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溶液涂料

丙烯酸溶液涂料

一、丙烯酸系溶液涂料(论文文献综述)

何洁萍[1](2017)在《水性不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丙烯酸树脂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类和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类单体共聚而制成的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不但价格低、使用安全,而且绿色环保,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水性涂料中品种最多以及发展最快的无污染型涂料。本文以新戊二醇、间苯二甲酸、己二酸、顺丁烯二酸酐等为原料,三氧化二锑为催化剂,通过分别改变配方中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顺酐比首先制备带羟基的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接着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桥联接枝,引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组分组成的单体进行改性,由不同配比的单体组分与端羟基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酸值、羟值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基聚合以及中和反应,制得含端羟基的水性不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同时,通过对改性树脂与固化剂氨基树脂(AR)、硅溶胶(固含量30%)、功能性单体叔碳酸乙烯酯以及不同温度下制得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涂膜的吸水率、光泽度、硬度、附着力、耐冲击性、耐溶剂性等综合性能进行考察,目的是制备出兼具端羟基水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优点的环保型树脂。实验结果显示,顺酐比占7%,合成的不饱和聚酯:丙烯酸类单体质量比1:0.6时,制得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性能较优;改性实验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70℃180℃;当固化剂氨基树脂占总量的50%时,使用的丙烯酸单体的用量应选择在50%为宜;当丙烯酸单体占总量的40%时,固化剂氨基树脂与树脂的比例100:30最为适宜;新戊二醇105.45g,聚脂:AR=100:40的条件下,硅溶胶添加量为2%时适宜;新戊二醇100.7g,聚脂:AR=100:30的条件下,硅溶胶添加量为6%时适宜;叔碳酸乙烯酯(Veo Va10)作为功能性单体对于溶液及漆膜的性能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性能上的差别,如下:在改性树脂:AR=100:20的条件下,叔碳酸乙烯酯的量达到18%时,其光泽度、硬度、柔韧度、抗强度性能等达到最佳;在Veo Va10为6%的条件下,固化剂氨基树脂占50%时对体系溶液综合性能最好;在Veo Va10为12%以及24%的条件下,固化剂氨基树脂占30%时对体系溶液综合性能最好;在Veo Va10为18%的条件下,固化剂氨基树脂占20%时对体系溶液综合性能最好。

王琪[2](2016)在《低温固化水性氨基—丙烯酸酯汽车涂料》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合成了一种水性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并将单体与其他丙烯酸酯类功能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水性氨基丙烯酸酯乳液,通过引入用亚硫酸氢钠封端的异氰酸酯达到低温解封,单组分自交联反应,最后得到可低温固化的水性氨基-丙烯酸酯汽车涂料。⑴采用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丙烯酸(AA)为原料,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I)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共同为催化剂,进行水相酯化反应合成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进行表征,并分别对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用量、最佳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温度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与丙烯酸(AA)的最佳反应配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催化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I)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的用量为反应物HMM物质的量的2倍、反应时间为22h、最佳反应温度为15℃、丙烯酸:HMM的物料配比为1.4:1时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的转化率最高。⑵以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α-甲基丙烯酸等为主要原料乳液聚合,合成水性氨基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选择、乳化剂用量、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对漆膜光泽度的影响、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活性阴离子乳化剂SR-10,用量为单体量的3%,氨基丙烯酸酯单体用量以8%10%,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2.0时,乳液及涂膜的性能最佳,乳液稳定、细腻、泛蓝光,涂膜平整、光亮。⑶用亚硫酸氢钠对异氰酸酯的预聚体进行封端反应,再与乳液进行共混涂膜,通过红外光谱对亚硫酸氢钠的封端产物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亚硫酸氢钠的用量对封闭率的影响,通过DSC法对产物解封温度进行了确定,氨基丙烯酸酯清漆和普通丙烯酸酯清漆的性能检测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可成功封端异氰酸酯的-NCO基团,且其解封温度在5080℃。NaHSO3用量对封闭反应影响很大,用量为n(NaHSO3):n(-NCO)=1.2时,封闭率最高。氨基丙烯酸酯的清漆漆膜外观性能优良,漆膜平整、光滑、光泽度高,贮存稳定性30℃,7d,附着能力0级,耐酸5%HCl,48h,耐碱5%NaOH,48h,耐水5d,硬度2H,明显优于普通丙烯酸酯,能够满足汽车面漆的性能要求。

