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藤啶碱论文-段家名

千金藤啶碱论文-段家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千金藤啶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左旋千金藤啶碱,甲基苯丙胺,学习记忆,多巴胺

千金藤啶碱论文文献综述

段家名[1](2019)在《左旋千金藤啶碱对甲基苯丙胺诱导学习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药物成瘾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连续、强迫性的摄取吗啡、海洛因、氯胺酮、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等具有依赖性的药物,进而产生的复发性慢性脑疾病,严重地危害了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健康及安全。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滥用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禁毒事业面临的新难题与挑战。METH主要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影响中枢神经而损伤成瘾者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的损伤包括:抑制力缺失、决策能力下降和学习记忆损伤等。DA与学习记忆能力密切相关,多巴胺受体1(D1 dopamine receptor,DRD1)抑制会引起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多巴胺受体2(D2 dopamine receptor,DRD2)激动会引起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左旋千金藤啶碱(l-sepholidine,l-SPD)是一种具备部分DRD1受体激动和DRD2受体阻断作用的天然药物,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使其可能具有改善METH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的潜力。因此。本实验建立METH学习记忆损伤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和新事物认知实验,从行为学上检验l-SPD是否能改善METH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通过高尔基银染检验前额叶皮层(prefeontal cortex,PFC)中树突棘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FC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l-SPD改善METH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METH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提出科学依据。方法:1.建立METH学习记忆损伤模型。腹腔注射(ip)METH,10 mg/kg/次/d,连续给予7天,建立小鼠METH学习记忆损伤模型。2.行为学检测。实验前30min给予0、8、16、32mg/kg l-SPD(ip),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实验动物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最后通过新事物认知实验检验各组实验动物的记忆能力。在行为学上探究l-SPD对METH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的影响。3.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实验动物PFC脑区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DRD1、DRD2、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磷酸化蛋白激酶A(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A,p-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和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b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变化,研究l-SPD改善METH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4.高尔基银染实验。通过对小鼠PFC脑区进行高尔基银染,检测神经元上树突棘数目的变化状况,从形态学上研究l-SPD改善METH诱导学习记忆损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结果:1.行为学实验表明,Morris水迷宫训练阶段,与对照组对比,METH组第2/3/4天逃避潜伏期显着性增加(P<0.05,n=12),表明METH损伤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给药组的逃避潜伏期与METH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表明l-SPD不能改善METH诱导的学习能力损伤。检测阶段,METH组单位时间内穿梭平台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性下降(P<0.05,n=12),表明METH组的记忆能力受损;中剂量、高剂量组与METH组相比单位时间内穿梭平台的次数显着性上升(P<0.05,n=12),表明中剂量和高剂量的l-SPD改善了METH诱导的记忆能力损伤。新事物认知实验,与对照组相比,METH组对新事物的偏爱指数显着性偏低(P<0.05,n=12),这表明了模型组的记忆能力受损;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给予叁种剂量l-SPD后小鼠对新事物的偏爱指数显着性升高(P<0.05,n=12),表明l-SPD改善了METH诱导的记忆能力损伤。2.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ETH组的学习记忆相关信号通路的DRD1、DAT和PKA-CREB-BDNF的蛋白表达量显着性下降(P<0.05,n=3);与METH组相比,给药组的学习记忆相关信号通路DRD1、DAT和PKA-CREB-BDNF的蛋白表达量显着性的升高(P<0.05,n=3),这表明l-SPD可能是通过DA系统激活下游的PKA信号通路改善了METH诱导的记忆能力损伤。3.高尔基银染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ETH组的树突棘数目显着减少(P<0.05,n=4),说明METH损伤神经细胞上的树突棘;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元的树突棘数目增加(P<0.05,n=4),说明l-SPD改善METH诱导的树突棘损伤。结论:1.Morris水迷宫和新事物认知实验表明l-SPD能改善METH诱导的记忆损伤。2.Western blot实验说明l-SPD可能通过DRD1-PKA-BDNF通路改善METH诱导的记忆损伤。3.高尔基银染实验说明l-SPD改善了METH诱导的PFC脑区树突棘损伤状况。(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期刊2019-04-28)

黄秀清,赵晓华,许健,周纯[2](2018)在《左旋千金藤啶碱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帕金森病认知症状的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旋千金藤啶碱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认知症状的功能与Tau蛋白磷酸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hydrochloride,MPTP)组及给药组,每组50只?用MPTP建立PD大鼠模型。先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然后通过水迷宫对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游泳时间百分比以及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和直径进行比较。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采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进行计算。最后对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采集,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的体质量、游泳时间百分比、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海马P-Tau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脑外伤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MPTP组相比,给药组体质量、游泳时间百分比、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海马P-Tau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脑外伤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千金藤啶碱对PD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是左旋千金藤啶碱保护神经元的可能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8年05期)

