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行感冒论文-孙静

时行感冒论文-孙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行感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西医治疗,感冒,时行感冒发热,疗效对比

时行感冒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1](2015)在《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时行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中西医治疗方案对感冒/时行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感冒/时行感冒发热的疗效。方法:将799例符合感冒/时行感冒发热诊断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中药组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按证型给药,风寒束表证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肺证用桑菊饮,毒犯肺胃证用葛根芩连汤,各中药均为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5天;西药组按病情轻重程度给药,病情为轻度和中度的,给予口服利巴韦林口服液一次5m1(0.15g),一日3次,连用5天,病情为重度的,给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每次75mg,每日2次,共5天。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退热起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总有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但是,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无显着差异;西药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着多于中药组(P<0.05),提示西药组体温恢复正常比中药组所需时间长;中药组在治疗后鼻塞、流涕、咽痛、纳呆等症状的出现次数显着少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咳嗽、咯痰、恶寒、出汗、腹胀、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等其他症状出现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西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西药组退热起效时间显着少于中药组(P<0.05);结论:治疗感冒/时行感冒发热,中药和西药治疗方案均有效,虽然西药治疗退热起效时间短,但中药治疗使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短,并且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5-05-28)

李安德,王晓才,陈燕力,赵洪杰,黄象安[2](2013)在《时行感冒的辨证体系与治疗法则浅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行感冒,西医称为流行性感冒,即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发病呈流行性之感冒病证。与西医比较,中医治疗时行感冒的优势十分明显。本文将古今医家和文献对治疗时行感冒的辨证体系和治疗大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利于临床医师建立辨证论治的整体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3年08期)

徐光勋,郭玉红,徐向东,李云虎,夏非[3](2013)在《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病机与临床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经典病机包括六经病机、温热病病机、湿热病病机和温疫病机。目前为止对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基本已达成共识,但临床研究大多缺乏病原学诊断支持。综合地域、气象、病原学、体质等多因素,确立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从地域、气象、病原学、体质等几个方面揭示中医外感证的本质是该病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所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3年02期)

张红升,梁腾霄,李雁[4](2012)在《北京地区200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建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明确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确立感冒/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结果甲型H1N1组就诊时症状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发热(100%)、苔黄(100%)、脉数(100%)、头重(97.6%)、头重如裹(97.6%)、身体困重(97.6%)、脉滑(97.6%)、咳嗽(96.4%)、倦怠乏力(94%)、有明确接触史(90.5%)、鼻塞流清涕(90.5%)。证素集中在表、湿、热、外风、肺、气虚6种,没有寒证素出现,说明甲型H1N1病毒感染人体后有其特殊的中医证候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风热疫毒"。结论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生是人体、病毒和六淫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和病毒的存在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六淫邪气在外感热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2年08期)

祝勇,梁腾霄[5](2012)在《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与中成药选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与中成药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方法和基因诊断技术诊断,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进行中成药选择。结果与结论:不同病毒所引起的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特征各异;同一病毒导致的感冒/时行感冒临床症状相似,中医证候一致;不同季节感受同一病毒,中医证候一致;同一季节,感受不同病毒,证候不同;病毒不变,证候不变,则可以选择同种中成药。(本文来源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梁腾霄[6](2011)在《感冒/时行感冒600例发病规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鼻、咽、喉部的急性病毒性感染性炎症的总称,可出现上呼吸道及全身症状,其中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相当于中医学中“四时感冒”,“时行感冒”,部分杂于“时气病”、“温病”、“温疫”疾病中。本病病邪自外而入,侵袭人体,正邪交争,引起阴阳失调,出现以肺系病证并伴随发热恶寒、全身不适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古今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都有详细论述,形成较为完备的外感热病学理论。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系统复习中西医对于感冒/时行感冒的认识和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研究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发病规律。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600例患者,建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诊断200例,分析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感冒/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确立感冒/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由于2009年是甲型H1N1全球大流行年份,各哨点医院发热门诊均具有病原学诊断能力,故在该年度收取甲型H1N1流感病例200例,非甲型H1N1病例200例,时间从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包含夏、秋、冬叁季。2010年度11月至2011年2月(冬季)继续收取200病例,均采集咽/鼻拭子进行病毒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六种),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四诊资料。研究场所:东直门医院急诊和呼吸内科门诊。病例来源:上述场所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结果:不同病毒所引起的感冒/时行感冒中医证侯特征各异;同一病毒导致的感冒/时行感冒发病,所产生的临床症状相似,中医证侯一致;不同季节感受同一病毒,中医证侯一致;同一季节,感受不同病毒,证侯不同;病毒不变,证侯不变;气候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症状表现,但不影响中医证侯的判定。感冒/时行感冒首发症状不同,就诊时中医证候有明显差异。结论: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生是人体、病毒和六淫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和病毒的存在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六淫邪气,作为外界扰动人体平衡状态的因素,有时在外感热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病毒有其特定性质,不同种类病毒具有不同性质。病毒的种类是发病初期疾病表现或中医证侯的决定性因素,即所谓“一气一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风热疫毒”。六淫邪气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感冒/时行感冒发病初期的中医证侯,但不会改变由病毒所决定的主要中医证侯。重视感冒/时行感冒病人的首发症状非常重要,对于医生判定病邪性质、感邪途径、传变规律以及确定治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卫气能否正常的行使卫外抗邪功能,对于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病而言至关重要。卫气虚即人体不能抗击病毒或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状态。卫气充盛,足以抗击病毒和六淫邪气的影响,则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若卫气虚,不能抵御病毒和六淫邪气的影响,则机体染病。卫气虚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中的关键环节。创新点:理论创新:本论文在系统学习和分析中医理论对于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中医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病理论存在不完善之处。这种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古代科技水平落后,不可能认识到病毒的存在,只能从可以感知的外界变化中去寻找、猜测、推论可能的病因。提出感冒/时行感冒的发生是人体、病毒和六淫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人体和病毒的存在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重新认识六淫邪气在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六淫邪气扰动人体,造成人体抗邪能力下降,正气不足以抵抗病毒和六淫邪气的共同侵害作用而发病。就感冒/时行感冒而言人体正气主要指卫气而言,卫气虚是感冒/时行感冒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引入基因检测技术,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将甲型H1N1病毒中医属性确定为“风热疫毒”,“风热”指甲型H1N1病毒具有中医学所说的风邪和热邪的性质,侵犯人体后,机体表现出风热证侯。“疫毒”是指甲型H1N1病毒具有较强的传然性和较强的毒力,提高了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水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童佳兵,李泽庚,彭波,杨程,张念志[7](2010)在《时行感冒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行感冒是一种由时行戾气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潜伏期短,传播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医学对时行感冒的认识,加强中医药防治研究,积极拓展研究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急迫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0年12期)

