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损伤论文-邹绍宇,宋德鑫,冯彩霞,李志鹏,李小强

急性毒性损伤论文-邹绍宇,宋德鑫,冯彩霞,李志鹏,李小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急性毒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蛴螬,多糖,急性毒性,肝脏功能

急性毒性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邹绍宇,宋德鑫,冯彩霞,李志鹏,李小强[1](2019)在《蛴螬多糖的急性毒性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蛴螬多糖的急性毒性并研究其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最大耐受量法测定蛴螬多糖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高剂量重复给药2周,观察肝功能及病理改变。采用四氯化碳(CCl_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酶水平及肝组织病理改变来评价蛴螬多糖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体外培养正常人肝细胞HL7702,MTT法测定蛴螬多糖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分别检测蛴螬多糖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蛴螬多糖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8 g·kg~(-1)。高剂量重复给药2周可明显降低正常大鼠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但对肝组织结构和凝血时间等无明显影响。蛴螬多糖25,50和100 mg·kg~(-1) 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模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减轻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变化程度;且呈剂量依赖性。体外实验发现,蛴螬多糖质量浓度在0.1~100 mg·L~(-1)范围内对肝细胞无毒,质量浓度为0.3~100 mg·L~(-1)时可抑制受损肝细胞,存活率下降;蛴螬多糖能明显抑制受损肝细胞MDA水平的升高和SOD活性的减弱。结论蛴螬多糖腹腔注射无明显毒性,大剂量注射未引起肝损伤;对CCl_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程[2](2018)在《蜈蚣提取物抗肝损伤、抗肿瘤、抗凝血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蜈蚣最开始记载于我国传统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在中国有较长的使用和研究历史,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传统中药材。《中国药典》中规定蜈蚣药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的干燥虫体,其主要功效为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在临床上常用于肝风内动,小儿惊风,风湿麻痹等症。本文对蜈蚣提取物进行了保肝活性研究和急性毒性研究,评价其不同方法提取物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运用多种分离方法对蜈蚣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一个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的分离部位,为蜈蚣扩大临床用药范围提供相应的依据。目的:研究蜈蚣水提取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蜈蚣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给药后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比较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评价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将蜈蚣提取物初步分离并得到一个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的分离部位。方法:分别准备蜈蚣水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对象,采取四氯化碳(CCl_4)的橄榄油溶液制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治疗组预防用药一周后造模,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两种转氨酶即ALT,AST,和小鼠肝脏组织中SOD,MDA水平;以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改变;采用RT-PCR的试验方法检查小鼠肝脏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这两种mRNA表达量,以研究蜈蚣提取物的保肝作用。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对象,蜈蚣提取物采用一日内多次灌胃给药,记录7d内小鼠的死亡率,计算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95%的可信区间。测量出现死亡的小组中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蜈蚣干品和鲜品的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A549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研究蜈蚣水提取物对H22腹水瘤小鼠的存活天数和实体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蜈蚣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然后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和反向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对目标进行分离,以APTT及PT抗凝时间作为评价其活性大小的指标,分离并纯化以获取蜈蚣水提取物中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结果:(1)蜈蚣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明显提高(P<0.01),小鼠肝脏组织中SOD活力水平显着下降,MDA水平显着上升。病理切片表明模型组的小鼠肝脏组织中肝细胞出现浑浊现象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肝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内细胞质疏松化,围绕着中央静脉的片状区域的肝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全部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TNF-α,IL-6的表达量显着加大(P<0.01)。与CCL_4模型组相比,蜈蚣水提物组和30%乙醇提取物组中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水平明显下降,小鼠肝脏中MDA含量显着下降,且SOD水平显着提升;小鼠肝脏病理切片中肝脏细胞破坏程度有所缓解;其肝脏组织中TNF-α及IL-6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且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蜈蚣水提物组的差异更为显着。(2)蜈蚣水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蜈蚣水总提取物与醇沉部分的半数致死量(LD_(50))未测出,最大耐受量(MTD)为200g·kg-1,蜈蚣水提取物醇溶部分的LD_(50)为125.031g·kg-1,95%置信区间为105.69g·kg-1~147.121g·kg-1。其中毒表现具体为小鼠行动迟缓,双目微闭,卧伏,自发性活动减少或不动,精神萎靡,身体蜷缩。腹泻,尿液偏绿,并随剂量的增大而加重。中毒小鼠死亡前弓背抬高,后肢无力,呼吸微弱,并测得蜈蚣水提取物醇溶部位小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指标较正常组小鼠显着升高。(3)蜈蚣干品和鲜品的不同提取物对A549和MGC803这两种细胞的IC50值相近,而蜈蚣干品的水提取物IC50值相对最小。蜈蚣水提取物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但没有阳性对照显着;对实体瘤小鼠瘤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部分动物加速死亡。(4)蜈蚣水提取物抗凝活性部位的分离:通过不同分离手段,得到一个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并获得了其高效液相图谱。结论:(1)通过本实验结果可发现蜈蚣水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化学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TNF-α与IL-6的表达有关,以水提取物的效果最佳,其次为30%乙醇提取物,50%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差。(2)蜈蚣水总提取物与其醇沉部分安全性较高,其醇溶物部分有一定毒性,肾脏可能为其靶向器官之一。(3)多种提取方法提取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蜈蚣水提取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超剂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4)初步得到蜈蚣水提取物中一个具有抗凝活性部位。(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11)

