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恢复期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一、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of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论文文献综述)

蒋锦悦[1](2021)在《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循证护理,构建集束化护理方案。将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观察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的临床效果,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确定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通过文献查询,搜集相关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将纳入文献经过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推荐,并结合院内专家咨询,制定出集束化护理方案。2.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康复医学科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干预前,干预3周后,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口腔情况、误吸发生率、认知及意识功能。[结 果]1.以纳入的16篇文献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和院内专家咨询,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出吞咽功能评估、口腔训练、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四位一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方面:干预6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食用水性状食物的人数增加,试验组改良版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评分为(80.23±11.04)分,对照组MMASA评分为(73.47±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周后,试验组有4人在依赖管饲进食,对照组有9人在依赖管饲进食,试验组经口摄食的人数比对照组多。试验组在患者口腔情况,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及意识功能方面:在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都有提高,且两组患者RLA分级都≥Ⅳ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口腔情况,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意识认知水平。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了循证护理的发展,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尽快恢复,提供临床护理方案依据。

宋柳荫[2](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以下简称家属或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分析其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明确影响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的因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入开展延续性护理及提升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照顾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份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及神经外科出院的,可以随访到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家属照顾者居家护理知识知晓状况及需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总分为(47.36±4.40)(满分80分),条目均分(2.96±0.27),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生活护理知识(3.04±0.19)、疾病相关知识(3.03±0.38)、康复护理知识(2.78±0.51)、心理护理知识(2.68±0.74);居家护理需求总分为(108.39±18.49)(满分200分),条目均分(2.71±0.46),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生活护理(1.68±0.48)、健康教育(3.09±0.74)、医疗康复护理(3.10±0.75)、心理护理(2.91±0.80)。(2)不同组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上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工作状况、每天照顾时间、有无付费人员协助照顾及有无照顾其他患者经历的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需求上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家属不同组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26.7%的变异量;照顾时间可以解释家属居家护理需求21.6%的变异量。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对居家护理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对心理护理认知程度低;家属对居家护理需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医疗康复护理需求度高。(2)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参加过疾病相关培训对家属护理知识知晓状况有影响;工作状况、每天照顾时间、有无付费人员协助照顾及有无照顾其他患者经历对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需求上有影响。(3)年龄越低、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通过各种途径参加过疾病相关知识培训的家属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认知程度越高;每天照顾时间长于12小时的家属居家护理需求越高。

汤来云,唐妍娜[3](2018)在《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1例,在颅脑外伤患者的疾病恢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降低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神经细胞的营养、高压氧舱、苏醒剂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手术护理手段;干预组53例,在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较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康复护理的干预组颅脑外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接受康复护理2个月和3个月时,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易强[4](2016)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原因导致的颅脑损伤已成为儿童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原因。据统计颅脑损伤约占各种事故导致外伤的15%20%,重型颅脑损伤占颅脑损伤的13%2l%,其致残率居各部位外伤之首。伤后存活儿童2年后仍有将近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现代康复医疗认为:康复应在患者受伤同时启动,并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活动中。研究显示:人体肌肉、关节在废用4天之后便开始发生萎缩变形,萎缩肢体因无法承受重力,而极大影响运动功能。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受伤早期由于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缺乏自主运动,以及场地限制,无法进行高压氧、器械等系统康复治疗,导致许多功能锻炼需要在神经外科治疗结束后或患者清醒后进行,错过了最佳康复干预时间,造成许多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如何在受伤早期予以肢体功能康复以减少肌肉关节萎缩变形的发生,提高后期康复治疗效果是医护人员、家属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恢复的快慢,与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密切相关。但对于早期干预的安全性和干预时间仍然缺乏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撑,难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尤其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干预的具体措施和介入时间仍较模糊,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干预方法。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拟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目的:通过探索重型颅脑损伤儿童早期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该类患儿肢体功能早期康复干预的介入时间及干预方法,减少患儿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方法:1.回顾性调查法:第一阶段回顾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神经外科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对该类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2.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第二阶段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15年3月1日-2016年1月31日在该科室接收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作为实验组,第一阶段回顾性调查中的患儿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博巴斯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及肌力状况,探讨早期博巴斯肢体功能训练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介入时间。3.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和中位数。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无序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回顾性分析入组病历共75份(出科3个月时失访2例),结果显示:患儿入院时(受伤时)、意识恢复时、出科时、出科3个月时四个时间节点的肢体功能均存在异常,异常率分别为:74.7%、46.7%、28%和16%;患儿平均意识障碍时间为(12.43±6.05)天,最短1天,最长达67天,开始接受系统康复的时间为伤后(30.12±2.16)天,最早11天,最晚72天,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康复介入晚,与患儿肌力异常存在相关性(P<0.05)。2.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实验组共纳入26例患儿,对照组75例(采用回顾性病历资料)。结果显示:实验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9.50±5.2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2.43±6.05天)(P<0.05);实验组患儿肌力在意识状态恢复时5(1-5)级、出科时5(1-5)级及出科3个月时5(4-5)级,肌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意识状态恢复时4(0-5)级、出科时5(0-5)级及出科3个月时5(3-5)级,P<0.05。说明:早期使用博巴斯肢体功能训练可有效缩短该类患儿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并促进肢体肌力的维持与恢复。结论:1.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率较高。2.长时间的意识障碍、康复介入时间晚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伤后72小时开始对该类患儿进行博巴斯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缩短意识障碍时间,并改善其肢体功能状态。

