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加氢论文-连菊红,柴玉超,祁育,郭向阳,关乃佳

选择性加氢论文-连菊红,柴玉超,祁育,郭向阳,关乃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加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苯乙炔,二氧化钛,选择性加氢,光催化

选择性加氢论文文献综述

连菊红,柴玉超,祁育,郭向阳,关乃佳[1](2020)在《铂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在单波长下苯乙炔高选择性加氢(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工业上生产聚苯乙烯、树脂和丁苯橡胶的重要单体,而苯乙烯单体中经常含有苯乙炔杂质,影响苯乙烯的聚合性能,因此研究苯乙炔选择性加氢生成苯乙烯具有十分重要的工业意义.传统的热催化苯乙炔加氢反应会用到易燃易爆的氢气,引起操作的危险性,因此,开发具有环境友好型的加氢反应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光催化加氢反应利用光生电子强的还原能力,还原质子产生活性的氢物种加氢,相较于传统的热催化使用氢气作为加氢源加氢,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高选择性加氢.基于此,本文利用Pt/TiO_2作为光催化剂,甲醇作为加氢源实现了在385 nm单波长光照下苯乙炔的高选择性加氢.首先,我们利用光沉积的方法将Pt负载在TiO_2的表面,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负载在TiO_2表面Pt的颗粒分布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负载的Pt的颗粒大约在5 nm左右,Pt的负载改变了TiO_2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性能.XPS结果显示,通过光沉积得到的Pt的价态为金属态和氧化态共存.光催化苯乙炔加氢实验表明,Pt/TiO_2催化剂在室温常压条件下不仅具有高的苯乙炔光催化转化率,当光照达8 h后,苯乙炔完全转化,而且在6 h之内苯乙烯选择性保持在91.3%,具有高的苯乙烯选择性.通过对负载的Pt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筛选出当Pt的负载量为1 wt%时,苯乙炔的转化率最高.为了对比,利用传统热催化的方法氢气作为加氢源进行了苯乙炔加氢实验,结果发现,使用氢气作为加氢源时,虽然苯乙炔的转化率为100%,但产物是过加氢的产物乙苯.这主要是因为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TiO_2导带上的电子迁移至Pt颗粒上,导致Pt的电子密度增加,Pt颗粒表面高的电子密度有利于加氢中间产物苯乙烯的脱附,因此,在光催化加氢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加氢反应,具有高的苯乙烯选择性.同时,扩展实验表明,Pt/TiO_2光催化剂对其他类型的炔烃加氢也具有高的选择性,表明Pt/TiO_2光催化炔烃加氢具有普适性.由此可见,光催化炔烃加氢未来将成为一种环境友好而高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4期)

于冠群,荣泽明,刘星,吕金昆,王越[2](2019)在《铌改性纳米多孔钌催化愈创木酚选择性加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真空电弧熔炼法和感应熔炼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钌催化剂,并以愈创木酚选择性加氢反应评价催化剂活性,发现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于传统熔炼法,且经金属铌改性后纳米多孔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反应温度180℃,初始氢气压力1MPa,催化剂用量10mg条件下,40min内愈创木酚高效转化为环己醇,收率达78.2%.采用SEM,XRD及XPS等方法对合金以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组分间的电子转移作用越强,催化剂的活性越高.掺杂的铌金属促进了合金的非晶化过程,而且在金属表面以Nb_2O_5的形式存在,使得钌的价态提高,并由此提升催化活性.理论计算结果可知C—O键断裂生成苯酚的过程对催化剂结构敏感性较高,钌晶面活性Ru(100)> Ru(101)> Ru(002),高配位数晶面上更容易生成苯酚.(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徐晨辰,张策策,赵明,韩静,孙锦昌[3](2019)在《乙炔选择性加氢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乙炔选择性加氢的机理、动力学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组分、载体、助剂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和原因,同时展望了今后乙炔选择性加氢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孔远,刘赟,朱玉磊,张朋伟,刘晨光[4](2019)在《硫化温度对NiO/Al_2O_3催化剂的裂解C_9烃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成型Al_2O_3为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NiO负载量(w)为20%的NiO/Al_2O_3催化剂,采用BET,XRD,XPS,TEM等方法对硫化态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含有双环戊二烯(DCPD)和苯乙烯的甲苯-正庚烷溶液作为模型化合物,在10 mL固定床加氢反应装置上考察了硫化温度对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0~320℃硫化温度范围内,随硫化温度的升高,硫化程度先升高后降低,NiO/Al_2O_3催化剂适宜的硫化温度为300℃;在300℃硫化时,硫化镍晶粒的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在反应温度180℃、压力3.5 MPa、体积空速3.5 h~(-1)、氢油体积比400的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达97.32%,DCPD转化率达94.78%,二氢双环戊二烯选择性达76.63%。(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沈春蕾[5](2019)在《中科院金属所等 实现原子级分散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沈春蕾)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实现了原子级分散铜催化剂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选择性加氢,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乙炔选择性加氢是工业生产高分子聚合物过程中的重要催(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21)