颜志婷,肖冬梅,陈杰[3](2018)在《南五味子多糖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南五味子多糖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机理。方法提取南五味子多糖,取10只雌小鼠与10只雄小鼠进行南五味子多糖的急性毒性试验,随机将2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南五味子多糖组,前者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后者在24h内以最大体积40ml/kg灌胃给药3次,观察小鼠用药后变化。然后采用0.5%CC14致小鼠急性损伤模型,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南五味子低剂量(347mg/kg)、中剂量(694mg/kg)、高剂量(1388mg/kg)组,CC14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对各组小鼠肝脏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显示未见脏器、体质量等异常,空白对照组和南五味子多糖组的脏器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AST、ALT水平对空白对照组显着更高(P<0.05),南五味子多糖不同剂量的3个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LT显着降低(P<0.05),而高剂量和中剂量组AST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南五味子多糖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CC1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杨春梅,胡源霖,侯俊玲,王文全,尚迪[4](2018)在《SPG复方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SPG复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叁个复方剂量组(质量分数分别为0.975、1.95、3.9 g/kg)。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治疗药物,10天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一次经口给予14 m L/kg 50%乙醇致急性肝损伤,观察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对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甘油叁酯(TG)、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再以最大给药量法灌胃观察该复方的口服急性毒性。结果:SPG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显着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与AST活性的升高(P<0.01,P<0.05),对肝组织GSH水平有显着升高作用(P<0.05),并能显着降低MDA水平(P<0.05)。高剂量组对TG的降低具有显着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显示,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未见明显异常。SPG复方灌胃每日最大剂量是人用量的456倍,无死亡及小鼠脏器异常情况。结论:SPG复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相关,口服给药低毒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信息》期刊2018年01期)

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姜涛,杨健[5](2017)在《镉对“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及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ths,平均壳长50 mm)的急性毒性,并针对Cd~(2+)积累的靶器官——鳃,分析了幼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成蚌(48 months,平均壳长85 mm)DNA损伤(OTM)对Cd~(2+)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Cd~(2+)对钩介幼虫24 h半效应浓度(EC50)为0.001 8 mg·L~(-1),对稚蚌和幼蚌96 h EC50分别为0.004 7、4.5 mg·L~(-1);Cd~(2+)浓度0.05 mg·L~(-1)和0.5 mg·L~(-1)暴露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与Cd~(2+)浓度之间不相关(P>0.05);OTM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OTM变化和Cd~(2+)浓度之间表现为显着的线性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钩介幼虫和稚蚌有作为Cd~(2+)的灵敏受试物种的潜力,幼蚌和成蚌适于Cd~(2+)污染的监测与评价,OTM可作为Cd~(2+)污染预警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程敏,赵艳艳,宇文欢莎[6](2017)在《南五味子多糖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南五味子多糖的急性毒性及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南五味子多糖的最大给药量(MLD),并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采用0.5%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_4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及南五味子多糖高(1 388 mg·kg~(-1))、中(694 mg·kg~(-1))、低(347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6 d,检测血清中AST和ALT水平,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对小鼠的一般行为、体质量变化及各脏器检查均未见异常,南五味子多糖毒性症状不显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南五味子多糖3个剂量组的ALT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南五味子多糖高、中剂量组的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肝脏组织损伤。结论:南五味子多糖无显着毒性,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7年02期)