耿建飞[3](2016)在《新增丙烯酸树脂粘结剂的无铬锌铝合金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无铬锌铝涂层是建立在达克罗涂层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耐蚀性不如达克罗,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本课题针对无铬达克罗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与硅烷复配作为粘结钝化剂代替铬酐,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水性无铬锌铝合金重防腐蚀涂料,并对无铬锌铝基涂层耐蚀性能和耐蚀机理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首先,探讨了水性丙烯酸树脂与硅烷的比例对涂液综合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金属粉、粘结剂、润湿剂、分散剂、缓蚀剂五个因素,设计了L16(45)正交实验,并以涂层的结合力、外观形貌及耐蚀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得到涂层的最优配方。其次,论文中对于涂层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对优化后涂液的粘度、细度、pH值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对涂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等进行了测试;对优化后的涂层的耐盐水性能、耐中性盐雾试验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完好涂层和人工划痕涂层随盐水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的转变过程,测试了涂层的耐盐雾实验时间及腐蚀产物。最后,论文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锌铝合金涂层在NaCl溶液中的转变机制对优化后涂层的耐蚀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最后得出涂层在整个腐蚀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论文采用XRD、SEM、EDS、EIS等为主要表征手段,对涂层的组织形貌、成分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优化后的涂层耐蚀性能优异。

穆爱婷[4](2012)在《醇溶性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在快干涂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半本体聚合法合成出醇溶性丙烯酸树脂,以该树脂制备出机械性能优异、防腐性能良好的快干型丙烯酸酯防腐涂料。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半本体聚合法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采用醇溶性实验、GPC测试、DSC测试研究了聚合方法、极性单体浓度、引发剂种类及浓度、单体配比对聚合物醇溶性、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并且采用涂料常规浸泡实验、耐滴水实验研究了以上因素对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本体聚合法比传统溶液聚合效率高,聚合物涂料的防腐性能好;极性单体(丙烯酸羟乙酯)质量百分数为2.5%时,聚合物的醇溶性与涂料的防腐性能达到最佳平衡;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并且其浓度为2.0%时,聚合物分子量大,相应涂料的防腐性能最好;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质量比为3:2时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小,漆膜干燥性最好,防腐性能最佳。正交试验研究进一步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2.2%、极性单体质量百分数为2.5%、m(BA):m(MMA)=4:5、m(乙醇):m(单体)=1:1时,半本体法合成的丙烯酸树脂配置的涂料综合防腐性能最佳,各项机械性能良好,无漆膜回粘问题。聚合物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显示聚合物链中含有羟基,说明丙烯酸羟乙酯与MMABA共聚,达到了改性的目的。第二部分调整涂料的基础配方,采用涂料常规浸泡实验、耐滴水实验、黏度测试、涂料细度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研究了颜填料体积浓度PVC、溶剂、分散剂种类及浓度、分散工艺对涂料防腐性能、施工性能、漆膜表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PVC为36%时,涂料的防腐性能最好,与涂层的扫描电镜测试结果一致;以醋酸丁酯与乙醇为溶剂,并且摩尔比为7:3时,涂料的流平性最好,漆膜表面的缩孔、刷痕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以DB为分散剂并且分散剂浓度为3.0%时,色浆的黏度和分散细度到了最佳平衡;3#分散工艺分散涂料时漆膜表面效果最好。经过以上合成及涂料配方研究最终制备出防腐性能优良的快干丙烯酸酯防腐涂料,涂料的各项性能基本达到要求。

吕惠萍[5](2011)在《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环保法律的日益严格,各种环境友好型涂料应运而生,其中以水性涂料的应用范围最广。近几年来,涂料工艺不断创新,日渐成熟,开发研制高性能、无污染、低成本的水性涂料成为研究的热点。磷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已被广泛应用在水性涂料中,其可以提高涂膜的附着力、抗腐蚀性能等等。因此合成出一种功能单体磷酯并将其应用于水性涂料中来提高涂料的综合性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功能单体磷酸酯来提高涂料的综合性能。本课工作包括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水性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合成、水性丙烯酸涂料的制备和功能单体磷酸酯在双组份涂料中的应用四个方面。1.提出了以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制备了功能单体磷酸酯,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单酯率的影响,确定反应的最优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确定了其结构。2.将功能性单体磷酸酯引入丙烯酸乳液聚合中参与共聚反应,合成制备了具有高性能的核壳型丙烯酸乳液。通过对丙烯酸乳液附着力、耐水性、凝胶率、稳定性等综合性能的考察、测试,确定了乳液聚合的最优配方,并对该丙烯酸乳液进行了粒径分析、红外光谱、透射表征。3.利用上述丙烯酸核壳乳液为成膜物,制备了高性能水性丙烯酸涂料,确定了水性涂料的影响因素及最优配方。通过对涂膜的性能测试表明:自制水性丙烯酸涂料的耐盐水性能远远优于市售涂料,耐3%盐水的时间达到720h。4.将上述水性丙烯酸涂料与市售水性苯丙防锈底漆混拼,制备了双组份涂料,通过对涂膜性能的测定,其附着力、表干时间、耐腐蚀性能等综合性能明显提高,达到满意效果。

