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组配论文-王和玉

句法组配论文-王和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组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态现象,轻动词,题元特征,及物性

句法组配论文文献综述

王和玉[1](2019)在《语态现象的句法研究——基于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的最简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最简句法将题元角色重析为谓语词项的题元特征,在运算中通过合并名词性成分得以核查。按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核心功能语类v带有[u A(gent)]和[u C(ause)]两种无解题元特征,逻辑上有四种特征组配关系,这样既构建了施事agent和致事cause两种外论元的允准机制,也解释了不同谓语结构的及物性差异。普遍语法没有专门的语态范畴,各种语态现象均可通过句法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进行最简诠释。主动谓语的轻动词v带[u A]特征,生成施动性的谓语结构;中动谓语的轻动词v带[u C]特征,生成致使性的谓语结构;被动谓语的轻动词v缺乏题元特征,生成非及物性谓语结构。与被动谓语不同,主动谓语和中动谓语都具有及物性。所谓的语态标记实际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差异,由轻动词上的题元特征及其不同组配方式决定。(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姗姗,余方敏[2](2018)在《汉英时间词“前/ago/before”的组配模式与句法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BNC和CCL语料库,对比研究汉英"前/ago/before"的组配模式和句法特征的异同。研究发现:1)"前/ago/before"同于"时段+前/ago/before",异于"时点+前"和"before+时点";2)"前/ago/before"能充当时间状语;3)句法位置存在异同,"时段+前/ago"可在句首、句中或句末,而"时点+前"少在句末,"before+时点"多在句末。(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9期)

周密[3](2017)在《“有”“无”构词、句法组配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标记理论、叁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从构词、句法组配两个层面对现代汉语反义词“有”“无”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进行了详细描写,并从语言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挖掘出形成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标记理论研究、“有”和“无”的研究、反义词不对称研究叁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并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说明了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描写并解释了二者在构词上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首先通过对“有”“无”的词典释义、构词数量和使用频率的比较,发现“有”语义更丰富,构词能力更强,利用意义、频率标准猜想“有”为无标记项,“无”为有标记项。其次,描写了二者在构词形式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词形对称的情况,又分为意义对称、意义不完全对称、意义完全不对称叁种;词形不对称的情况,又分为“有'有'无'无'”和“有'无'无'有'”两类,每一种情况中都解释说明了形成对称与不对称的原因、“有”和“无”的标记性,并发现了二者的标记性存在不稳定的现象。第叁部分描写解释了二者在句法组配上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首先,在搭配副词上,“有”不受双音化约束,单、双音节副词均可组配,“无”更易于与单音节副词组配;由于语义相容性、预设和谐的影响,“无”可组配的副词种类、数量远低于“有”。其次,在搭配名词上,都倾向于和中性名词组配,但“有”可组配的名词数量更多,与名词组配的能力更强;“有+N”主观评价性强,“无+N”客观描述性突出;“有+A+N”中积极义定语占优势,“无+A+N”中中性义定语占优势;“有”可自由地与概数词、确数词搭配,“无”只能与确数词“一”搭配。最后,在搭配动词上,二者均可与能愿动词、比似动词组配,“有”还可与存现动词、变化动词组配形成“V有”动结结构,“无”不具备此功能。综上,“有”的句法组配能力较之“无”更强,根据分布标准,确证了“有”为无标记项,“无”为有标记项。第四部分从语言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了造成二者使用不对称的深层原因。语言内部,音节约束、语义及预设的不相容性、语义场的交叉均可造成使用的不对称;语言外部,心理原因、认知原因、经济原则、礼貌原则也会造成“有”“无”使用上的不对称。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论,并指出了文章写作中的不足及尚待完善的地方。(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秦晴[4](2014)在《从叁种肯定否定的对举看动宾句法组配的萌芽》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一语言现象从产生至传播再到或消亡或稳固进汉语系统,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制约因素。本文以叁种肯定否定的对举句式为研究对象,它们的共通点在于都能包容超常规动宾搭配,对其中包含的动宾超常规搭配的发展轨迹做出科学的的预测,重点讨论它们能否脱离句法环境独立使用,如果不能,其制约的条件是什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肯定否定的对举句式滋生新句法组配现象的能力进行动态研究,而这是以往论着较少关涉到的领域。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对举格式的认识,而且对于丰富和发展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也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分析肯定否定的对举句的类型及各类型的句法语义特点。肯定否定的对举句式分为否然对举和然否对举,主要有叁大类:“Vp的不是A,是B”类,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类(句式一);“NP+是+VP+A,(NP)+不是+VP+B”或“NP+不是+VP+A,(NP)+是+VP+B”类,如“你是吃饭,不是吃桌子”类(句式二);“VP+NP+VP+A+不+VP+B”类,如“娶妻娶德不娶色”(句式叁),同时将这叁类句式和一般对举举进行对比研究。第二章针对肯定否定的对举句中的超常规搭配进行探究,着重分析其中的类推机制及对常规动宾搭配的偏离情况。同时,对包含超常规动宾搭配的肯定否定对举句式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第叁章借助模因理论和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肯定否定的对举句式的复制传播情况。问卷从认知度和使用度两个方面去对语言使用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句式一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两类句式,句式叁的认知度高于句式二,但使用度上,句式二是略高于句式叁的。我们结合长久性、多产性、复制保真度叁指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四章在说明现代汉语新搭配的产生过程及实际考察超常规动宾搭配进入现代汉语系统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前文研究,系统分析制约肯定否定的对举句中超常规搭配独立成为新搭配的条件,包括六大制约条件:内因,超常规搭配的偏离度、解码的难易程度;外因,社会交际是否需要,复制传播范围的大小;内、外因,是否容易被记忆、是否容易被模仿。并结合这些条件对肯定否定的对举句式句法组配萌芽能力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从而对动宾临时组配进入汉语系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第五章进一步讨论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同时,对文中不足之处作分析。(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秦晴[5](2013)在《肯定否定对举与句法组配萌芽》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定否定对举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非常规的搭配进入这一句式中均能成立。这些非常规搭配在高频使用下则有可能趋于稳定而进入现代汉语系统中。探究该类句式的包容性及其对句法组配萌芽的滋生作用能为这类句式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计伟[6](2011)在《量词“桩”的形成及其句法组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词是名词的范畴化装置。"桩"具有"稳固"、"不易动"的内涵意义,此内涵意义与名词"义"、"事"的特征是吻合的。基于这一相似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可以把二者划入同一范畴,并把"桩"用作对"义"、"事"等名词进行范畴化的装置。近代汉语中,能与"桩"组配的名词非常之多,从"桩"的内涵意义出发,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期刊2011年03期)

