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种性能论文-张顺,杨继涛,李勇,廖娟,李兆东

吸种性能论文-张顺,杨继涛,李勇,廖娟,李兆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种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业机械,杂交稻,窝眼,气力式

吸种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顺,杨继涛,李勇,廖娟,李兆东[1](2019)在《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杂交稻每穴2~4粒的精确少量穴直播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吸孔窝眼结构的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吸种部件——窝眼滚筒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设计。以中农2008杂交稻为排种对象,选取漏吸指数、合格指数和重吸指数作为吸种性能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窝眼滚筒转速、气室真空度和进种口高度对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不同外形尺寸杂交稻品种的吸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下,影响排种器吸种性能的主次因素各不相同,确定了排种器较优的吸种工作参数组合为窝眼滚筒转速17.14 r·min~(-1),气室真空度1.1 kPa,进种口高度25 mm,在此条件下,排种器漏吸指数为1.0%,合格指数为92.4%,重吸指数为6.6%。在相同工况下,分别对外形短圆的特叁矮2号、中等的冈优898和长细的丰两优3948水稻品种进行吸种性能试验,漏吸指数均不高于2.4%,合格指数均不低于91.2%,重吸指数均不高于7.8%,表明排种器的内充多吸孔窝眼结构对不同杂交稻种均具有较好的吸种适应性,且吸种性能可满足杂交稻精确少量穴直播对穴粒数的农艺要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俊孝,王庆杰,李洪文,何进,卢彩云[2](2019)在《针孔管式小麦精准点播装置设计与吸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点播可保证播种作业的播量、播深及株距的均匀度,增强个体发育,但因小麦种子具有籽粒小、种植密度大等特点,目前尚缺少小麦精准点播装备。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力吸附、定点打穴、精准投种的针孔管式小麦精准点播装置,并对其吸种性能进行研究。确定了该播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适宜株距为2.73 cm,针孔吸种管扰动距离为7.86 cm,应分3行排布。以吸种孔位置、吸种孔直径和吸种面形状为因素,以漏种指数、重种指数和单粒指数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吸种孔位置为顶面,吸种孔直径为2 mm,吸种面形状为凸面;在此条件下,试验结果为漏种指数为4.1%,重种指数为7.3%,单粒指数为88.6%,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洪雷,路云,齐江涛,张哲,刘慧力[3](2018)在《光电传感器结合旋转编码器检测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精密播种作业是大豆、玉米等作物播种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该文针对高速精密播种作业中气吸式排种器,设计了排种器吸种状态检测系统(seed disc suction performance detection system,SDSPS),该系统采用凹形光电传感器采集排种盘吸种信息、应用光电旋转编码器采集排种轴转动角度等信息,通过对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光电编码器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排种盘每个吸孔的吸种情况,从而进一步获取整个排种器的工作状况。与排种器试验台常用的图像处理检测系统(seeding detecting system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SDSIP)在6组作业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台对比试验,并单独进行了检测单个吸孔吸种量可行性试验。试验通过F检验和T检验(α=0.05)得出2种系统测量值总体方差相同和均值一致。精度分析结果表明SDSPS相比于SDSIP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31%,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SDSPS与SDSIP的波动幅值比较接近,两者的最大相对偏差值都不超过1%,SDSPS检测单个吸孔吸种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6.67%。通过田间试验验证,SDSPS对于漏吸种量和多吸种量,检测系统检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3.87%和8.42%。SDSPS能有效的进行排种盘吸种性能检测,对单个吸孔吸种量的检测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为气吸式排种器性能检测与改进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9期)

