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股胫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关节炎,膝,步态,膝关节面夹角,股胫角
股胫角论文文献综述
金建伟,王金杰,朱磊,俞倩丽,庄汝杰[1](2018)在《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KOA患者72例,男34例、女38例,左侧33例、右侧39例,年龄(62. 8±7. 2)岁,病程(12. 54±6. 37)年。拍摄负重位膝关节X线片,测量患侧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并进行步态分析测试,记录步速及患侧步长、步角、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等步态参数。分别依据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测量结果将患者分组,对各组患者的步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患侧膝关节面夹角0. 2°~7. 8°,中位数3. 1°(<1. 0°13例,1. 0°~3. 5°34例,3. 6°~8. 0°25例);股胫角170°~186°,中位数178°(170°~176°18例,177°~180°31例,181°~187°23例)。不同膝关节面夹角患者的步角、步速、步长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 28°±3. 43°,15. 43°±3. 83°,20. 50°±2. 72°,F=18. 571,P=0. 000;(70. 59±9. 88) cm·s~(-1),(62. 15±11. 47) cm·s~(-1),(41. 10±7. 90) cm·s~(-1),F=27. 621,P=0. 000;(55. 71±4. 87) cm,(51. 94±4. 17) cm,(36. 78±7. 14) cm,F=40. 272,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患者的步角小于膝关节面夹角1. 0°~3. 5°和3. 6°~8. 0°的患者(P=0. 030,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3. 5°患者的步角小于膝关节面夹角3. 6°~8. 0°的患者(P=0. 001)。膝关节面夹角3. 6°~8. 0°患者的步速、步长均小于膝关节面夹角<1. 0°和1. 0°~3. 5°的患者(P=0. 000,P=0. 000; P=0. 000,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患者的步速、步长与膝关节面夹角1°~3. 5°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3,P=0. 154)。不同膝关节面夹角患者的步态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79±0. 06) s,(0. 86±0. 71) s,(0. 87±0. 12) s,F=0. 811,P=0. 453;(63. 92±6. 34)%,(64. 74±8. 37)%,(66. 74±7. 31)%,F=0. 421,P=0. 660]。不同股胫角患者的步角、步速、步长、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 42°±4. 88°,13. 93°±3. 57°,17. 04°±5. 43°,F=1. 311,P=0. 283;(56. 71±15. 72) cm·s~(-1),(66. 24±11. 13) cm·s~(-1),(55. 38±17. 72) cm·s~(-1),F=1. 983,P=0. 154;(48. 63±9. 92) cm,(53. 51±3. 92) cm,(44. 85±11. 54) cm,F=3. 294,P=0. 051;(0. 90±0. 10) s,(0. 82±0. 08) s,(0. 90±0. 15) s,F=1. 838,P=0. 175;(64. 93±1. 37)%,(64. 54±0. 89)%,(65. 62±1. 64)%,F=1. 851,P=0. 173]。结论:KOA患者患侧膝关节面夹角越大,步角越大、步速越慢、步长越短,步态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则无明显变化;而股胫角的大小对KOA患者步态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8年11期)
陈坚锋,冯宗权,王全兵[2](2010)在《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无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股胫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无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胫角论文参考文献
[1].金建伟,王金杰,朱磊,俞倩丽,庄汝杰.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步态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8
[2].陈坚锋,冯宗权,王全兵.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