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使役论文-高兴军

句法使役论文-高兴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法使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句法使役动词,使用特征,初学者,口语

句法使役论文文献综述

高兴军[1](2019)在《中国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句法使役动词使用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使役动词习得研究逐渐引起更多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使役性在人类语言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使役概念,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也有多种表达使役概念的语言手段。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选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使役意义是一个长期以来的学习难点。本研究试图探究不同阶段的中国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叁个句法使役动词的使用特征,并揭示其背后原因。本研究在语言迁移理论和语言接触假说的理论框架下,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不同阶段的中国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叁个句法使役动词(make,let和have)的使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所聚焦的叁个方面为句法使役动词频率,句法使役构式类型以及构式中的错误类型。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不同阶段的中国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叁个句法使役动词的使用特征有哪些共同点?(2)不同阶段的中国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叁个句法使役动词的使用特征有哪些不同点?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句法使役动词make在叁个阶段的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出现频率最高,其它两个句法使役动词(let和have)的频率较低,尤其是have,在前两个阶段中并未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句法使役动词let和have的使用频率较低反映了英语初学者规避的语言学习策略以及对两个词的使役用法接触不足。此外,单一性是英语初学者口语中所使用的句法使役构式的明显特征。叁个阶段的英语初学者都过于依赖与母语使役结构类似的句法使役构式(PMC1,PMC2和PLC1)来表达使役概念,并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使役概念的表达习惯和语义倾向方面的差异。最后,叁个阶段的英语初学者所使用的句法使役构式中出现的高频错误类型相同,分别为ME2、ME3、ME4和LE2。(2)句法使役动词make在第叁阶段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出现频率最高,在第二阶段频率最低。句法使役动词let在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最高,在第叁阶段频率最低。Have的使役用法仅在第叁阶段出现两次。此外,英语初学者在口语中使用的句法使役构式类型随着语言接触量的增加而更加多样化。尽管一些句法使役构式的使用频率较低(如PMC3,PMC5,PMC6和PHC1),但依然体现出英语初学者在口语情境中尝试使用多种句法使役构式的现象。最后,叁个句法使役动词的错误率随着英语初学者语言接触量的增加而相应地降低。该趋势完全符合语言接触假说和二语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特征。因此,语言接触在英语初学者句法使役动词知识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另外,本研究发现,影响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叁个句法使役动词使用的因素主要为:语言水平,母语迁移,语言接触条件和语言学习策略。(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红[2](2019)在《汉语使役结构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役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使役结构(一种表达使役意义的句法结构)受到了他们的广泛关注。自1898年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首次提出与使役有关的问题以来,许多学者已经对汉语使役结构(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是,与汉语使役结构尤其是与其中的“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相关的问题至今为止却并未得到成功解决。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汉语“使”字结构(V1在结构“NP1+V1+NP2+V2(+NP3)”中由使役动词(“使”、“让”、“令”或“叫”)充当)和汉语“使令”结构(V1在结构“NP1+V1+NP2+V2(+NP3)”中表达(命令、请求、派遣或逼迫)等“使令”意义)。本研究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共搜集了668个“使”字句和326个“使令”句作为研究语料,并用加的夫模式的系统功能语法对它们进行了功能句法-语义分析,以探讨汉语“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点。