.3.3 聚乙烯蜡的熔融接枝
        1.3.4 聚乙烯蜡的溶液接枝
        1.3.5 聚乙烯蜡的固相接枝
        1.3.6 聚乙烯蜡的辐射接枝
        1.3.7 接枝聚乙烯蜡的应用
    1.4 聚乙烯蜡的氧化改性
        1.4.1 氧化聚乙烯蜡的应用
    1.5 聚乙烯蜡的皂化改性
    1.6 聚乙烯蜡的酯化改性
    1.7 聚乙烯蜡的酰胺化改性
    1.8 转矩流变仪
    1.9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乙烯蜡接枝实验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2.1.3 实验步骤
        2.1.4 接枝率的测定
        2.1.5 红外光谱的表征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正交试验设计
        2.2.2 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2.2.3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2.4 MAH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2.5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2.2.6 其他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2.2.7 接枝产物红外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润滑剂的性能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3.2 性能分析
        3.2.1 软化点的测试
        3.2.2 粘度的测试
        3.2.3 热失重的测试
        3.2.4 DSC的测试
        3.2.5 分子量的测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接枝聚乙烯蜡软化点的分析
        3.3.2 接枝聚乙烯蜡粘度的分析
        3.3.3 接枝聚乙烯蜡热失重的分析
        3.3.4 接枝聚乙烯蜡DSC的分析
        3.3.5 接枝聚乙烯蜡粘均分子量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枝聚乙烯蜡在生产中的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4.2 不同润滑剂对PVC加工性能的影响
        4.2.1 PVC试验料的配方
        4.2.2 加工性能的测试
        4.2.3 不同份数氧化聚乙烯蜡加工情况对比
        4.2.4 不同份数接枝聚乙烯蜡加工情况对比
        4.2.5 同等份数聚乙烯蜡、接枝聚乙烯蜡和氧化蜡加工情况对比
    4.3 不同润滑剂复配对PVC加工性能的影响
        4.3.1 PVC试验料的配方
        4.3.2 加工性能的测试
        4.3.3 不同份数氧化蜡加工情况对比
        4.3.4 不同份数接枝聚乙烯蜡加工情况对比
        4.3.5 不同份数润滑剂复配加工情况对比
    4.4 接枝聚乙烯蜡在沥青高温抗流动试验中的应用
        4.4.1 沥青试样的制作
        4.4.2 抗流动性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改性聚乙烯蜡/石蜡烫蜡木材性能及界面结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天然蜂蜡特性以及在烫蜡木材中的应用研究
        1.3.2 合成蜡在木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1.3.3 合成蜡的改性研究
        1.3.4 天然蜡和合成蜡对木材光降解的保护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试验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试验设计路线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 改性聚乙烯蜡制备及性能检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酸值分析
        2.3.2 热重分析
        2.3.3 熔融行为分析
        2.3.4 化学结构分析
        2.3.5 结晶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表面及界面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烫蜡条件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3.2 烫蜡条件对表面光泽度的影响
        3.3.3 烫蜡条件对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3.4 烫蜡条件对吸水率的影响
        3.3.5 烫蜡条件对蜡层附着力的影响
        3.3.6 烫蜡木材的热稳定性分析
        3.3.7 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3.3.8 界面化学结构分析
        3.3.9 界面结晶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改性聚乙烯蜡烫蜡木材的耐老化性能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表面颜色和光泽度变化
        4.3.2 表面化学变化
        4.3.3 蜡层附着力变化
        4.3.4 表面形貌变化
        4.3.5 含水率变化
        4.3.6 表面接触角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合蜡烫蜡木材表面及界面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配质量比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3.2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配质量比对表面光泽度的影响
        5.3.3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配质量比对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5.3.4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配质量比对吸水率的影响