蔡月红,徐凤玲[5](2014)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包括康复的分期、原则与时机、住院期间的康复、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认为早期实施多种途径的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郭薇卿,曹艳佩[6](2009)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于各种创伤所导致的脑部损伤,可表现为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和肢体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在美国,每年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或住院治疗者,约为180~220/10万人口。近10年来,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类脑外

习书晗[7](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孙延菊,崔霞[8](2021)在《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下肢Fugl-Mey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上肢Fugl-Meye、下肢Fugl-Meye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患者NIHSS量表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4 w时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临床价值显着,并且该护理方案能够显着改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马红[9](2021)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术后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比较组间护理相关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肢体Fugl-Mey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推应用。

陈慧玲,刘励璇,郑惠芳[10](2021)在《基于护士主导的肢体功能锻炼APP管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主导的肢体功能锻炼APP管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22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护士主导的肢体功能锻炼APP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及Fugl-Meyer总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脑损伤基本知识、肢体功能障碍自我评估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状况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士主导的肢体功能锻炼APP管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疗护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水平,提升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二、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of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of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论文提纲范文)

(1)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研究现状及趋势
    4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影响因素
    5 研究目的
    6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实施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筛査与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状况
    3.2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需求现状分析
    3.3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需求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多元线性回归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分析
    4.2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3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及局限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颅脑损伤患者家庭远程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干预组
        1.2.2. 1 对恢复期颅脑外伤进行体位恢复的指导
        1.2.2. 2 康复训练
        1.2.2. 3 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认知行为实施干预
        1.2.2. 4 心理护理
    1.3 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2.2 两组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前后Barther评分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4)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运动障碍的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儿童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功能状态的临床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早期肢体功能干预的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康复的分期、原则和时机
    1.1 重度颅脑损伤的康复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期:急性期、并
    1.2 早期康复的原则
    1.3 早期康复的时机
2 住院期间的康复
    2.1 高压氧疗法
    2.2 改善认知能力
    2.3 足下垂的康复治疗
    2.4 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护理
    2.5 睡眠颠倒的康复训练
    2.6 言语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
    2.7 精神障碍的康复护理
    2.8不良心理情绪的护理
    2.9 音乐护理
    2.1 0 中医药康复
        2.1 0. 1 针灸康复
        2.1 0. 2 穴位按摩
3 社区康复护理
4 家庭康复
5 小结

(7)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措施
        四、文献检索
        五、检索方法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三、展望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八、讨论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七、讨论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案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研究流程图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五、有效率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七、脱落报道
    第四节 讨论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评估组间护理
    2.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10)基于护士主导的肢体功能锻炼APP管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2.1 APP主要模块设计
        1.2.2应用前准备
        1.2.3 APP应用干预阶段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功能相关评分状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of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stage(论文参考文献)

  • [1]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D]. 蒋锦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D]. 宋柳荫. 延边大学, 2020(05)
  • [3]康复护理对恢复期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分析[J]. 汤来云,唐妍娜.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3)
  • [4]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研究[D]. 易强. 重庆医科大学, 2016
  • [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J]. 蔡月红,徐凤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10)
  • [6]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J]. 郭薇卿,曹艳佩.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35)
  • [7]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孙延菊,崔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9)
  • [9]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 马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7)
  • [10]基于护士主导的肢体功能锻炼APP管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陈慧玲,刘励璇,郑惠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02)

标签:;  ;  

恢复期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