通过对汉语“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的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发现:一、在汉语使役结构中,有四个基本的语义成分即影响者、过程、受影响者和影响;二、在汉语“使”字结构中的V1如(“使”、“让”、“令”和“叫”)起主要动词延长成分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主要动词,因为它只表达使役意义,而V2才是主要动词,因为它清晰地表达了所涉及过程的经验意义;叁、根据主要动词(V2)体现的过程类型,汉语“使”字结构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动作型、心理型、关系型和交流型。心理型“使”字结构又可分为四小类:情感型、感知型、认知型和意愿型。关系型“使”字结构又分为五小类:属性型、拥有型、地点型、方向型和匹配型;四、在汉语“使令”结构中,V1是主要动词,且基于V1体现的过程类型,汉语“使令”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动作型和交流型。此外,不同类型的使役结构有其对应的参与者配置结构,并且使役结构中的四个类型学语义成分在语义和句法上的体现也不同。在语义上,影响者可以体现为及物性分析中的施事、施事-现象或者交流方,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主语。在句法上,“使令”结构中的过程由主要动词体现,但“使”字结构中的过程则由主要动词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如(“使”、“让”、“令”和“叫”)共同体现。受影响者可以体现为及物性分析中的受事、受事-情感表现者、受事-感知者、受事-认知者、受事-意愿表现者、受事-载体、受事-拥有者或交流方,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补语。影响可以映射到及物性分析中的过程和后面的参与者上,如范围、现象、属性、受事-拥有物、地点、目的地、被匹配者或交流内容,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补语。另外,当动作型、情感型、意愿型和属性型“使”字结构中影响和主要动词一起体现过程时,影响与过程重合。另外,所搜集的汉语“使”字结构和汉语“使令”结构的人际功能是给予信息,且通常是肯定句,并未对效度进行评估。影响者体现为主语,因此是主语主位。影响是无标记新信息。而且,这些句子并没有体现逻辑关系和情感意义。本研究在加的夫语法框架下对汉语“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进行了功能句法-语义分析,为汉语使役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这将会促进加的夫语法的本土化研究,同时能为汉语使役结构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刘华丽[3](2018)在《“让”字使役句的句法、语义演变分析——兼论“让”字句的地域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让"字句演变为使役句的前提条件是从时间连续句到非连续句,句法上从动词补语结构演变到小型句结构再演变到完全句结构。基于动力意象图式分析,"让"字句有两种语义类型:允让型和指示型。二者发展路径不同,前者为转喻机制下语义演变:从消极让请义演变出积极允让义再到消极容让义,后者是语用推理和类推机制下的语义扩展:从允让义发展出指示使役义再到致使使役。"让"字句地域性特徵表现为北方型和南方型语义差异。(本文来源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南潮[4](2016)在《非使役化中英语动词的句法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除语义限制条件外,使役动词通过非使役化派生出作格动词的过程,同样受到句法条件制约:动词论旨结构与题元结构呈现不一致状态,其施事角色被压制。及物化观点坚持一元论,把非宾动词看成原生动词,但在两类动词转换、形态语素特征以及最简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及物化观点坚持二元论,把使役动词看成原生动词,但在施事角色压制的层面上存在分歧:词汇简化观认为,词汇规则在题元结构之前就压制了施事角色,内部题元就会直接投射或移动到主语位置,但是违背论旨角色分派的一致性原则、经济原则和界面条件等原则;句法简化观则认为,动词的题元数目依靠句法手段减少。基于最简主义下的接口条件、零假设、特征赋值等原则考虑,我们采纳句法简化观,认为非使役化句法操作发生在算式库中,形态层面之前,受特征赋值驱动所致,派生动词会展现出不同音系、句法和语义属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傅冰[5](2016)在《论日语使役和被动的句法语义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态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日语教学中的难点。关于使役和被动的接点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日语学者们的关注。这里说的接点问题,指用法的相近性。正如汉语中的"让"既可以表达被动意义,也可以表达使动意义,日语使役和被动之间也存在接点。研究使役和被动的接点问题,对进一步理解日语使役和被动的本质特点十分重要,对把握日语表达习惯也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从句法和语义视角,在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日语使役和被动的接点,并尝试分析接点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徐承萍[6](2015)在《英语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英语中的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进行句法-语义接口分析和讨论。语料表明,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来源于拉丁语语系,是语言接触的结果;语义成分分析发现,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之间具有语义成分关联关系;动词体态叁维模型显示,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产生的结构包含多个子事件,不同子事件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力量传输关系。在论元结构的构式理论框架下,分析发现,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的句法-语义映射深层的认识动因,认知过程中对人的精神存在和物质存在的范畴化是解读反身使役动词独特句法特点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5年03期)