范津博[8](2007)在《时行感冒的诊断及“从毒论治”的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对“毒”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材及其功用主治摘录统计叁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叁章:第一章为“时行感冒的中医药研究概述”,主要通过查阅古今医籍文献,了解古今医家对时行感冒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临床分型论治,以及其它疗法等相关内容的论述,从而为时行感冒诊断依据的研究提供文献理论依据。第二章为“毒邪学说与从毒论治的临床应用进展”,主要论述古今医家对毒邪的概念、源流及分类、致病与证候特点等各种认识,并总结目前临床上应用“从毒论治”理论治疗内科病的的进展情况。第叁章为“部分中药材及中成药在抗流感病毒的研究概况”,主要论述目前对中草药,中成药及中药方剂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临床研究:“时行感冒的诊断及从毒论治的预试验研究”是在中医临床理论和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时行感冒治疗观察调查表”,随机选择具有感冒症状的就诊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发病节气、就诊日天气,以及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用药等资料,将症状相似的符合时行感冒诊断依据的患者纳入时行感冒病例观察,并总结北京2006-2007年冬季时行感冒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用药等情况,进而对时行感冒的诊断依据展开研究,分析具有治毒功效的中药在时行感冒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探讨从毒论治在时行感冒的治疗过程中应如何灵活运用。结果显示: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底东直门医院482例时行感冒的患者以女性较多(占56.02%),发病年龄在18-29岁者居多,发病率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提示时行感冒具有“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的特点。本时间段时行感冒按主要相似症状可分为两批,第一批患者以咳嗽、咽部不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为主症,第二批患者以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乏力为主症。综观此时间段482例时行感冒患者的整体症状特点是发热恶寒,体温多在38.0℃以上,鼻塞流涕,头痛、咽部不适、咳嗽,且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全身乏力等全身邪毒侵淫症状,多数患者无汗,大便干而小便黄,舌质红苔黄为主,脉浮数或浮紧而数者最多见。综观舌脉诸症,此时间段时行感冒以阳证、表证、热症、实证居多。在治疗方面,综观482例时行感冒患者的治疗处方中,含有明显治“毒”中药的处方占到了80.29%,提示“从毒论治”是治疗时行感冒的常用治法。这些处方中涉及到的主要治“毒”中药共计36味,仅占《中药大辞典》中1729味治毒中药总数的2.08%,说明从毒论治时行感冒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第叁部分对“毒”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材及其功用主治摘录统计:是通过查阅《中药大辞典》中5767种中药,统计出其中对“毒”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共1729味,将各种具有不同治毒功效的中药进行分类汇总,聚类分析,进而阐明治毒药的种类之多、治毒法的应用之广,提出临床可以依据辨证灵活地将各种治毒药物用于时行感冒及其合并、并发病证的治疗之中,从而说明“从毒论治”在时行感冒治法中的广泛性,灵活性、和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李丽华[9](2006)在《时行感冒治验心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行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最为多见,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传染性较强,传播迅速。今春福州地区气温变化较大,时行感冒发病较猛,症状较重,感染人数较多。笔者随导师临证,见其治验甚多,故(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06年02期)

任继学[10](2004)在《时行感冒》一文中研究指出时行感冒古称时行伤寒,今名流行性感冒("流行"二字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时行"二字释义有叁:一是"时"指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行"指气候失宜引起疫毒的流行。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外感传染性疾病,由热疫、寒疫病毒侵人人体所致。正如晋·葛洪所说:"总名伤寒,因俗也号为时行。"二是指隋·巢元方对时行的解释,即其所言"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04年05期)

时行感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时行感冒,西医称为流行性感冒,即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发病呈流行性之感冒病证。与西医比较,中医治疗时行感冒的优势十分明显。本文将古今医家和文献对治疗时行感冒的辨证体系和治疗大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利于临床医师建立辨证论治的整体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行感冒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静.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时行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的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2].李安德,王晓才,陈燕力,赵洪杰,黄象安.时行感冒的辨证体系与治疗法则浅说[J].中国中医急症.2013

[3].徐光勋,郭玉红,徐向东,李云虎,夏非.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病机与临床研究概述[J].北京中医药.2013

[4].张红升,梁腾霄,李雁.北京地区200例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2

[5].祝勇,梁腾霄.感冒/时行感冒中医发病规律与中成药选择探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

[6].梁腾霄.感冒/时行感冒600例发病规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7].童佳兵,李泽庚,彭波,杨程,张念志.时行感冒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

[8].范津博.时行感冒的诊断及“从毒论治”的预试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9].李丽华.时行感冒治验心得[J].江西中医药.2006

[10].任继学.时行感冒[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

标签:;  ;  ;  ;  ;  

时行感冒论文-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