张兵[3](2017)在《(一)左旋千金藤啶碱抗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 (二)新型离子通道的功能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神经精神类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绝望、动机缺乏、快感缺失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主导认知、决策和情绪调控等多种功能的高级中枢,已有研究证实,mPFC多巴胺能突触传递功能减弱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左旋千金藤啶碱(l-stepholidine,l-SPD)是一种兼有多巴胺D1型受体(D1R)部分激动和多巴胺D2型受体(D2R)拮抗双重作用的天然产物,已有证据显示,l-SPD可通过在mPFC的D1R激动作用,增强mPFC功能,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缺陷。但是,目前尚没有l-SPD抗抑郁作用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论文将重点研究l-SPD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在mPFC的药理学机制。研究结果显示,l-SPD在正常C57BL/6小鼠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性应激(CUMS)Sprague-Dawley大鼠抑郁症模型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机制研究表明,l-SPD可在mPFC激活mTOR信号通路和增强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的表达,并且修复CUMS抑郁模型中蛋白激酶A(PKA)功能低下导致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功能降低。在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上的实验证实,l-SPD是通过D1R激动作用(而不是D2R拮抗作用),继而激活PKA/mTOR信号通路和增加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此外电生理结果显示,l-SPD可诱发mPFC产生长时程增强(LTP),而这种增强作用可被D1R拮抗剂、PKA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阻断,表明l-SPD的抗抑郁作用与其在mPFC选择性激活D1R继而增强兴奋性突触传递功能有关。总之,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l-SPD在mPFC的D1R激动作用,会进一步激活D1R/PKA/mTOR信号通路,继而促进mPFC的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l-SPD的抗抑郁样药效的药理学机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中脑皮质多巴胺能系统及mTOR信号通路功能紊乱与抑郁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见解,也可为针对多巴胺系统的抗抑郁的药物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7-04-01)

穆园园,王瑾,魏永巨[4](2014)在《左旋千金藤啶碱荧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旋千金藤啶碱(L-Stepholidline,SPD)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天然生物碱。观测到SPD的叁维荧光图谱中有2个荧光峰,激发波长分别为230和285 nm,发射波长为325 nm。溶液pH对SPD的荧光强度有显着影响。在pH 2~3的酸性条件下,SPD有强荧光;随pH升高,荧光减弱,但荧光波长基本不变。这是由于SPD分子中的2个羟基质子随pH升高而逐步电离。以280 nm紫外光照射SPD酸性溶液300s或放置180 min,荧光强度均无明显变化。水溶液中甲醇比例提高,导致SPD荧光增强。以L-色氨酸为参比,测得SPD酸性水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059。(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31)

熊子君[5](2012)在《以左旋千金藤啶碱为先导的抗帕金森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目前国内患帕金森病总人数已达172万人,5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1%。PD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现在有效的对症疗法很多,但长期有效副作用低的药物尚未问世,且至今仍没有确定神经保护或神经恢复重建治疗方法。因此,开发出作用机制明确可针对不同发病期的个体化治疗、开发降低长期服药带来严重副作用新型药物是新一代抗帕金森药物研发方向。近年研究表明,多巴胺D1激动剂和D3激动剂对PD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对PD运动症状的改善优于D2激动剂且副作用低。而D3拮抗剂则可用于PD的辅助治疗。左旋千金藤啶碱(l-stepholidine,l-SPD)是从中草药“河谷地不容”中分离到的天然产物,属于四氢原小檗碱同类化合物(THPBs)。它具有多巴胺D1激动、D2拮抗、D3拮抗等多重作用,然而水溶性和脂溶性均很差,导致其口服难于吸收,生物利用度极低,而使其很难成为药物,限制了其作为药物进一步的开发。而且它的D2拮抗作用限制了其在抗帕金森病方面的应用。本课题以SPD为先导化合物,根据l-SPD与多巴胺D1受体相互作用模式,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引入具有多巴胺D3激动活性的上市药物普拉克索的活性成药片段2-氨基噻唑环,替换SPD的D环得到全新骨架的化合物,以期在保持SPD的D1激动活性基础上引入D3激动活性并改善生物利用度。同时对A环的取代基进行羟基和甲氧基的各种尝试以探究较好的取代模式,并对D环上的氨基以氢替代或烷基化来探究构效关系。最后合成了17个全新结构的化合物。相对于SPD,它们的水溶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受体结合力实验结果表明有四个化合物具有D1受体抑制活性,其中一个还具有D1/D3受体双重抑制活性,而且它们均丧失了先导化合物SPD的D2拮抗活性。活性化合物的共同特征为A环均为2-羟基-3-甲氧基取代,而双重活性分子在噻唑环上为二甲氨基取代。我们通过分子对接研究了活性化合物与D1受体激动构象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它们的相互作用与SPD类似:A环的羟基与S5.42、甲氧基与S5.46形成氢键相互作用,可质子化的氮与D3.32形成静电相互作用,D环内的氮与膜外第二个loop上S188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以上对接结果表明活性化合物极有可能是D1受体激动剂。而由于活性化合物的功能实验正在进行中,因此该推测将待实验结果验证。而D1/D3双重活性分子与D3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D1受体激动的分子基础也将根据功能实验结果再进行合理的研究。本论文的另一部分工作是通过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方法发现5-HT2A受体抑制剂。由于5-HT2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L-DOPA引起的运动障碍,所以我们通过整合蛋白结构预测、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自动分子对接和药理测试等建立一个发现新型5-HT2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并借此获得了一个具有较好活性的5-HT2A受体抑制剂。(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05-25)