        5.3.5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配质量比对蜡层附着力的影响
        5.3.6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合蜡烫蜡木材的热稳定性分析
        5.3.7 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5.3.8 界面化学结构分析
        5.3.9 界面结晶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改性聚乙烯蜡/氧化石蜡复合蜡烫蜡木材的耐老化性能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表面颜色变化
        6.3.2 表面光泽度变化
        6.3.3 表面化学变化
        6.3.4 蜡层附着力变化
        6.3.5 表面形貌变化
        6.3.6 含水率变化
        6.3.7 表面接触角变化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4)氧化聚乙烯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综述
    1.1 聚乙烯蜡概述
    1.2 聚乙烯蜡分类
        1.2.1 乙烯聚合法
        1.2.2 裂解法聚乙烯蜡
        1.2.3 副产物聚乙烯蜡
    1.3 聚乙烯蜡应用
    1.4 聚乙烯蜡研究现状
    1.5 聚乙烯蜡改性的概述
    1.6 聚乙烯蜡氧化改性
        1.6.1 氧化机理
        1.6.2 氧化聚乙烯蜡的应用
        1.6.3 氧化聚乙烯蜡的研究现状
    1.7 聚乙烯蜡接枝改性
        1.7.1 聚乙烯蜡接枝改性方法
        1.7.2 聚乙烯蜡接枝改性研究现状
    1.8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内容
2.氧化法制备氧化聚乙烯蜡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装置及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反应路线
    2.6 分析与表征
        2.6.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6.2 酸值的测定
        2.6.3 皂化值的测定
        2.6.4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2.6.5 热重分析
        2.6.6 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2.6.7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2.7 结果与讨论
        2.7.1 催化种类的影响
        2.7.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2.7.3 反应温度的影响
        2.7.4 反应时间的影响
        2.7.5 原料用量的影响
        2.7.6 空气流速的影响
        2.7.7 分散剂循环使用次数的影响
        2.7.8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7.9 结晶度分析
        2.7.10 氧化聚乙烯蜡的热稳定性分析
        2.7.11 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3.聚乙烯蜡接枝衣康酸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分析与表征
        3.4.1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2 酸值的测定
        3.4.3 凝胶率的测定
        3.4.4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3.4.5 热重分析
        3.4.6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引发剂种类的影响
        3.5.2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3.5.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5.4 反应时间的影响
        3.5.5 衣康酸用量的影响
        3.5.6 二甲苯用量的影响
        3.5.7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5.8 结晶度分析
        3.5.9 热重分析
        3.5.10 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用于棉织物表面超疏水的生物蜡乳液制备与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乳液的制备[8~10]
        1.2.1 棕榈蜡乳液的制备[11, 12]:
        1.2.2 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
    1.3 乳液在织物上的应用
    1.4 测试与表征
        1.4.1 乳化效果的测定:
        1.4.2 棕榈蜡乳液整理后织物接触角的测试[15]:
        1.4.3 整理后织物的耐静水压性能测试:
        1.4.4 织物透气性能测试:
        1.4.5 整理效果摩擦持久性测试:
        1.4.6 整理效果水洗持久性测试:
        1.4.7 整理后织物热稳定性能测试:
        1.4.8 整理前后织物表面的形态观察:
        1.4.9 整理织物断裂强度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条件对棕榈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2 整理后织物的疏水性能
    2.3 摩擦对织物疏水效果的影响
    2.4 整理织物耐静水压的变化
    2.5 织物透气性能的变化
    2.6 整理织物断裂强度的变化
    2.7 织物的表面形貌
    2.8 织物的热稳定性能
3 结论

(6)乳化条件对自乳化聚乙烯蜡乳液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1.3 样品制备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PEW-g-MAH及皂化物的表征