傅冰[7](2015)在《论日语使役和被动的句法语义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态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日语教学中的难点。关于使役和被动的接点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日语学者们的关注。这里说的接点问题,指用法的相近性。正如汉语中的"让"既可以表达被动意义,也可以表达使动意义,日语使役和被动之间也存在接点。研究使役和被动的接点问题,对进一步理解日语使役和被动的本质特点十分重要,对把握日语表达习惯也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从句法和语义视角,在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日语使役和被动的接点,并尝试分析接点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期刊2015-05-16)

艾合买提江·塔西[8](2014)在《英语-维吾尔语使役结构及形态句法结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役化是在英语-维吾尔语中最活跃的语法现象之一,由于这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每一种语言的使役化形式也有所区别。通过对比两种语言使役化形式,按类型学的角度把两种语言的使役化结构分类,然后将每种使役化形式进行对比并找出其特点。最后在采用Larson的VP嵌套理论和Chomsky的充分解读原则的基础上,解释英语-维吾尔语使役动词结构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英语-维吾尔语使役动词结构的个性及句法深层结构中的共性。(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张艳[9](2013)在《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运用题元阶层理论分析了心理使役类动词和心理状态类动词在句法形式上的差异,同时指出心理使役类动词区别于心理状态类动词的另一特点,即可以进入使动及物和自动不及物两种句式。(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23期)

李宏[10](2012)在《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使役结构句法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在构式语法框架下对英语使役结构句法进行了解析。英语使役结构的习得不仅涉及动词语法形式,还应加强构式意义的理解与习得。(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2年11期)

句法使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役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使役结构(一种表达使役意义的句法结构)受到了他们的广泛关注。自1898年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首次提出与使役有关的问题以来,许多学者已经对汉语使役结构(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是,与汉语使役结构尤其是与其中的“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相关的问题至今为止却并未得到成功解决。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汉语“使”字结构(V1在结构“NP1+V1+NP2+V2(+NP3)”中由使役动词(“使”、“让”、“令”或“叫”)充当)和汉语“使令”结构(V1在结构“NP1+V1+NP2+V2(+NP3)”中表达(命令、请求、派遣或逼迫)等“使令”意义)。本研究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共搜集了668个“使”字句和326个“使令”句作为研究语料,并用加的夫模式的系统功能语法对它们进行了功能句法-语义分析,以探讨汉语“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点。通过对汉语“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的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发现:一、在汉语使役结构中,有四个基本的语义成分即影响者、过程、受影响者和影响;二、在汉语“使”字结构中的V1如(“使”、“让”、“令”和“叫”)起主要动词延长成分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主要动词,因为它只表达使役意义,而V2才是主要动词,因为它清晰地表达了所涉及过程的经验意义;叁、根据主要动词(V2)体现的过程类型,汉语“使”字结构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动作型、心理型、关系型和交流型。心理型“使”字结构又可分为四小类:情感型、感知型、认知型和意愿型。关系型“使”字结构又分为五小类:属性型、拥有型、地点型、方向型和匹配型;四、在汉语“使令”结构中,V1是主要动词,且基于V1体现的过程类型,汉语“使令”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动作型和交流型。此外,不同类型的使役结构有其对应的参与者配置结构,并且使役结构中的四个类型学语义成分在语义和句法上的体现也不同。在语义上,影响者可以体现为及物性分析中的施事、施事-现象或者交流方,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主语。在句法上,“使令”结构中的过程由主要动词体现,但“使”字结构中的过程则由主要动词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如(“使”、“让”、“令”和“叫”)共同体现。受影响者可以体现为及物性分析中的受事、受事-情感表现者、受事-感知者、受事-认知者、受事-意愿表现者、受事-载体、受事-拥有者或交流方,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补语。影响可以映射到及物性分析中的过程和后面的参与者上,如范围、现象、属性、受事-拥有物、地点、目的地、被匹配者或交流内容,在句法形式上体现为补语。另外,当动作型、情感型、意愿型和属性型“使”字结构中影响和主要动词一起体现过程时,影响与过程重合。另外,所搜集的汉语“使”字结构和汉语“使令”结构的人际功能是给予信息,且通常是肯定句,并未对效度进行评估。影响者体现为主语,因此是主语主位。影响是无标记新信息。而且,这些句子并没有体现逻辑关系和情感意义。本研究在加的夫语法框架下对汉语“使”字结构和“使令”结构进行了功能句法-语义分析,为汉语使役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这将会促进加的夫语法的本土化研究,同时能为汉语使役结构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法使役论文参考文献

[1].高兴军.中国英语初学者口语中句法使役动词使用情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陈红.汉语使役结构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刘华丽.“让”字使役句的句法、语义演变分析——兼论“让”字句的地域分布[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8

[4].南潮.非使役化中英语动词的句法选择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傅冰.论日语使役和被动的句法语义接点[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6

[6].徐承萍.英语叁论元反身使役动词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J].语言教育.2015

[7].傅冰.论日语使役和被动的句法语义接点[C].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5).2015

[8].艾合买提江·塔西.英语-维吾尔语使役结构及形态句法结构的对比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张艳.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分析[J].语文学刊.2013

[10].李宏.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使役结构句法解析[J].现代交际.2012

标签:;  ;  ;  ;  

句法使役论文-高兴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