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区论文-麻彩霞

晋语区论文-麻彩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晋语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语法

晋语区论文文献综述

麻彩霞[1](2018)在《论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的语法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晋语区的地方普通话是带有内蒙古晋语语法特点的普通话,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词类和句法两个方面。这些特点与母方言的干扰、语言习惯的迁移、自然语言环境的制约几个因素有关。探讨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的语法特点对内蒙古晋语语法研究、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和方言保护等工作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申皓[2](2018)在《山西晋语区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类型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语法功能,领属结构有名词性和谓词性之分,人称代词领属结构属于名词性领属结构。山西省晋语区领属位置的人称代词形式复杂,语音变化有规律,存在变音现象。领属位置上的人称代词受中国传统的家族、集体心理影响,单复数同形。“的”字隐现成规律,语言的象似性与经济性是影响规律的关键因素。专职领属形式使用频率高,逐步固化。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引言。简介历代学者关于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价值、研究方法、体例说明、语料来源等。第二章,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语音。选择山西有代表性的方言点,对比主宾语、领属语位置的人称代词读音,得出人称代词的等级序列: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叁人称代词;领属形式声调的转换主要为叁种类型;方言片不同,语音变化的程度有差异;专职领属形式来源于复数形式、复数词根、复数形式的合音等,分析语音变化与语法的关系。第叁章,复数-并置结构。被领者为亲属、社会关系、机构、处所等集体,为复数-并置结构。不同的亲属称谓,领属结构紧密程度有差异;核心名词为上级、平级、下级社会称谓名词,领属形式略有差异,上党片有所表现。第四章,有领属标记的结构。被领者为身体器官、个人物品,单复数职能分化清晰,分别表示意义,加结构助词;被领者为方位空间,可以加领属语标记,一般不加。第五章,单复数同形与“的”字隐现。按照被领者类型,根据名词的集体性,得出单复数同形的优先序列:身体器官名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长辈/平辈亲属称谓名词>晚辈亲属称谓名词>一般称谓名词>机构、处所等名词。语言的象似性、经济性共同作用于“的”字隐现,总结出等级序列:身体部位名词、一般名词>方位名词>社会称谓名词、平辈/晚辈亲属称谓名词>处所等集体名词>长辈亲属称谓名词;人称代词的等级序列: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第叁人称代词;对比单复数同形与“的”字隐现,分析专职领属形式的固化现象。第六章,结语。总结上文,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麻彩霞[3](2017)在《“地方普通话”的语音偏误及普通话培训的教学策略——以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普通话"是带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它的语音偏误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几个方面。这些偏误与母方言的干扰、普通话教学的缺陷以及语言习惯的影响几个因素有关。要纠正这些语音偏误普通话培训中就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辨证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方言区普通话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7年08期)

麻彩霞[4](2016)在《论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的词汇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普通话既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也不是纯粹的方言,而是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普通话。它是推广普通话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语言现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林宝卿、李如龙、姚佑椿、陈亚川等学者就开始呼吁对地方普通话开展研究,并发表了一些相关成果,如林宝卿的《闽南方言区学生常见语病初析》(1982)、陈亚川(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6年05期)

王卓珂[5](2016)在《浅说“通、血、老”等几个晋语区方言程度副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中有丰富的程度副词,诸如"很、非常、十分、极其"等等表示不同程度的程度副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便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情感和事物的样貌。有一些程度副词基本上是全民通用的,已经是很普及了,但是还有一些只在一些地区流行,如"可"、"老"、"通"等等,下面主要讨论晋语区济源、温县的通行程度副词"通"、"血",就它们的语法化以及对比谈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4期)