张哲[4](2018)在《气吸式大豆排种器吸种性能检测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吸式大豆播种机作业时,需要保证合格的粒距、合格的播种率等,因此,漏播率和重播率都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播种合格率达到要求的数值。目前,大豆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尚不能对漏播及重播进行实时处理,需要后期进行人工操作,一旦出现大面积漏播重播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会影响大豆产量。而气吸式大豆排种器作为完成大豆播种机械作业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完成吸种和排种的任务。因此,需要保证气吸式大豆排种器具有良好的吸种性能。本文针对现有气吸式排种器的吸种状况采集困难、不能完全满足监测需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监测系统(SMSPS);针对传统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不稳定、易受动力输出轴影响,导致播种机出现漏播和重播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将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的吸孔进行单独设计,改变其原有的结构形状及材料的方法。(1)设计了一种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监测系统(SMSPS)。通过将光电传感器以及光电旋转编码器获取的信号结合,定义了正常吸种、漏吸种以及多吸种叁种情况下信号的状态,以此判定和获取排种盘各吸孔吸种情况,与排种器试验台常用的图像处理监测系统(SMSIP)在6组作业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台对比试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SMSPS相比于SMSIP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31%,监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SMSPS与SMSIP的波动幅值比较接近,两者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通过将SMSPS获取的单个吸孔吸种情况的数据与高速摄像获取数据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SMSPS监测单个吸孔吸种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6.67%(绝对误差为2粒种子),最小相对误差为0,该结果表明SMSPS可以实现排种盘单个吸孔吸种量监测。(2)提出了一种通过将气吸式排种器排种盘的吸孔进行单独设计,改变其原有的结构形状及材料的方法。通过提取拟合随机放置的大豆的轮廓曲线,将截取曲线一段围绕中心轴,保证吸孔底面半径进行旋转,得到吸孔的弧面。选取柔性材料硅橡胶作为吸孔制作材料。将拟合的不同曲线、硅橡胶材料的硬度以及排种器吸室负压力值作为因素,将排种器漏吸种率、多吸种率以及吸种合格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当选用曲线方程y=0.0004x~5+0.0187x~4-0.0068x~3-0.0019x~2+0.0368x+0.8112、并采用硬度为30HA的硅橡胶制作吸孔,在吸室负压力为2.32kPa时工作性能最优。(3)通过试验台试验将具有柔性吸孔的排种盘与气吸式排种器传统排种盘进行对比,在6组试验条件下相对于传统排种盘具有柔性吸孔的排种盘在漏吸种率、多吸种率都较低,吸种合格率则对应较高。试验表明,具有柔性吸孔的排种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气吸式排种器的吸种性能。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台试验,进行了田间综合试验:1)将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监测系统监测结果与人工计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田间工作时的精度,对于漏吸种量和多吸种量,其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3.87%和8.42%,其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10.34%和20.00%。2)利用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监测系统对气吸式排种器进行吸种性能田间试验,对两种类型的排种盘进行了吸种性能对比分析,具有柔性吸孔的排种盘对于种子的吸附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试验台及田间综合试验的结果表明,设计的吸种性能监测系统能够完成对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监测的要求,而具有柔性吸孔的排种盘也能够提升气吸式排种器的吸种性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董树亮,林海波,邱燕,仪垂杰[5](2011)在《新型小麦粒播器吸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小麦粒播排种器,阐述了其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针对排种器排种过程中充种区的复杂情况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充种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数值关系。通过试验分析了真空室的真空度对排种器合格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8期)