朱晓云[6](2011)在《银包铜粉及聚合物导体浆料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浆料制备技术中,导电相金属粉末的制备是关键。对于导体浆料而言,导电相大多以铂、钯、金和银等贵金属粉末为主,其中以银导体浆料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由于贵金属价格的飙升,浆料成本增加;加之银迁移是银浆料自身存在的缺陷,不能满足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要求。因此降低成本、寻找性能优良的新型导电粉体、以贱金属代替贵金属制备电子浆料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本文采用发明专利技术置换-还原法制备银包铜粉,对镀银过程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优化了镀银工艺及银镀层结构;采用银包铜粉作导电相,制备了聚合物银包铜粉导体浆料;研究了银包铜粉浆料的性能,探讨了银包铜粉浆料的抗银迁移性能;并以本文研究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本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Cu-Ag-NH3-H20系电位-pH图分析和计算及镀银过程热力学分析,为制备银包铜粉提供了理论依据。(1)在有NH3存在的溶液中,Cu和Ag氧化物稳定区缩小,溶液中Cu和Ag的水溶物的稳定区域大大扩宽,提高了溶液的稳定性,所以制备银包铜粉在含NH3的水溶液中为好。(2)在氨水溶液中,铜、银的电位差增大,反应的热力学趋势增加,在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3)在置换-还原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银镀层的银包铜粉。2、采用发明专利技术置换-还原法制备银包铜粉。通过对片状铜粉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镀银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银包铜粉包覆效果和性能影响的研究,对银包铜粉的外观颜色、松装密度、压实电阻、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优化的银包铜粉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是:AgNO3:2.4~14.2g/L,氨水:0.8 g/L,甲醛:1~3g/L,水合肼:1~4 g/L,复合分散剂:1.0 g/L,PH值:11,镀液温度:60℃,固液比为1:15~1:20,搅拌速度:1000r/min,银包铜粉的干燥:50℃,30min。3、采用银包铜粉较佳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制备了不同银含量的银包铜粉,以外观颜色、压实电阻、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抗氧化性为表征,研究了镀银前后银包铜粉性能的变化规律,获得以下结论。(1)银包铜粉的形状、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主要由原料铜粉的性能所决定,银镀层对上述性能影响不大。(2)银镀层对银包铜粉的粒度分布有一定影响,片状银包铜粉的粒度D50随着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银含量大于20%后,D50开始变大。(3)银镀层对银包铜粉的压实电阻影响较大,压实电阻都随包覆银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包覆银含量大于20%时,压实电阻的降低逐渐变慢并趋于稳定。(4)银镀层对银包铜粉的比表面积影响为:银包铜粉包覆银量低时,比表面积随着银含量增加而增加;包覆Ag含量大于5%后,比表面积随包覆银含量增加而减少。(5)银包铜粉在空气中放置,压实电阻都变大。从包覆银量上比较,低银含量比高银含量变化大。从时间上比较,前6天的变化较大,银包铜粉电阻变化率都大于了10%,银含量大于20%后银包铜粉电阻变化率小于10%;27天后,银包铜粉电阻变化率趋于稳定。(6)银包铜粉包覆银量不同,开始氧化温度不同。低银含量的开始氧化温度低于高银含量。(7)银包铜粉的镀层通过XRD分析为金属银和铜,没有氧化物及其它元素存在。(8)提出了抗氧化银镀层理想沉积方式是:银以片状形式沉积在铜粉表面,片与片之间相互搭结,致密无孔隙,把片状铜粉完全包覆并与外界隔离。(9)采用湿法球磨处理银包铜粉,在相同银含量下,经过球磨后的银包铜粉银对基体铜粉的包覆面积增大,银镀层与铜粉的结合更紧密,球磨后银包铜粉抗氧化能力提高。4、采用银包铜粉作导电相,通过对不同有机载体及不同配比组成的浆料的粘度、触变性、附着力、方阻、抗折强度、抗氧化性进行对比分析,优化获得了有机载体、聚合物银包铜粉浆料较佳配方,检测了其性能,得到以下结果:(1)有机载体优化体系是聚酯和聚丙烯酸酯按重量比1:1;乙二醇乙醚酯为溶剂,聚合物含量为lOwt%配制的有机载体。(2)聚合物银包铜粉浆料较佳配方是:银包铜粉(银含量30%)导电相含量55%,有机载体含量45%。(3)银浆中导电相银含量为50%~55%之间浆料的印刷性能较好,银包铜粉浆料中导电相银包铜粉的含量在55%~60%之间浆料的印刷性能较好;(4)在各自较佳配方下制备得到的浆料性能是:银浆料方阻是12.8mΩ/□、对折电阻变化率4%、附着力合格、稳定性良好;银包铜粉浆料方阻是14.6mΩ/□、对折电阻变化率5.5%、附着力合格、稳定性好。5、采用银浆料和银包铜粉浆料制备实验电极,通过水滴法实验比较观察不同的导电相、含量、图案形状,线间距等的银迁移现象;对实验电极进行塔菲尔曲线、交流阻抗曲线测试;研究了不同银含量银包铜粉浆料电极银迁移性能,得到以下结论:(1)水滴实验中迁移现象的主要特征是施加外电压后,处于水溶液中的电极会发生离子迁移;树枝状沉积物总是在阴极上产生,并向阳极生长;树枝状沉积物并不是一通电就开始生长的,不同导电相、不同形状电极、不同外加电压都会影响迁移速度;整个迁移过程中,都伴随着絮状沉淀物的生产。(2)银浆料电极和银包铜粉浆料电极塔菲尔曲线、交流阻抗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银包铜浆料电极比银浆料电极的自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自腐蚀电流更低,耐腐蚀性好,电极的溶解较慢;银包铜浆料电极在该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稳定性比银浆料电极好;银浆料电极更容易腐蚀,银包铜浆料电极的耐腐蚀性优于银浆料电极,银包铜浆料电极的溶解比银浆料电极慢。(3)银包铜粉的抗迁移机理是:铜的存在抑制了银包铜粉阳极中银的溶解,银离子浓度降低,使其在阴极上沉降速度和枝晶生长变慢,提高了其抗迁移能力。(4)用银包铜粉制备的浆料抗银迁移性能比银浆料强得多;研究发现银包铜粉浆料的抗银迁移性能不是随银包铜粉中银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是存在一个合适的含银范围,银包铜粉含银量为25%左右时,其银包铜粉浆料抗银迁移性能最好。(5)首次揭示了银包铜粉的抗银迁移能力与镀银层结构的关系。银包铜粉镀层结构为网状时抗银迁移能力比致密形结构更好。6、以本文研发的银包铜粉及银包铜粉浆料技术成果,依托昆明理工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在昆明高新开发区建立了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了年产400吨银包铜粉、2吨银包铜粉浆料和100吨银包铜粉电磁屏蔽涂料生产线。2006年~2008年间累计新增产值6300万元;申报专利4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发表论文6篇。该技术成果于2009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云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江素清[7](2007)在《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研究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的意义,概要介绍了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趋势的研究内容,归纳出室内装饰用环保涂料的兴起与发展。对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本文先从传统涂料介绍开始,描述了传统型涂料与环保型涂料的本质区别。之后,较详细地分析了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对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组成与分类进行了概述,着重叙述了水性木器漆和水性内墙涂料的分类和特点。对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应用现状、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源于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的双重拉动和驱使。市场需求是基础因素,而政策法规是制约和保障因素;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是环保型涂料的一个子集。在室内装饰用涂料中,以木器漆和内墙涂料的应用需求为最大;虽然三种类型的环保型涂料都可应用于室内装饰,但从消费者自主选择和使用的角度看,主要还是集中在水性涂料方面。而在水性涂料的应用中,又以水性木器漆及内墙乳胶涂料为主。”等分析研究结论。本文从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总体概括、行业竞争态势、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详细和系统的分析,给出了“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产品结构将有质的改观,品质与品种要求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品种变化将适应市场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的需求,研发能力和水平会明显提高,水性涂料仍然是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的主流”的发展总趋势的分析结论。