王晓培[6](2015)在《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构词在词库内进行的词库论基本假设,本文对晋语区方言中形态与音系-语义的交互进行考察,提供证据表明应该根据构词词基的不同来划分词库内构词的不同层面,并提出针对晋语区方言的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关于词库层面划分参考的标准,词库音系学内部存在两种假设,词缀驱动的分层假设和词基驱动的分层假设。之前有学者采用标准词库音系学词缀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来研究汉语中形态与音系交互,但深入的探讨后发现并不可行,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将研究对象转向汉语方言,对晋语区方言中形态与音系、形态与语义之间的交互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晋语区方言多样化的构词手段、构词与音系的密切交互,使之成为生成语法研究汉语当中词的推导过程的优质素材。就本文所分析的叁种方言而言,构词手段既有串联式的加缀法和复合法,还有非串联式的重迭构词法和变韵变调构词法。在构词与音系的交互方面,盘上话中存在两条上声变调规则,一条受音系条件控制,一条受形态条件控制;平遥话根据变调模式的差异可以区分两类构词过程;神木话中轻声语素受*LL这一制约条件的影响产生调域的交替,双音节词的轻读受到声调韵律凸显度的制约。在理论方面,本文将Giegerich(1999)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理论与词内语段理论相融合,对前者加以修正,一是吸纳词内语段理论的语段推导思想,二是放弃词根层面与词层面之间“词根→词”的转换操作。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以词库论的基本假设为理论前提,分布形态学框架下的词内语段理论声称自己否认词库论,主张构词与造句采用相同的生成机制,但是这两种理论对词层面结构的音系-语义推导过程的理解一致,两者互相兼容。改进后的词库分层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本文所讨论的叁种方言当中不同类型的词在语义和音系上所表现出的系统性差异。在具体分析上,与标准词库音系学侧重词缀的音系表现来划分词库层面的做法不同,本文兼顾词的音系表现和语义特点。我们从以下叁个方面对这叁种方言当中的构词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A.所造之词的语义组合性B.所造之词的音系表现C.构词规则的能产度分析结果表明,这叁种方言当中构词与音系、构词与语义的交互支持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同时也支持词内语段理论关于内层形态(Inner morphology)和外层形态(Outer morphology)的区分。证据主要包括:(一)在这叁种方言中,根据所造之词的语义特点和音系特点,可以区分两类构词过程,一类构词过程生成的词语义组合性差,应用的音系规则缺乏音系动因,词缀存在多个语素变体,构词的词基既有黏着词根,也有词,多数构词过程能产度较低;另外一类构词过程生成的词语义组合性强,应用的音系规则具备音系动因,构词的词基均为自由词,这些构词过程均高度能产。这两类构词过程的差异符合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和词内语段理论的预测。(二)部分词缀具有双重的语义-音系表现,如前缀“圪-”、后缀“-儿”,这些词缀在标准词库音系学词缀驱动的分层模式中难以处理,因为会出现同一词缀分属两个层面的问题,然而这些词缀的双重性为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提供关键证据。这些词缀的双重表现表明,应该根据构词的词基来区分不同的构词层面,同一个词缀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构词层面上与不同类型的词基(词根或词)合并,因而具备双重的音系-语义表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晋语区方言词库内的分层模式:根据词基形态范畴的不同,晋语区方言词库内存在两个构词的层面,词根层面和词层面。在词根作为词基的构词层面上,加缀构词体现为词缀与未范畴化的词根直接合并,基础复合词体现为未范畴化的词根合并后形成的复合词根与音系上非显的功能中心语直接合并。词根层面构成第一个可以送至音系和语义模块进行拼出的语段,循环式音系规则在该层面循环应用,该层面生成的词往往体现出非组合性语义和较为晦暗的音系结构。在词作为词基的构词层面上,词缀与已经范畴化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合并,该层面生成的词语义组合性强,音系结构比较透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基于汉语方言中的构词现象讨论生成语法关于形态与音系-语义模块的接口问题,提供证据来证实或证伪生成语法提出的关于形态与音系-语义之间互动模式的理论假设。(二)提出针对晋语区方言的词库分层模式。基于本文提出的晋语区方言词库分层模式,本文所分析的叁种方言在构词与音系-语义交互上的异同可以得到直观的反映,它们共有的一些构词操作在所属层面、能产性、触发的音系过程上的差异都可以在该分层模式中得到体现。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本文提出的词库分层模式作为参考,一方面验证该分层模式在其他汉语方言中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对其他方言词库内的构词格局作出描写和解释。(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5-10-01)

