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乙烯论文-方键,袁传波,徐春杰,张丽玉,温海波

甲基苯乙烯论文-方键,袁传波,徐春杰,张丽玉,温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α-甲基苯乙烯,苯酚丙酮,脱色提纯,生产工艺

甲基苯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方键,袁传波,徐春杰,张丽玉,温海波[1](2019)在《α-甲基苯乙烯脱色提纯技术工业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石化苯酚丙酮装置的α-甲基苯乙烯回收单元,经脱色提纯小试技术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α-甲基苯乙烯产品再次出现纯度低、颜色发黄质量问题。现通过优化装置生产工艺流程,实施工艺调优操作,生产的产品纯度及色号均能满足市场需求。(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张浩,梁帅,张志彬,杨凤敏,曹春雷[2](2019)在《利用α-甲基苯乙烯增强PMMA树脂的耐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聚合温度为130℃的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组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α-甲基苯乙烯(AMS)共聚物Poly(MMA-co-AMS)。利用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热失重分析仪对共聚物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研究了AMS单体的引入对Poly(MMA-co-AMS)共聚物的共聚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自由基聚合可以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oly(MMA-co-AMS)共聚物;共聚单体AMS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的耐热性,当共聚物中AMS共聚含量为10.7%(质量分数,下同)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132.6℃;共聚单体AMS的加入会导致PMMA树脂开链解聚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变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8期)