赵湛,李耀明,陈进,徐立章[6](2009)在《种群空间分布状态对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吸振动式排种器充种过程中籽粒受力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籽粒在真实吸种气流场中的受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假设种群在振动种盘内呈正四面体空间分布,分析了种群层数n、压差Δp、籽粒间隙系数λ、吸种孔与籽粒直径比γ对籽粒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较小时,压差对籽粒受力的影响较小,γ较大时,籽粒受力的大小随压差的增加迅速增大;λ<1.25时,籽粒受力随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λ>1.25时,增长趋势较为缓慢.结合离散元法模拟种盘内种子的运动规律,确定排种器的工作参数,并以油菜籽为对象,进行了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王朝辉,马旭,贾瑞昌[7](2009)在《工作参数对超级稻育秧播种部件吸种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超级稻精密育秧生产率及播种精度,该文以气吸振动组合式超级稻精密育秧播种部件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种层厚度、双孔孔距和振动频率等工作参数对其吸种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技术与振动分析仪,采用叁因素五水平试验设计,得出了吸种性能与种层厚度等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试验表明:滚筒真空度3.1kPa、滚筒转速14r/min、振动频率90~104Hz的条件下,种层厚度在吸种性能的回归模型中贡献率最大。最佳因素组合为种层厚度7mm、双孔孔距3mm和振动频率97Hz,吸种合格率为93.12%。研究为超级稻育秧精密播种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李耀明,赵湛,陈进,徐立章[8](2008)在《气吸振动式排种器吸种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吸振动式排种器吸种过程叁维力学模型,基于Reynolds时均化的连续方程、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构成封闭方程组,并考虑真实气体的粘性和压缩性,运用CFD软件Fluent计算了籽粒在吸种口附近的受力,建立了力矩阵。采用二元线性插值法,通过计算吸孔的垂直吸种距离、径向吸种距离和有效吸种空间体积分析了排种器的吸种性能,绘制了籽粒吸种运动轨迹。分析了压差、吸孔直径对排种器吸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孔直径和增加压差可以提高吸种性能,锥孔的吸种能力优于直孔和沉孔。以油菜籽粒为对象,通过性能试验得出了排种器的最佳工作参数。(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赵立新,郑立允,王玉果,段楠[9](2003)在《振动气吸式穴盘播种机的吸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精量播种机的开发与应用 ,该文对振动气吸式穴盘播种机的吸种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种子盘近似单频被激振动的情况下 ,忽略种子空气阻力 ,使被抛掷的种子“沸腾”起来 ,以减少种子间的内摩擦力 ,提高吸种 ,固种能力。此时把空气流看作等熵流动 ,从而得出数学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基本吻合。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真空度下 ,随着吸嘴直径的增大 ,吸种能力也随之上升 ,但吸嘴直径一定要小于种子的直径。吸种质量随吸嘴真空度的增加而提高 ,真空度较小时 ,对吸种高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真空度较大时 ,影响较小。真空度有一极限值 4 8k Pa,在此真空度以上不能改善吸种质量 ;而在一定的真空度下 ,吸种高度随吸嘴直径变化比较明显均匀。(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吸种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准点播可保证播种作业的播量、播深及株距的均匀度,增强个体发育,但因小麦种子具有籽粒小、种植密度大等特点,目前尚缺少小麦精准点播装备。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气力吸附、定点打穴、精准投种的针孔管式小麦精准点播装置,并对其吸种性能进行研究。确定了该播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适宜株距为2.73 cm,针孔吸种管扰动距离为7.86 cm,应分3行排布。以吸种孔位置、吸种孔直径和吸种面形状为因素,以漏种指数、重种指数和单粒指数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吸种孔位置为顶面,吸种孔直径为2 mm,吸种面形状为凸面;在此条件下,试验结果为漏种指数为4.1%,重种指数为7.3%,单粒指数为88.6%,满足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种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张顺,杨继涛,李勇,廖娟,李兆东.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J].浙江农业学报.2019

[2].刘俊孝,王庆杰,李洪文,何进,卢彩云.针孔管式小麦精准点播装置设计与吸种性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贾洪雷,路云,齐江涛,张哲,刘慧力.光电传感器结合旋转编码器检测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8

[4].张哲.气吸式大豆排种器吸种性能检测与改进[D].吉林大学.2018

[5].董树亮,林海波,邱燕,仪垂杰.新型小麦粒播器吸种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6].赵湛,李耀明,陈进,徐立章.种群空间分布状态对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王朝辉,马旭,贾瑞昌.工作参数对超级稻育秧播种部件吸种性能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

[8].李耀明,赵湛,陈进,徐立章.气吸振动式排种器吸种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8

[9].赵立新,郑立允,王玉果,段楠.振动气吸式穴盘播种机的吸种性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

标签:;  ;  ;  ;  

吸种性能论文-张顺,杨继涛,李勇,廖娟,李兆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