谭海波,林祥通,管一晖[6](2011)在《~(11)C-左旋千金藤啶碱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学的PET显像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11)C标记中药延胡索有效成分左旋千金藤啶碱(1-SPD)的方法及~(11)C-1-SPD在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为1-SPD药物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通过~(11)C-1-SPD大鼠PET显像,探索PET用于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可能性。方法(1)使用~(11)C-叁氟甲基磺酰甲烷(Triflate-CH_3)进行~(11)C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4)

周淑媛[7](2010)在《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左旋千金藤啶碱((-)-Stepholidine SPD)具有D1激动D2阻滞的双重作用,一直以来SPD对多巴胺受体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上。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了心脏也有D1受体分布,但其生理作用还不明确。左旋千金藤啶碱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学效应研究证实,SPD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梗死的作用。同时,SPD对心血管的作用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及细胞内外Ca2+浓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提示SPD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作用。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左旋千金藤啶碱对正常大鼠心脏收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采用常规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SPD以及SPD在α1、β、H1、D1受体阻滞剂、L型钙通道阻滞剂存在的条件下,对左心室发展压(LVD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的作用。2.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记录:采用常规大鼠离体乳头肌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各参数。分析SPD以及SPD在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存在的条件下,动作电位的幅值(APA)、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3.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技术: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记录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各参数。分析SPD以及SPD在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存在的条件下,动作电位的静息电位(RP)、幅值(APA)、复极30%水平的时程(APD30)、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4.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技术: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分析SPD不同浓度对L型钙电流、瞬时外向钾电流的作用。5.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分析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多巴胺D1和D2受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SPD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力,其作用能被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所阻断。SPD 10μM和100μM能显着地增加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P<0.05)。在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Prazosin 1μM)、H1受体阻滞剂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 1μM)存在的条件下,SPD 10μM和100μM仍能显着地增加上述功能指标(P<0.05),显示SPD的作用独立于α1受体和H1受体。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 1μM)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 1μM)能完全阻断SPD 10μM和100μM的心脏收缩作用(P>0.05),p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 1μM)能部分阻断SPD 10μM和100μM的此作用。显示SPD的作用是通过多巴胺D1受体和L型钙通道介导的,β受体也部分参与SPD的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2.SPD显着地延长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其作用能被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所阻断。SPD 100μM在0.5 Hz、1 Hz和3 Hz的刺激条件下,显着地延长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P<0.05)。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 1μM)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 1μM)能完全阻断SPD 100μM的延长APD50和APD90的作用(P>0.05),该作用独立于刺激频率。3. SPD显着地延长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能被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所阻断。SPD 100μM显着地延长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so)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P<0.05),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 1μM)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 1μM)能完全阻断SPD 100μM的该作用(P>0.05)。而SPD 100 gM对静息电位(RP)、幅值(APA)、复极30%水平的时程(APD30)无显着性的作用(P>0.05)。4.SPD对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无显着性作用。SPD 1μM、10μM和100μM对瞬时外向钾电流(It0)均无显着性作用(P>0.05),提示、SPD增加大鼠心肌收缩力及延长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和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so)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是独立于瞬时外向钾电流(Ito)。5.SPD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SPD 10μM和100μM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P<0.05),表明SPD增加大鼠心肌收缩力及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由L型钙通道所介导。6.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存在多巴胺D1和D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存在多巴胺D1和D2受体,是SPD增加大鼠心脏收缩力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结论:左旋千金藤啶碱(SPD)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功能,此作用是通过心脏多巴胺D1受体(高浓度SPD还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和L型钙通道所介导,引起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促进所致。与α1受体、H1受体及瞬时外向钾电流无关。显示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心脏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15)