陆宏浩,卫智权,阎莉,覃世椿[7](2017)在《番茄叶醇提物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应激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番茄叶醇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炎症致氧化应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是采用经口途径给予番茄叶醇提物,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急性中毒表现。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番茄叶醇提物6.54g/kg、3.27g/kg和2.18g/kg给药组,灌胃给药10 d。腹腔注射LPS复制急性炎症模型,以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番茄叶醇提物单次灌胃给药的LD50为65.39g/kg。番茄叶醇提物可明显提高急性炎症大鼠血清SOD、GSHpx水平,并显着降低Hs-CRP水平。结论:番茄叶醇提物可拮抗LPS引起的急性炎症的氧化应激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7年02期)

行文珍,雷忻,田鹏飞,张静静,戚珍珠[8](2016)在《重金属铅、铬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重金属铅、铬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为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铅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了泥鳅中毒后的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浓度与死亡率的Probit模型,直接得出回归方程和2种重金属对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泥鳅在高质量浓度铅中16 h开始出现死亡,在高质量浓度铬中10 h开始出现死亡;2种重金属对泥鳅的毒性作用随其在体内积累质量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铅对泥鳅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944.06,909.01,868.96,818.46 mg/L,SC为253.60 mg/L;铬对泥鳅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03.07,676.08,610.94,516.42 mg/L,SC为187.56 mg/L。可见,铅与铬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后者比前者的毒性更大,提醒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这2种重金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帅帅,张永萍,徐剑,刘明,谢伟杰[9](2016)在《蔓龙胆醇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蔓龙胆醇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取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蔓龙胆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0.2 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每周称一次体重,连续20 d,末次灌胃2 h后,除正常对照组灌等量蒸馏水外,其余各组灌服50%酒精12 ml/kg,禁食不禁水16 h后处死,按照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叁酯(TG)、肝匀浆液总蛋白、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取昆明种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以最大给药浓度和最大给药容量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5 d后,测定其最大给药量倍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蔓龙胆醇提物给药组可以降低血清AST、TG和肝匀浆MDA;给药组小鼠的最大给药倍数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428.8倍,安全性高。结论:蔓龙胆醇提物对酒精致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拟用药量安全。(本文来源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李寅超,邓莉,徐平华,石金金,袁海龙[10](2016)在《十二味穿甲片原料的急性毒性及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方法取SPF级KM种小鼠40只,按最大给药量法,初步评价十二味穿甲片原料灌胃途径给药的急性毒性;另取小鼠84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7组,供试药组给予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相当于生药3.4,6.8,13.7,17.1g·kg-1,阳性药对照组给予200mg·kg-1的联苯双酯,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CMC-Na溶液,给药10d后除阴性对照组小鼠ip等容量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小鼠ip 0.1%CCl4的大豆油溶液10ml·kg-11次,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以十二味穿甲片药粉相当于生药114g·kg-1(相当于成人推荐临床日用量的600倍)为最大给药量给小鼠灌胃给药,小鼠全部存活,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的水平,同时能减轻CCl4引起肝损伤病理变化,使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及炎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在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毒性甚低,安全性好;十二味穿甲片对CCl4引起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6年04期)