高明明,张力,程杰,万克柔,林涛[6](2019)在《对甲氧基苯酚催化选择性加氢制对甲氧基环己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饱和浸渍法制备了Pd/Al_2O_3催化剂,借助N_2吸附、XRD、H_2-TPD和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优选条件下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径较大,活性金属Pd主要以微晶形式分散在催化剂表面,催化剂表面Pd含量较高,催化剂以中强酸为主。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适当提高反应压力和空速有利于对甲氧基环己酮选择性的提高。乙二醇二甲醚(DME)为溶剂,反应温度140℃,反应压力0.5 MPa,对甲氧基环己酮质量空速0.4 h~(-1)条件下连续反应30天,对甲氧基苯酚转化率维持在99%以上,对甲氧基环己酮选择性维持在85%以上。(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阮露娜,裴安,张欢,郑拓,朱丽华[7](2019)在《糠醛选择性催化加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糠醛是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可从农副产品中萃取得到。糠醛加氢可合成很多高附加值的产物,如糠醇、四氢糠醇、2-甲基呋喃、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环戊酮、环戊醇和1,4丁二醇等。糠醛氢化反应除了碳碳双键、呋喃环氢化外,还有其他衍生副反应(脱羰、开环反应、缩合反应、C=O键氢化等)。糠醛催化加氢催化剂主要为金属催化剂以及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单金属催化剂用于反应时的选择性和活性较低,通常采用添加助剂或是另一种金属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目前糠醛选择性催化加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载体和双金属催化剂的研制上。主要阐述糠醛选择性催化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指出在研制低成本、高选择性、稳定性、绿色环保的催化剂同时,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最终以实现糠醛高效高选择性加氢工业应用为目的。(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9期)