雷雨[7](2014)在《内蒙古晋语区的“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晋语区的"来"区别于普通话,可用作句末事态助词,表示曾经做过、发生过某件事或某个过程是过去完成了的,指明句子的事态;也可以用作语气词,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表示情绪性语义,同时语气词"来"也可以用于句中表示提顿语气。(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巧兰[8](2013)在《河北晋语区方言的儿化读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属晋语区方言的共涉及35个县市,这些方言的儿化读音从类型上看都属于化合型的读音,但从具体音值上看,有单纯韵母变化型、混合变化型、边音韵尾型叁种类型。与河北境内的官话相比,这些县市的儿化读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儿化韵数量较官话少,二是有些县市儿化韵的音值较特殊。究其原因,由于"儿"本身的读音差异和"儿"尾与"子"尾竞争导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唐健雄[9](2012)在《河北省晋语区与官话区过渡地带入声舒化的模式之一——石家庄市区西片话入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发现与晋语区毗连的石家庄市区有独立的入声调和入声韵母,并有107个入声字,入声向舒声转化的过程是由旧读向新读逐步过渡,先是入声韵母与舒声韵母合并,然后是入声调和舒声调合并,这是晋语和冀鲁官话过渡地带入声舒化的一种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史秀菊[10](2011)在《山西晋语区的事态助词“来”“来了”“来来”“来嘅”》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晋语区活跃着一个句末助词"来",是兼表"过去时"与"已然态"的助词,且有成句作用。连用的句末助词"来嘅""来了"和"来来"分布在不同市县,其中"来了"和"来来"中的后一音节"了"和"来"应是"了也"的合音形式,"来嘅"的"嘅"应是"去也"的合音形式。这种连用形式应是近代汉语句末助词"来"和"去也""了也"功能迭加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晋语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语法功能,领属结构有名词性和谓词性之分,人称代词领属结构属于名词性领属结构。山西省晋语区领属位置的人称代词形式复杂,语音变化有规律,存在变音现象。领属位置上的人称代词受中国传统的家族、集体心理影响,单复数同形。“的”字隐现成规律,语言的象似性与经济性是影响规律的关键因素。专职领属形式使用频率高,逐步固化。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引言。简介历代学者关于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价值、研究方法、体例说明、语料来源等。第二章,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语音。选择山西有代表性的方言点,对比主宾语、领属语位置的人称代词读音,得出人称代词的等级序列: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叁人称代词;领属形式声调的转换主要为叁种类型;方言片不同,语音变化的程度有差异;专职领属形式来源于复数形式、复数词根、复数形式的合音等,分析语音变化与语法的关系。第叁章,复数-并置结构。被领者为亲属、社会关系、机构、处所等集体,为复数-并置结构。不同的亲属称谓,领属结构紧密程度有差异;核心名词为上级、平级、下级社会称谓名词,领属形式略有差异,上党片有所表现。第四章,有领属标记的结构。被领者为身体器官、个人物品,单复数职能分化清晰,分别表示意义,加结构助词;被领者为方位空间,可以加领属语标记,一般不加。第五章,单复数同形与“的”字隐现。按照被领者类型,根据名词的集体性,得出单复数同形的优先序列:身体器官名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长辈/平辈亲属称谓名词>晚辈亲属称谓名词>一般称谓名词>机构、处所等名词。语言的象似性、经济性共同作用于“的”字隐现,总结出等级序列:身体部位名词、一般名词>方位名词>社会称谓名词、平辈/晚辈亲属称谓名词>处所等集体名词>长辈亲属称谓名词;人称代词的等级序列: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第叁人称代词;对比单复数同形与“的”字隐现,分析专职领属形式的固化现象。第六章,结语。总结上文,得出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晋语区论文参考文献

[1].麻彩霞.论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的语法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申皓.山西晋语区人称代词领属形式的类型学考察[D].山西大学.2018

[3].麻彩霞.“地方普通话”的语音偏误及普通话培训的教学策略——以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4].麻彩霞.论内蒙古晋语区地方普通话的词汇特点[J].汉字文化.2016

[5].王卓珂.浅说“通、血、老”等几个晋语区方言程度副词[J].明日风尚.2016

[6].王晓培.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D].南开大学.2015

[7].雷雨.内蒙古晋语区的“来”[J].韶关学院学报.2014

[8].李巧兰.河北晋语区方言的儿化读音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

[9].唐健雄.河北省晋语区与官话区过渡地带入声舒化的模式之一——石家庄市区西片话入声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史秀菊.山西晋语区的事态助词“来”“来了”“来来”“来嘅”[J].语言研究.2011

标签:;  ;  ;  

晋语区论文-麻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