易争明[8](2006)在《松香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乳液聚合的理论及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国内外松香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天然松香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松香含量为单体总量的4%,固含量为45%的松香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在纯丙烯酸酯乳液的基础上,共混松香乳液得到松香丙烯酸复配乳液。 制备松香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时,首先对松香乳液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天然松香乳液的制备工艺。即:先把乳化剂溶解于水中,再与松香一起加热熔融,乳化温度为95℃,搅拌速度保持在450~500rpm,转相后降低至200rpm。滴水速度控制在15~20滴/min,稀释乳化剂的水以及中间补加的水用沸水。将得到的松香乳液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以最终转化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复合乳液最佳的实验配方,即: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占乳液总质量的4%,引发剂过硫酸钾(KPS)量为乳液总质量的0.6%,松香乳液的量为10g,复合乳液中硬/软单体的最佳配比为1.5∶1~1∶1,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AA),用量占乳液总质量的5%。其次,制备了松香丙烯酸酯复配乳液,确定了制备工艺。即:加料方式为将松香乳液滴加到丙烯酸酯乳液中,滴加速度控制在20滴/min,搅拌速度为350~400rpm。松香乳液/丙烯酸酯乳液复配最佳比为1∶1.5。 实验证实,这两种乳液的稳定性、涂膜光泽性、耐水性和膜的剥离性均优于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相应性能,且复合乳液的相关性能较之复配乳液要好。