仝其祥,刘连鹏,范凯,刘治,刘允攀[3](2019)在《α-甲基苯乙烯液体树脂的制备与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将1-丁烯单体加入到α-甲基苯乙烯聚合体系内,可制备出低软化点、浅色、无气味的液体树脂。通过应用性能测试发现,该液体树脂可应用到热熔压敏胶领域内。(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陈苗[4](2019)在《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残留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α-甲基苯乙烯(Polyα-methylstyrene,PAMS)由于其优良的热降解性能在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实验中常被用于制备芯轴微球。以PAMS材料为核心的降解芯轴技术已成为当前制备ICF空心靶丸的主要方法之一。PAMS芯轴的热降解是决定ICF靶丸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PAMS芯轴降解后靶丸内表面仍有明显的残留物,还不能达到ICF靶丸的严格要求。基于此,本文研究了PAMS的热降解残留与热降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外水相——聚乙烯醇(PVA)和聚丙烯酸(PAA)溶液对PAMS微球的降解残留物的影响。本文研究了PAMS原料,PAMS(PAA)微球和PAMS(PVA)微球热降解行为的差异,并探究了残留物出现的本质原因。研究表明,PAA和PVA降低了PAMS微球在170-250℃间的降解速率。相较于PAMS原料,两种PAMS微球的残留物中甲基和苯环的含量减小,而残留率有所增加。此外,PAMS(PVA)微球残留物的均方根粗糙度最高。随着PAMS降解率的增加,PAMS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热降解温度升高。利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仪(Py/GC-MS)和热重分析仪(TG)对PAMS热降解产物、热降解温度和等温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分子量对热降解产物没有影响,PAMS单体的产率接近100%,具有很高的选择性。PAMS的热降解温度在240-450℃范围内,并随PAMS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加。PAMS的等温热降解活化能随分子量增加而减小,并随PAMS降解率增加而增加。利用热降解炉、电子天平、TG等方法对PAMS热降解残留及残留率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热降解条件、基底、不同分子量掺混等因素对PAMS热降解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PAMS(PAA)微球比PAMS(PVA)微球的降解效果更好,因此其更适合用于制备ICF靶丸。提高热降解温度,保温时间,气体流量,加入高分子量的PAMS有利于减少PAMS热降解残留。(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潘大伟,杨璨,李洁,陈强,李波[5](2019)在《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的开裂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燥过程是制备高表面质量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关键过程之一。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5℃、75℃、95℃)和不同干燥温度(室温、45℃、65℃、85℃、100℃)对PAMS空心微球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温度对PAMS空心微球进行热处理后,具有严重初始微缺陷的空心微球所占百分比没有显着差异。因为最高热处理温度(95℃)远远低于PA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80℃)而不能使PAMS分子链段运动以消除残余内应力。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干燥后的空心微球表面出现裂纹的比例相应增加。干燥温度的升高将会导致空心微球球壳所受应力不断增大。而球壳所受应力是其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茜,周旋,孙英娟,岳丽娜,石永香[6](2019)在《在离子液体介质中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子液体为介质,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研究了离子液体对甲基苯乙烯(p-MeSt)的阳离子聚合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引发体系和不同离子液体对聚合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产物分子量与分布,温度记录仪跟踪测定体系温度与聚合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中枯基醇(CumOH)/BF3·OEt2引发体系具有较好的引发效果;与传统分子溶剂相比,在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缩写[Bmim][NTf2])离子液体中得到的聚合产物分子量和产率均较高(达99%),且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2.0);离子液体在阳离子聚合中仅是惰性溶剂,未直接参与反应,虽然离子液体的离子环境并不能完全抑制链转移反应,但具有稳定活性种和分散正电荷的作用,且使聚合反应更温和;离子液体回收利用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可多次循环利用,对产物影响不大;最终推导了离子液体中由CumOH/BF3·OEt2引发的p-MeSt阳离子聚合的基元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杜慷慨,郑好英[7](2018)在《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氯甲基苯乙烯为载体,通过键合法连接磺酸丙基咪唑,制备固载化离子液体[PS-Im+-C_3H_6SO_3H][p-CH_3C_6H_4SO_3~-],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对其进行表征.以对甲基苯磺酸根为阴离子,将固载化离子液体作为水杨酸丁酯合成的催化剂,通过正交法实验,研究酯化反应的温度、时间、催化剂加入量及醇酸摩尔比反应条件对酯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5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6%、醇酸摩尔比为2∶1是合成水杨酸丁酯的最优工艺条件;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酯化仍有较高的产率.(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苗,张占文,易勇,王红斌,黄勇[8](2018)在《聚α-甲基苯乙烯的热降解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α-甲基苯乙烯(PAMS)是一种典型的α,α-双取代乙烯基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热降解性能,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多种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文中综述了PAMS的热降解机理及热降解动力学,介绍了相对分子质量、端基、引发剂等因素对PAMS热降解温度的影响,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提出了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立构规整性、引发剂降低PAMS热降解温度及优化升温程序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李晶,田英鑫,周军伟,赵龑浩,魏绪玲[9](2018)在《正离子聚合制备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溴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正离子聚合法制备了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考察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以及聚合时间对正离子聚合的影响,并通过光照溴化反应对共聚物进行溴化改性,制备出主链结构完全饱和的溴化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BIMS),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0℃、单体质量分数为25%~28%时,异丁烯与对甲基苯乙烯正离子共聚合,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可达2.1×10~5。随着温度的降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随着溴含量的增加,BMIS中苄基溴含量也增加,当溴质量分数为1.9%时,聚合物中苄基溴摩尔分数达到1.38%。BIMS热稳定性较好,在较低的温度下仍能保持橡胶的高弹性,且耐热氧老化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5期)