郭田,王耀伟,赵德明,王珊珊[8](2019)在《粗石脑油中二烯烃的选择性加氢脱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加氢反应单元作为重要的重整原料预处理单元,粗石脑油中的二烯烃属于高度不饱和烃,易在预加氢系统结焦,导致系统压降上升,催化剂堵孔失活,制约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本文选用国外2种典型的二烯烃加氢催化剂,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实现了二烯烃的深度脱除,从而抑制结焦反应,延长装置的整体开工时间。(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Ahmed,H.Aboo,Robina,Begum,Liangliang,Zhao,Zahoor,H.Farooqi,Jianliang,Xiao[9](2019)在《甲醇为氢源:Rhodacycle催化α,β-不饱和酮化学选择性转移加氢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醇是一种安全、经济、易处理的氢源,然而它很少用于转移加氢反应中.本文以甲醇为氢源,报道了一种环金属化铑配合物, Rhodacycle,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高度化学选择性加氢反应.在回流甲醇中反应很短的时间,将各种查尔酮、苯乙烯基甲基酮和乙烯基甲基酮(包括空间要求大的酮)还原为饱和酮,无需惰性气体保护,也未观察到羰基部分的还原.该催化反应为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中烯键的还原提供了一种简便、操作安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陈宇卓,孔祥千,毛善俊,王哲,巩玉同[10](2019)在《碱性钠添加剂在苯酚选择性加氢中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己酮是重要的大宗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电子电器、塑料工业、石油化工和医药等领域.苯酚选择性加氢副产物少,制备得到的环己酮纯度高,在工业上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高品质环己酮生产工艺.然而,由于环己酮容易过加氢到环己醇,因此如何在维持催化剂高活性的前提下,提高催化剂对环己酮的选择性是苯酚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开发的重点和难点.相关工作表明,碱助剂的添加有利于提高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但这些助剂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在苯酚加氢中的作用机制亦存在争议.本文使用不同碱性钠助剂(Na_2CO_3, NaHCO_3和NaOH),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a-Pd/Al_2O_3催化剂,并利用一氧化碳(CO)化学吸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等手段研究了钠助剂的加入如何提高苯酚气相选择性加氢的催化活性.对系列Na-Pd/Al_2O_3催化剂进行苯酚气相加氢测试后发现,由于碱性钠助剂的添加,苯酚转化率从8.3%提高到>99%,环己酮选择性从89%提高到>97%,连续1200h的反应后未观察到性能衰减,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优异的稳定性.CO化学吸附结果表明,添加Na2CO_3, NaHCO_3和NaOH后, Pd分散度分别从31.8%增加到36.6%、40.2%和41.5%.这可归因于钠助剂和Pd前驱体离子之间反应形成的碱性Pd物质,如PdCO_3, Pd(HCO_3)2, Pd(OH)_2等与Al_2O_3的酸性位点结合,促进金属颗粒的分散.XPS结果显示,添加Na2CO_3, NaHCO_3和NaOH后,金属态Pd的含量从55.2%分别增加到92.6%, 75.0%和82.3%.DFT结果也表明,吸附在Pd表面的钠助剂会向Pd转移0.34-0.80个电子,与XPS结果相符,均说明了钠助剂可以调控Pd的电子结构,使Pd处于富电子状态,并促进H_2在Pd表面的活化.进一步的DFT研究表明,不同的钠助剂均可以将苯酚的解离吸附能从-0.48eV降至-0.80 eV左右,说明钠助剂可以促进苯酚的酚羟基解离形成酚氧基.H_2在高分散且富电子的Pd纳米颗粒表面被快速活化形成H原子,与酚氧基反应形成环己酮.另一方面,环己酮的羰基和钠助剂之间形成的"-C=O-Na-"结构能有效地抑制了环己酮的过加氢和偶联反应.(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0期)

选择性加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别采用机械合金化法、真空电弧熔炼法和感应熔炼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钌催化剂,并以愈创木酚选择性加氢反应评价催化剂活性,发现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于传统熔炼法,且经金属铌改性后纳米多孔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反应温度180℃,初始氢气压力1MPa,催化剂用量10mg条件下,40min内愈创木酚高效转化为环己醇,收率达78.2%.采用SEM,XRD及XPS等方法对合金以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组分间的电子转移作用越强,催化剂的活性越高.掺杂的铌金属促进了合金的非晶化过程,而且在金属表面以Nb_2O_5的形式存在,使得钌的价态提高,并由此提升催化活性.理论计算结果可知C—O键断裂生成苯酚的过程对催化剂结构敏感性较高,钌晶面活性Ru(100)> Ru(101)> Ru(002),高配位数晶面上更容易生成苯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加氢论文参考文献

[1].连菊红,柴玉超,祁育,郭向阳,关乃佳.铂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在单波长下苯乙炔高选择性加氢(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2].于冠群,荣泽明,刘星,吕金昆,王越.铌改性纳米多孔钌催化愈创木酚选择性加氢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

[3].徐晨辰,张策策,赵明,韩静,孙锦昌.乙炔选择性加氢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现代化工.2019

[4].张孔远,刘赟,朱玉磊,张朋伟,刘晨光.硫化温度对NiO/Al_2O_3催化剂的裂解C_9烃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5].沈春蕾.中科院金属所等实现原子级分散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N].中国科学报.2019

[6].高明明,张力,程杰,万克柔,林涛.对甲氧基苯酚催化选择性加氢制对甲氧基环己酮[J].山东化工.2019

[7].阮露娜,裴安,张欢,郑拓,朱丽华.糠醛选择性催化加氢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9

[8].郭田,王耀伟,赵德明,王珊珊.粗石脑油中二烯烃的选择性加氢脱除[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9].Ahmed,H.Aboo,Robina,Begum,Liangliang,Zhao,Zahoor,H.Farooqi,Jianliang,Xiao.甲醇为氢源:Rhodacycle催化α,β-不饱和酮化学选择性转移加氢反应(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10].陈宇卓,孔祥千,毛善俊,王哲,巩玉同.碱性钠添加剂在苯酚选择性加氢中的作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标签:;  ;  ;  ;  

选择性加氢论文-连菊红,柴玉超,祁育,郭向阳,关乃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