大森英三[9](2004)在《丙烯酸系溶液涂料(续五)》文中认为

Da Sen Ying San[10](2004)在《丙烯酸系溶液涂料(续四)》文中认为

二、丙烯酸系溶液涂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烯酸系溶液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1)水性不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简介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质
        1.2.1 物理性质
        1.2.2 化学性质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
    1.4 改性树脂中丙烯酸单体的选择
    1.5 丙烯酸单体在聚合物中的作用
    1.6 丙烯酸树脂涂料的性能及其应用概况
    1.7 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研究进展
    1.8 水性不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合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9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2.2 不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2.3.温度、功能性材料添加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影响实验
    2.4 氨基树脂、硅胶溶液添加对改性的水性丙烯酸树脂(WPUA)的性能影响
    2.5 性能测试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酸值测试结果汇总
    3.2 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的碘值测试结果汇总
    3.3 水溶性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性能测试结果汇总
    3.4 顺酐含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3.5 聚酯与丙烯酸单体的质量配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3.6 反应温度对WPUA溶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3.7 丙烯酸单体对WPUA溶液及漆膜的性能影响
    3.8 氨基树脂(AR)对改性树脂成膜性能的影响
    3.9 硅溶胶对树脂成膜性能的影响
    3.10 功能性单体——叔碳酸乙烯酯(VEOVA10)对树脂成膜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低温固化水性氨基—丙烯酸酯汽车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汽车涂料
    1.2 水性涂料
    1.3 水性汽车涂料
        1.3.1 水性汽车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氨基树脂
    1.5 水性氨基-丙烯酸酯涂料
    1.6 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及意义
第2章 氨基丙烯酸酯大单体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实验过程
        2.1.4 实验反应原理
    2.2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薄层色谱分析
        2.3.2 FT-IR分析
        2.3.3 催化剂的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4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5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6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与丙烯酸的最佳反应配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性氨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实验装置
        3.1.4 实验过程
        3.1.5 实验反应原理
    3.2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乳化剂的影响
        3.3.2 氨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
        3.3.3 软硬单体配比的对漆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联剂的制备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实验过程
        4.1.4 实验反应原理
    4.2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T-IR分析
        4.3.2 亚硫酸氢钠的用量对封闭率的影响
        4.3.3 产物解封温度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性氨基丙烯酸酯树脂涂层的制备
    5.1 涂层的制备
    5.2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交联剂用量对涂膜表干温度的影响
        5.3.2 固化温度和时间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5.3.3 氨基丙烯酸酯清漆性能与丙烯酸酯清漆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新增丙烯酸树脂粘结剂的无铬锌铝合金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达克罗技术及发展
        1.1.1 达克罗技术概述
        1.1.2 达克罗技术优点
        1.1.3 达克罗技术耐蚀机理及缺点
    1.2 无铬达克罗的研究进展
        1.2.1 无铬达克罗国内外研究概况
        1.2.2 无铬达克罗的工艺流程
        1.2.3 无铬达克罗的性能特点
        1.2.4 无铬达克罗的应用领域
    1.3 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
        1.3.1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发展
        1.3.2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特点
        1.3.3 水性丙烯酸树脂作为钝化剂的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测试方法
    2.1 化学试剂及原料
        2.1.1 化学试剂
        2.1.2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涂层的制备
        2.3.1 涂液配置
        2.3.2 涂层制备
    2.4 涂层的性能测试分析
        2.4.1 涂液粘度测试
        2.4.2 涂液的细度测试
        2.4.3 涂液的pH值测定
    2.5 涂层的常规性能测试
        2.5.1 涂层的外观测试
        2.5.2 硬度测试
        2.5.3 厚度测试
        2.5.4 结合力测试
    2.6 涂层的耐蚀性能测试
    2.7 涂层的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2.7.1 微观形貌分析
        2.7.2 成分分析
第三章 新型无铬水性锌铝涂层配方优化研究
    3.1 涂料基本组分的确定
        3.1.1 金属粉的选择
        3.1.2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3.1.3 粘结剂的选择
        3.1.4 缓蚀剂的选择
        3.1.5 消泡剂的选择
        3.1.6 增稠剂的选择
    3.2 理想配方的确定
        3.2.1 确定粘结剂中水性丙烯酸树脂和硅烷的配比
        3.2.2 正交实验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优化配方的涂层耐蚀性分析
    4.1 前言
    4.2 优化配方的涂液指标测试分析
        4.2.1 粘度测试分析
        4.2.2 pH值测试分析
        4.2.3 细度测试分析
    4.3 优化配方下涂层常规性能测试分析
        4.3.1 附着力测试分析
        4.3.2 厚度测试分析
        4.3.3 外观测试分析
        4.3.4 硬度测试分析
    4.4 完好涂层的耐蚀性测试
        4.4.1 完好涂层耐盐水浸泡实验
        4.4.2 完好涂层耐电化学腐蚀测试
        4.4.3 完好涂层耐盐雾腐蚀测试
    4.5 人工划痕涂层腐蚀形貌随行为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锌铝合金涂层的耐蚀机理研究
    5.1 完好涂层交流阻抗谱随时间变化
    5.2 腐蚀产物形成机理讨论
        5.2.1 富锌相腐蚀产物形成过程
        5.2.2 富铝相腐蚀产物形成过程