    2.2 皂化聚乙烯蜡自乳化性研究
    2.3 固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 乳化条件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1 乳化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2 乳化时间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3 剪切速率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7)聚乙烯蜡的亲水改性及乳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乙烯蜡的概述
    1.2 聚乙烯蜡改性研究
        1.2.1 聚乙烯蜡的接枝改性
        1.2.2 聚乙烯蜡的氧化改性
        1.2.3 聚乙烯蜡的皂化改性
        1.2.4 聚乙烯蜡的酯化改性
        1.2.5 聚乙烯蜡的酰胺化改性
    1.3 改性聚乙烯蜡的乳化
        1.3.1 乳液的乳化及原理
        1.3.2 乳化工艺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1.4 聚乙烯蜡乳液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聚乙烯蜡的亲水改性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过程
        2.1.3 性能测定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PEW-g-MAH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2.2.2 PEW-g-MAH接枝物及皂化物的红外谱图
    2.3 本章结论
第3章 皂化聚乙烯蜡自乳化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料与仪器
        3.1.2 实验过程
        3.1.3 性能测定与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皂化聚乙烯蜡的自乳化能力
        3.2.2 乳化条件对自乳化PEW乳液粒径及乳胶粒形态的影响
        3.2.3 乳化条件对乳液亲水性的影响
        3.2.4 乳化条件对自乳化PEW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3 本章结论
第4章 自乳化聚乙烯蜡皂化类型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原料与仪器
        4.1.2 实验步骤
        4.1.3 乳液的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皂化类型对自乳化PEW的乳化能力
        4.2.2 皂化类型对自乳化PEW乳液粒径及乳胶粒形态的影响
        4.2.3 皂化类型对自乳化PEW乳液亲水性的影响
        4.2.4 皂化类型对自乳化PEW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2.5 皂化程度对自乳化PEW乳液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结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聚烯烃蜡乳液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烯烃及其应用
    1.2 聚烯烃蜡及其应用
    1.3 聚烯烃蜡乳液及其应用
    1.4 聚烯烃蜡的改性研究
    1.5 聚烯烃蜡的乳液研究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课题研究思路及安排
第二章 实验设计
    2.1 聚烯烃蜡接枝改性实验设计
        2.1.1 接枝方法的选择
        2.1.2 实验材料的选择
        2.1.3 接枝改性的反应机理
        2.1.4 影响改性工艺因素
    2.2 溶液法制备蜡乳液实验设计
        2.2.1 实验材料选择
        2.2.2 溶液法乳化机理
        2.2.3 影响乳化工艺因素
    2.3 高压法制备蜡乳液实验设计
        2.3.1 实验材料选择
        2.3.2 高压法乳化机理
        2.3.3 影响乳化工艺因素
    2.4 分析与测试
        2.4.1 接枝率的测定
        2.4.2 红外光谱分析
        2.4.3 分散性测定
        2.4.4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
        2.4.5 乳液的粒径分析
        2.4.6 透射电镜分析
        2.4.7 乳液的固含量
        2.4.8 乳液的pH值
        2.4.9 乳液的表面张力
        2.4.10 乳液的Zeta电位
    2.5 实验材料与设备
第三章 丙烯乙烯共聚蜡接枝改性及表征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过程
        3.3.1 丙烯乙烯共聚蜡的改性
        3.3.2 后处理
    3.4 接枝率的测定
    3.5 红外光谱分析
    3.6 改性工艺的确定
        3.6.1 反应温度对PP1302的改性效果影响
        3.6.2 反应时间对PP1302的改性效果影响
        3.6.3 MAH的量对PP1302的改性效果影响
        3.6.4 BPO的量对PP1302的改性效果影响
        3.6.5 接枝改性工艺优化说明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溶液法制备聚烯烃蜡乳液及表征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设备
    4.3 实验过程
        4.3.1 聚烯烃蜡乳液制备
        4.3.2 后处理
    4.4 溶液法乳化工艺条件确定
        4.4.1 乳化温度对乳化效果影响
        4.4.2 搅拌速率对乳化效果影响
        4.4.3 加水速率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4.4.4 乳化时间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4.4.5 乳化工艺优化说明
    4.5 相关添加剂对乳液效果影响
        4.5.1 聚醚胺
        4.5.2 小分子胺
        4.5.3 醇
        4.5.4 乳化剂
        4.5.5 添加剂使用说明
    4.6 聚烯烃蜡乳化情况对比