荣晶,丁崇明[7](2000)在《昆明话动词重迭的句法组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昆明话单音节动词的重迭式。昆明话动词重迭之后能够带各种各样的补语成分,如:数量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及某些助词;动词重迭式之前还可以有形容词重迭式、副词等修饰成分。从语法功能看,昆明活动词重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达完成体的语法意义。昆明话可以重迭的动词要比普通话多。(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00年01期)

戴维民[8](1987)在《情报检索语言的组配及其句法语义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版标引情报检索语言的组配及其句法语义控制/戴维民//北京图书馆通讯/北京图书馆·—1987(4)·—21~24组配是情报检索语言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不同标准,组配可以划分为先组和后组、字面组配和概念组配、二元组配和多元组配。组配常常会造成各种语义误差,如二义性、多义性、同形异构和虚假语义等。在国内外的标引和检索实践中,通常采用先组与后组结合、概念组配、引用次序、职符、关系符和联符等手段,来控制这种语义误差。(本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学刊》期刊1987年04期)

句法组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BNC和CCL语料库,对比研究汉英"前/ago/before"的组配模式和句法特征的异同。研究发现:1)"前/ago/before"同于"时段+前/ago/before",异于"时点+前"和"before+时点";2)"前/ago/before"能充当时间状语;3)句法位置存在异同,"时段+前/ago"可在句首、句中或句末,而"时点+前"少在句末,"before+时点"多在句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组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和玉.语态现象的句法研究——基于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的最简诠释[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2].徐姗姗,余方敏.汉英时间词“前/ago/before”的组配模式与句法特征对比研究[J].戏剧之家.2018

[3].周密.“有”“无”构词、句法组配上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秦晴.从叁种肯定否定的对举看动宾句法组配的萌芽[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秦晴.肯定否定对举与句法组配萌芽[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6].李计伟.量词“桩”的形成及其句法组配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

[7].荣晶,丁崇明.昆明话动词重迭的句法组配[J].方言.2000

[8].戴维民.情报检索语言的组配及其句法语义控制[J].国家图书馆学刊.1987

标签:;  ;  ;  ;  

句法组配论文-王和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