    5.3 涂层耐蚀性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醇溶性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在快干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概述
        1.1.1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
        1.1.2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
        1.1.3 水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
        1.1.4 其他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
    1.2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聚合方法
        1.2.1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聚合方法简介
        1.2.2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的本体聚合
        1.2.3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的溶液聚合
        1.2.4 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影响因素
        1.2.4.1 引发剂的影响
        1.2.4.2 单体影响
        1.2.4.3 溶剂影响
        1.2.4.4 聚合温度影响
    1.3 丙烯酸酯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1.3.1 丙烯酸酯聚合物结构与醇溶解性关系
        1.3.2 丙烯酸酯聚合物结构与防腐性能关系
        1.3.3 丙烯酸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1.3.3.1 国内研究进展
        1.3.3.2 国外丙烯酸树脂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1.3.4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研究进展
    1.4 金属腐蚀与涂层保护
        1.4.1 金属的腐蚀机理
        1.4.2 涂层防腐蚀方法
    1.5 润湿分散剂
        1.5.1 分散剂的稳定机理
        1.5.2 润湿分散剂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1.5.3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要点
    1.6 正交试验
        1.6.1 正交试验设计
        1.6.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半本体法合成及测试表征
    2.1 前言
        2.1.1 半本体聚合法概述
        2.1.2 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的理论依据
    2.2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聚合方法及涂料制备方法
        2.3.1 聚合方法
        2.3.2 涂料制备方法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方法
        2.4.1 聚合物固体含量测定
        2.4.2 聚合物转化率测定
        2.4.3 聚合物醇溶解率测定
        2.4.4 树脂黏度测定
        2.4.5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4.6 聚合物分子量测试
        2.4.7 涂膜表干、实干测定方法
        2.4.8 耐滴水性能试验
        2.4.9 耐盐水(W(NaCl)=5%)测试
        2.4.10 耐水性测试
    2.5 半本体聚合法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研究
        2.5.1 半本体聚合法合成工艺
        2.5.1.1 半本体聚合过程控制
        2.5.1.2 半本体法对聚合物及涂料性能的影响
        2.5.2 极性单体的影响
        2.5.3 引发剂的影响
        2.5.3.1 引发剂种类的影响
        2.5.3.2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2.5.4 单体配比的影响
        2.5.5 醇溶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快干丙烯酸防腐底漆的研制
    3.1 前言
    3.2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快干丙烯酸防腐底漆的制备
        3.3.1 树脂的合成方法
        3.3.2 底漆制备方法
    3.4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3.4.1 聚合物固体含量测定
        3.4.2 聚合物转化率测定
        3.4.3 树脂及底漆黏度测定
        3.4.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3.4.5 涂膜表干、实干测定方法
        3.4.6 耐滴水性能试验
        3.4.7 耐盐水(W(NaCl)=5%)测试
        3.4.8 耐水性测试
        3.4.9 涂层铅笔硬度的测试
        3.4.10 涂层抗冲击性能的测试
        3.4.11 涂层柔韧性的测试
        3.4.12 涂层附着力的测试
        3.4.1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5 底漆用树脂合成条件
        3.5.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的设计
        3.5.2 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3.5.3 树脂合成条件
    3.6 快干丙烯酸防腐底漆研制
        3.6.1 颜填料体积浓度(PVC)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
        3.6.1.1 不同PVC对防腐性能的影响
        3.6.1.2 不同PVC涂层结构SEM分析
        3.6.2 溶剂的调整
        3.6.3 分散剂对分散细度的影响
        3.6.3.1 分散剂种类对底漆体系的影响
        3.6.3.2 分散剂用量对分散效果的影响
        3.6.4 分散工艺对漆膜表观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涂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水性涂料的应用现状
        1.2.2 水性丙烯酸涂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水性涂料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应用
        1.3.1 乳液聚合理论的研究进展
        1.3.2 聚丙烯酸类乳液的改性方法
        1.3.3 核壳乳液的设计思想及合成方法
    1.4 聚丙烯酸酯乳液用磷酸酯功能单体的研究概况
        1.4.1 磷酸酯合成方法研究
        1.4.2 磷酸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第二章 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步骤及原理
        2.2.4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配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2 酯化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3 酯化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4 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5 水解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6 水解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7 红外光谱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水性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实验操作
        3.2.4 性能测试及方法
        3.2.5 乳液结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构成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2 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3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4 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5 搅拌速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6 功能单体磷酸酯(P)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7 自制乳液与市售乳液的比较