康静静[10](2018)在《聚(氯甲基苯乙烯-co-二乙烯苯)纳米纤维的改性及其硼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硼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应用从传统工业领域不断向现代工业领域扩展,硼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硼矿开采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盐湖资源丰富,其中含有的硼资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因此开发利用液态硼资源来弥补当前的硼矿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从减少环境污染,维持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说,液态提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吸附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液态提硼方法,相比于其它提硼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量大,选择性高等优点而倍受关注。本文通过阳离子聚合的方法得到一种一维聚合物纳米纤维,该一维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交联度可控,可批量生产等特点,为硼吸附剂的制备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我们以这种聚合物纳米纤维为基质,通过接枝N-甲基-D-葡甲胺(NMDG)、氨基丙二醇(APD)和叁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叁种功能基团,制备出叁种不同的硼吸附剂。同时,又对葡甲胺类吸附剂进赋磁,得到的硼吸附剂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离。具体工作如下:1.以氯甲基苯乙烯(VBC)和二乙烯苯(DVB)为原料采用一步阳离子聚合的方法批量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聚合物纳米纤维。以该聚合物纳米纤维作为基质,NMDG为功能基团对其进行改性,得到硼吸附剂Poly(n/m)-NMDG,通过红外(FT-IR)、元素分析(EA)、扫描电镜图(SEM)、吸附和循环稳定性测试筛选出最佳比例的聚合物纳米纤维Poly(5/1)作为基质。通过探讨外界因素(溶液pH、浓度、时间等)对吸附剂Poly(5/1)-NMDG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溶液pH为9时,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佳;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8.29 mg/g,与实验结果(18.15 mg/g)一致;动力学吸附实验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钠、钙、镁等阳离子,对吸附剂的选择性具有干扰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对Poly(2/1)进行赋磁,制备出磁性吸附剂Poly(2/1)@Fe_3O_4-NMDG,硼吸附量为5.4 mg/g,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吸附剂的有效分离,为吸附剂的分离和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2.以Poly(5/1)为基质,APD为功能基团,制备了Poly(5/1)-APD吸附剂。通过FT-IR、EA及SEM表征,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上了功能基团APD。通过探讨外界因素(溶液pH、浓度、时间等)对Poly(5/1)-APD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溶液pH为8时,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8.9 mg/g;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7.68 mg/g,与实验结果(8.00 mg/g)一致;动力学吸附曲线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循环吸附四次之后,其吸附量仍能保持在85%左右;吸附剂Poly(5/1)-APD对溶液中硼的吸附性能受钠、钙、镁等干扰离子的影响明显。3.以Poly(5/1)为基质,TRIS为功能基团,制备了吸附剂Poly(5/1)-TRIS。通过FT-IR、EA及SEM表征,证明TRIS功能基团被成功接枝到聚合物基质上。同样通过探讨外界因素(pH、浓度、时间等)对吸附剂Poly(5/1)-TRIS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溶液为中性时,Poly(5/1)-TRIS对硼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9.7 mg/g;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剂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0.13 mg/g,与实验结果(9.80 mg/g)一致;动力学吸附曲线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循环吸附四次之后,其吸附量保持在87%左右。当溶液中钠、钙、镁干扰离子的浓度很低时,对吸附剂的选择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6-30)

甲基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聚合温度为130℃的条件下合成了不同组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α-甲基苯乙烯(AMS)共聚物Poly(MMA-co-AMS)。利用核磁共振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热失重分析仪对共聚物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研究了AMS单体的引入对Poly(MMA-co-AMS)共聚物的共聚组成、相对分子质量、耐热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自由基聚合可以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oly(MMA-co-AMS)共聚物;共聚单体AMS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的耐热性,当共聚物中AMS共聚含量为10.7%(质量分数,下同)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132.6℃;共聚单体AMS的加入会导致PMMA树脂开链解聚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苯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方键,袁传波,徐春杰,张丽玉,温海波.α-甲基苯乙烯脱色提纯技术工业化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9

[2].张浩,梁帅,张志彬,杨凤敏,曹春雷.利用α-甲基苯乙烯增强PMMA树脂的耐热性研究[J].中国塑料.2019

[3].仝其祥,刘连鹏,范凯,刘治,刘允攀.α-甲基苯乙烯液体树脂的制备与研发[J].山东化工.2019

[4].陈苗.聚α-甲基苯乙烯热降解残留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5].潘大伟,杨璨,李洁,陈强,李波.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的开裂机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6].张晓茜,周旋,孙英娟,岳丽娜,石永香.在离子液体介质中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9

[7].杜慷慨,郑好英.聚氯甲基苯乙烯的功能化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陈苗,张占文,易勇,王红斌,黄勇.聚α-甲基苯乙烯的热降解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9].李晶,田英鑫,周军伟,赵龑浩,魏绪玲.正离子聚合制备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无规共聚物及其溴化反应[J].合成橡胶工业.2018

[10].康静静.聚(氯甲基苯乙烯-co-二乙烯苯)纳米纤维的改性及其硼吸附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8

标签:;  ;  ;  ;  

甲基苯乙烯论文-方键,袁传波,徐春杰,张丽玉,温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