急性毒性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蜈蚣最开始记载于我国传统医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在中国有较长的使用和研究历史,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传统中药材。《中国药典》中规定蜈蚣药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 L.Koch的干燥虫体,其主要功效为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在临床上常用于肝风内动,小儿惊风,风湿麻痹等症。本文对蜈蚣提取物进行了保肝活性研究和急性毒性研究,评价其不同方法提取物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运用多种分离方法对蜈蚣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得到一个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的分离部位,为蜈蚣扩大临床用药范围提供相应的依据。目的:研究蜈蚣水提取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蜈蚣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灌胃给药后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比较蜈蚣干品和鲜品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评价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将蜈蚣提取物初步分离并得到一个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的分离部位。方法:分别准备蜈蚣水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对象,采取四氯化碳(CCl_4)的橄榄油溶液制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治疗组预防用药一周后造模,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中两种转氨酶即ALT,AST,和小鼠肝脏组织中SOD,MDA水平;以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改变;采用RT-PCR的试验方法检查小鼠肝脏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这两种mRNA表达量,以研究蜈蚣提取物的保肝作用。以昆明小鼠为受试对象,蜈蚣提取物采用一日内多次灌胃给药,记录7d内小鼠的死亡率,计算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95%的可信区间。测量出现死亡的小组中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蜈蚣干品和鲜品的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提取物分别处理A549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研究蜈蚣水提取物对H22腹水瘤小鼠的存活天数和实体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对蜈蚣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然后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和反向高效液相等分离技术对目标进行分离,以APTT及PT抗凝时间作为评价其活性大小的指标,分离并纯化以获取蜈蚣水提取物中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结果:(1)蜈蚣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明显提高(P<0.01),小鼠肝脏组织中SOD活力水平显着下降,MDA水平显着上升。病理切片表明模型组的小鼠肝脏组织中肝细胞出现浑浊现象并且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肝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内细胞质疏松化,围绕着中央静脉的片状区域的肝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全部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TNF-α,IL-6的表达量显着加大(P<0.01)。与CCL_4模型组相比,蜈蚣水提物组和30%乙醇提取物组中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水平明显下降,小鼠肝脏中MDA含量显着下降,且SOD水平显着提升;小鼠肝脏病理切片中肝脏细胞破坏程度有所缓解;其肝脏组织中TNF-α及IL-6的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且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蜈蚣水提物组的差异更为显着。(2)蜈蚣水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蜈蚣水总提取物与醇沉部分的半数致死量(LD_(50))未测出,最大耐受量(MTD)为200g·kg-1,蜈蚣水提取物醇溶部分的LD_(50)为125.031g·kg-1,95%置信区间为105.69g·kg-1~147.121g·kg-1。其中毒表现具体为小鼠行动迟缓,双目微闭,卧伏,自发性活动减少或不动,精神萎靡,身体蜷缩。腹泻,尿液偏绿,并随剂量的增大而加重。中毒小鼠死亡前弓背抬高,后肢无力,呼吸微弱,并测得蜈蚣水提取物醇溶部位小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指标较正常组小鼠显着升高。(3)蜈蚣干品和鲜品的不同提取物对A549和MGC803这两种细胞的IC50值相近,而蜈蚣干品的水提取物IC50值相对最小。蜈蚣水提取物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但没有阳性对照显着;对实体瘤小鼠瘤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部分动物加速死亡。(4)蜈蚣水提取物抗凝活性部位的分离:通过不同分离手段,得到一个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并获得了其高效液相图谱。结论:(1)通过本实验结果可发现蜈蚣水提取物、3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化学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TNF-α与IL-6的表达有关,以水提取物的效果最佳,其次为30%乙醇提取物,50%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差。(2)蜈蚣水总提取物与其醇沉部分安全性较高,其醇溶物部分有一定毒性,肾脏可能为其靶向器官之一。(3)多种提取方法提取得到的蜈蚣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蜈蚣水提取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超剂量使用有一定的毒性。(4)初步得到蜈蚣水提取物中一个具有抗凝活性部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急性毒性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邹绍宇,宋德鑫,冯彩霞,李志鹏,李小强.蛴螬多糖的急性毒性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9

[2].王程.蜈蚣提取物抗肝损伤、抗肿瘤、抗凝血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3].颜志婷,肖冬梅,陈杰.南五味子多糖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机理探讨[J].江西医药.2018

[4].杨春梅,胡源霖,侯俊玲,王文全,尚迪.SPG复方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8

[5].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姜涛,杨健.镉对“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及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

[6].程敏,赵艳艳,宇文欢莎.南五味子多糖急性毒性及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师.2017

[7].陆宏浩,卫智权,阎莉,覃世椿.番茄叶醇提物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应激损伤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

[8].行文珍,雷忻,田鹏飞,张静静,戚珍珠.重金属铅、铬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损伤[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陈帅帅,张永萍,徐剑,刘明,谢伟杰.蔓龙胆醇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

[10].李寅超,邓莉,徐平华,石金金,袁海龙.十二味穿甲片原料的急性毒性及抗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

标签:;  ;  ;  ;  

急性毒性损伤论文-邹绍宇,宋德鑫,冯彩霞,李志鹏,李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