        3.3.8 水性丙烯酸核壳乳液的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水性丙烯酸涂料的制备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工艺
        4.2.4 水性丙烯酸涂料的性能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填料的选择
        4.3.2 成膜助剂用量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4.3.3 涂膜厚度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4.3.4 成膜温度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4.3.5 涂料的耐盐水性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功能单体磷酸酯在双组分涂料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与仪器设备
        5.2.2 双组份涂料的制备与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涂膜附着力的测试
        5.3.2 表干时间的测定
        5.3.3 耐水性能的测定
        5.3.4 其他性能测定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6)银包铜粉及聚合物导体浆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导体浆料的概述
        1.1.1 导体浆料用途
        1.1.2 导体浆料的分类
        1.1.3 导体浆料的组成
        1.1.4 导体浆料的导电机理
    1.2 导体浆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电子浆料的发展历程
        1.2.2 中、高温导体浆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低温导体浆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导体浆料的发展趋势
    1.4 银包铜粉的研究进展
        1.4.1 银包铜粉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1.4.2 化学镀法制备银包铜粉
    1.5 银包铜粉的应用
        1.5.1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极浆料
        1.5.2 电磁屏蔽涂料的金属粉导电填料
        1.5.3 电子封装用导电胶
        1.5.4 低温聚合物浆料
    1.6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1 研究背景
        1.6.2 研究内容
        1.6.3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镀银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2.1 Cu-H_2O系与Ag-H_2O系E-pH图
    2.2 Cu-NH_3-H_2O系与Ag-NH_3-H_2O系E-pH图
        2.2.1 Cu-NH_3-H_2O系
        2.2.2 Ag-NH_3-H_2O系与E-pH图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银包铜粉制备的技术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及测实设备
        3.1.3 片状铜粉在液体中分散研究
        3.1.4 银包铜粉的制备
        3.1.5 银包铜粉的性能表征
    3.2 铜粉预处理对银包铜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3.2.1 去除铜粉表面的氧化物
        3.2.2 去除铜粉中的杂质
    3.3 片状铜粉分散性
        3.3.1 片状铜粉的特点
        3.3.2 片状铜粉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3.3.3 分散剂的选择研究
    3.4 镀液组成对银包铜粉性能的影响
        3.4.1 银氨溶液浓度对银包铜粉性能的影响
        3.4.2 还原剂对银包铜粉性能的影响
    3.5 工艺条件对银包铜粉性能的影响
        3.5.1 镀液温度
        3.5.2 体系液固比对银包铜粉性能的影响
        3.5.3 体系pH值对银包铜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3.5.4 搅拌强度对银包铜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包铜粉的性能及银镀层特征的研究
    4.1 检测用银包铜粉制备
    4.2 银包铜粉及银镀层的表征
        4.2.1 银包铜粉性能
        4.2.2 银镀层特征
    4.3 银包铜过程银镀层形貌的探讨
    4.4 银镀层的特征
        4.4.1 银镀层表面形貌
        4.4.2 银镀层的成分分析
        4.4.3 银镀层的均匀性
        4.4.4 银镀层的致密性
    4.5 银包铜粉的性能
        4.5.1 外观颜色
        4.5.2 粒度
        4.5.3 松装密度
        4.5.4 压实电阻
        4.5.5 比表面积
        4.5.6 银包铜粉的抗氧化能力
    4.6 抗氧化银镀层的结构优化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银包铜粉聚合物导体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仪器设备
        5.1.3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5.2 分析及检测方法
        5.2.1 浆料细度
        5.2.2 浆料粘度
        5.2.3 导电相吸油量
        5.2.4 导电相表面改性效果表征
        5.2.5 方阻的测量
        5.2.6 附着力
        5.2.7 硬度
        5.2.8 抗折强度
        5.2.9 膜层表面形貌
    5.3 聚合物体系制备
        5.3.1 聚合物体系的选择
        5.3.2 聚合物体系的组成
        5.3.3 聚合物体系的优化
    5.4 导电相的分散
        5.4.1 导电相的分散原理
        5.4.2 导电相改性包覆表征
        5.4.3 改性前后导电相在有机载体中分散
    5.5 导电相的优化
    5.6 银包铜粉浆料与银浆料性能对比
        5.6.1 印刷性能
        5.6.2 导电性
        5.6.3 附着力
        5.6.4 抗折强度
        5.6.5 浆料的稳定性
        5.6.6 性能综合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迁移行为的研究
    6.1 实验方法
        6.1.1 实验电极的制备
        6.1.2 迁移实验
    6.2 分析及检测方法
        6.2.1 迁移过程的分析及检测
        6.2.2 迁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检测
    6.3 迁移现象及特征
        6.3.1 不同电压银迁移现象
        6.3.2 不同间距银迁移现象
        6.3.3 不同图案银迁移现象
        6.3.4 不同导电相的银迁移现象
        6.3.5 不同银含量的导电相的迁移现象
        6.3.6 不同形状导电相的迁移现象
    6.4 银迁移的电化学测试分析
        6.4.1 塔菲尔极化曲线
        6.4.2 交流阻抗图分析
    6.5 银包铜粉浆料抗迁移机理研究
        6.5.1 银迁移机理
        6.5.2 迁移过程的电化学热力学分析
        6.5.3 银包铜粉抗迁移性能的影响因素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银包铜粉的应用及产业化
    7.1 产业化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
    7.2 银包铜粉在电磁屏蔽涂料上的开发应用
        7.2.1 导电粉体、树脂、溶剂和助剂之间的匹配性研究
        7.2.2 金属颗粒在树脂、溶剂、助剂混合体中的排列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7.2.3 研究银包铜粉的形状、松装密度、粒度、表观等对电磁屏蔽效能和表面性能影响
        7.2.4 导电涂料的树脂、溶剂和助剂选择
        7.2.5 电磁屏蔽涂料的性能研究
        7.2.6 电磁屏蔽涂料配方及最佳技术路线的确定
    7.3 实现产业化后达到技术经济指标
        7.3.1 技术指标
        7.3.2 经济指标
    7.4 技术水平
        7.4.1 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
        7.4.2 第三方评价
    7.5 产品应用情况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报专利情况)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
附录E (查新报告)