    4.7 红外光谱分析
    4.8 蜡乳液粒径分布图
    4.9 蜡乳液透射电镜图
    4.10 蜡乳液其它相关表征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压法制备聚烯烃蜡乳液及表征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设备
    5.3 实验过程
    5.4 高压法乳化工艺的确定
        5.4.1 乳化温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5.4.2 搅拌速率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5.4.3 乳化时间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5.4.4 降温速率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5.4.5 乳化工艺优化说明
    5.5 相关添加剂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5.5.1 乳化剂
        5.5.2 小分子胺
        5.5.3 添加剂使用说明
    5.6 聚烯烃蜡乳化情况对比
    5.7 蜡乳液粒径分布分析
    5.8 蜡乳液透射电镜分析
    5.9 蜡乳液的其它相关表征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9)一种氧化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设备
    1.2 试验过程
    1.3 样品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化剂的选择
    2.2 乳化工艺对乳液的影响
        2.2.1 乳化温度
        2.2.2 乳化时间
        2.2.3 搅拌速度
    2.3 助剂对乳液的影响
        2.3.1 助溶剂的选择
        2.3.2 中和剂对乳液的影响
3 结论

(10)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材尺寸稳定性处理的方法
        1.2.1 添加憎水剂
        1.2.2 油漆处理
        1.2.3 树脂浸渍处理
        1.2.4 酸、醇浸渍处理
        1.2.5 聚乙二醇(PEG)浸渍处理
        1.2.6 极性物质抽提
        1.2.7 加热处理
        1.2.8 乙酰化处理
        1.2.9 异氰酸酯处理
        1.2.10 甲醛处理
        1.2.11 金属化及陶瓷化处理
    1.3 石蜡乳液的应用
        1.3.1 农业用石蜡乳液
        1.3.2 纺织业用石蜡乳液
        1.3.3 人造板业用石蜡乳液
        1.3.4 造纸工业用石蜡乳液
        1.3.5 皮革业用石蜡乳液
        1.3.6 橡胶用石蜡乳液
        1.3.7 陶瓷用石蜡乳液
    1.4 乳化剂类型
        1.4.1 阳离子型乳化剂
        1.4.2 阴离子型乳化剂
        1.4.3 非离子乳化剂
    1.5 石蜡乳液的制备
        1.5.1 石蜡乳液的制备方法
        1.5.2 乳化剂的作用及选择标准
        1.5.3 高固含量石蜡乳液
        1.5.4 影响乳液稳定的因素
    1.6 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论文选题目的意义
        1.6.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二元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2.2.2 实验装置
        2.2.3 实验步骤
        2.2.4 工艺流程
        2.2.5 样品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B二元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3.2 C和 D二元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四元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步骤
        3.2.4 工艺流程
        3.2.5 样品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工艺条件的初步筛选
        3.3.2 HLB值的确定
        3.3.3 工艺条件的确定
        3.3.4 助乳化剂对石蜡乳液性能的影响
        3.3.5 防水性能
        3.3.6 力学性能
    3.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硼酸酯共价键驱动力的自组装法制备超疏水耐磨棉织物[D]. 苏青春. 江南大学, 2021(01)
  • [2]聚乙烯蜡接枝改性及其应用[D]. 吴相国.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3]改性聚乙烯蜡/石蜡烫蜡木材性能及界面结合机理研究[D]. 牛康任.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氧化聚乙烯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玉珏.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用于棉织物表面超疏水的生物蜡乳液制备与性能表征[J]. 黄婵娟,张丹,郑磊,郑君红,龙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11)
  • [6]乳化条件对自乳化聚乙烯蜡乳液性能的影响[J]. 吴迪,刘振国,曹春雷,谭志勇,张会轩. 中国塑料, 2018(07)
  • [7]聚乙烯蜡的亲水改性及乳化研究[D]. 吴迪. 长春工业大学, 2018(08)
  • [8]聚烯烃蜡乳液的制备及表征[D]. 吴磊.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9]一种氧化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研制[J]. 吴国江,秦家康,崔卫东. 当代化工, 2017(09)
  • [10]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范天映.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改性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