娄媛媛,李剑峰,韦亚兵[8](2009)在《千金藤啶碱的全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天然产物千金藤啶碱(SPD)。方法以3-羟基-4-苄氧基苯乙酸为原料,经内酯化、甲基化得到7-苄氧基-8-甲氧基苯并二氢异吡喃-3-酮(3),化合物3与3-甲氧基-4-苄氧基苯乙胺缩合得酰胺衍生物N-(4-苄氧基-3-甲氧基苯乙基)-2-(4-苄氧基-2-羟甲基-3-甲氧基苯基)乙酰胺(5),5经Bischler-Napieralski环合、硼氢化钠还原得2,10-二苄氧基-3,9-二甲氧基-5,8,13,13a-四氢-6H-二苯并[a,g]喹嗪(6),6经Raney-Ni催化氢化脱苄基得到千金藤啶碱。结果与结论该合成路线较短,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且在保证收率的前提下避免了高危险性的重氮甲烷的使用,目标化合物SPD及中间体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江珂[9](2009)在《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千金藤啶碱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碱为一大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结构类型多,生物活性强,许多已经作为常用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四氢原小檗碱类(THPBs)生物碱在生物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作为镇痛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金国章院士等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报道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THPBs)是第一个已知具有D1受体亚型激动-D2受体亚型拮抗双重作用的先导化合物。根据“脑区多巴胺功能不平衡”这一精神分裂症新的病因论,具有脑内多巴胺D1受体亚型激动-D2受体亚型拮抗双重作用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应当具有匹配治疗的优点。该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已有抗精神病药物完全不同,其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所以此四氢原小檗碱类天然产物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具有区别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功效,对其消旋体化学全合成的深入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千金藤啶碱(SPD)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苯乙酸类衍生物这一中间体的合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一些中间体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探索和改进,工艺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苯乙酸类衍生物的合成以及Mannich胺甲基化反应等环节。通过对各种反应条件细致的摸索,得到了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产率较高,相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另一方面,通过对其他合成路线的尝试,得到了一些合成此类四氢原小檗碱的规律和方法,例如Mannich反应中,若苯环上取代基有吸电性,则对关环反应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直接对反应的进行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H值在此反应中对关环的方向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化学全合成的过程中,考虑到环保,绿色化学等等因素,尽量选择合适的溶剂及反应条件以达到工业化的要求,避免污染等不良后效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9-05-01)

周淑媛,施铮,刘峥,胡慧升,李晓冬[10](2009)在《左旋千金藤啶碱增加离体大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左旋千金藤啶碱((-)-Stepholidine SPD)对离体心脏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分析其增加心肌收缩力是否直接作用于心脏多巴胺D1受体。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及膜片钳技术,观察左旋千金藤啶碱(1μM、10μM、100μM)对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力各参数及对左心室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再分析给予选择性多巴胺受体阻断剂SCH23390、H1受体阻断剂非索非那定、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以及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对SPD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SPD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着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左心室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SCH23390可明显阻断SPD心肌收缩效应,普萘洛尔、哌唑嗪和非索非那定则无此作用。结论:左旋千金藤啶碱(SPD)可显着地增加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心肌收缩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心脏多巴胺D1受体增加L型钙电流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09年02期)

千金藤啶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左旋千金藤啶碱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认知症状的功能与Tau蛋白磷酸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hydrochloride,MPTP)组及给药组,每组50只?用MPTP建立PD大鼠模型。先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然后通过水迷宫对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游泳时间百分比以及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和直径进行比较。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采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进行计算。最后对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采集,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的体质量、游泳时间百分比、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海马P-Tau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脑外伤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MPTP组相比,给药组体质量、游泳时间百分比、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海马P-Tau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脑外伤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千金藤啶碱对PD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是左旋千金藤啶碱保护神经元的可能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千金藤啶碱论文参考文献

[1].段家名.左旋千金藤啶碱对甲基苯丙胺诱导学习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和机制研究[D].江汉大学.2019

[2].黄秀清,赵晓华,许健,周纯.左旋千金藤啶碱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帕金森病认知症状的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

[3].张兵.(一)左旋千金藤啶碱抗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二)新型离子通道的功能机制探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

[4].穆园园,王瑾,魏永巨.左旋千金藤啶碱荧光性质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5].熊子君.以左旋千金藤啶碱为先导的抗帕金森药物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

[6].谭海波,林祥通,管一晖.~(11)C-左旋千金藤啶碱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学的PET显像初步评价[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7].周淑媛.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娄媛媛,李剑峰,韦亚兵.千金藤啶碱的全合成[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9

[9].江珂.四氢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千金藤啶碱的合成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

[10].周淑媛,施铮,刘峥,胡慧升,李晓冬.左旋千金藤啶碱增加离体大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

标签:;  ;  ;  ;  

千金藤啶碱论文-段家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