(7)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趋势研究的意义
    1.2 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趋势的研究内容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2.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兴起与发展
    2.1 室内装饰用传统涂料概述
        2.1.1 室内装饰用传统涂料简述
        2.1.2 室内装饰用传统涂料的污染及危害
    2.2 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兴起
        2.2.1 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2.2.2 环保型涂料的界定与性能要求
    2.3 小结
3.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种类与特点
    3.1 环保涂料的组成与分类概述
        3.1.1 水性涂料
        3.1.2 粉末涂料
        3.1.3 辐射固化涂料
    3.2 水性木器漆的种类与特点
        3.2.1 醇酸乳胶涂料
        3.2.2 丙烯酸水分散体涂料
        3.2.3 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
    3.3 水性内墙涂料的种类与特点
        3.3.1 苯丙类内墙漆
        3.3.2 醋丙类乳胶漆
        3.3.3 醋叔类内墙漆
        3.3.4 内墙漆的发展方向
    3.4 小结
4.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水平
    4.1 水性木器漆的应用现状
        4.1.1 水性木器漆的市场应用状况
        4.1.2 水性木器漆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
    4.2 水性内墙涂料的应用现状
        4.2.1 水性内墙涂料的市场应用状况
        4.2.2 我国水性内墙涂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3 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发展水平
        4.3.1 市场状况
        4.3.2 室内装饰用环保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
    4.4 小结
5.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趋势
    5.1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总体概括
        5.1.1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涂料的概括
        5.1.2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涂料行业的总体情况
    5.2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5.2.1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市场特征
        5.2.2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企业的竞争态势
        5.2.3 提高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5.3 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3.1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的发展趋势
        5.3.2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企业的发展机遇与市场前景
        5.3.3 我国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5.4 小结
6.本论文分析结论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松香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乳液聚合的定性理论及其发展状况
    1.2 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
        1.2.1 单体
        1.2.2 乳化剂
        1.2.3 引发剂
        1.2.4 分散介质
    1.3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1.4 聚合物乳液的主要性能
    1.5 松香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最新研究进展
        1.5.1 松香
        1.5.2 松香乳液
        1.5.3 丙烯酸酯乳液
        1.5.4 松香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6.1 本课题的目的
        1.6.2 本课题的意义
        1.6.3 本实验的工作内容
        1.6.4 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松香乳液的制备与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设备
        2.2.2 松香乳液制备的基本配方及工艺条件
        2.2.3 松香乳液的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松香乳液制备工艺的确定
        2.3.2 乳化剂的确定
        2.3.3 稳定剂的确定
        2.3.4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松香丙烯酸系复合乳液的制备与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设备
        3.2.2 复合乳液制备的基本配方及实验方法
        3.2.3 复合乳液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沦
        3.3.1 复合乳液制备工艺的确定
        3.3.2 单体配方的确定
        3.3.3 乳化剂类型及用量的确定
        3.3.4 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
        3.3.5 pH缓冲剂量的确定
        3.3.6 复合乳液中水相用量的确定
        3.3.7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松香丙烯酸酯复配乳液的制备与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设备
        4.2.2 丙烯酸酯乳液制备的基本配方及实验方法
        4.3.3 松香乳液/丙烯酸酯乳液的复配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工艺的确定
        4.2.2 乳化剂的选择与用量
        4.2.3 松香/丙烯酸酯乳液复配方法的确定
        4.2.4 复配乳液性能的初步检测
    4.3 本章小结
        4.3.1 丙烯酸酯乳液
        4.3.2 复配乳液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四、丙烯酸系溶液涂料(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性不饱和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何洁萍. 广州大学, 2017(02)
  • [2]低温固化水性氨基—丙烯酸酯汽车涂料[D]. 王琪.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7)
  • [3]新增丙烯酸树脂粘结剂的无铬锌铝合金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耿建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4]醇溶性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在快干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 穆爱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5]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D]. 吕惠萍.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6]银包铜粉及聚合物导体浆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 朱晓云.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 [7]室内装饰用环保型涂料发展趋势的研究[D]. 江素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2)
  • [8]松香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研究[D]. 易争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9]丙烯酸系溶液涂料(续五)[J]. 大森英三. 中国涂料, 2004(06)
  • [10]丙烯酸系溶液涂料(续四)[J]. Da Sen Ying San. 中国涂料, 2004(05)

标签:;  ;  ;  ;  ;  

丙烯酸溶液涂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